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嫉妒 ...
-
唐婉君双手叠交,搭在自己的膝盖上,手指上传来隐隐的疼痛。她眼睑微垂,并未再接陆放的话。
抚琴瞧着陆放目不转睛的看着唐婉君,眼神从未有过的温柔,心中生出一股妒意。哪怕她知道,少夫人是郎君的正妻,夫妻之间本该如此。
她的目光收回来,却又突兀的落在唐婉君的腰上。
她记得,出门的时候,唐婉君的腰上,系着那个丑陋不堪的荷包。
瞧着唐婉君没有说话,抚琴却是接过话来,欢快的说道:“郎君对少夫人的感情真好,羡慕死我们这些人了。”
“啊,对了,前两日我见少夫人正在跟柳梢学做女红,绣了一个好看的荷包,又反反复复的在手中摩挲着,又踯躅不已,该是想把那荷包送给郎君的吧,毕竟今儿是元宵。”
唐婉君的指尖紧了紧,柳梢脸上露出不悦,看向抚琴的眼神里带着愤恨。
这些话哪里是做丫头该说的。
她下意识的往唐婉君的腰间扫了一眼,腰上除了流苏做了装点,竟是空无一物。柳梢的脸色惨白一片。
她记得,杨少夫人离开后,是有个男子与娘子碰了面,那时候她站得远,看不清楚,难道娘子是把那荷包送与了那男子?
天呐!
她无法想象。
不论如何,娘子如今已是有夫之妇,怎能跟其他人私通!
虽然她觉得这不是真的,可前些日子,娘子绣荷包时的眼神,起早贪黑的做女红,手指头都被针头扎肿了,仍不停歇。
越是如此想,柳梢越觉得,这是真的!
其实,柳梢想的没错,原本,唐婉君是想送荷包给赵士诚,可惜,荷包绣得太丑,拿不出手,又是自己第一次绣的荷包,便想着留在自己身边,只是……
唐婉君仍旧没有说话。
耳边只有车轮“吱嘎吱嘎”的声音。
车里的时间,仿佛过得很慢。
慢到,连陆放的脸色都变了,抚琴心里也是一阵惊讶,难道,少夫人真把荷包送给别人了?她的心狂跳
唐婉君的眼神在车内所有人的脸上扫了一遍,才不急不缓的说道:“送人了!”
陆放的眼神冷了下来。
唐婉君这才说道:“第一次做荷包,丑了些,便送给了我娘,当时给我娘留个念想。”
她微微偏头,“这有什么不对的么?”
陆放的脸色一僵。
唐婉君假装不知,又说道:“你们这是什么眼神?”
她顿了顿,说道:“我做的荷包,自然会送给夫君的,只是,也想送给夫君一个美美的荷包。夫君若是急了,真想要我绣的第一个丑丑的荷包,我明日便差人去唐家,找娘亲要回来。”
陆放顿时喜笑颜开,瞧着唐婉君好像有些生气的样子,安慰道:“哪里敢本岳母她老人家抢东西。娘子的心意我明白,以后我就等着娘子送我荷包。”
陆放安慰了几句,唐婉君的脸色才好看了些。
柳梢也打了个圆场,算是平了这事儿。
唐婉君默默的看了一眼抚琴,把目光从抚琴身上挪开,闭目养神,从宫门到家里,也要几个时辰,她也没必要为了这么一点小事瞎折腾。
至于抚琴……倒是没想到竟会挑出这番戏来,不过,抚琴会妒忌,倒是好事,倘若往后宅子里太平静,反而不好。要是,玉莹再强一些,就好了……
抚琴轻轻咬唇,不明白唐婉君看她的那一眼是什么意思。
唐婉君知道她在挑拨?
既然是知道,那又为何不拆穿?
那是不知道了?可那眼神,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她害怕。
又兴许,是她想多了,只是自个儿心虚罢了。
柳梢倒是松了一口气,瞧着唐婉君乏了,便翻出小毯子搭在唐婉君身上,一时间,车厢里安静了下来。
……
唐夫人这边。
今儿瞧见自己出阁不久的女儿,又知晓自己女儿总算是知晓要做些女儿家做的事情,竟会绣荷包了。
这荷包上的花式,她一点都看不清楚,上面的线参差不齐,可唐夫人拿在手里,却是暖在心里。果然,姑娘家要嫁了人,才会安定下来。
她心里头高兴,反反复复的摸着荷包,又想着婉君说的要里里外外都瞧瞧,只以为婉君是想让她看看里边绣得如何。
打开荷包上的缨络,竟看到里边有一条丝布。
还不等她心中升出的疑惑扩大,拿出那条短小的丝布展开,上面只写了几个血红的字:广收寒门子弟。
原本,杨氏坐在一旁,瞧着唐夫人手中拿着那荷包,心里也极为欣慰,毕竟在宫里,她把那些话告诉给婉君了。没想到婉君也是个长心眼的,知晓做些女人该做的事情。
可看到那几个鲜红的大字,杨氏更是惊骇不已。
唐夫人兴许不清楚这几个字是用朱砂写的,还是用其他东西写的。但她杨家是武将世家,她哪里认不清,这是用血写的。
婉君,竟如此执着,甚至不惜写血书!!!
唐夫人深深吸了口气,肩头一垮,浑身的力气仿佛是抽干了一般,喃喃道:“她终究是知晓唐家之危了。”
杨氏神色复杂,咬了咬唇,便把今晚她早早的跟唐婉君碰到,唐婉君在陆家听到陆老爷和陆太太的谈话,她又如何把事情都告诉给唐婉君的事全都说了出来。
唐夫人微微闭了闭眼,“罢了,先回去吧!”
唐家一众人才到府上,便有小厮送上一份拜帖到唐冼。
唐冼心中颇有些纳闷,便看到拜帖上写着:赵士诚拜上。
唐冼在大门口伫立了一两个呼吸,才带着唐家一众家眷回到宅子。
赵士诚?七八年前,他见过一个病重得只剩一口气的少年,少年虽体弱,目光却如猛虎。哪怕过了七八年,他还记得,那少年当初发誓说,唐家若有用得上他的,他必肝脑涂地报答。
他还记得,那少年,是官家宗族子弟。
没想到,这人竟回到汴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