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儒 ...

  •   【儒家不受用的时代限制和实施缺陷】

      儒家身处春秋战国,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青睐,究其原因,无非是受时代限制,没有施展的余地。一个无非得到施展的学说,却在那个时代传承下来并壮大,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灭国之战频发,所有学说都为打败别人自己成为霸主而服务的乱世春秋,儒家却一直强调“四海如一”,多施仁政。不是孔子本人不知道他有生之年都无法看到儒政施行的一天,也不仅仅只有他知道,他的学生都知道。那么既然没有用,为什么还要不断发展?也许他想到了,也许没有,不过后世用了他的学说,总能说明这种坚持是对的。

      尼采在《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一书中,专门论述过学说理论的价值。真正能对后世发挥巨大作用的理论,都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显得大器晚成;喧一时之宾的,在特殊时期过后,再无立足之地,连传承下去都难。孙皓辉先生在《大秦帝国》里将儒家骂得痛快,门派之别(孙皓辉教授法律系出身)有失公允不必介意,但张仪后话说的多么惊心:哪一天这个国家不想进步了,大概会把儒家僵尸抬出来,配享冷肉……

      不合时宜,儒家不合时宜地出现,大肆宣传,自然会引起那时代人的反感。明眼人都看到了,孟子的王道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内在逻辑有巨大的纰漏,根本没有办法着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么在那个乱世谁先动?君呢、民呢、臣呢?

      君一爱民,百姓反而瞧不起他。在那个人人问政的时代里,请不要盲目地将百姓视作弱者。臣呢,一旦将自己视为公仆,上下都夹着尾巴做人,那结果就是里外不是人。民呢,人民那么多,没有政策可以得到实施,没有法令可以得到遵守,只有软实力——教化,那结果只能是天下大乱。

      这是体制施行外的难点,那么体制内:假如真的有一个国家君臣民三位一体,主次分得清楚,儒家也还是有其内在矛盾的。尊卑有序,各安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忠孝出矛盾了,情与法出矛盾了,仁与义不能两全,国君要怎么办?如此等等,都是普遍的难点话题。儒家有好的想法,却总忽视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推行国民刁臣奸的问题,问题本源是理论本身的纰漏。

      因此,全部用儒家也是不能治国的,需要与它配套实施,那就是严密的法家。法家的严酷形象深入人心,对饱受战火的百姓来说毫无亲和力,当要粉饰太平、教化天下,儒家自然成为一时不二之选。为何这样说?

      道家垂拱而治,仅限于人口有限,不治也不至于天下纷乱的情形,不计。墨家毫无中央集权的秩序观念,仅凭一己正义好恶杀人,光是信徒就在后代发展不起来(注:墨家代表着春秋战国小手工艺者的利益,几乎没有政府观念,但在大河文明两岸的中原文明,多灾多难,是不可能像印度一样不用奋斗,就环境优渥衣食无忧,以宗教为生活主要活动的)。儒家成为唯一的选择,在当时确实是这样,在其他宗教还没有入侵的时候,人数最多,观念也最合适。

      【传承:儒的时代使命】

      承接前面所言,儒在春秋战国没有得到重用的可能,那么他们各国奔走,孜孜以求的是什么?就像古有屠龙之技,学而无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响应孔孟号召,加入进去?他们愚吗?似乎不愚……他们的学说很能蛊惑人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自己都糊弄不了……那么是为什么?

      后代评点儒家最公允的,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心,儒学的创设是为了探索人世间的真理。很多人都说,后世儒学呈现出一种浓重的教化之风,有时候还会演变成牵强附会的经典解读,比如说《诗》,儒生自作主张都解释成“忠贞德行”、“三纲五常”,要我说,屁……所谓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儒家为传达自己的意旨,有时宣传的手段有点类似于宗教。基督教有“诺亚方舟”,不信我则死,信我得生;心中无主的人必堕地狱,若要死后上天堂,需是我门门徒。佛教也有诸多地狱,为了不杀生,甚至一再宣传杀狗者成狗,杀人者死于非命……这些都是恐吓式宣传,可并不妨碍信徒称其善。儒家的手段虽激进,但相比之下却幼稚、善良、拙劣多了,不受其荼毒的我们有什么好指摘?

      立命,儒家以忠君忠父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世俗道德观,有没有要自立于庙堂之上的私心暂且不论,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事就可以看出,在中央集权势不可挡的封建时代,儒家是一种完美的妥协和缓冲。在周公制礼大体得到尊崇的西周,如果有儒家,那么毫无异议就是当时的正统思想。那时山远水远而人少,诸侯尚礼讲道义,宋襄公那样的“可笑之人”比比皆是,齐鲁之地成为天下文明渊薮……人人笑后代儒家不合时宜,就没有人反思过为什么在西周时就是合时宜的呢?因为世事境迁,后来生存环境变得险恶。后代之儒与法家融合,与阴阳家融合,与各种各样理学融合,谁能断定这不是社会需要?“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个人可以为了仁义去壮烈牺牲,但不该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墨家就是这样一群值得尊敬的可悲之人。民生多艰,而社会也确实需要统治,弱肉强食的规则从来就不会变,帝王家的剥削哪里会有终止,只有上劝帝王收敛,下劝民众容忍这一条路而已。有人又说,这不是“奴性”吗?我去你妈的血性,要牺牲人命才能达成的所谓“正义”,我从来就不相信!

      传承,所以传承才是春秋战国的儒生不断坚持的根本缘由!他们坚信天下要一统,也欢迎天下一统,只有内忧消失,外患也不至于成为当务之急,儒家才能沿着“王道”,将天地之心和生民之命平稳地沿革下去。儒家欺人愚人,愚昧中自然别有一番大智慧。《尚书》便崇尚圣王法则,认定只有礼法道德才能万世太平。他们能抛弃一切成见,原谅人性的自私,居庙堂之高则当仁不让,处江湖之远也义无反顾。集人性之善之奸于一身,这才是儒家,这样的儒家值得一批又一批人传承下来。

      但开万世太平之学?没有。儒家传承的理想之国,是人永远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儒家经典里,礼是人立身之本;诗能传达民声;乐能疏导民意;“雷霆雨露,都是君恩”,易旨在探索天人内在联系,明白荣辱生杀便是沧桑正道;书为政论根基,强调政权的合理性,并为当今统治者的正统性做脚注;春秋为史书,春秋笔法尽实尽简,不揣度,不妄议。

      儒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肩负的使命不是施行于世,而是传承圣人学说,如是,才能解释战国末期儒家学子众多这一咄咄怪事啊。

      【文义的谬误和理论发展所带来的纰漏】

      很多人说,儒生涂抹历史。什么历史?国史野史?凭良心说,涂抹国史可能性并不大。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儒生正式进入决策中心时候起,国史都只由最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修订。修史书的官在西汉叫做“太史令”,即阴阳家的占星师。唐太宗干涉起居注开始,对历史进行粉饰是有,但真要有大的涂抹……该归咎于儒生,还是归咎于当时的统治者,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明白。

      接着是野史,修著野史的官可以叫做采风,也可以叫做稗官,是诸子中“小说家”流派。跟现在所谓“历史小说”一样,它借助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加工演绎,有虚构成分也只为娱乐,并没有人当真,所谓“涂抹”真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儒生真正被指责的,十有八九都是对三皇五帝功业的称颂。从巫祝大臣屈原呵壁问天起,诸子就对上古流传下来的事件真实性产生极大的怀疑。《天问》质问源头第一来自《山海经》,第二是楚宫收有的西周典藏。上古神话神奇难懂暂且不问,但由此也可以推论,夏商周时候的传说在当时是确信无疑的。在之后,除了事件的经过有人质疑以外,事件起末已经是普遍共识,所以仅存的一些诸子百家相互质难的典籍中,也没有诸子反驳儒家在根本论据上造假,只是批判儒家想复古,迂腐不化。后代人总说儒生涂改历史典籍,真的是语焉不详且毫无道理的栽赃。儒生对自家经典的解读攀文附义、贻笑大方,但这并不足以成为“篡改”的证据。

      还说,后世儒生爱对自家经典断章取义。可断章取义又如何呢?平常口头引用的话违背本意,传的久了远了,就完全可以附生另一种含义。这在任何一家学说里都无可避免的,连天才的那一句“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汗水,但那一分灵感才是最重要的”,都被我大中华只取了上半句,我们能说断章断的不好吗?语句意思大家都懂,再抠字眼那是在钻牛角尖。儒家学说的体系还是完整的,想要弄明白来龙去脉可以查典籍,有两种解读其实很正常。

      与此类似,我们要承认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不能因为孔孟后来被称为圣人,就认为他的话金口玉言再不能更改。比如《论语》,学生将老师一言一行都记下,无法避免摘文抄句断章取义,孔子孟子自身的观念也还有自己的发展和摒弃,没有前后矛盾才大大蹊跷了。更何况,后代儒生还要在圣人理论上,加上一些个人解读。

      法家有一句话叫做“有治人,无治法”——只有人来规定法,没有让人去将就法律的道理。礼治也是一样,礼法是死的,孔子不还主张废除圣王的殉葬制度吗?说什么孔子主张让人殉葬是假的,就算他主张了也没有什么好指摘的,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规则,毕竟到战国开端人们才开始呼吁不要活人祭。

      孔夫子很多言行并不僵化,跟法治所强调的都一样,法治要保持基本的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做一些调整是可以的,亦是必须的。所以,只要后代儒生在世人面前的解读是可以得到认可的,那么得到民众认可的那些,不管他是存心戏弄还是根本就语不达意,那都没什么问题。

      结论是,只要对话的基础是相同的,那就不存在欺骗一说。真要说儒生哪里做的不好,那就是学生更新不及时呗。

      【小剧晨
      孔夫子跳出来:呔,这一段不是让你给删了删了吗?咱要再版,再版你听得懂否?臭小子你侵犯我的修改权,我要告你!
      颜回:大大,删不了了,出版社说您的书太畅销,读者已经烂熟于心,你能删了字面的理论,但是能删除人心里的印迹吗?
      孔子:!
      孔圣人于是被埋进坑里,某些不当言论于是臭名昭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