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四十二章 ...

  •   这一日的朝会上,董飞峻第一次见到定王苏允。
      定王看上去不过半百,跟他儿子苏修明比起来,更威严一些,似乎是惯做了王爷,隐隐然带着一股迫人之势。就长相而论,苏修明更像他父亲,只是年轻一些罢了。
      在大殿外候朝的时候,定王似乎越过被众多人环绕着的包围圈打量过董飞峻一眼,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一眼,董飞峻却觉得心里格登一下,有一种被审视了的感觉。

      朝上争议最多的,依然是此次变革的方案,户政司的一方以节省开支共渡难关为名,监察司的一方以目前吏制本来就不够,并且此中情况复杂,很容易造成整体动荡,朝廷不宜在此本就动荡的时节作这样的举动为由,兵工司的一方以目前南迟已经占领大半个成国,很容易越界攻击临水边界,因此不宜在此时减兵为据,纷纷拉起自己的大旗,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击。
      最初临水国政局,本来就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各行其是互相制衡,倒也并不相扰。只不过在这样的平衡中,董、苏两派要稍微显得势大,而奉氏一派要稍微显得势弱一点。现下这个局面,倒像是奉氏意欲削减其他两派的权,而朝廷也许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站在了奉氏一边。
      其实作为权臣,走到董、苏两派的地步,已经算是十分尊荣显贵,只要不是存心作反,一般都对自己的权势觉得满足了,也希望保持着某种平衡。但不想再往上走一回事,旁人要夺又是另一回事,倒也不能说他们就完全不管不顾百姓,只是一下子被要求退让得太多,再加上分明又透露着一股反对派的气息,因此对着这明显是削权的变革方案,是不可能接受的。
      基本上这样的变革,是关系到全国的大事,也不是这么一时半刻就讨论得出结果。据说这样的争论已经进行了近一个月,三边也都各自提出过一些方案,只不过各自的方案都不能为对方所接受,以至于到现在也都还没有结果。

      董飞峻虽然站在堂上,但多数时候有些走神。
      如果说苏修明失踪一事是定王的意思,那么他很难自己脱困。他手里掌握的力量,归根到底还是定王的力量,这些人不一定会为了他违逆定王。更何况定王在这个时候让二儿子苏致月接手这一切,谁知道他有没有顺便警告苏修明的意思?
      目前最重要的,应该是找到人吧?董飞峻想。可是,谁可以去找呢?京城里自己可以遣动的人,也全都是父亲手底下的。当然,父亲怎么可能让自己遣人出去寻找苏修明呢?

      董飞峻自幼而长,这才算是第一次隐约明白为什么政场上所见诸人如此热衷的想要抓到更多的权。也许都是因为权力的大小可以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程度的相关。试想如果自己拥有与定王抗衡之力,又可以调动各路暗线去查探苏修明的消息,那就根本不会出现象现在只是站在这里什么也不能做的现象。

      朝堂之上争论依然不断,直到退朝的时候也没争论如什么东西来。于是国君只得召集重臣贵戚入内书房继续讨论此事,而让其他官员各自归职。平王、定王、丞相及三司司正等入了内书房议事。

      散朝后董飞峻只得自行回到监察司。
      目前最重要的应当是找人。但是,谁可以帮忙找呢?他将在京里认识的人通通从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认识的人中,除了因父亲的关系认得的之外,还有从青军里提拔起来后来又调入京中的一些将校,这些人都跟了自己很多年,也许其中有些人会不畏惧父亲的态度而帮自己的忙?
      无论如何,董飞峻都觉得要试一试这条路。

      既然有了努力方向,那就马上行动。董飞峻立时去拜访了一些此时在京的旧时部下,托他们打探一下此事。当然,两人的关系是无论如何不能提及,因此也就没有说出事由,只是模模糊糊的说有事情需要寻找一下这个人。旧部下们的态度都很热情,表示包在自己身上。
      本来在京里的人当中,与丁元敏的关系算是最铁,不过他父亲莆山郡王刚刚过世,他还在守孝期,再加上齐肖的事后,两人根本没说过话,因此董飞峻也没有去打扰他。只想着此间事了之后,应该找时间去修补一下两人的关系。

      董飞峻虽然知道要从定王手底下打听他刻意隐藏的消息会很难,但是仍然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跟托过的人打听。然而又过了几日,还是没有听到传回来的任何一点消息。
      定王府换了二公子出来主事,也没感觉出来有什么不一样,苏派的官员还是井然有序的做自己的事,整个京城一点儿也没有因为苏修明的失踪有任何议论,董飞峻就连想打听一点什么小道消息都没有途径。
      若是已经知晓了两人的事,定王的态度估计是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软化的。但最清楚苏修明下落的人,又只可能是定王府的人。董飞峻曾一度将希望放在这位王府二公子身上,想过是不是能从他这条线上做一些努力?但这么久以来,这人身边永远围着苏派的一帮重臣,住的地方又在定王府,并没有在自己对面的王府别院,想要找一个机会接近他都很困难。

      就这样全无进展的又过了几日。这天,董飞峻来到城防军左卫营,这里有他曾经托过的一个旧部,他经过此地的时候,便顺便来打听一下消息。
      这个人跟他算是跟得最长时间的,也有近十年了,最初的时候是作为董飞峻的随卫,然后慢慢提升上来的,一向对董飞峻十分感激。而且他身为城防军左卫营的营正,消息的来源也很广,董飞峻对他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的。但今日里一部,这人却支支吾吾的,态度有些奇怪。
      董飞峻对这人的性子还算了解,追问了几句,这人推搪不过,这才隐隐约约的表示,董相派人来打过招呼,说是把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因此,不敢再继续追查下去了。
      原来父亲还是私下里参与了。董飞峻心下一沉。目前这已经是可以想到的最后的路子,若是连这条路子也断了,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想?董飞峻站在城防军左卫营中沉思了一会儿,决定回相府找父亲。

      董伦依然在书房里看着一些公文,见儿子走进来,只是抬眼看了看,又低了下去,象是不想理会他。
      “父亲。”董飞峻唤了一声。
      董伦嗯了一声,并不抬头。
      “父亲想必早已知晓孩儿的事。”董飞峻沉声道,“不过我还是有话想要对父亲说。”
      董伦握笔的手顿了一下,嗯了一声。
      “我和景……我和那个人的事,父亲也许会觉得是大逆不道,但是我并不认为错,而且也不会放弃。”董飞峻面对着董伦,始终有一种不能理直气壮的感觉,明明心中确定了要坚持,此时忽然不知道怎么表达。他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董伦会因为自己的态度而赞同此事,但无论如何,想要明确自己的态度。“我知道父亲在阻止我查一些事情……如果父亲可以暂时放过这件事,我……”说到这里,又有些底气不足,似乎没有可以用来作为交换的条件。“虽然不愿意跟您有什么冲突,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
      董伦静默着不语。董飞峻吸一口气,继续道:“如果父亲可以成全这一次,我今后可以在很多事情上都听从父亲的安排。”说完这句话,忍不住一阵别扭。之前他从未与人谈过条件,因此说出这样的话,忍不住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无耻。特别又是面对父亲。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厚着脸皮来跟父亲谈这样的条件。
      却听得董伦轻轻的笑了。“我知道边城军中有些人好这一口,你在边城多年,就算沾染了些这样的习气,也算不得什么大问题。你的事情,我是知晓,也并不介意有些事情你去亲自经历一次。不过,我一直以为你就算再执迷,也应该有清醒的一天。看来我还是高估你了。”他一边说着,一边随手递过来一张折子。“你派人查探定王府的消息,以为定王府的人会全无感觉?这份折子尚未递入内廷,是定王府今日午间专门派人送来的,算是一个警告。”
      董飞峻有些疑惑的打开来看。是一份奏章,要求重查陈传葛大牢遇刺一案。
      这件案子当日里虽然草草结案,但是诸多疑点及证据犹在,特别是一系列不利于监察司的证据。而且看这份奏章的态度,竟然矛头直指董飞峻,字字句句都控诉着操控这件构陷案的人就是董飞峻。这件事,扣到谁头上,都有些说不清。
      “子础,有些事情,你还太嫩。”董伦道,“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就拿这件案子来说,你真的以为,定王府的人没有在其间趁机搅水?”他叹一口气道:“你自己想想明白。”
      董飞峻对他说的话充耳不闻,眼睛却一直落在奏章上。
      这字体,多熟悉啊。
      这是不止一次看人提笔书写过的字体。
      甚至可以想象那人是如何提起笔来一字一句的写成这满篇满章的。
      这是苏修明的字。
      可是,他为什么会写这一份东西?用如此仇恨的语气,如此尖锐的态度,来写一篇完全脱离事实的奏章来陷害自己?
      董飞峻压着这一份奏章,一时之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心中一直压着这件事,直到走出了相府,回到自己居住的小院多时之后,董飞峻才想起本来去找父亲的目的。无论事情如何,应该先找到人,再当面问清楚。回京这几个月以来的经历,提醒了董飞峻,不能轻信眼前的事。
      但说到找人,且不论刚才还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意就被绕到别处,单就定王府已经对此事做出的反应来说,这不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定王府已经有所查觉,并且送来了这样一份并未递出的奏章作警告,无非就是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到些为止了。
      董飞峻轻轻的将手中拿着的奏章放在书房的桌案上,心里有些烦躁。目前的局势,颇有一种山穷水尽的模样。谁知道定王准备将他儿子这样雪藏多久?也许、直到那个人屈服么?
      那么,这样的一份奏章,会是……屈服了么?

      隔了一日,一些小道消息渐渐的开始流传。
      小道消息称,平、定两王府,其实早就已经暗中结盟。早在新任平王刚刚袭爵,离城之战以前,两家就已经私下约定了平王府世子与定王府宣宁郡主的婚事,而目前,两家正准备商议定王府世子与前平王之女荣华郡主的婚事。
      世子都是以后将要承袭爵位的,而世子的正妃,则有可能生下继承人,从而将血统永远留下来的。若是真如流言所讲,两家以这样的换婚形式各自渗透彼此的血统,那么说不定,结盟一事也是真的。
      这样的消息,不知道是谁散播出来的,私下里已经议论得热火朝天。如果这两派作如此结盟,那么以前所有的政治平衡将会被打破,到时候,朝廷里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董飞峻以前听苏修明提过,平王奉淇安有意将侄女说配于他,又联想起离城之战的时候,户政司与兵工司奇怪的合拍以及最初苏修明前来离城代户政司传话一事,觉得隐隐约约看到了些真相。他虽然也知道这两派的结盟,对于父亲一系是很重大的打击,但是他关注的重点却似乎并不在此。
      基本上可以猜测定王的手段,是先雪藏苏修明,再为他娶妃。从年纪上来讲,这时候正是立室之时;从政治上来讲,用这样的交换婚姻来巩固结盟,是常用的手段;甚至听说那平王府荣华郡主端庄娴雅,连朝廷也曾有意选立为太子之妃,这样的女子,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吧?
      其实这以上的种种,是董飞峻最初就考虑过会遇到的问题,因此虽然知道事情会做如此走向,倒也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困扰。真正关注的,其实是苏修明的态度。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份奏章?
      是代表了苏修明态度的变化,还是另有其情?
      董飞峻一向猜不透这个人,到了此时,当然也全无例外。但他觉得,无论如何,没有见到人,听到他亲口的说法之前,暂时不去理会其他的事。
      找人。目前唯一的重点只能是找人。
      不过人海茫茫,到底用什么方法去找呢?

      接下来的朝堂之上,因着这个小道消息,产生了一些很微妙的变化。定王虽然并未出面肯定这个消息,但他在百官的疑惑之中,接受了裁军的建议,同时,兵工司也立时递上奏章,提出了精简军队的具体方案。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全无异义的附议了户政司的提案。这份精简军队的方案,几乎算是无条件的放弃了一些本该属于定王府的势力范围,因此朝廷上下都有些摸不清楚他的意图。
      但是,既然兵工司已经接受了建议,一直对此事拖而未决的监察司就立时变作了事件的中心,只得加紧制定可以令众人都满意的方案。于是这几日以来,董飞峻又陷入了繁杂的公务之中,焦头烂额。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