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流言纷扰湘云入府 ...

  •   “常听人说宝姐姐是个端庄知礼的,我看也不过如此。”

      一回了西跨院,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地界,惜春也不愿意再克制自己的情绪,尖刻的话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探春忙掩了她的口,摒退了随行的丫头婆子,将人拉进了自己房间,只留下侍书入画两个伺候。

      “四妹妹,我知道你的性子,可这院子里人多口杂的,万一传出去什么风声,太太那里到底不好交代。”探春柔声劝着,毕竟宝钗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她一个庶出的女儿,惜春又不是荣府里的,哪里开罪得起?

      惜春知道她的顾虑,却是不吐不快:“还说呢。那会儿二哥哥要看金锁,连雪雁和丹鹊都是到侧间解了拿上来,她一个姑娘倒不知道了。今天如果不是林姐姐周全,指不定要闹出什么笑话来呢。”

      探春张了张嘴想要为宝钗挽回些颜面,却被惜春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得说:“你在府里待了这么长时间,还不明白?有些话大家都知道,独你一人说出来,可不就是得罪人么?”

      话里话外,竟已是默认了惜春的话,惜春撅着小嘴想了一会儿,方点点头放过去了。

      话分两头,那边黛玉回了自己房里,便有丹鹊来解了外衫,换上寝衣,雪雁热了燕窝来,让黛玉用了好安睡。

      黛玉想着今天宝钗的事,便道:“你们两个今日做的不错,是我林家应有的规矩,下去领半个月的月例吧。以后记着:宝姐姐那里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你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万万不可行差踏错,让别人揪了小辫子去。丽人她们几个也要约束好了,否则你们也别怪我不讲情面。”

      丹鹊雪雁恭肃道:“奴婢知道了,姑娘放心。”

      黛玉点点头,又道:“年关将至,父亲要送的年礼应该也快到了。你们去找王嬷嬷,仔细核对礼单,给府中姑娘们的礼一定要交割清楚,万万不可错漏,到时候由你们两个亲自去送,不可假手他人。”

      冬至快到了,秦可卿也该病重了吧?原来她看到此处时,也无法确定秦可卿的真正死因和背后的秘辛,红学家众说纷纭,终是渺茫的揣测罢了。如今身在其中,她不可能也不敢去调查秦可卿的身世之谜,更不敢去探究秦可卿和贾珍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只是想曹雪芹既然这样写了,总会有他的理由,而这绝对是她一个闺阁女儿不能改变的。

      林家也好,贾家也罢,都已经是一只脚踏进政治圈子里的人。可黛玉深知权势之恶,最不想生活中出现政治纠葛,离权势中心越远,便越安逸,活得也越长久。

      人生在世,所求不过如此了。

      如是想着,黛玉突然想起被她遗忘许久的便宜老爹林如海。似乎秦可卿死后不久就是林如海病重,无论她以后的事情如何规划,林如海都是绝对不能出事的,否则她一介孤女,无依无靠,就真的是要任人宰割了。

      黛玉想了想,便叫雪雁铺纸研墨,费劲脑汁连夜写下一封催人泪下的家书,并叫来王嬷嬷道:“嬷嬷想办法把这封信交给林叔,请他派人回姑苏交给父亲。务必要快。”

      王嬷嬷从未见过自家姑娘这般焦急的模样,不过她知道黛玉看着年幼,却是个有主意的,遂道:“姑娘放心,必不会误了姑娘的事。”

      等事情都交代完,已是过了二更天,黛玉草草洗漱过,便带着重重心事就寝了。

      这世间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是梨香院里的宝钗,忧的是黛玉,整个贾府,能整日欢欢喜喜的或许也就只有贾宝玉一人了。

      第二日除了宝玉,黛玉三春无一例外地全都起晚了,倒把贾母急个好歹,以为她们昨日看望宝钗过了病气,心疼不已,一面命鸳鸯来探看,一面找来随行的婆子丫头骂了一顿,心下又对薛家多了几分怨怼。

      ——莫名躺枪的宝姐姐表示很无辜。

      然而比起贾母这莫名而来的怨气,更让宝姐姐犯愁的还在后头。

      也不知是哪个丫头婆子口风松乱嚼舌根,很快,当日梨香院里金玉之说传遍了贾府上下。

      起初,也只是说薛大姑娘的金锁来历稀奇,上头的吉祥话似与宝二爷的通灵宝玉相对,想是有些什么特别的缘法儿。这个说法倒像是薛姨妈和王夫人放出去的,约莫是不知道当日的内情,按照原定计划行事罢了。

      可是口口相传时,原有的故事难免会变了模样,添上一点儿经手之人的揣测和道听途说的新闻。那日的真实情况,便借由这一次次的传递添加进去,使传言变得越发精彩纷呈,活色生香。

      等到故事传到贾母等上层主子的耳朵里,已经变成了薛大姑娘手执通灵宝玉无语凝噎,感叹“缘分让我们相遇乱世以外”……离奇到离谱。

      这下,贾母坐不住了。

      毕竟事发地点在梨香院,这种离谱的传言能在贾府流传如此深远,不用想也知道是有主子的推波助澜,而无论背后之人是薛姨妈还是王夫人,所为的都不过是增加宝钗在贾府的分量,甚至是为将来之事做准备。

      相比之下,王夫人更多的是为了后者,而薛姨妈是为了前者——宝钗好歹还有个小选,宝玉对她而言只是个旱涝保收的备胎罢了。

      贾母不可能猜不出王夫人的心思。古代男女都早婚,姑娘家一般及笄后就定亲了,预备一二年就出嫁。不过贾母的思想也很简单:贾宝玉就算不娶林黛玉也不要紧,可有一点,除非薛宝钗没有薛蟠这个不成器的哥哥,再托生在官家而不是商家,否则别想进门。

      ——说是薛蟠误伤人命,个中内情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怕也能猜到一二,何况是一辈子风风雨雨的老太君?说是送宝钗小选,却又举家迁居京城;好端端的不去王家,非要在贾府借住,这心思又有谁猜不出来?可别说黛玉也是客居:贾家是林黛玉正儿八经的外家,薛宝钗正经的外家可是王家!

      其实贾母已经选择性忽略了此刻薛宝钗确实还没参加小选这回事,同时也在事实上忽略了林黛玉之外的孙媳妇人选。

      想着宝钗刚来不久,自家宝贝疙瘩关注些是正常的。贾母最了解宝玉,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来一个姑娘来分宝玉的关注。

      而这个姑娘的最好人选,无疑是自己的侄孙女——史湘云。

      在亲戚家的姑娘中,湘云绝对算是数一数二、灵慧优秀的女儿家,从人品性格来说,她史家的教养也绝对不会输给薛家一个皇商(老太君在这里小小的骄傲了一下)最重要的是湘云是孤女,在史家不受重视,不会真的动宝玉的心思。而若是湘云总在贾母膝下教导,日后也不怕没有一个好结果。

      贾母既然有心,行动力也是一流,不过两三日后的一个上午,黛玉和宝玉尚在用膳,便听得贾母的丫头琥珀来传话:“宝二爷,林姑娘,史大姑娘到了,老太太让过去说话呢。”

      黛玉听后还是有些惊讶的,虽然府中流言盛行,传的也不大好听,她猜到贾母可能会有所准备,却没想到会这么快。

      宝玉一向心思单纯,自没想到这上头。不过他和湘云向来亲近,听说这个表妹来做客,自然是欢喜的,因笑道:“上次中秋家宴时云妹妹只留了两日,史家便来人接她回去,一去几个月,今儿可算是来了。”

      “云妹妹同她叔父住在一起,难免管教得严些。”黛玉说着便有些感慨,她是很喜爱史湘云的,虽说对方有时候大大咧咧不会看人眼色,但天真烂漫,相处起来甚是轻松,也能让她在贾府的污糟中透一口气。

      宝玉道:“都怪我,该早些求老祖宗将云妹妹接来的。上次去东府大嫂子家里赴宴,若是云妹妹也在,定然十分热闹。”

      “二哥哥不必自责。云妹妹总归不是你的亲妹妹,上头也有叔婶,就是你求了老祖宗,也不好总是接她过来,否则她婶娘难免多心。”黛玉殷殷劝道,“你有心惦记着,来日你有了担当,总不忘了照拂就是。”

      宝玉方才释然了。

      两人匆匆饭毕,便去会齐了三春姐妹,一同往贾母房中来。

      尚未进门,已听得房中欢声笑语,琥珀掀了门毡子让众人进去,迎面见得贾母身侧站着个盈盈少女,外罩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内里一身银红色绣海棠花袄裙,对襟的白狐皮褙子,同探春一般个高腿长,端的是英姿飒爽,顾盼神飞——不是史湘云又是谁?

      “林姐姐!”湘云眼尖,见着宝黛二人并肩进门,飞一般过来拉黛玉的手,眼中闪烁着兴奋喜悦的光芒。

      黛玉差点儿被她撞倒,回过神来时,已听见湘云笑着娇嗔:“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可是来迟了!亏得老祖宗记得我,你们怕是都不记得我长什么样子了!”

      黛玉先给贾母问了安好,而后故意摆出一个沮丧的表情,对湘云叹道:“可见是不能让云儿揪住错处!我不过贪睡了这一次,就被你这样编排。也不知以前是谁看见我就说‘林姐姐,你是世上最好的姐姐’了!”

      这并不是黛玉第一次见湘云。当初她来贾府,正赶上中秋时节,湘云恰好来贾府做客,也一同住过几日。她性格温婉随和却不失活泼,与开朗的湘云志趣相投,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却给湘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而,此次湘云一听说要来贾府,自然是一心惦记着黛玉,连宝玉都要靠后了。

      和湘云的和睦关系,算是黛玉给自己结的一个善缘。来日际遇无人能预知,她只愿自己这只小蝴蝶能够多多扇动翅膀,力所能及地挽救一些悲剧也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流言纷扰湘云入府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