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姐弟 ...
-
“阿姐。”打发几位阁老和安国公之后,姐弟两人挪到西次殿说话。皇帝见景云然垂眉静静地喝茶,坐在锦垫上的小屁股不安地动了动。
景云然放下手中的茶盏,抬头见皇帝一脸欲言又止地看着自己,眼里满是关切,景云然心中一暖,笑着问道:“怎么了这是?”话语里带着一丝轻松和随意。
“没什么。”皇帝朝景云然笑了笑,颇有些孩子气。他心里想起赵承方才附耳的那几句话,怕这个时候再提起安国公府,又会勾起阿姐的伤心往事,皇帝只好把话肚里吞。
没什么才有鬼。景云然闻言轻哼一声,想起方才他和赵承主仆二人的低咕,大约也能知道皇帝肚子里藏着什么话。
他这是怕自己伤心呢。想到这里,景云然眼里荡起一丝笑意,今天遇见安国公的不快散了一半,另一半自然是因为北宁大捷而消无踪迹。
“皇上怕什么,阿姐我还能吃亏不成?!”景云然斜斜睨了皇帝一眼,好似因为皇帝对她的小看而不服,有些倨傲地抬了抬下巴,粉黛轻施的一张娇容,在夕阳余光中颇为明艳,“你看他今天的脸色,到底谁气着谁还不一定呢。”
“这倒也是。”皇帝想起陆耀军脸黑得和猪肝有得一拼,不由得乐呵,想起方才殿中的情形,颇有些自得道,“也是他活该。”
他看着眼前的景云然,她已经梳起妇人的发式,眼角眉梢没有少女时光的欢乐。皇帝想起年幼时那个照顾他疼他的少女,已经在这几年朝堂政事的慢慢消磨中变了模样。
皇帝心中愈发愧疚,他想起这四年姐弟二人在朝堂的孤立无援和摸爬滚打,阿姐比他承受更多的非议和中伤,至少他是名正言顺的君主,而阿姐却为他背负许多骂名与责备。
“阿佑。”景云然唤了皇帝一声幼时的乳名,注视着皇帝那双与自己相似的丹凤眼,心中满是欣慰。当年那个襁褓里的孩子已经长成少年,已经成家立业,已经会为她遮风挡雨了。她想,母妃和太皇太后泉下有灵,也该笑着瞑目了。
姐弟相依多年,景云然怎么会不明白他的心思。
“你不要愧疚,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若不是你舍己为我,阿姐我现在哪里能这般光景。” 见皇帝专注地听着她的说话,景云然言语里有真诚的欢快,笑着道,“试问天下有哪个女子,能有我这么逍遥自在。”不必相夫教子,不必侍奉公婆,又有锦衣华服,有什么不满足的。
说完,景云然还同他眨了眨眼,嘴角挑起一抹俏皮的笑,让皇帝仿佛回到慈宁宫的那段岁月,那些在太皇太后庇护之下的悠哉时光。
比起一年前的消瘦和失意,景云然的气色恢复了许多,两颊泛着健康的粉色,眼里笑意更真实了一些,只是偶尔在她眼里泛起的一丝忧愁和思念,却让皇帝看不懂也读不懂。
可至少现在的阿姐是快乐的,不用为他在安国公府虚与委蛇,委曲求全。
皇帝再一次坚信,一年前他坚持让阿姐同陆绍和离是正确的决定。
“阿佑,你已经为阿姐做了很多了,比起这些,阿姐当年那点子事情算不得什么。”景云然轻叹了一声,想起她同陆绍和离时,皇帝在朝政上所面临的困境,比起皇帝初登基时,不相上下。
安国公府没有了太皇太后的压制,愈发张狂。她这个长公主,还比不上一个官家女子在国公夫人面前有面子。
皇帝那张和离圣旨,把前面三年太皇太后和姐弟两人的经营一口气打回原位,却也让景云然从那段窒息的婚姻里解脱出来。
景云然目光里的感激和愧疚让皇帝有些不安和心虚。
那个时候,太皇太后刚病逝,柳文炳和陆耀军两人的声望隐隐有压过首辅熊己道和次辅姜肃的势头。
太皇太后孝期一过,立后的事情已经提上议程,朝中呼声最高的是柳氏和陆氏的嫡女。
安国公府直接向景云然施压,逼她劝服皇上立陆氏女为后。
景云然断然拒绝,却独自一人承担着安国公府上下的苛责,让她在国公府日夜如履薄冰,夫妻间貌合神离更让她心力交瘁。
安国公夫人差点指着景云然的鼻子骂:“娶你这么尊贵的媳妇有甚么用,难不成烧高香在家里供起来不成?”
这些话皇帝没多久就知道了,景云然想瞒着他,却拦不住安国公府嚣张的气焰,安国公夫人对世子夫人和皇帝的不满已经传遍了京城的贵妇圈。
得知这些消息的那个夜里,皇帝砸了御书房里能砸的所有东西,连夜召见了首辅熊己道,君臣二人促膝长谈了一晚。
第二日金銮殿上,臣子们候了大半天,也不见皇帝、首辅和安国公的影子。
等出了宫门口才知道,皇帝一大早亲自带了圣旨前往安国公府,让长乐长公主和安国公世子和离,当天就带打包了长公主所有的东西,送了长公主大摇大摆地搬回了长公主府。
街坊的八卦相传,安国公夫人还得训斥,被宫里的教养嬷嬷打了二十个巴掌,三四个月不敢出门应酬呢。
皇家与当年扶持有功的安国公府毫无预兆的决裂,满朝上下文武都等着看好戏。
安国公府和柳文炳都憋着口气要找皇帝的麻烦,谁知皇帝失踪了大半个月,亲自跑去江南,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了王家的宗长作帝师,顺带求娶了王氏嫡女为后,调了任两广布政使的王从格入朝任吏部侍郎。
要知道,江南王家几百年风雨飘摇,屹立不倒,那是实打实的百年世族。史书里名垂千史的帝王,里面都有王氏帝师的身影,这是柳家追赶百年也追不上的。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王从格是要接熊己道吏部尚书的位置,皇帝这是明晃晃地在打安国公府和柳文炳的脸呢。
那夜促膝长谈中,熊阁老同小皇帝说:“难不成大云就柳家一个百年世族不成。江南王氏当年名声更盛,只不过在高祖皇帝年间,因为在河工案中的疏忽,受到柳家的打压,王家子弟自此致仕江南,专研书卷,士农工商,更有专攻。求学之人不计其数。
即使不出仕,门生也是遍布天下,王家子弟鲜少有在外为官,王从格因为柳文炳的压制,一直在地方上呆着没有动弹过呢。
皇上需要世族和门生支持,难道王家就不成了吗?皇上亲自求仕,天下文人只会觉得皇上求贤若渴,一来有人可以和柳家分庭抗礼,二来王家出任帝师,也能提高皇上的在江南文人中的声望,三来还能解了皇上立后的纷争,四来还能让长公主脱离苦海,岂不妙哉?”
皇帝怕阿姐愧疚,终于在一年后同她吐露了熊几道的话。
抬头见景云然一脸错愕,皇帝害怕她怀疑自己此举的初心,有些别扭地解释道:“当时也是气不过,才会做出这般冲动的事情。”幸好有熊己道替年少无知的他出谋划策,收拾烂摊子。
“阿佑,你会是个好皇帝。”景云然感慨地看了自己的弟弟一眼,不管初心如何,至少阿佑是在保护着她的,做事也比以前周全有谋略了。
景云然想,比起父皇,阿佑一定可以当一位更好的君主。至少他们两个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不是吗?
皇帝听了景云然的话,像是得了母亲夸奖的小孩,不由自主地有些羞涩,耳朵也有些泛红。只好生硬地转移话题道:“阿姐今天进宫有什么要事?”
自打太皇太后过逝后,景云然很少不递帖子就往宫里来,一来是怕有诸多不便,二来也是尽量避免和安国公府的人碰面,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皇帝想起方才景云然看折子的认真和专注,又细细回忆了一下,自打北宁起了战事,一有定北侯的折子呈上来,阿姐必定会入宫寻机会看的。
皇帝在心中细细揣摩了一番,还没等景云然想起说辞,那厢皇帝就拍着脑门指着她惊讶道:“阿姐,你不会……”皇帝觉得自己的声音太大声了,立马压低了声音,趴在炕几上离景云然更近了些,就像他小时候同她讲悄悄话时候的样子,“你该不会对定北侯……”
“你胡诌什么呢?”景云然这时候还是把皇帝当成幼时的那个小孩,对他漫无边际地想象颇为无耐,瞪了他一眼道,“他都可以当我的爹了?!”
自古美女爱英雄,也没有什么不对的。皇帝嘀咕了一声。不过要是阿姐真倾慕定北侯,那他可就为难了,毕竟定北侯夫妻恩爱是出了名的,绕是阿姐貌美,恐怕也得不到定北侯的青眼。他们家是不纳妾的,而且定北侯也放话了,要娶他们家女儿,年过四十无子方能纳妾。
见景云然一脸平静,皇帝才勉强相信她对定北侯无感。既然不是定北侯,想来是有别人,皇帝转念一想,说不定是阿姐的缘分就是定北侯军中,要不然她怎么会对北宁的战事这般牵肠挂肚。
皇帝想起她这一年来偶尔出现的落寞,又念及她在长公主府中孤独一人,心中踌躇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试探她一句:“定北侯军中多有人才,阿姐若是有意,拟给名单予我,此番进京献俘,正好给阿姐相看相看。”
景云然闻言,脑海里不自觉地想起那个毅然离去的背影,手里的茶盏险些跌回炕几上。她盯着茶盏上的缠枝花纹看了好一会儿,目光微闪地躲开皇帝的注视,平静道:“不必了,何苦拖累了别人。”
可皇帝听出了她话里的落寞,他想要开口再劝,谁知景云然就开口要离宫回府。
皇帝看着她眼里失了方才的明艳光彩,添了淡淡的愁绪,只好忍下话不敢再提。皇帝亲自把人送到德辉殿门口,姐弟二人却看见远处有道倩影款款而来,是皇后王氏。
景云然不好立马就走,趁着等皇后的空档,调侃了皇帝两句,两人大婚不过两月有余,景云然觉得理当是蜜里调油的,虽然她在那段姻缘里不曾有过。
谁知皇帝懊恼地摸了摸脖子,颇有些不自在,里头还带着些羞涩。
景云然心里轻叹一声,想了想还是劝了一句:“阿佑,这世上每个女子都不容易。”
她想起那段黯淡的时光,好似在劝自己:“如果她可以作自己的主,人家也未必愿意嫁给你。既然嫁给你了,把终生托付了你,哪怕你不倾慕她,也要好好待她。知道吗?”
不要像阿姐这样,也不要像母妃那样。
皇帝愣了愣,望着景云然,随后才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