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儒 ...

  •   “春秋决狱”,是指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特定情况下儒家经典是判案的依据,即以儒家强调的思想作为判案原则。“春秋”二字是儒家经典的统称,因其在决狱中用的最多。

      为什么要说是“法儒”而不是“儒法”?作为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笔者要强调的是,儒才是断案的根本落脚点。这里“法”当然代表着“法律”“规则”,“儒”当然象征着“人情”“人伦”“道德”;它指代的是,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具体操作方式是,根据案件的事实,追究犯罪人的动机来断定案件事实,即所谓的“原心定罪”。

      这种断案方法跟现代刑法指导思想是有龃龉的。现当代,法只处罚行为,法不处罚思想;有行为、有结果、有因果关系,那么行为人的动机如何是不必理会的。况且,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网必须严密,罪行要由法律明确规定。

      但如果深入了解过现代的一些判案规则,会发现,所谓随意的违法的“春秋决狱”思想到处可见——对此罪与彼罪、既遂与未遂与犯罪中止、罪轻与罪重进行区分时,动机常常被纳入“主观过错”里,作为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之一来考量。民法判案也经常以“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裁判结果的重要依据。

      现在与古代唯一的区别,只是法律规定的严密性,原则援引的比例大小而已。

      要评价“春秋决狱”的好坏,就必须要立足于西汉那个时代背景来讲。汉承秦制,汉代变战时秦法为宽大的常法,有继承有摒弃更有完善。不过可怕的是,汉武帝以后,法律的“完善”一发不可收拾,立法权滥用,法律冗多,知法-之士一生都看不完国家的法律,加之新旧法更替频繁,法与法-之间相互矛盾,百余年即导致了法制的瘫痪。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想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无疑是痴人说梦,“春秋决狱”的判案方式应运而生。

      儒家经典主要有六,《诗》《书》《礼》《乐》《易》《春秋》,不管是“圣王之法虽历万世而不朽”的《尚书》经义,还是《春秋》案例、人物对话中所体现的价值主次,都足以成为一种道德的风向标。它寄托了孔孟先人“再使民风淳”的入世理想。

      《春秋决事比》记录过一则故事:有个大夫跟着君主出外打猎,君主打得一头小鹿,让大夫带回。半路上,碰见了母鹿,互相哀鸣。大夫可怜他们,就放了小鹿,君主要以违背君命处罚。还未处罚,君主得了病,想到大夫心地好,不但免了罪,还想提拔他。

      董仲舒认为,当初君主捕猎小鹿,大夫没有阻止,是违背了春秋大义,有罪。后来释放小鹿,算是有功,可以赦免。但提拔是不应该的。秦汉法律规定,春天禁止捕杀一切禽兽,其依据的便是《乐》之理(《乐经》传说在秦代大火中失传)。其立法依据兴许可以用一个美丽的传说来解释:

      春日迟迟,草长莺飞,君子沐于春台,感花叶飘零,彩云流散,(木神句芒)鼓琴而作,乃有怜惜众生,愿其常保青春之意。故闻奏《郁轮袍》者,不杀,不怒,不怨,仁爱忠厚,惠及草木,借春之勃勃,惜天下之生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事万物都有其时序规律,也能与人事相互对应。“琴”(或者说乐)为古典四大才艺之首,向来就与个人操守、君臣之道息息相关,《辩乐》所谓“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的圣王之仁,齐相邹忌以大小弦协奏的琴道比喻君臣合作,这就是《乐》对人的教化。

      封建社会尊卑森严的等级秩序,也并没有打断人们对基本善的追求。上接秦法。秦法认为,只要“一断于法”——法律面前,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现代刑法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那么处罚就算过严也没有关系。这种以横向平等代替纵向合理的立法观念,显然是违反了现代宽严相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于是其僵硬性将由儒家经义来补正。

      《尚书》有曰:刑罚世轻世重(刑罚根据当时的民情来规定其轻重程度;乱世当用重典,强调法律的效率价值,治世用平典,展现法仁慈宽和的一面)。汉代对秦代立法、司法的儒家化修正,正是引导国家规范朝人性、人道一方发展。所以“缇萦救父”可以成为当权废除肉刑的引导索,《春秋》“当罪而诛不言于报,匹夫之怨止于其身”反对复仇与株连的理念得到大力提倡。春秋决狱,微言大义,这就是人们心中所认可的正义。

      虽然,运用“儒学”(道德)判案有其随意性,甚至给人以儒学用“道德”杀人的第一感官,但在一个法治无以为继的时代,春秋大义强调“法无可恕,情有可原”,却是时代的心声。这项制度绝不应该只在后世只背负骂名,而没有受到该有的尊重。

      所以我一再强调,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就应该慎言。不设身处地地理解时代的限制,我们对历史的解读是对历史的污蔑,对先人的评价是对先人的诋毁。每一个时代都有共同的朴素正义,在法律无法达到的地方,道德就应该成为最应该得到敬畏的东西。儒学并非不可理喻,请尊敬哺育我们两千年的文化成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