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1.1.3.2 ...


  •   从现在掌握的情报看来,英朝应该是继承了唐代的土地与财政制度,而这种制度与晚唐的衰败不无关系。

      唐代末年由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私有化趋势难以遏止,以至于国家掌握的授田土地越来越少,而地方势力越来越强。

      民户的土地被吞并,无法谋生,只能逃亡或者成为贵族、官僚、地主的隐户。

      在在籍人口大幅减少,租庸调征收日益困难的情况之下,朝廷的税额锐减,财政地位急剧下降,无法维持军队与国防支出,以至于内忧外患无法解决。

      政治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经济问题。

      *

      那么现在的这些经济问题,是不是就是导致小皇帝被篡党夺/权,英朝倾覆了罪魁祸首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改革就不行了。廖若想到曾经看到过的小皇帝的命运,顿时紧张了起来。

      “韩先生,可有办法吗?”廖若问。

      “陛下是问……改变这些弊端的办法吗?”韩未确认了一下。

      廖若点点头,不想去想刚才那一句问得是否合理了,他急切地盼望韩未能给他一个答复。

      “办法也并非是没有。”韩未道:“只要不按照人头收税,而改为按照土地收税便能解决,只是……”

      “只是什么?”廖若方才也想到了这个办法,这样便能阻止地方财政的流失,防止地方势力的崛起了。

      “只是由于黄河每年都会泛滥改道,每次泛滥都会冲毁农田,毁坏庄稼,原本划分好的田间的界限又需要重新划分。”韩未解释。

      “原本在土地上耕作的民众,因为颗粒无收而沦落为流民,等回到分配好的土地上了之后,又要将土地重新进行分配。所以很难按照每家每户分配到的土地进行征税。”

      廖若心里刚刚燃起的希望的火苗,瞬间又破灭了。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陛下……是想变法吗?”韩未试探性地问道。

      小皇帝的这一连串问题似乎都是有所针对,并且有所目的的。而这些目的的最终指向,似乎是想找个新的法子代替现行的制度。

      但这样的想法,真是眼前这个有些痴傻的八岁的小皇帝提出来的吗?

      他有些怀疑,所以问话也谨慎。

      既然短时间内想不到一个方法,廖若便渐渐冷静了下来,还是装出一副懵懂的样子问道:“变法……是什么?”

      “变法……”韩未愣了一下,看起来小皇帝只是随口胡乱问的,并没有什么目的和指向,“变法就是……您还是不要问了罢。”

      *

      变法……便是改变自古沿袭的制度,改变祖宗的规矩,但这个做法,在遵古尚礼的古代,是何其艰难。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全部都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变法,则意味着改变既有的利益格局,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制度。深植在这个利益链条之中的既得利益者,无论如何都不会坐视不理。

      所以变法所迎来的,可能便是社会长久的动荡与分裂,甚至会造成皇权的岌岌可危。

      但不变法,又有什么办法来纠正弊端,好让他的江山稳固呢?

      廖若思来想去,觉得坐如针毡。

      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状况,听之任之,那么今天可能是永定十三州的百姓交不上税金,而明天就可能更多的州县交不上税金,情况可能会一天天地恶化下去。

      但如果去改革的话,便是不成功则成仁,那些手握兵权的地方势力,很可能起兵造反,直接把他的王朝给颠覆了。

      真是前狼后虎,进退两难。

      *

      听了韩未的说明之后,廖若渐渐明白了那些拦截他帝撵的士兵们的处境。

      他们既承担着赋税,又无法劳作,甚至无法养活一家老小,所以这种盘剥对于他们,则意味着釜底抽薪,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太后挪用了军饷给他修葺夏宫。

      “韩先生你说,朕该不该修园子?”说出了这句话与其说是征求意见,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感慨。

      他觉得自己坐在皇帝的这个位置上,就像被架在火上烤。

      明明被烤得内外煎熬了,却还是被烧烤的人翻着钳子,用各种祖制、规矩、传统和道德,串得不得动弹。

      “当然该修。”韩未的意见与邵懿成恰恰相反,并且说得理直气壮。

      廖若有些吃惊地抬起头来。韩未既然能把税法的弊端分析得丝丝入扣,为什么还会站在太后这一边,去盘剥百姓?

      “夏宫是始皇帝龙兴之所,每三年会有一次大修,今年恰逢修葺之年。而太后娘娘沿袭这一传统,时时不忘辛氏江山,实乃国家之幸事。”韩未给出了一个礼制上的理由。

      “沿袭……传统?”听到传统一词,廖若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陛下没有听说过吗?”韩未有些吃惊,他以为这应该是皇家子弟的常识了。

      廖若知道说错话了,只能默不作声地低下头,希望这一页赶紧翻过。

      “倒也是了,”韩未见他不说话,便开始了自我开解,“夏宫是始皇帝下令修造的宫殿,但先帝却不喜欢,没住过几回。所以您没听说过也没什么奇怪,臣多有冒犯。”

      谢罪了之后,韩未便耐心地给他讲解这其中的渊源。

      “夏宫所在的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是始皇帝厉兵秣马之时养兵之所。”

      “后来一举立国之后,始皇帝便令人建造了夏宫,用作每年夏天的避暑之所。”

      “但先帝却觉得山高路远,车马劳顿,所以并不喜欢去夏宫,而是重修了现在的宫殿。”这就是现在这个宫殿如此富丽堂皇的原因。

      *

      英朝到他这个小皇帝这一代,不过三世。

      始皇帝重武轻文,先帝重文轻武,据说两位皇帝生前并不和睦。

      先帝也不是始皇帝最喜欢的儿子,而始皇帝留下的邵家的势力,则成为了先帝的掣肘。

      “皇后娘娘此番修葺夏宫,是秉承皇家之传统,合情合理。”韩未道。

      当然,这个秉承传统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由于历史上曾有武周乱唐的先例,所以人们对本朝太后垂帘听政一事颇有忌讳,觉得她也会像武则天一样称王称帝,另立朝代。

      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微词,太后便对一切能彰显她心意之诚的行为格外重视。修建夏宫便是其一。

      “除此之外……”韩未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十分之郑重,“臣认为您将这一笔开销花在修葺始皇帝的夏宫上,可以说明您崇尚古制,尊敬先帝。而不是纵容邵景天,穷兵黩武。”

      话题又回到了邵懿成这里,廖若觉得韩未有些小家气了。

      韩未总是喜欢和邵懿成争个高下,对邵懿成任何的做法总是反对反对,形成掣肘之势。

      “邵哥哥他……”廖若脱口而出,刚想说在地方势力崛起之当下,邵懿成重视军队也无可厚非的时候,却被韩未打断了。

      “如果说地方势力有狼子野心的话,那个势力便是邵景天。”韩未一语道破,斩钉截铁。

      *

      “邵……景天……”

      总是以邵懿成去称呼,使得廖若几乎忘记了邵懿成还有的另外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便是那个使得丢了江山,甚至丢了性命的乱臣贼子。

      自从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邵景天展现他面前的,都是温情脉脉的一面。

      会顺着他,保护他,照顾他,教导他……像一个臣子,一个哥哥,一个老师……

      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会使得廖若渐渐地忘却了他本来的名字和身份。

      如同做了一个长长的,圆满的,甚至带着些情愫的美梦一般。

      但现在,梦该醒了。

      “本朝势力滔天,拥兵百万,并且声望极高的人,不用臣说明白,想必陛下也清楚。”韩未道:“如果说谁有不亚于您的实力与声望,当然只有邵景天。如果说潜在的可能威胁到您的人,除了邵景天不做他想。”

      “陛下,您要养虎为患吗?”

      养虎为患……这四个字如同审判一般,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胸口。宣判了他的单纯、天真和软弱。

      软弱,是软弱。

      正是由于他没有足以令自己独立的力量,才会想去拉拢邵景天。他想表示亲近,想表现出一个小孩子的依赖与眷恋,而邵景天又恰好回应了他。

      渐渐地越走越近,渐渐地越来越亲密,渐渐地他已经忘了自己本来的目的,渐渐地这个拉拢与讨好变了质。

      他自己反而成了被套住的那一个。

      深陷其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1.1.3.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