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能不能娶个儿媳妇 ...

  •   这个村子叫张家村,村里大多都行张。 张氏感受到村人的纯善,想想没了丈夫,前途的渺茫,说不定还能打听道女儿的下落,觉定定居在这里。张氏和赵景旭就住在了城隍庙里,因为是带孝之人,不能住到别人家里去,晚上刘嫂子和张婶子轮流和张氏母子就伴。
      村里的里正也姓张,张婶子是里正的婶子。平时里正办事公平,公正,深得老乡亲的爱戴,由于男女大防,张婶子也就成了里正的传话筒。
      “旭哥他娘,你和那些逃难的人不一样,给你男人办事没花那些钱,棺木用了五两,寿衣用了一两,村人办事都自己带的干粮。剩下的钱本来打算给你,看你一个妇女带那么些钱,难免被有心人惦记。
      你既然已经打算不走了,里正说在村子东边,挨着我家给你起栋房子,平时我也好照应一下你。四两银子盖房子虽然不够,我们大家凑凑,等你日子好过了再还我们。以后长着呢,总不只住个三五年,等你回乡再把房子一卖,到时旭哥大了你们揣着银子多好。”
      张氏感激的说:“婶子,你代我谢谢乡亲们。”说着又有些踌躇,“婶子,还有一事。那天婶子说的没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这里还有一对银镯,是我出嫁时我娘给我的陪嫁。”说着话从手上摘下一副银镯,用力放到张婶子手里。
      “你这是?”张婶子疑惑道。
      “婶子,寡妇门前是非多,烦婶子和乡亲们说,给我砌个高一点的院墙。这镯子婶子看够不够。”
      张婶子点头,这就是说张氏从此守节,以前总说的归乡,也是暗含另嫁的意思,不好明着说。

      —————————————————————
      盖房子用的木料都是村里人自己家的树,砖头也是东拼西凑,用作打地基用,买来的新砖头都用在看的见的墙上。张氏心里更加的感激这个村里的人们。
      一个月的时间,房子盖好了。一共三间房,进门是外间,外间靠北墙东西各一个灶台,连着屋里的大炕,东西屋一个样,屋北面一个大炕,南面的窗户,上面糊着粉连纸,窗户是吊窗,房梁上用绳子拴着一个铁的钩子,开窗时只要挂在上面就行。若是下雨,就用一个棍子支撑着。
      炕上是一缕席子,这个席子不是南方的竹席,而是用高粱杆的外皮编制的,这里家家户户炕上都是铺的这个,晚上睡觉时再铺上被褥。虽然这样的炕很硬,睡起来不舒服,因为没有什么钱,习惯了的人们也没觉得不好。
      张婶子、刘嫂子和一些村里的妇人人帮张氏母子搬了家。虽然她们母子实在没有什么好搬的,但是大伙都高高兴兴的,和张氏母子从城隍庙走到新房。
      这群人进到院子,张婶子的儿子柱子在院子门口放了两挂鞭炮,张氏抱着儿子,无比庆幸遇到了这么好的人们。热闹一番,人们纷纷告辞回家,张氏插上院门,过起了自己的日子。
      盖房这段时间张氏在房子后面开出了一块菜地。现在正是七月末的天气,张氏只能种了萝卜、白菜。
      在家乡时张氏就是一把田里的好手,张婶子,刘嫂子又指给她哪的地是没有主的,可以开荒,她每天早出晚归,心里想着儿子五岁开蒙,村里就有张家的族学,都是村子里的孩子在里面读书,族人读书自然是不用花钱,束修由族里出,旁姓的就要自己出了。张氏觉得她一定能还上盖房欠的债,也能攒够束修。
      ——————————
      张氏每天辛苦的劳作着,早上起的早就把赵景旭锁在家里,晚上回来的晚就带着赵景旭到地里。官府不管开垦的田地多少,都归开垦者所有,并发放种子和农具。这样张氏的干劲更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氏因为累,变得沉默寡言,除了一日三餐,并不怎么顾得上赵景旭。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春天又过去了终于开的那二亩地有了收成,麦子熟了,眼看着张氏地里的麦子的麦穗就比别人地里的饱满,没有白受的累。收麦、压麦……张氏一个女人像男人干活。
      每天干不完的活,回到家了还有一堆的家务,张氏的性格由开朗变得沉默,由温柔变得暴躁。张氏也知道自己的转变,于是更加的不爱和人来往,一个外乡人遇到有的人自然有时受气,虽然她仍旧客客气气的,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有时她压抑的喘不过气。村里也有不讲理欺负外乡人的,张氏只能低头,有了气只能憋在心里。
      两年的时间,赵景旭开蒙,张氏刚强,硬是咬牙还了一部分债,只是还欠了张婶子和刘嫂子的。
      张氏对张婶子和刘嫂子道:“婶子,嫂子,欠你们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但是旭儿不能不读书,这是他爹的心愿,旭儿他爹活着时就是想旭儿能读书。”
      “傻妹子,我和婶子家不缺那几个钱,你别放在心上。”刘嫂子说。
      张氏道:“可我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孩子你别这样想,你的难处婶子知道。”张婶子又说,“你也要注意身体,别累死累活的,旭哥就指望着你呢!”
      “是啊,是呀!”刘嫂子道。
      张婶子似乎想起什么说:“哦,对了,有些人家孩子小,又缺人手,就给儿子娶个大媳妇。你看要不给旭哥也娶个大媳妇,也能在家帮衬你。”
      刘嫂子也拍手说:“对呀!我娘家大哥就是娶的大媳妇,我嫂子比我大哥大五岁呢!可我娘说我嫂子是有福的人,自打我嫂子进门,我们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呢。现在我大哥三男两女的,都快当爷爷了!”
      听了这些话,张氏真的动心了。旭儿快六岁了,娶个大五、六岁的媳妇,刚好十一二岁,能做一些家务,送旭儿上学,看家,喂鸡……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最主要她觉得自己没有福气,来个有福的可以挡去自己一身的晦气。
      张氏施礼道:“那就劳烦婶子,还有嫂子上上心,遇到有合适的人,给说和说和。到时好谢你们倆的大媒。”
      “只是这样的嫁女儿,和卖女儿也差不多,不是过不下去了谁有舍得。”刘嫂子道。
      张氏道:“婶子,嫂子放心,只要合理的要求,银子我出得的。想我女儿娴姐儿若活着也快十三岁了。媳妇来到我家,我定待她好,如亲生的女儿一般。”
      不几日,张婶子就有了消息,“我娘家村的,和我同族,十一了,爹娘没了,和她叔叔婶子过。她那婶子不是个贤良的,自己孩子满村乱跑招猫斗狗,却让这孩子生火做饭,洗衣针线,没有不干的,一会儿都不得闲,最主要是每天一有不顺心的事,他婶子就非打即骂。那孩子是个好的,从不还嘴,就是瘦了点,就是吃不饱闹得,不过个子高挑,眉眼俊着呢,要是在长点肉,准保丑不了。”
      张氏一听没爹没娘,心里就不大乐意了,说:“婶子,你让我想想,我就是个命苦的,这没爹没娘的我怕……”
      张婶子一听就明白“那行,我再看看,寻摸着有合适的没有。”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能不能娶个儿媳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