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公堂开审 ...

  •   当展昭受包拯之命携尚方宝剑到刑部法场阻止行刑之时,赵祯正与王延龄在御花园中下棋。原来早上赵祯定了杨宗保父子的罪,心情却十分郁闷,王延龄都看在眼里。下了早朝,王延龄就陪着赵祯在御花园赏花下棋。赵祯和王延龄各赢了一盘,而第三盘两人则足足下了一个时辰。
      “将军!”赵祯终于抓住了王延龄一次失误,改变了拉锯之势,兴奋之情尽露脸上。
      王延龄看着棋盘,叹了口气:“真是棋差一着啊!”
      赵祯笑了笑:“所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王丞相怎么这么失策?”平时与王延龄对奕,王延龄总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也正如他为官做人那样。
      “老臣多谢皇上教诲!皇上,请恕老臣直言,皇上现在正是陷入一子错之境地。”王延龄见赵祯心情大好,便乘机说道,“杨宗保父子乃当朝名将,皇上圣谕抄斩二人,现在辽兵正在犯境之际,此乃对国对民不利啊!”
      赵祯一听到“杨宗保父子”这五个人心情就沉了下来,右手一摆:“杨家居功自大、目中无人,竟然在金銮殿上以死相胁,若然再姑息,朝纲何存?王丞相莫再多言!”
      “臣遵旨!”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赵祯心意如此坚决,就是因为杨宗保父子出言顶撞在前、以死相胁在后,让他感觉在金銮殿上文武百面前丢了面子。“皇上,包大人来了!”王延龄看见包拯在值班太监的引领导下来到了御花园,心想这次杨家应该有救了。
      赵祯远远一见包拯,皱了皱眉喃喃道:“包拯不是已经去了河东了吗?为什么突然又回京了?好一个包拯,想必是为了杨家父子保本而来。”
      “臣包拯见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包拯穿过九曲桥来到赵祯面前。
      赵祯只是看着棋盘轻轻地玩弄着棋子,并没有看包拯:“包卿家,朕派你到河东巡察,为何突然折返?”
      包拯作揖道:“皇上,臣本已起程,但途中骤闻杨家战鼓擂动,惟恐朝中发生变故,故而半途折反。臣有一言敢向皇上启奏!”
      赵祯淡淡地说道:“朕要是没有猜错的话,包卿家想必是为杨家父子而来。朕要是猜对的话,包卿家大可退下,朕现在只想喝酒赏花!”拿起白玉酒杯一饮而尽。
      赵祯未等包拯说明来意便表明自己不愿再听关于替杨家父子求情的话,却听见包拯摇头说道:“皇上,臣并非为杨家保本而来,臣是担心皇上一念之仁,对杨家动了侧隐之心,种下祸根。”
      “卿家何出此言?”对于包拯的言论赵祯大感惊讶,这才抬起头望着包拯。站在一边的王延龄也吃惊地看着包拯,不知道他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
      包拯并没有理会赵祯的不解,继续说:“臣启皇上,那杨家三代只知为国不知为己死不足惜,但在杀他们之前何不先向辽国萧太后知会一声?”
      “卿家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大宋处死杨宗保父子又关它辽国何事,赵祯更加困惑。
      包拯见赵祯已将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便说:“皇上,那杨家世代与辽为敌,如今皇上为他们除掉了杨家将,对他们而言岂不是天大的喜事?若能事先知会辽国,想必他们会大为感激,纵使向他们收取黄金百万两也不为过!”
      “你竟敢讽刺朕!”赵祯十分震怒,虽说自己心里明白杨家对于宋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甚至是可或缺,但是听到别人口里说出来,感觉上就像是有根刺一样。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实话实说。”包拯早已料到赵祯会有此反应,只是淡然地说道。
      看见包拯的淡然,赵祯原本震怒的情绪也渐渐平静:“杨家纵然是劳苦功高,但杨宗保父子对朕不敬,难道不应该惩罚?”
      “皇上,且听包拯一言。”包拯见赵祯怒气渐熄,便对其分析道,“如今辽人觊觎我大宋河山,所惧者,为杨家将是也。若皇上一意孤行斩杀忠臣,以使贤臣伤心,朝中士气全无。那辽人若趁机犯境以致生灵涂炭、烽烟四起,想必并非皇上所愿见,亦非是我大宋之福!”
      其实赵祯并非暴君,在下了朝情绪冷静下来之后便开始心软了,此时包拯在自己面前将斩杀杨宗保父子所涉利害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正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就算朕以大事为重赦免杨宗保父子欺君之罪,但是杨文广刺杀钦差之事,朕岂可坐视不理!”
      包拯一听便知赵祯正要的个承担之人,而那人正是自己,于是自荐道:“杨家家规严明,文广虽年少好胜,但幼承庭训,岂会犯下刺杀朝廷钦差之重罪,此中想必另有原委。臣恳请皇上将此案发还微臣重审!”
      “皇上,包大人公正严明,定会秉公办理,臣愿为杨家保本!” 王延龄亦说道。
      赵祯看了看包拯,又看了看王延龄,从棋盘上拿起一只“将”棋:“既然两位卿家为杨家求请,朕姑且将此案发还开封府办理。不过卿家处理此案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杨家虽然有功于大宋,但杨文广为私怨刺杀朝中命臣,此风一长,则会朝纲荒废法纪全无,而朕也很难向庞家交代。包卿家,你好自为之!”
      包拯作揖鞠躬:“请皇上放心,包拯绝不负天命,但立直标、当无曲影。庞、杨两家谁是谁非,包拯定当审个清楚明白!”

      一天后,青天白云飘荡。“公正廉明”四字大匾高悬开封府衙公堂,背靠巨大的海水朝日图,意喻“时刻清醒,不欺百姓,莫负国家”。马汉、张龙、赵虎将端座在公堂右侧的龙、虎、狗三把御赐铡刀用明黄绸布铺盖,众衙役分列公堂两旁,开封府衙公堂一如既往井然有序。
      王朝走到阶梯前单手叉腰,传令道:“升——堂!”
      “威——武——”公堂正气之声震耳欲聋。
      佘赛花手持九龙监国锡杖走进公堂,庞龙、王延龄两人一左一右紧跟其后。包拯领展昭、公孙策及四大卫护上前向佘赛花跪拜行礼:“万岁万岁万万岁!”
      佘赛花点点头:“包大人,免礼。”
      “谢太君!”众人起身,包拯向已摆放在公堂两侧的坐椅引道,“三位请!”
      “请!”佘赛花受封无佞侯,又手持九龙监国锡杖,自然走到位于左侧的上座,在侍女的侍候下脱下披风后端坐于位上。庞龙则坐在公堂右侧,而王延龄作为陪审坐在包拯案台左侧。
      “升——堂——”包拯走上案台前,向佘赛花和庞龙说道,“包拯得沐圣恩,代表巡守,公堂之上就事论事,对事不论对人,若有怠慢之处,还请太君、太师多多包涵!”
      “包大人,你言重了!”佘赛花早就听闻包拯办案只公正严明,只问是非黑白不理,自然十分理解。
      然而庞雄却乘机说道:“包拯,你要小心处理本案,要还我们庞家一个公道才好!”说着还轻轻瞟了佘赛花一眼。
      包拯当然听得出庞雄的意思:“太师,包拯唯恐遭不公之议,特请王丞相陪审以彰大局。”说着便转向王延龄,“王丞相,有劳了!”
      王延龄双手一拱:“包大人,不必多礼!”
      所谓先礼后兵,包拯见礼后便立即正式开审,端坐于座上拍响惊堂木:“传一干涉案人等!”
      “传庞龙、杨宗保、杨文广三人上堂!”张龙传令道。
      庞龙、杨宗保、杨文广三人齐齐走入公堂,齐声说道:“参见包大人!”
      “杨文广!”包拯说道。
      “犯民在!”杨文广即非朝廷命官,又无功名在身,便上前两步双手轻托衣摆跪下。
      包拯厉声说道:“本府问你,你在摘星楼前刺杀征西大将军庞龙,可有此事?那黄公公奉旨缉拿于你却遭黑衣人杀害,可是你所为?你要据实回答,若有半字虚假、故意隐瞒,休怪本府刑法无情!”
      杨文广双手一拱:“回包大人,庞龙身为三军统帅,公报私仇、按兵不发,而致令我爷爷和我杨家将士战死天狼山。犯民痛恨庞龙所为,意欲行刺庞龙,替天行道是实!但至于刺死黄公公一事犯民实在是一无所知!”
      包拯深知此案牵涉甚广、背后必有不为人知的情况需慢慢查实,并且会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此话,可有不尽不实之处?”包拯再次问道。
      杨文广面露诚恳:“大人,文广虽然年纪小,但身为杨家后人所作所为定有担当,以上所言句句属实!”包拯知道王延龄与杨家素有交往,对于杨文广的为人王延龄必会清楚,便望向王延龄求证。王延龄明白其心中所想,点头以示相信。
      此时却听庞龙为自己辩道:“杨文广,本帅乃皇上嘉许的征西大元帅,怎么会做出令人齿冷之事?如无真凭实据,休要血口喷人!”
      杨文广听了心中大怒,虽然跪在地上却也猛然转身望着庞龙:“亏你厚言如此!难道你诬害我爷爷令我杨家军死伤惨迹,这不是证据吗?”
      庞龙语气显得理所当然:“猎狗终须山上丧,将军必会阵中亡,这是意料中的事。为国捐躯乃是光荣之事……”
       “庞龙,别以为天下人都瞎了眼睛!”杨文广便转向父亲,着急地说道,“爹,快把庞龙在军中做的好事宣之于世!”
      “杨文广,公堂之上休得漫骂!”包拯警告道,便转向杨宗保,“杨宗保,你可将经过情形详细道来!”
      “庆历二年,皇上命大军征西,庞龙为三军统帅。先父为延昭领副帅衔,率杨家军做先行部队……”杨宗保慢慢地回忆着,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辛痛苦的日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