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3、第 213 章 ...

  •   对于苏哲的论辩之能,朝堂诸公即使没有亲眼见识过,也多少有所耳闻。无论如何,能在太学里讲学两年多,面对那些熊孩子的花式提问从来不见词穷的,说一声舌辩无双也不为过。然而,这样旁观给人的感觉,和站在他的对立面完全不一样。

      ——就好像打仗。以正合,以奇胜,而苏少帅一旦发起进攻,永远是从你根本意料不到的方向。

      这会儿他以一人之力,把议题从“霓凰是不是有资格继位”,生生扭转到了“淮南蝗灾我们要如何应对”。偏偏这些又的确是急务,谁也没法说禾苗啃光了灾民饿肚子了我们可以不去救灾,或者一旦萧梁准备打过来抢粮,大伙儿躺倒投降就好。至于大规模的流民,要不要接纳,那也得朝中给个准信不是。

      楚帝立刻因势利导地宣布散朝,把一应相关人等——大司徒,大司空,中书令,当值的中书,吏部、度支、五兵诸曹尚书,大司农,以及各位大将军——留下来开会,紧急磋商蝗灾事宜。至于其他臣子,比如为霓凰的事儿吵得厉害的大宗正、太常、大鸿胪等人,对不住,你们的职权范围和救灾备兵没啥关系,各归本部吧你们。

      真正开始商议政事的时候,众人才看到苏哲的准备有多充分。去年徐州各郡、县的人口田亩,赋税总额,官仓、常平仓存粮,河渠运力……这边说声议事,那边,一叠一叠的资料就搬了进来,连带送上的,还有已经搭好个框架,只等着往里面填数字的赈灾方案。

      ……你到底提前几天知道蝗灾的事儿啊?

      苏哲笑而不语。他当然不会说,早在半个月前,蔺晨给他的飞鸽传书里就抱怨过这事儿了:“呸!蝗虫一点也不好吃!”

      ……那些蝗虫怎么没把他的鸽子撑死。

      而在赈灾事务方面,最大的争论,还是爆发在了要不要大规模招引流民上。

      “老朽以为,招引萧梁流民,大不可取。”大司徒孟岩第一个发言:“一则,蝗灾过后,淮南本就缺粮,国家赈济大楚子民还不够,哪里还能分给萧梁子民?二则,若是萧梁入寇,招引这些流民,岂非正好引狼入室?依老朽所言,此时正应严守关隘,令淮阴水师时时巡逻,决不能放一人过河才是。”

      “大司徒此言,下官不敢苟同。”大司空冯悦立刻出声反驳:“淮南今年虽然遭了蝗灾,然而去年是个丰年,官仓、常平仓,还有广济仓、邗口仓、兴平仓,都颇有积储,去年的屯田也颇见成效,赈济还是够的。时当夏日,淮水涛涛,能渡河而来的流民本就不多,淮南数百万口,增加个几万流民,无碍大局。”

      “下官也赞同大司空所言。”车骑将军沈安之跟着接口:“虽说现在淮北之地已经归了萧梁,百年之前,皆我大楚子民。我大楚心怀天下,对心向我朝的子民,又怎能拒之门外,眼睁睁看他们饿死呢?”

      “然则这些人和大军里应外合就不管了吗?”

      “为了可能的几个细作,就要置数万百姓于不顾?”

      一干朝臣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霓凰端坐在一边,看父皇并没有赞同哪一方的意思,苏哲也没有要发言的样子,默默思索片刻,起身开口:

      “诸公,听我一言。大司徒所虑,无非担心存粮不够,流民为乱。先前计算过,淮南诸仓的存粮,赈济百姓至明年夏收,还是有余的。更何况现在才交六月,尽快安排补种,还能有点收成。至于流民为乱么……”

      她下座踱了几步,走到高高挂起的舆图前,指向图上一条弯弯曲曲的细线:

      “本来今年的计划,就是在此疏浚百尺渠、永宁渠,沟通诸水,灌溉田地。凿渠本来就需要大量人力,先期伐木采石,更需人手。流民不过是求口饭吃,择其精壮,派去做这些最辛苦的活计就是,如果担心有人作乱,或者和萧梁军队里应外合,派一支军队在外面把守足矣。这样徐徐打磨他们的性子,等到石材备好,再派他们去做河工,一个冬天的活干下来,待这些流民渐归王化,也可以给他们分田了。”

      屯田是苏哲计划里很重要的一环。早在去年,沈琚就被派去踏勘淮南河道,这边陆陆续续地报资料上来,那边苏哲就派了人手,就着沈琚上报的资料做河工的筹划。期间和霓凰商议过不止一次,在哪里开河,在哪里采石,河渠修好之后要开多少水田,每一个细节,都浸透了两人的心血。

      眼下萧梁蝗灾,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她不用问,也知道他会怎么做。

      百姓的生计他会关切,而送到眼前的机会,他也绝对不会放过。

      果然,侃侃而谈中,她看到他向着自己无声微笑,目光柔和而欣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