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打工生活 ...

  •   晚上九点,饭店里的客人散得差不多了。
      穿着天蓝色工作服的陈襄躲在厨房旁边的角落里背单词,他拿着手机,一页页切换,口中念念有词。不提防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知道是李林玉,头也不抬。
      李林玉见他没反应,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又干脆将手中的盘子递到陈襄的眼皮底下,把他的手机挡了个严严实实。
      陈襄一挑眼皮,看到白瓷盘中间横陈着几块裹着葱姜胡萝卜丝的锅包肉,虽然已经没有了刚出锅时鲜亮的色泽,却依然保持剩菜的自尊,以横七竖八的□□造型,和混着油腻的肉香,竭力传达着“我很好吃”的讯息。
      “谢谢,我不吃。”陈襄歪着头,在他那眉目整齐的脸上,绽开一个诚挚的微笑。
      李林玉不再推销,把手放工作服上蹭了两下,就用指头拉扯起一大块里脊肉,仰脖扔到自己的嘴里,一边嚼一边偏头朝柜台的方向张望,腮帮子此起彼伏。
      老板正在给客人结账,暂时没空搭理他。
      陈襄目光接触到“pathetic”这个单词,忽然有些读不下去。他也抬头朝老板的方向瞥去,那边有一位高大的男客正在埋单,就像心有灵犀,对方拿着钱包在四处张望,正巧与陈襄来了个四目相接。
      男客本来放在柜台上翻转打火机的手停住了,轻轻歪了一下头,似乎想把躲在暗影中的陈襄看得分明些。陈襄没来由心一抖,迅速垂下了眼皮。
      很快,光亮处传来送客的声音,陈襄抬起头,看到一个魁梧的背影,拿着手包,昂首推门离开。
      他僵立了一会,很快回过神来,朝大厅里扫视了一圈,已经没什么人了。陈襄轻声对李林玉说:“走,收拾收拾,可以回家了。”
      李林玉把盘子往厨房操作台上一推,连忙跟上,一边走一边用拳头轻蹭嘴角。他在这家饭店已经干了两年多,是不折不扣的老员工,但奇怪的是,陈襄跟他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归陈襄管,其实陈襄在这家东北饭店干了还不到俩月,李林玉是他名正言顺的领班。
      店里杂七杂八的人员不少,李林玉却单单喜欢跟着陈襄转。在他眼中,陈襄和别人都不一样。他干活麻利,不说闲话,只要空下来就躲角落里背单词或者看书,还从来不和他们一起偷吃。而且陈襄长得好,用李林玉的话说,“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是帅哥无疑了。
      两人前后脚走到最后一位客人的餐桌前,陈襄低头拾筷子,忽然发现桌下的黄色罗马地砖上,躺着一枚小东西,看起来像衣服上的装饰物。陈襄把东西捡起来放光下一瞧,是一枚纯黑色的扣钉。
      李林玉也凑过来端详,随即现出大失所望的神情:“还以为捡了个金戒指……哎,这是干嘛用的?”
      “扣钉”,陈襄抬了抬胳膊,细致观察这没有一点花纹和饰物的小东西,然后抽了张纸巾,把它擦拭干净,小心装进了自己的裤兜。
      等到整个大厅桌椅摆放齐整,碗碟就绪,两位中年女服务员就从厨房里端出两大盆炖菜,七八个员工,包括老板本人,围着桌子坐了个满满当当。
      陈襄脱掉工服,仔细叠平,又用袋子装好,把它放在了员工柜子的最里面。然后他认真洗了个手,穿过大厅,和同事们告别,离开了饭店。
      员工们吃的,是用客人们剩的折罗烩成的“大锅菜”。据李林玉说,味道还不错。陈襄是从来不吃,他宁可饿着肚子走。
      初春的夜晚,已经不似冬天那般寒冷,但是阵阵凉风袭过,陈襄还是感到一股彻骨的凉意。在灰黑色夜空的衬托下,随风乱舞的树枝,给人一种萧索的感觉。陈襄把外套的拉链一拉到顶,急匆匆赶往地铁。
      应城的地铁,像旧时青楼的红牌,每天都没什么闲的功夫,除了迎客就是送客。即便是晚上九十点的光景,地铁上也没什么座位可坐。陈襄顺着人流走进去,找到了一个靠门的角落站下来。他不爱和人挤在一起。
      车门关上了,车厢不知疲倦地奔忙在仅此一条的老路上。陈襄这才觉察浑身有说不出的倦意,毕竟上了一天的班,又打了差不多三小时的工,他双腿都有点站麻了。
      陈襄靠着地铁车厢的侧壁,握着手机,把双脚朝前挪了半步,然后重心下移,抱着双臂眯起眼睛。
      车厢摇摇晃晃,发出枯燥的运行的声音,周围每个人似乎都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陈襄跟着一车厢的人半寐起来。
      然而日复一日的通勤,早已养成了他的警觉,再加之报站的广播声,他并没有睡实。在到站之前,陈襄已经唤醒了自己。
      大学毕业后,陈襄就留在这个离家千里之外的二线城市。凡事无人依靠的他,几乎是循着天性,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他不烟不酒不迟到,也没有年轻人热衷的那些娱乐活动或社会交往,下了班就去打工,然后回家做饭或者直接洗洗睡觉。他的世界简单得像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学生,而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生活规律、体魄健康的年轻人陈襄在大学毕业那年,历经几重笔试面试,被应城机关系统惠眼识才,成为市环保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赚得不多,好在个人花费少,父母那边也没有负担。所以尽管收入仅维持在当地的中等水平,居然也攒下了不少钱。
      世纪城站下车的人很多,因为它是从市区跨江到达北滨区的第一站。陈襄顺着人流走出地铁,已是十点多。夜幕完全垂落,天边缀着一两颗不起眼的星,还有几抹浅淡的乌云。
      地铁口外卖小吃的、卖鲜花的、候客的的士和摩的、以及私家车,丝毫没有时间概念似的,把本来还算宽敞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络绎经过的公交车,频频按着喇叭,还有操着本地口音的司机探出头来,对强行横穿马路的乘客斥以指责。
      陈襄拿着手机,缓缓朝公交站台处走去。刚行至路边绿化带,就看到路灯下有一件长方形黑色物品安安静静躺在那里。周围一两米处均有行人驻足或赶路,竟没有人注意到它。
      陈襄急走两步,弯腰拾起,果然没有猜错,是一部手机。
      说起来,陈襄和手机特别有缘。这种缘分与他的性格有关。陈襄走路不爱抬头,要么看手机,要么看路。所以从小到大,他在路上捡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东西,像钱、钥匙、公交卡什么的,就不提了,还有戒指和U盘。至于手机,据他不完全统计,差不多捡了有十部之多。校园里、出租车上、公厕、家门口,他都捡过。甚至有一回,他出差去外地,在商场电梯里还邂逅了一部。
      就跟不要钱似的,说丢就丢。
      当然,智能手机火起来以后,他就再没捡过老式手机了。不过不管什么样的手机,在陈襄眼里都一样:手机,是每个当代人生活中用途广泛、须臾不可或缺的私密工具,捡到手机,必须归还。
      陈襄坐上公交车,把手机翻来掉去看了一通,手机是苹果6,八成新,有钢化膜和纯黑色磨砂手机套,此外再无其他装饰物。陈襄按了一下home键,居然没有密码,亮起来的页面是一部网络小说的章节。陈襄读了几句,看文字像是修仙题材。他拿着手机,恢复到主页面,左右随意滑动一下就滞住了,手机里的应用软件装得相当少。
      陈襄的家离地铁口有五站地,在车上的五站时间里,没有人给手机打电话。陈襄下了车,把手机揣在兜里,朝小区走去。
      风华里是个老小区,居民以本地老年人和外地租户为主,没有电梯。陈襄轻轻踩着楼梯上了六楼,打开锈迹斑驳的铁门,又开了一道防盗门,这才算到了家。
      客厅很逼仄,狭长的空间里除了一套小沙发,一张玻璃茶几和一台29寸的壁挂式彩电,就再没什么其他的陈设。陈襄打开灯,朝房间门走过去,听到隔壁传来电脑游戏的打斗声。他抬头望了一眼厨房,水池里堆满了筷子和碗盘,再看看地面,还是一如既往的脏污,除了黑迹还有纸团,垃圾桶旁有一堆未来得及清扫的土豆皮。
      刚在饭店忙了一晚的陈襄,看到这一切实在是一个头两个大。关于公共空间的卫生问题,陈襄觉得自己唠叨得快成唐僧了,可人老人家依然故我,奉行“不收拾不辩解不改正”的三不原则。
      陈襄叹了口气,努力视若无睹地拧开了自己的房门。
      还好另一个房间住着赵业书,不然陈襄真的是一天也不想住在这里了。陈襄在应城也搬过两三个住处了,同等价位的,基本都大差不差。如果想住得舒服,那就得加钱。
      陈襄舍不得,他的钱留着还要用在刀刃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陈襄这,那都不叫个事儿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打工生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