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阻挠 ...

  •   两日后,当皇帝又去宁寿宫请安时,正好其生母太后许氏也在,周氏当着两人的面提及此事。
      皇帝也很热心地说:“皇祖母,既然您都看中了这位吴家小姐,想必人是十分好的。既然那吴家是淮安大户,不如再找个淮安籍的人问一问吴家的情况,若果真是好,朕便下旨赐婚。”
      “……你考虑的也对,只是又到何处去找淮安籍的人来问……”
      周氏迟疑道。
      许氏忽然说:“若说淮安人,倒也不用舍近求远,本宫身边的内侍侯良玉正是淮安籍,如果太皇太后觉得可以,不如唤他来问问。”
      “那也好。”
      谁知这一问,却问出了吴小姐的母族人丁不旺,几位舅舅尽皆早逝的事情。
      太后许氏皱眉道:“世有恶疾不娶,我看这位吴姑娘并非良配,她年已及笄却久未定亲,只怕有不少人家都知道此事。”
      “是啊。”萧敬尧也劝解道,“还是为皇叔另觅佳人。”
      “……也罢。”
      他们走后,周氏的脸阴沉得吓人。
      “哀家早知他会如此。”
      皇帝对萧弘胤的忌惮,太皇太后不是不知。
      可她又能怎么办,一是幼子,一是长孙,他们若有嫌隙,她便只能左右为难。
      可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胤儿如若早有争夺之心,哪里轮得到敬尧坐上皇位。
      如今却被如此忌惮,连她这个做娘的都替他委屈。

      既然已经有了这一出,就不好再选吴家女赐婚了,而且周氏暗下决心,也不再找皇帝讨什么圣旨。
      她心中的第二人选,就是江家女儿江若竺。
      这次周氏自行遣人打探了一番,对这位姑娘的品貌性情都颇为满意,也就准备下懿旨为皇儿赐婚。
      谁知她的旨意还没出宁寿宫,就听说了皇上下旨册封江氏女入宫为嫔的消息。
      皇帝几日前就得知了太皇太后在探查江氏女的事,又怎会不知太皇太后的想法。
      江晟素有战功,又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皇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萧弘胤娶一个有这样背景的女子,因此竟然抢先一步下旨招此女入宫。
      周氏闻听此事,又气又恨,心知皇帝他是铁了心不愿让萧弘胤娶得一个得力的正妃,防他防得紧。可胤儿乃堂堂王爷,难道要娶一个寒门小户之女为妻,就算是续弦,也太委屈了胤儿。
      太皇太后也不过是深宫妇人,这左右又都是她的心头肉,她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一时间郁结于心,竟病倒了。
      她年事已高,这一下子,缠绵病榻十余日,方才渐渐好转。
      只是她却不知,她要为晏王选妃之事,已然传出了皇宫。

      深宫没有秘密,武阳侯夫人入宫,太皇太后向她问起吴、江二女之事,已经慢慢在京城上层夫人们的社交圈子里传开了。
      随后皇后的品茗会之后,又传出了吴夫人家世出恶疾的流言,更有江氏受了册封,入宫为嫔之事,几位心思灵透的世家夫人,心里已经有了数了。
      毕竟晏王萧弘胤先丧妻后丧子的事,京城里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很多人并不相信什么克妻克子之说,但就算看晏王目前的景况和处境,也绝不适合嫁女。
      皇帝纳江氏入宫,江氏初次侍寝之后即被封为庄嫔。
      庄嫔第一次来给太皇太后请安时,周氏着意看了看她,见她年轻秀丽,神色虽力图端庄却掩不住娇羞欣喜。周氏暗自叹了口气,随意赏了些东西,叮嘱她好好侍奉皇上,也就让她退下了。
      其实江氏对自己入宫的原委也不是一无所知,在她看来,相比起嫁给偏居柳州、流言缠身的晏王,自然是入宫为嫔更好,若能诞下龙子,将来未尝没有母仪天下的可能。

      京城发生的这些事,陆陆续续地传到了晏王处,他在京城也不是毫无根基,既然皇帝早有怀疑之心,他自然也不会一点防备也没有。
      “王爷明鉴,单看皇上阻挠太皇太后为您选妃一事,便知皇上对您忌惮已深,不可不防啊。”
      说话的是晏王身边的第一幕僚颜文渊,他此刻正坐在晏王府前院的书房里,上首坐的便是晏王萧弘胤。
      当晏王把近期京城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他们一说,颜文渊立刻敏锐的意识到皇上的心思。
      “阻挠王爷选妃?皇上是不想王爷有嫡子?”
      说这话的是王府家臣穆征,他昔日曾是王爷麾下猛将,王爷解甲就藩之时,他也追随到了柳州,目前同魏显、高洪一起率领王府三卫。
      \"只怕不止,太皇太后要为王爷挑选的正妃人选,或是出身士族的名门闺秀,或是朝中重臣之女。皇上本就疑心王爷,如果王爷再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妻族,那皇上只怕寝食难安。\"
      \"王爷何尝有过觊觎皇位之心,甚至已经处处退让。昔年圣德皇帝派王爷率兵藩镇柳州,未尝没有震慑异族,牧守一方之意。先帝即位,待王爷也素来亲厚。可是自从当今这位陛下继位之后,已经迫使王爷交出了兵权,只留下三卫,困居王府,难道这样还不够……\"
      \"穆征!\"
      萧弘胤低喝一声,制止住穆征的抱怨。
      颜文渊暗自叹息一声,穆征说这样的话,确实不好,他没有一上来就制止的原因,也是想看看王爷的态度。
      王爷不但没有反意,而且一如往常般谨慎。
      萧弘胤长叹一声。
      他出生时,先帝已受封为太子。他自幼与先帝一起长大,又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素来亲近,他自然从不曾有过不臣之心。
      可惜先帝素来体弱,即位不满一年就驾崩了。
      而他那个曾经以仁孝恭谨而闻名天下的好侄儿,即位后却全然不顾叔侄之情,先是剥了他的兵权,又派了一个心腹担任他的王府长史,用以监视他的日常行踪。
      想当年父皇还在位之时,他屡立战功;就藩之后,也谨言慎行,谦恭自省,皇上究竟因何而笃定了他萧弘胤有不臣之心?
      “颜先生,既然皇上依然对我疑心不减,不知可有办法取信于他?”
      颜文渊沉吟了一番,肃然言道:“此事还需王爷考虑清楚,想取信于皇上,只能是示之以诚。而皇上最想看到的,自然是王爷失去夺位的实力。”
      “王爷把兵权都出去了,还要交出去什么?三卫吗?”魏征双目圆瞪,不敢置信。
      “那倒不一定。”颜文渊其实也拿不准要退让到什么样的地步,才能让皇帝去除疑心,“比如眼下,太皇太后要为王爷选妃,可皇上不愿王爷娶一个家世显赫的女子增添实力,王爷如要示弱,不如就择一名没什么背景的女子为王妃,或可让皇上放下疑虑。”
      书房一时静默不语,是保留实力,还是自减羽翼,这只有晏王殿下自己能做决定。
      萧弘胤剑眉紧皱,叶氏去世之后,他本无意太早续弦,曾经的婚姻让他犹如窒息一般,叶氏去世之后,他着实感觉松了一口气。
      只可惜了泰儿……自从出生起就体弱多病,叶氏活着的时候身体也不好,没有好好照顾、教养他……叶氏去世三年,这孩子只能由姨娘、嬷嬷和丫鬟照料……结果终究没有活过六岁。
      丧子之后,萧弘胤难免有些悔意,如果早些续弦,府中有个女主人主持,也许泰儿能有人悉心照顾,也就不至于夭折……
      他沉默了一阵,最后说:“那就如颜先生所说,寻一名合适的女子娶了便是,人选就还要麻烦颜先生了……订亲之后,本王为她请封王妃。”
      颜文渊站起身,躬身行了一礼,说道:“王爷既然决定了,那在下一定会尽力为王爷办妥此事。”
      萧弘胤点头,然后挥了挥手,众人便都退下了。
      留下他一人,在灯火不明的屋子里独坐。

      颜文渊得了为晏王选妃这个差事,却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动作,甚至没有对外放出这个消息。
      相反地,他把太皇太后在为晏王殿下甄选正妃的事情悄悄传了出去。
      他想,在选妃这个事情上,有一个人或可用一用。
      这个人就是王府长史邹平。
      邹平是在五年前从京城来到柳州,进王府就任左长史一职,王府右长史始终空缺,而他又是当今陛下所派任的人,从没有人敢为难他,就连王爷,平素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
      其实相比起其他王府的长史,他总管晏王府事务,却清闲得很。晏王府人口简单,他应该负责的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等事项都少的可怜。
      若说邹平有什么为难之处,也就是每月他要上报朝廷的一份密折了。
      按皇上的要求,他应该记录晏王日常言行中对朝廷的不敬之心,或是吃穿用度上有什么僭越之处,甚至搜集晏王意图谋反的证据。
      可是就他五年来的观察,晏王是一个生活上极其简单的人,简单到堪比庙里的和尚,吃饭、睡觉、看书、练功……偶有人邀请,也出去走马或打猎,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不轨行径。
      ……他总不能在奏折上写王爷勤于练功,都是因为久蓄异心吧。
      因此他的奏折上,大多写的是无关痛痒之事,皇上曾经斥责他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甚至疑心他已被晏王收买,为其遮掩不轨之心。
      邹平也甚是为难,就他这个夹板位置,不论晏王反或不反,他都没有好结果,早晚是个背黑锅的材料。
      他想谋划一下,争取离开这个位置,就必须做点事情。
      所以当他听说太皇太后为王爷选继王妃的事,心中一动……邹平心知依皇上对王爷的忌惮,定然不会看着王爷顺利地迎娶王妃。
      他素来谨慎,立刻派了心腹何山去京城,打听此事的详细情况。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