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韩梅在缝纫社上班,能享受部队的待遇。(洗澡发洗澡票,吃饭发饭票。)部队有洗澡堂,时间是: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三点到晚八点。有专门的师傅用煤烧热水,部队食堂分两种:空军飞行员用餐的叫空灶;地勤人员用餐的叫地灶。(韩梅们只能吃地勤灶)

      部队还会每周放一场电影,免费的露天电影。各人自带小凳子,家属坐在正前方,后面是一队队整齐的军人排队进场。整齐有序。然后周围和后面就是附近各村的农村小伙和姑娘,小孩。混乱,嘈杂,太大声影响了观影,有时会遭到当兵的呵斥。

      农村老人是不去的,人多,又没有好位置,看不清,也听不明。韩梅家四姐妹是父母不给去,"那么多人,男人又多,乌里巴黑的,女孩家不好去的。"值钱的小姐都是躲着养的,只有那使唤的丫头才四处招摇,油腔滑调。"母亲不识字,但也不知从哪学来的,还很会用对地方。

      朝梅于是第二天织网做针线时,就会听到小伙伴们讲的电影。从《六盘山》到《大河奔流》,从《冰山雪莲》到《风雨里程》。

      当年的部队主要是自己养猪,养鸡,挖地,种菜。李春花就是跟管后勤这块的天津兵马红宝好,马红宝人如其名,中等个子,微胖。面红肤白,整天乐呵呵的,像个弥勒佛。

      正因为吃地勤灶,主要是马红宝负责天天送缝纫社姑娘们的饭菜,春花和马红宝就好上了。韩梅发现:自从春花跟马红宝偷偷好上以后,春花洗澡也洗得勤了,还买了百雀羚来擦脸,用鸡蛋清养头发,还抹上鸡油,让长辫不毛毛躁躁的。

      在农村,天黑前,猪鸡鸭狗猫都必须喂饱了,人才能静静地坐下来吃顿饭,要不然猪拱鸡扒狗叫猫抓,闹得心慌。样样忙完以后,小伙伴们就可以聚在一起,哪家都成:织织网,做做针线活计,学习编毛衣的新花样……

      "韩梅,你今年进二十二了吧,我侄女跟你一年生的,她年头,你年尾。她嫁到万溪冲,前几天我们还去吃她娃娃的满月酒。你真不小了,有看得上的,就嫁了吧。"秋花妈妈扔下手头的活计凑过来跟韩梅说道。

      "要不,婶给你介绍个婶娘家那边的远房侄子,他在四川当兵,是个志愿兵,因一心在部队想提干,所以耽误了,今年二十四,大你二岁。人才还是可以的,配你可能差点,但人家是志愿兵,你如果随了军,那就不用泥一脚,水一脚的当老农了。那可是一步登上天了。我己经问过你妈了,你妈说让你自己拿主意。"秋花妈妈热切地望着韩梅。

      秋花妈妈心里嘀咕:这么标致能干的媳妇,上下几村也只找得到这个,这个猪头自己是吃定了。以前自己没敢提,是因为侄子只是个小兵。现在好了,侄儿提了干,这就般配了。要是成了,自己以后在娘家,那多有面子。

      秋花妈妈心下想着好事,面上更是笑成了一朵花。韩梅有点吃不消,心里一下子想起秦伟明高大英俊的样子,心里一酸,就忙低下头。

      隔了一会,觉得自然了,才敢抬头,淡淡笑道:“婶谢谢您。您瞧瞧,我是老大,妹妹们又小,我抛不下她们。虽说在家里,主要还是靠我妈一个人操劳,我也帮衬不了多少,但多少能出点力。"

      "你别忙着回绝,等年底我侄儿回来探亲,来我家你们见个面,礼义不成么仁义在,多个朋友么多条路。"秋花妈妈说道。

      "小梅姐,我妈说呢对,你真的可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刘秋花停了下又说:"这日子太好混,种种收收,一年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今年也都十九了。明年就二十了。"

      "秋花姐想嫁人了。"丽琼和春梅一起叫起来。她们俩个和韩兰是一年生的,今年十八岁。但她们两个怕读书,小学毕业没考上农中,也就高高兴兴回家务农了。

      "你们不想,你们不想,就等着养成老姑娘吧。"秋花作势要去捏她们俩个的嘴,她们俩个哪是肯吃亏的主,立马站起来撒腿就跑。

      于是乎,满天井的绕着跑:有锄头,铲铲,粪桶,竹筐,镰刀,畚箕,瓢……然后弄倒这个,绊倒那个,兵邻帮郎乱响。

      "这些生洋子的,还不挨老娘住手,多大呢人啦,你们是赶着好时候了,是在旧社会么,你们早就是几个娃娃呢妈啦。一个二个不知羞,等我呢手得闲,看我不打死你们。"秋花妈妈在剁明天要煮的猪草,边剁边笑骂道。

      "你们天天跟韩梅在一起,也不会跟着小梅学点好呢。三个净是瞎闹。"秋花妈妈吼道。

      第二天下班后,韩梅和四个小伙伴去洗澡,在澡堂里,还碰到了从县上开会回来的潘老师。"韩梅,来,我帮你搓背。"潘老师边说边把拘瑾的韩梅转了个身。

      "好了,换你帮我搓。"潘老师双手朝上抹了把脸上的水,把额头上的刘海抚上了去。手拄双膝,背对韩梅,弯下了腰。韩梅认真帮潘老师搓好,韩梅和四个小伙伴终究是不太习惯在老师面前这个样子。勿忙洗完,着急着走。潘老师心里知道她们不好意思,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和潘老师告别后,韩梅和伙伴们,各人自己抬着自己的盆,披散着潮湿的头发,顺着飞行大楼旁的公路,说说笑笑地朝村子里走去。

      一声口哨,两声口哨,一片口哨声响起,她们抬头一看,飞行大楼的四楼上一大伙当兵的正朝她们挥手,吹口哨……噢,今天周末,放假了,所以他们这么放松,放肆。

      说是大楼,其实总共才四楼。和家属院一样,是砖木结构的房子,红砖青瓦,外墙上写着一行白花花的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韩梅心想:真是活泼呢。

      "秦伟明会不会在里面"韩梅心想。

      "自己和他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千万别做白日梦了,不可能的,不能再胡思乱想了。"韩梅心里对自己说道。

      想到这,韩梅没像同伴们一样开心地窃笑,以手掩口地笑闹。韩梅心中一股酸楚的感觉直冲心底。所以人木木的,反倒给人一种泰然自若的感觉。

      秦伟明正好在大楼上,他也跟着大伙笑,但未吹口哨。他死死地盯着韩梅,在三三两两的女孩子中,她姿态还是那么雅致。自己从未思念过除了亲人以外的其他人,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她的面庞:紧张的,微笑的,羞涩的,时不时出现在自己眼前……令秦伟明无所适从。

      韩兰平时住单位,周末才回来。韩竹上初中,在县城住校,由韩兰照应着点。每个周六下午,韩兰就用单车驮着妹妹回来。村里的小伙伴们也喜欢来听听韩兰说点外面的新鲜事。

      "二姐,以后一家真的只会生一个小娃娃吗"韩菊想不通的问。

      "是呢是呢,我哥在我们家也是这么说的。"韩菊的小伙伴杜云玲忙抢着荅。

      "去去去,喂喂鸡去,这小小点女娃娃什么生不生的,不害羞!以后再说,看我不打你呢嘴。"韩妈妈作势要打,吓得韩菊,杜云玲撒腿就跑,鸡食也忘拿了。

      "我妈,老囡老囡,就是要惯着她点,别像小时候要求我们一样呢要求她。现在国家政策愈来愈好了,以后日子会愈来愈好过呢。我们姊妹四个中,韩菊最聪明了,好好供她读读书。要是韩竹韩菊都能考上大学就好了,多挣脸面呀。"韩梅接过母亲手里的鸡食边走去院里喂鸡边说道。

      "妈,我有个同学家有安徽的亲戚,听说那里要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您别管它叫啥,反正就是,以后全中国都要像这样。也就是把田地按人口平均分到每一户,每年按大,小春上交粮食给国家。剩下的自己吃不完,还可以卖给国家。叫……噢…叫公粮和余粮。"

      "这死孩子,红嘴白牙乱嚼葫芦。国家的事,可不比咱农家的事,可不能乱说,小心坐大牢,掉脑袋。"韩妈妈慌忙制止韩兰说下去。

      "韩兰也是乱听来的,乱说一气,你们今晚哪里听的哪里忘掉。就像被天上的大风吹走了。以后不能乱说的,知道了吗。"韩妈妈弯腰一个个盯着看她们点头才满意地,双手叉腰站起来。临走又吩咐到:"好好做你们的针线,织你们的网,我去拿水腌菜来给你们吃。"

      韩兰朝母亲的背影做了个鬼脸,逗得小伙伴们捂嘴笑了,韩兰自己也笑了。

      "唉,儿大不由娘呀。"韩妈妈来到耳房,对正在煮猪食的老伴韩老师叹道。

      "别操那么多心,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有吃有穿,冻不着,饿不着,有衣穿有房住。你想想,以前住茅草屋,一下雨这里漏,那里漏,盆都不够接漏的,现在住大瓦房,敞亮敞亮的。日子会愈过愈好呢。"韩老师左手拿着本书,右手放下火钳说道。

      "到是小梅的个人问题是个大事。我们学校分来了个大学生,是工农兵上的大学,小伙子还可以。我昨天侧面问了下韩梅,她不同意。这孩子性格是最好,但固执起来也是要命。说一不二的。你当妈的,可以多问问,她喜欢什么样的,才好替她留心点。她今年一过,明年可就二十三了。"韩老师担忧地又说道。

      "哎,就是说呀,做不完的活计,操不完的心。哎…糊了"猪面锅巴的糊味弥漫了整间耳房,韩妈妈忙拿铲铲去翻猪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