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二十二章 ...
-
宫中腊梅开得好,一片鹅黄之间隐隐氤氲着浅浅香气,不见峥嵘孤傲难于近人的风骨,却先露了几分含羞春色。
赵锦鱼约了梁慧织,与她一并在花园中闲游,走到一处凉亭旁,只见小石桌上摆了文房四宝,二人在小亭中坐了,喝过一盏热茶,赵锦鱼一时兴起,将方才攀折的腊梅搁在一旁,敛了袖子提笔在纸上写了“冰姿玉影瑶华身,云端神采月中分。斜簪不为胭脂色,借君清骨度芳春。”四句,看了半晌,似是颇为满意,又将笔递予梁慧织,微笑道:“今日好情致,妹妹也来写一首。”
梁慧织接了毛笔,淡淡笑道:“我哪里有姐姐的好才华,只能借他人锦绣来给姐姐添些兴致。”说罢低下头,十分流利地在宣纸之上用娟秀端正的蝇头小楷写了首咏梅的小令。
赵锦鱼接过一看,却讶然地“咦”了一声,这小令虽短,却是疏狂潇洒,万分桀骜,实在不像梁慧织喜爱的句子,方欲开口询问,又忽觉得似曾相识,细下一想,恍然忆起这竟是出自严非台之手,不禁开口问道:“这不是严大人年少时的诗词么?”
梁慧织一怔,像是被人识破了秘密一般,当下蓦地红了脸庞,细声道:“姐姐也知道?”
“我当然知道,”赵锦鱼展颜一笑道:“严大人年少时候便才名远播,汴京城有哪个没读过他的诗词文章。”看着梁慧织局促羞赧的样子,又微倾了倾身道:“只是像妹妹这般记得如此深切的,怕却没几个。”
“我没……”梁慧织闻言愈加的赧然,略带慌乱道:“好姐姐,好姐姐,可别对旁人说起此事。”
赵锦鱼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抚了梁慧织的手道:“你可曾见过他?”
梁慧织微微摇头,“我从来除了进宫看姐姐,极少见到外人,又怎么会见过严大人。”
“那你有为何如此钟情于他?”赵锦鱼微蹙了眉头失笑道。
“我并未如何钟情于他,”梁慧织低了头,轻声道:“不过几年前得了卷严大人的诗词,细读之下,倾慕于他的才华罢了。”
“你若真见了他,只怕更要忍不住倾心爱慕。”赵锦鱼淡淡叹道,心中想着他二人今生是无论如何没有缘分了,一时不禁感叹,却又听梁慧织垂着双目平静道:“姻缘之事,自应谨遵父母之命,总轮不到我自己如何想的。”
赵锦鱼素知她的脾性,便也不多说,只把二人写的诗词命宫女收好了,拉了她的手笑道:“昨日里太后还念着你,你也不去给她老人家请个安么?”
梁慧织立时起了身道:“哎呀,都怪我疏忽,姐姐快同我一起去。”言罢慌忙拉了赵锦鱼的手,与她一起相携去了。
傍晚时候,一顶小较停在傅府门前,墨童手中提了食盒跟着苏远卿进了大门,他本不常来傅耽书府邸,只是近来傅耽书似有要务在身,连着几日之间不见人影,偶尔见了,也总是无精打采,鲜有笑颜,苏远卿忍不住心中牵念,便命下人备了些龙眼粥,亲自送来。
清淮见了他,一时欢喜地跑着迎上去,领了苏远卿直直往书房去,一路上不断说自家少爷近日如何劳累,有时竟整夜挑灯不睡,转过小廊到了书房门前,苏远卿接过食盒推门而入,他便与墨童一并退了下去。
傅耽书正伏在书案上,身上披了件外袍,许是倦的实在支撑不住,昏昏睡了去,一旁还堆了厚厚的几摞书卷。苏远卿看了他半晌,回身关了门,他动作虽已极轻,傅耽书却还是一惊,醒了过来,目光中带着防备之意迷蒙了片刻,方看清是苏远卿立在门边,忙起身走过来,唤了声“远卿”。
苏远卿见他眉目间全是疲倦之色,眼下亦有浅浅黑影,一张脸憔悴不堪,皱起眉头握了他的手道:“你这是怎么了,有何等大事,自己的身子也不管了么?”
傅耽书愣了愣,反握住苏远卿的手,却不答他,只微笑道:“我这两日,真如回到科举前的时日一般。”
苏远卿叹口气,淡淡道:“那时却也未见你如此用功。”说着径自走到书案前,将食盒放下,低头去看案上文书。傅耽书见了,似是想要阻拦,手伸到一半却又停下,看着苏远卿正凝神细读,忙开了食盒的盖子,故意大声道:“还是你知道我的心思,许久未吃到这龙眼粥了。”
苏远卿只轻声应道:“那你便多吃些。”眼睛却不离书案,索性坐到椅子上,细细地读那卷文书,只见上面满篇尽是抨击新政的言语,极其细密地纠察出新法试行中的种种纰漏,并将近月来全国各地无论大小的变故灾情都冠以“天怒”之名,厉言个中弊端。苏远卿看到最后,只觉得一片惊异,抬了头看着傅耽书,茫茫道:“你这是……”
傅耽书低头兀自苦笑一声,“远卿,我如今置身沧浪之巅,还能求滴水不沾么,身在朝廷,总是脱不了的。”
苏远卿心中一紧,却又一时无言安慰,只紧紧握住他的手,轻唤了声“耽书,”顿了片刻,忽而凄然笑道:“如今文大人对我,全不似以往的苛责冷漠……竟……全是你换来的么。”
傅耽书抬头望着他,将苏远卿揽入怀中,淡淡笑道:“这正说明,我还是有些本事的是不是?”
苏远卿亦伸手抱紧了他,只觉眼眶发热,按捺着哽咽笑道:“傅大人一向好本事,下官佩服的紧。”
“远卿,”傅耽书拥着他,低低柔声道:“此次风波一过,你我便可脱身其中,到那时,你说怎样,我都依你。”
苏远卿枕在他肩上,轻叹口气,“我只盼着能日日与你在一处,清清静静,平平安安过一生,也便满足了。”一手慢慢抚着傅耽书后背,似是觉出了几分消瘦,不禁紧了紧手臂。
傅耽书抬起苏远卿的脸,俯身在他唇上亲了亲,笑着道:“我饿了,到现在还没用过晚膳。”说罢转身去盛取龙眼粥,苏远卿看着他低了头急急喝粥,不觉也笑了笑,眉梢眼角皆酿着淡淡柔情,转头瞥见一旁的古琴,走过去用衣袖拂了拂浮尘,端端坐下来,敛了敛神,抬手拨了下琴弦,铮铮清音缓缓流泻而出。
傅耽书闭着双目,凝神而听,一时什么都忘了,一首终了,手中青白釉小碗里的粥早已凉透,却听他出神般喃喃道:“此生不羡王侯贵,惟愿长作子期身。”说罢搁下碗,起身走到苏远卿身后,伸手将他紧紧抱在了怀中。
第二日朝上,参知政事傅耽书上书进言,列举新法弊端一十九条,条条皆著有实例佐证,滴水不漏,言辞犀利。朝中百官不禁暗自惊讶,这位素日里温厚善和,亲切近人的执政大人蓦地板起脸来反对变法已是叫所有人始料未及,如今见他如此倾心倾力,便更加奇怪,私下里论起此事,也只佩服梁承崇好手段。
赵靖宣垂着双目听他一一说完,抬眼看了看傅耽书,微微笑着略带冷声道:“傅相真是有心人,如此细枝末节之处都考虑的这般周全。”
傅耽书神色一动,躬身稳声道:“为陛下分忧,本是我等分内之事。”
赵靖宣又哼然笑了声,放眼望向座下众人,只见梁承崇与杜回波皆垂首持笏,一派风平浪静之态,再看严非台,却见他微敛着长眉,目藏寒冰,绛紫的官袍衬着淬玉一般的脸色,静立在群臣中。
“爱卿所说,朕自会细细思量。”赵靖宣看着傅耽书,平声道,“新法初行,定有颇多纰漏,众爱卿皆应同心集力,共度难关,若得一开盛世,也算为我大宋后世子孙造福。”
众人忙伏地叩拜,言表忠心,赵靖宣高坐在龙椅之上,望着齐齐俯首的百官,山呼而来的“万岁”,闭了双眼,暗暗长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