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大结局 曲中人散终有时,繁华落尽现真谛(上) ...

  •   是年,秦金齐三国共分白国,连家覆灭,常朝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帝王连瀛麟于商丘王宫自焚,自此九州只剩四国。
      当然,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震惊九州的消息,秦王之子公子临朝下令屠了建安一城的百姓。消息传来,寰宇皆惊,要知道自始皇起,已经有几百年不曾再出现过屠城了,更何况被屠杀的对象还是昔日的大隋王都建安。再加上秦国紧接着凭借跟随晴岚的那三千军马的辅助拿下了商丘,秦国的屠城叠加白云霆的最后遗诏,一时秦国成为众矢之的。
      秦启尊接到建安被屠城的消息更是直接吐血,他说:“这个逆子,将他给我压过来——”
      丧心病狂说得就是秦明阳,攻打建安途中身为主帅的公子临朝攻城时被建安郡守的箭射中了一只眼睛,众所周知,毁容的公子自是于大位无缘。所以,作为秦王实际的长子,最有希望的那个继承人,秦明阳恨极了这位郡守。尽管手下一再劝说建安郡守贺连嘉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杀了他整个建安一定会揭竿而起奋起反抗,但是于秦明阳来说,不将此人凌迟处死难消他心头之恨。而建安的反抗,从出不穷的刺杀,在秦明阳看来这无疑是对他的进一步挑衅。
      自从一只眼睛瞎了,秦明阳再无理智,敢反抗者,杀无赦——
      整个建安城不是人人都为郡守鸣不平吗?既然如此,那就全杀了,全杀了也就不会再有人怀念他。一向优柔寡断的秦明阳这一刻出奇的果决,在一众臣子乃至天下人都不曾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封锁建安城的消息,然后亲自带兵屠了整个建安。
      要知道哪怕自隋灭后建安几遭灾祸,如今更是连白国的王都商丘都比不得,但它终归是一座有着十万多户的大城,任谁也想不到有人会如此丧尽天良。
      黎民在哭泣,而高高在上的公子临朝却在笑。
      阳光穿破云层降临人间,一缕缕阳光像是利刃般直射建安城,不曾带来温暖,也无法引渡罪恶,更不曾带来希望,此刻,建安是一个巨大的屠宰场,无数人的灵魂在哀嚎。
      为什么?
      面对秦王的诘问,秦明阳笑得疯狂,他说:“我在报复啊——”
      疯子,真是个彻彻底底的疯子。
      于秦明阳而言,反正他不可能继承秦国了,那为什么还要考虑秦国的利益呢?给继任者添些麻烦他反而会更加高兴,曾经他将秦国视作自己的囊中之物,如今他更愿意秦国陪着他一起陪葬。
      不光如此,秦明阳还给老头子送上了一份大礼,他将同在军中看他热闹的一向与他不对付的三公子明旭直接捅了个透心凉。
      屠城带给秦国的是什么?
      尽管秦启尊拖着病体在秦都甾川当着全天下百姓的面亲手斩了逆子秦明阳,还是没用,秦明阳这般不管不顾的疯狂举动,几乎葬送了秦国的国运。
      秦国无义,天下共伐之。
      齐国和金国以秦王无道为名,一起对秦国发难。
      秦国自然不算弱,但齐金又岂是吃素的存在,秦启尊是明主,自然可以勉励支撑,可经此一事,原本精气神还算不错的秦启尊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愁白了头。
      当然,亟待解决的还不是继承人问题,而是秦启尊的安危问题。
      所谓‘九州多义士,江湖多豪侠’,就在秦明阳死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秦王就遇到了不下三场刺杀。作为一国之主,无论屠城是否出自秦启尊本心,但秦明阳毕竟是他的儿子,也是他的臣子,于公于私,他总该为建安那一城百姓的命担责。刺杀秦启尊的更多的便是那些江湖人士,他们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原因,也不过是为了心中的道。作为侠客,他们总该为天下百姓做些什么。
      天下群侠以刺杀秦王为荣——
      在最近的一次刺杀里,秦启尊被重伤了心脉。秦启尊活着,秦国自然不是问题,那一旦他不在了呢?趁着秦启尊应接不暇之际金齐进攻猛烈,秦军节节败退,秦国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剧烈的咳嗽声自秦启尊的肺部涌出,这几年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大太监李强盛更是忍不住直掉眼泪,老天真是不公,大王这么好的君主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事?
      苍天不公,秦启尊最初也是这般想的,他终归少了些运势,家门不幸,秦国才有了这般不肖子孙,老天真是待秦国不公啊!他的子嗣中若有一个类似公子靖般的人物,早早的定下储君,又哪里会有现在这么多事情!最初,秦启尊当然是怨恨的,又不是他下令屠的城,他也不愿意此事的发生……可是,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却意外的心平气和起来。
      秦启尊努力止住咳嗽,他说:“小强子,别哭,帮我把贵妃请过来——”
      请贵妃做什么?李强盛虽然不解,还是吩咐小太监前去宣诏。
      事实上晴岚也很奇怪,秦启尊醒来第一个要见的竟然会是她。
      说实话,这些日子以来的形势让晴岚猝不及防,说句不好听的,秦国现在可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秦启尊在还算好的,但秦启尊不在了,那可真是覆灭在即。但晴岚本人却是不担心的,她不光是秦国的贵妃,还是锦国的云山公主,哪怕为了招揽锦国遗民的心,无论金齐都只会更加优待她,她必定会是君主显示仁慈的活招牌。
      眼前人是秦启尊?看着半靠在床榻上的君王晴岚罕见的红了眼眶,总归,他们相处了十数年,哪怕晴岚并不爱他,也无法对他的遭遇无动于衷。她坐在床榻前,禁不住问道:“何以至此?”仅仅一个月未见,秦启尊就苍老了这么多。
      秦启尊费力的握上晴岚的手,他说:“爱妃,寡人将小七拜托给你了。”
      “你疯了——”
      晴岚想说,你难道不知道王后对我的态度吗?
      她想说,你觉得将你儿子托付给我真的好吗?
      她还想说,秦国宗室俱在,你将七公子拜托给我一外人算什么?
      四目相对,秦启尊的眼神无比坚定,他说:“比起宗室,咳咳、寡人、咳咳、更、更信重爱妃你。”
      真是可笑啊,生命的最后秦启尊更信得过的反而是出身锦国的晴岚。
      “你、你——”晴岚简直要疯了,但看着这样的秦启尊,她又说不出什么来,总归秦启尊不曾对不起她。
      秦王忍不住再次咳嗽两声,手帕中的血痰触目可见。他对晴岚说道:“寡人,咳咳,寡人、从、从未、求过、爱妃你,爱妃连寡人、咳咳、最后、最后的、遗愿也不愿、咳咳、咳咳、答应吗?”
      最终,在秦启尊执拗的目光中,晴岚再一次心软,她说:“好,我答应了。”顿了顿,她又说:“我会尽力保全他的性命,但再多的,你知道的,我也无能为力。”
      “这样也很好。”他继续问晴岚:“你觉得、咳咳、小七、他怎么样?”
      “你不会是想要七公子继位吧?”晴岚简直头皮发麻,“这个我可不干——”说着,晴岚就想挣脱秦启尊的手。
      秦启尊虽然虚弱,晴岚一时却挣脱不开他握着自己的双手。
      李强盛忍不住劝晴岚:“娘娘,您就算不愿意看在大王的身体上也请听大王说完,大王必是其道理的。”
      于是,晴岚终归没有再挣扎。
      秦启尊说:“宗室、宗室、咳咳,若是宗室上位,咳咳,他们一定会、会报复寡人的,寡人的儿子能、能不能、活下去、咳咳、都是问题,你、你知道、你知道、这些年、寡人、咳咳、寡人对、对宗室、咳咳、的手段,所以,所以、咳咳、继位的、只能是、是寡人的儿子。”生命的最后秦启尊无比的清醒,“寡人的儿子、咳咳、都是成事不足、咳咳、败事、败事有余的草包,稍微年长的、小四、咳咳、更爱耍小、小聪明,他、他、上位的话、咳咳,大概第一个、咳咳、针对的、就是他的兄弟,年幼的,咳咳,就小七身份最尊贵,有你在、我这、咳咳、我这一脉才能保全、咳咳、下来。”
      秦启尊对晴岚作下保证:“你放心,咳咳,其他的寡人都、咳咳、在死前、咳咳、都一并给你、咳咳、解决了。”他长舒一口气,继续道:“爱妃,你、你更看好、咳咳、齐国,还是金国?”
      晴岚如是道:“若是从我的出身看,我自然更看好齐国,看好齐靖宇,但若从我本心来看,我当然更看好金王。”
      “两不选,其实也挺好。”
      然后,秦启尊吩咐李强盛去宣王后来,而晴岚也就此离开。
      事实上,秦启尊也不知他这般安排到底能保下几个儿子,但有晴岚在,最起码保住明昌还不成问题。对于向贵妃低头这件事,王后自然是不愿意,但秦王说的对,为了儿子的命她也得做到,只有贵妃才能护的住她的明昌。
      安排完所有后事,生命的最后秦启尊于甾川城楼上以自己的死为建安百姓谢罪,他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无论如何,建安遭难,是寡人之过也,被征伐、被刺杀,也是寡人活该。”顿了顿,他又道:“但万方有罪,罪在朕躬,非寡人治下百姓之过也。”
      环视着城楼下观看的众多黎庶,他这样道:“寡人自知子嗣不成器,也难担社稷,为使治下之民蒙难,已令下任秦王臣服未来的天下主。以寡人之命为建安百姓赎罪,望金齐善待寡人治下之民,未来的九州之主善待寡人治下之民。”
      说完,他抽剑自刎。
      秦启尊薨,溢号为仁,是为秦仁王。后世无不为这位君王的死惋惜,秦国之祸,乃至秦启尊之死,非战之罪也,乃是时势所迫。一代明君秦启尊以君王的命为建安百姓赎罪,因建安屠城的风波随着秦启尊的死终于落下帷幕。终归秦启尊是个明君,他死后,甾川百姓家家户户皆披麻戴孝,自发的送了这位君主最后一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1章 大结局 曲中人散终有时,繁华落尽现真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