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八章 ...

  •   夏日似乎总是过得极快,晃眼一过,定麟在萧珩的院子里就已经消磨掉一个多月。

      或许是萧珩那一日的威慑有了作用,连着这些天以来,再没谁来找过他的麻烦。

      当然,日子过得并不清闲,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从头来学,数不尽的字得一个个认完。

      早先的时候,定麟是真拿那些象形字没有办法,到后来萧珩教多了,慢慢也摸索出一些规律,除非太繁杂的字体,定麟凭着自己的能力也能猜出个大概。

      别的不说,看书背书什么的,定麟还是很在行的,当年高考和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时候,背下的东西繁杂而不计其数,比起英语那种真需要死记硬背的语言文字,这种古体字好歹还算是中国古代文化,加上自己的一些历史素养,还是可以扛住的。

      基本上交代的功课都解决得差不多,剩下的只需要把字练好。

      可能是因为初次接受这种字体文化,以往他仅有的一点书法能力根本无法运用在这种字体之上,当初萧珩看他能力还不错,便拿着纸笔让他写过几个字,结果他写完之后交给萧珩,萧珩却皱了大半天的眉头。

      是以剩下的时日,定麟便开始着力练习书法,这样边写边记,倒也是图个快捷方便。

      再说到如今的时代。

      如今所在的地方,既非东汉,也非晋朝,而是一个名叫大鼎的国家。定麟暂且把它归类于平行时空。

      天下九州,冀、衮、青、荆、扬、凉、雍、徐、豫,如今归的是大鼎朝第八朝的崇德皇帝。

      据闻崇德帝年轻的时候文治武功,平四方,定诸海,西抗蛮夷沉夏国,北镇雪疆民族叛乱,倒是一代英杰,只不过到如今崇德五十二年,崇德皇帝已然是日薄西山了。

      太平盛世倒还说得上。

      还有一件,倒很是令定麟感到惊异,那就是大鼎的官僚制度与选官制度,沿袭的竟然是中唐以后已经完全成熟的科举制度,只要本人有为官的意愿,那么就能够拥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也就是说,当初他在推测自己所处的东汉晋初年代时所担心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了。

      按照萧珩告诉他的,萧麒这个人,性格虽怯懦了些,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年幼的时候,萧麒早已经参加过青州本城的童生试,拿到了秀才的名额,如今将届十五岁,原本的打算是要去参加明年的乡试,但因为如今自己的穿越,萧麒这个人差不多也是个废秀才了,原本的计划基本告吹。

      这天,定麟待在谨园里练字的时候,跟萧珩提到他还是愿意继续参加科考的这件事。

      萧珩只是端着一只质地清莹的翠色茶盏,不疾不徐地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浮渣,“若你还有这个志向,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剩下的功课自己得加紧。”顿了顿,“字认得怎么样了?”

      定麟手下狼毫沉沉在宣纸上浸开一笔墨色,“基本的大致都已经记住了,不过还不能全写出来。”

      萧珩淡淡应了一声,放下手中杯子,瞥一眼定麟正落笔的那个字,“你这字倒还是没什么长进,狗爬似的。”

      定麟只淡淡嗯了一声,面无表情。

      遥想当年念书的时候,那一手仿写的瘦金体谁能比得上?如今竟然被说是狗爬字,简直羞耻。

      “你继续练着,我顺带考你些家里的人事。”萧珩徐徐道。

      定麟顺手一抹鼻子上浅浅的一层汗珠,又迅速凝神聚气于眼前未完成的字体,只说,“不用,这些早就已经记下了。”

      萧珩没理他这话,发问,“萧家官爵。”

      “老太爷致,字咸安,从三品兰陵侯,位列三公之中御史大夫;父亲异,子夙之,从四品秘书少监,如今兼任青州刺史。”定麟抬眸望了一眼萧珩,“兄长珩,字定和,从六品大理寺司直,母族京门威远侯府陆氏。”想了想,“还有如今嫡母,出身京门镇国侯玉氏一族。”

      “嗯,倒是记得清楚。”又问,“平辈呢?”

      “除兄长外,嫡母嫡出平辈唯有二哥珏,字定昱,剩下庶出兄弟,多为宗庙过继,只有三哥、四哥、五哥为本家所生。”定麟将狼毫浸了浸墨汁,“萧麒生母罪妾安氏,同胞唯有三小姐与七小姐,长姐闺字意安,幼妹闺字意宁。”

      那一夜秉烛夜谈时,萧珩其实根本就是在匡他,府中的三小姐,来救他的三小姐,就是萧麒的阿姊萧意安,萧珩只是为了试探他,所以故意反问定麟,倒让定麟自己暴露了失忆的事实。

      “嗯……”萧珩微微颔首,“不日后老太爷与父亲回到青州,你跟在我身边,记得谨言慎行就好,一切记得听我之言。”

      “知道了,兄长。”定麟淡淡收笔,站直身子,似乎是有什么话要问,但张了张口,又闭上。

      萧珩伸手端过茶盏,只瞥他一眼,“还有什么话要问便问出来,省的把自己憋坏了。”

      既然话都这样说了,那也不用客气什么。

      “只有一件。”定麟道。

      “说吧。”

      定麟道:“老太爷位列三公,为什么会在青州而非京门?兰陵侯萧氏,不是应该与陆氏、玉氏一般留在京门当中的么?”

      三公九卿制度下,如果说丞相是总理政务的一把手,那么御史大夫就相当于丞相的副手,负责监丞相职权与百官,算得上是一个受制于丞相却又钳制丞相的官职,一旦丞相致仕,官位的空缺多数便是由御史大夫填补上。

      这般关键性的人物,按照原来的规矩,自然是应该在京门定居的,而现在,居然只在区区一个州府当中,这如何说得通?

      萧珩闻言,嘴角蓦然泛起一丝笑意,“萧氏当然并非青州萧氏,而是京门萧氏,你说得很对,萧家原本的确是应该留在京门的。”

      “其中有何曲折?”定麟轻轻皱眉细想。

      “当今是姜家的天下,姜家其下,你刚才说到了萧氏、玉氏、陆氏。”萧珩墨玉般的瞳仁当中隐隐泛起一层微澜,“只不过,你还漏说了一个。”

      定麟突然想起这些天他看过的一些大鼎史册概览,皱眉不确定道,“京门兰氏?”

      萧珩淡淡首肯,“没错,大鼎五大世家,玉陆姜兰萧。”又问道,“那么你知道如今的丞相是谁?”

      定麟摇了摇头,“还望兄长告知。”

      “兰氏一族的老家主兰玟。”萧珩饮了口茶,像是说个故事一般轻巧,“萧家如今的处境可并不那么轻巧。是十四年前,你刚出生那时候吧,我约莫也只有九岁多一些,当时我母族舅父威远侯大人刚刚又在北疆立下战功,是京门显赫的新贵,军中朝中,威望甚重。”细细想了想,“后宫之中的事情,我知道得并不清楚,唯一知晓的只是圣上的两位皇子,长皇子之母玉淑妃是嫡母的长姐,与我们萧氏是姻亲;二皇子是兰氏皇后唯一嫡出的孩子,然而兰皇后早逝,二皇子便因为玉家的势力而归养在了玉淑妃宫中,正巧在这个时候,我的姑母陆德妃生下了三皇子。”

      萧珩静静回想了一番,淡淡说道:“那是崇德三十八年,皇上旧日作亲王征战时的旧伤复发,病来如山倒,情势危急,朝野上下也皆为储位之事动荡不安,所以当时,刚刚班师回朝的威远侯大人便连带着党羽之下的十几位将臣,以安国定邦的名号,联名上书皇上早日立储。皇上一向为人谨慎,最是看重规矩,在其位,才能谋其职。当时身任百官之首的丞相兰玟大人,与身任御史台的老太爷都还未敢对于立储一事有何置喙,你说,威远侯陆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威远侯……这是看准了皇上这场病?”定麟皱眉。

      “谁知道呢?”萧珩只是一笑,继续道,“那么再看看,镇国侯玉氏一家又是什么意思?”

      “嫡子寄于淑妃之手,可淑妃是有自己的皇子的。”

      “正是此言。”萧珩点头,手指轻敲桌案,娓娓而言,“京门的联姻可是盘根错节得很,而身为玉、陆两家的姻亲,萧氏夹在其中,自然是冰火两重天。”

      “老太爷是因为选错了两家之中的哪方?”定麟问。

      萧珩笑,“不,是因为老太爷哪一方都没有选。”顿了顿,继续道,“崇德三十八年年末的时候,听闻宫中重金请了一位术士,说用亲近女子,且是刚生产女子的心脏做药引,皇上的病便可以治愈,宫中还能有谁刚生产?自然是我姑母陆德妃了,皇上当真是利落,当下便下令杀了德妃娘娘取其心脏。说来也真是奇,不出几日,皇上的病便痊愈了。”

      简直就跟比干挖心一样。

      “正巧北疆之乱复起,皇上一道诏书就把我舅舅威远侯丢出了京门,此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兰家跟随着皇权的回握,重新在京门振作了起来,同时间,兰老大人联合众臣子上书皇上,年关的时候就立下了兰氏皇子为太子。你看看,玉家还能怎么办?威远侯不在京中,玉家还敢当这个出头鸟?”萧珩淡淡笑了笑,“而至于老太爷和父亲在京门被打压,也不过是兰家重新坐稳京门第一世家之后的事情,一桩栽赃罢了,不过是兰家找了个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是得罪了兰家的结果。如今老太爷虽说仍旧是领着御史台的职位,但也不过是挂了虚名,之后父亲左迁青州,萧家就搬出了京门。”萧珩淡淡一笑,“清楚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八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