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即墨然上山一路慢行,一路边行边采药,对照着天色分辨草药。不得不说他动作轻柔就像对待珍宝般细心。虽尚年幼,但隐隐已有了一丝前世风采。
      即墨然虽然还住在祁父祁母原来那座山上,事实上早就换另换了一处居住。毕竟谁也不知原来那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即墨然喜静,自然也就不愿意沾染这是非。
      ‘这山看似东西走向山脉,占地略大,周围的人世代居住于此处,因这山多有蚕,所以叫做丝山。细观附近皆为山脉,导致此地浮动较大。’看这环境即墨然不禁与北魏先圣郦道元的水经注做对比,却发现无论地理风俗一一皆不符,渐而有点吃惊。
      渐行渐远,越过一溪流,走过一片茂林,终于到了。可见的是一圈小小的篱笆,这篱笆并非死物而是盛开的铜钱树,也只有即墨然知道这铜钱树又名铁篱笆可入药。
      再往里面是一个小草屋,见草屋后有一亩药田,虽然可见细嫩的药苗,但最惹人注意的是药田的设计,药田分三块是一个品字,各自有竹板搭支,细看竟可见竹板上隐隐有水流动,让人看了不免一句‘巧夺天工’。
      即墨然能发现这处也是意外,也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里本就有一破旧的荒废草房,怕是山下的猎人打猎的居所,虽然破旧但应该有的这里也都有,类似水井,地基。即墨人发现这里后便加以改造,也算能度日了。
      推开房门后,即墨然把身上的东西一一放回,这山里也不需要什么生活用品,虽说算不上衣食无忧,但度日也就够了。
      洗漱一番后,随即打开包裹看向那两本书,都是相同破旧但明显后来那本等次更高,那本书封面用小篆所写的诸国游记。而前面那本破破烂烂勉强可以看出是千字文一书。即墨然当即挪动千字文开始阅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即墨然读书时,像极了教书的先生,挺腰直视,却发现他专心书本,分不得半点注意,也明这是他以前的习惯。
      半个时辰后即墨然终于读完了,这书果然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那种,就是一种幼儿启蒙书,写了一些很通熟易懂的道理,但是注重方面不同,也有一些即墨然很难理解的语句。
      类似“天下有道,天命成仙。
      天下无道,修苦百年。
      日夜翻遍,不得法门。
      一朝入道,皆通其言。
      ………………
      一时无法想开其中奥妙,即墨然翻开另外一本。续而大惊,乃至一时竟无法言语。
      开章前序就是“吾辈乃一介散修,号悟遍。苦修三百余年终入筑基,自感天命已到,故而游历凡世求得一介仙缘。”即墨然刚看到这里时以为是一介狂人所写,却也耐下心来仔细看着。越看越心惊,终于看完时长呼了一口气。
      这书写了一位修仙有成的能人近百年来数十个国家的游历事件,也掺杂一些个人心得,奇闻异事。其中真伪一看便明,也使即墨然刹那清醒。一直以为以为自己空梦一场,此处也应是中土华夏却不想一朝被点醒,此处并非中土华夏,而是一个自己远远不明的异世。
      “其实早该明白了不是吗?不敢去买书,无视环境地理,无视他人的礼仪习俗,明明有那么多不同你不去正视,现在明白了吗?你的过去已经是前世了!”即墨然自己批判着自己,他一直妄想着这是不是一场梦?一梦过后就会回到万花,回到那大唐。即使是此生父母抛他至山林,他也是起了求生之意,而现在却要直面现实。即墨然本就心悸症状未明,再加上一时思虑过重即刻脱力倒下。
      日月经天,即墨然深受打击,其实一日半前就醒了,只是硬生生的在床上躺了三天。草屋有留外窗,旭日斜射渐渐照进屋内,将一切隐射出一种迷离的金色,即墨伸出手探着光辉却终无法紧握,翻身而起笑道:
      大梦万千,一朝初醒。
      孰是孰非,何人能明?
      转而又哭道:
      一朝为梦,身藏桃源。
      终归芳华,何能再忘?
      哭笑以后,却也和平日一样了,即墨然本来的心悸之症也就是因为自己思虑过重,却强压起来的反弹,而即墨然这般却是真正看开了,这症状也就不治自愈了。
      即墨然决定要把此世完好的过下去,但是他还是‘即墨然’。那个隐世之地万花的即墨然。这点却也绝对不会改变。
      即墨然不知的是他这般明悟对于未来的道路有着莫大的影响。
      接下来的日子即墨然自是专心专研那本游记,既然明白要度过此生,就当然不能马虎了,根据启蒙书所写此世朝代更替较快,也得知这国名为“单”,乃是三百年前开的国,此外这天下多大,等等的地理信息却十分缺乏。
      而在那本诸国游记上却也可以看出一些信息,比如这悟遍说刚来这单国是度过东海而来的,这单国土地辽阔,但各地分建严重,所写的单国幅度很短。
      他也得知这世界的确不能和中土大唐相比,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此世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叫“修仙者”,和以前修道的略有不同。
      在大唐当世最出名的修道者就是纯阳子,可见武林史记所载:“开皇十七年,太宗李世民降世,一道人说这婴儿将来必救世济民,遂取名“世民”。道人赠李渊《开元典论》一书,李世民从书中逐渐悟出开国之道。上元二年有一进士中榜后却立刻辞官,他名吕洞宾,号纯阳子。这纯阳子自己飘然上门,给玄宗李隆基送来一本《大统典论》,所讲全是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出明显的区别。此世的中心围绕于修仙,而非皇权。
      在诸国游记里多次提及最主要的就是个人实力,根据诸国游记中的描述,大能者可移山倒海,偷天换日,呼魂断魄;尽凡世一切不能为可能。
      即墨然看了不禁深叹,当初一皇权就让大唐风雨飘泊,这些注重个人力量到头来岂不是民如蝼蚁?!同时也让即墨然十分入迷,身为修仙者是不是就能像庄子逍遥游那般自在呢?能看遍天下各景色,也可救济天下之人!
      同时,即墨然也深知无力之困,不愿任人宰割,万花武经有训:“夫乱世之中,以武为先,以文为辅,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万花弟子也绝不会那般好欺负!
      即墨然至今已是束发年华,可也未修练过往日的内功,原因固然有自身混混沌沌也有是自身还未到年岁的原因,内功武学等并非是越早学习越好,凡事皆有利弊,越早学习只会使自身留下病根,因幼儿周身经脉皆娇嫩,不宜大量强烈的活动,更何况是十年寒暑才能有成的功夫!
      再者,诸国游记有载:凡人之生,不过百年余。其中何其有幸者可入修仙之道。人之初各自有其性,后人一一总结归纳为灵根。灵根分为天地人三阶,天阶为单系灵根。地阶为二、三系灵根。人阶为四、五系灵根。虽也有人因身体制不同灵根也有变化,但大多也只有这五系灵根。然五系灵根实际上就是对应天地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灵气。”
      即墨然对着灵根略感兴趣,对方书中之意无非便是修炼略单一便略好。但是即墨然仔细阅读却也发现不妥。
      他现在不知自己和何等资质。游记里记载的测试灵根方法无不是需要他人帮助,但是也很容易确定他肯定不是天灵根,因为根据游记所写天灵根自主吸纳灵气,幼儿时也可感受到不同,即墨然可没这样感受。
      即墨然一番思索下。决定先练习万花内功,毕竟游记所写一本好的功法对于以后的修炼事半功倍。再者像他这样的状况,游记里没有记载,但是以即墨然的聪慧也可推出点脉络。
      单系灵根虽少,但是其他灵根却基本是人人皆有。毕竟凡人易流走。要是天生资质好的人在凡世不经修仙者点化,反而也应该有自悟出修炼的方法。即墨然也正是想从此处入手。再者即墨然有自信万花的内功不比此世的差。
      自从确定人生目标后即墨然就在不停的忙,每日五更就去跑步,锻炼吸纳吐息。天色蒙亮就开始照护药苗,巳时开始在林中冥思,午时用食后就开始练字,申时外出采药,直到戌时回家食用百草汤,随后即睡。
      周而复始,人一旦有了目标或者其他执着便会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离上次下山已经是三个月。祁简溪大概也等急了吧。”原来即墨然这几日太过入神,竟忘记了每隔几日便要下山的约定。
      “家里也没有火烛了,再说纸墨也需要再买一些,那就下山吧。”即墨然随即整理了一些草药,踏着青随着小路走下山。
      路上也没有什么意外,直接到了镇上。这镇子就在这丝山山脚下,即墨然原来的住处也不过是丝山的余脉半腰处。
      “叩叩叩”即墨然站在药铺前敲着门。看着药铺突然有了一种不太好的感觉。“来了,来了谁啊?”开门的是祁韵烽,他看到即墨然显然是被惊吓了。
      “呃,小然啊!”
      即墨然当下感觉不对劲,“叔父可见简溪?”
      “简溪啊!简溪让我送到县城读书去了。”祁韵烽现在看上去和以前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即墨然就是感觉很奇怪,当下也就要离开。
      “小然等等啊!”祁韵烽一把拉住即墨然的手腕,殊不知即墨然用力挣扎却发现仿佛蝼蚁撼树,要知道万花武学多在手劲上,即墨然此时虽年幼可手劲却也丝毫不差。
      “嗯?何事?”即墨然当下就装作不知道,以不变应万变。
      “小然你可还记得?这可是我那可怜的弟弟发现你的时候身上包着布子。”
      即墨然哪里还记得这般琐事,当下厌烦应付道“我当时还尚且年幼,怎么能记得呢?”
      “你不记得?怎么……”祁韵烽像语音底下,本来是震惊现在却又是疑惑。
      但即墨然的疑惑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他这么肯定我就一定记得?这般情绪怕是不正常吧。’
      “我的确不知,毕竟当时年少。”他补充道,也是为了观测祁韵烽状态。
      “哦,可见这个?”接着他拿出一封信,即墨然大惊。随即想起一些事情,这信就是此身的生母在送走他那晚泪流满面书写而成的,只不过他当时混混沌沌,不分事理,只是感觉此事突出才有些印象。
      “这是你的亲身父母的书信,他们已经在找你了,给你了。记得要去啊!叔父把你还给你的亲身父母,过了今天就不要来了,我要去陪简溪了,他这个孩子我实在是不放心啊!”祁韵烽到底想做什么我已经彻底没心情知道了,只要不要妨碍到我,即墨然下意识的捏紧了左袖中的瓷瓶。
      从很多角度来讲万花中人就是这般冷酷,要不也不会筑建聋哑村了。
      祁韵烽照例收了草药,随后就把药铺关了,徒留即墨然思考。因为他讲此身的父母在寻他,万花谷虽凉薄却也讲信因果,冥思了一会儿也就有了结果。即墨然的决定是还是回亲身父母家,已尽此身孝道直到此身入了修仙之途或此生无望修仙,那就将他们赡养直至入土。
      当下也不多想,便乘着晌午的日光回山,即墨然刚踏上山路便发觉天色尚早,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往丝山主脉行去,走了大约三刻后便到了丝山内,丝山越往内越是鲜有人迹,林木越稀奇,随处可见繁花异草,偶尔也可以听见蝉鸣,细细悠悠。使人浑身心放松。
      “滴答答”听水流婉转,可见林中兔鹿悠闲的吃着草叶,在这深林间竟未发现有何猛兽,一派和谐的欣欣向荣之景。
      “啪,轰轰…………”刹那间变故突生,远处传来巨响,见林中群鸟急飞,群兽退避。
      “啪啪啪,轰轰。”声音越演越烈,好像大地也在震动,即墨然当即趴在地下一动不动,大约一炷香后恢复了平静,即墨然刚刚抬头,却发现一道流光急射向南方飞去,当下明白怕是正巧撞见修仙者了,那流光只是一个瞬息便不见踪影。
      即墨然向着流光的反方向北边走去,一路可见遍地狼藉,对于修仙者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见前面有白光,便加快身形赶去。
      当看到时不禁呆了,这片可见方圆三里之内树木成了粉末,周围可见一个明显的圆,在圆内有数十道裂痕,好像是把土地剥开了似的,使人不禁惊叹着修仙者通天的能力。踏步走入,一时用手摸上着裂痕。
      “嚓”即墨然看着手上的划痕,惊叹,“竟是留存于此地的剑意!”虽然大唐能做到的也不少,但他们都是剑气,并非这剑意。何为剑意?首先要明白剑是做什么的?剑是凶器,是为了取人性命的。所以剑意就是最直接的杀意;没有任何阻碍,一剑插入人身,一剑拔出。由自身随感故名而“剑意”。
      就在即墨然感叹时耳畔传来一阵微弱的呼吸声“呼、、哈…………”,即墨然看向这中间,隐隐有衣袍碎片。即墨然当即走向中央处,离中心不过数步,即墨然已经遭了数次剑气。
      但终究是到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拢红袍,不,应该是血袍,看身形是个男的,身量最起码也有八尺,看不清面庞,但见他倒在这中心怕也是修仙者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一点也不错,看来这是遭了一番变故,即墨然当下弯腰探人,由于他年幼,只能半扶半推。终于把他放置平地。这男人血污了面,依稀可见五官出众,发带散开,披肩的头发加上满布血色竟有种别致奇异的美。即墨然摇了摇头排除杂念,用手把脉却发现已是灯尽油枯之像。
      他也知救了此人怕是不得清净,甚至有可能引来杀生之祸;但依旧想起在万花,年幼时的誓言,此为伤患,不可离去啊!
      即墨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针包,慢慢掏出几根青铜针。这青铜针看似粗鄙滥造,却是即墨然第一次自己的做的,因为这针是万花的不传之秘。有活死人的神效,也是万花弟子保命的前提。此乃锋针,取法于絮针,第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在《万花医术·太素九针》可见。
      这太素九针是药王密传之医术。专以救死扶伤。小成可清新顺气,益气养血,大成则可精元固守,起死回生,不过目前只保留了八针,还有一针早已遗失。这锋针也是其一,即墨然唯一担心的是自身内力微弱怕是支撑不了施针,但伤患可没那么多时间。
      轻垫针,运行太素九针,开始了漫长的施针,若有外人所见定会看见一个小孩在一个大人身上乱戳戳,肯定很滑稽。但是当事人可没那么悠闲,即墨然已经专注身心的施针,眼睛里只有面前的人像是再容不下其他事物。即墨然肯定也没看见那男人玄纹云袖护手旁发出的炫目红光。
      见即墨然进针,直刺“委中”,“列缺”,“合谷”,使其感麻涨重此乃补气,下针虚为补,下针实为泻。再者催动平和的内力入浸经脉,护其流通…………
      大约一盏茶后那男人呼吸渐缓,逐而平静下来。即墨然方知无大碍了,趁着此人神智未清,慌忙走了,大约是因为救人和麻烦是两回事吧。即墨然毕竟对于此世不明,以为自己及时躲开,就可避免牵扯,但他终不知,自己已经牵扯了一段因果。
      即墨然也知道,他只是给其缓了一条命,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他自身造化了。
      此处遍地荒芜,似乎没有人知道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有什么经历但是谁又能说准呢?
      即墨然完全想不到他这一次施针对这世间有何变化。也许再过很久很久,修仙者们也会人人都知一句在大唐盛行的话“万花医术,活人不医,医之必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