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离家 ...

  •   在张道士将要离开李家的时候,李复向他表达了希望他收儿子做徒弟学习医道的愿望。张道士像一只雀鸟般歪着头,眨动着眼睛,满面疑惑的表情。不过,他很快打断了李复对前因后果的叙述,只简洁的表示:“那就让他收拾东西跟我走吧?”
      凭着李骥的观察,他觉得张道士似乎是以一种玩笑的态度应允了这件事,并且直觉的感到自己在这道士大叔手里且有一番折腾。但李复似乎并没在意,还很感谢了张道士的爽快。李骥忍不住忤逆的想,自己的父亲可真是个单纯直率的人。

      走的那一天,王氏很不舍,只是在人前不好有太过纠结的表现。于是,母亲离别儿子的心情便全打包在包裹里,以至于李骥不得不劝她说:“我也并不是再不回来,阿母只给我拿些衣裳便行了。”
      王氏急着道:“我都给你放了些长大些的衣裳,眼下穿的或是到不了一年就要显小。如今天气暖,可赶到冬日就要露在外面冻着了。”
      这一句话忽而很使李骥感动,他笑着说:“那我便慢些长,等回到阿母这儿时还是现在这般大。”
      王氏明显愣了一下,接着竟然叹息了一声红了眼圈:“阿牤,你果真是跟从前不大同了。”又道,“你阿爷也这样说,说你似是有些大人样了。只是我们都没觉出,竟是直到从我发昏那天起……”
      她这样絮絮的说着,内里也是有一段说不出的复杂心情。那日她醒来后听李复说儿子的长进,之后却暗暗总觉得若不因她,李复也想不起叫李骥离家随着个道士飘荡,去山中披风露宿,在心底里竟是有些怨怪自己。
      李骥看着她,不由也无声的叹了口气,他此刻并没有与王氏对等的情绪来回报她离别的牵挂。一时觉得装模作样的再说些安慰话委实太做作,索性闭了嘴。可是,即便李骥还是原来的李骥,当少年人满心向往闯荡的刺激时,又有几人能分出心思来体谅这份牵挂呢。

      李复只是嘱咐他用心学艺:“这既是你自己要挑的,若还不成器,回头我定要……”他看了看李骥的腿,又威胁似的朝厅里努了努嘴。李骥知道他指的是那竹板,不知是不是晨起风凉,差点打起冷战,赶忙讷讷的说:“是。”
      张道士慢慢从屋内晃进院子,李骥忙殷勤的过去帮他背着药篓。张道士含义不明的斜眼看了看他,笑容可掬的说:“走罢。”说罢向李复揖手道:“那么就来年再会!”

      李骥跟在张道士后面出了院落,犹听见李复在身后喝道:“你可莫要偷懒惰怠……”,李骥也不应答,只紧跟着张道士往前走,直到走出好远,才松了口气。然而,这种轻松似乎也并不纯粹,貌似竟掺杂了一点莫名的惆怅。闷走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看。其时,他们已经走出很远,却见李复竟然还站在原地。李骥诧异的看着已经远小到看不清面目的身影依然立在那儿,秋日清晨里,风露还是很重的。
      只听张道士笑着道:“你阿爷这人,便是从不会把好话说得人顺耳,把好事做得人顺心。”李骥见他似笑非笑的直看自己,有点嘲讽似的,忽然想,他纵然并不是李骥,但身后院落中的夫妻却只当他是他们的儿子。

      张道士的行程安排是一早出门赶到真定县,白日里办妥了事,当天便赶回山中。他们到达县城的时候,时至中午。张道士轻车熟路的寻到一家门面,李骥在后面看着,原来是家药铺。
      张道士取了药篓,便有个似是店主的过来,两人低声嘀咕片刻竟一齐进到里间去了。
      李骥想,这是有什么要严加保守的商业秘密呢。

      汉魏时,药材由开业的医生兼营。但战乱不止、瘟疫流行,纵然医者肯不问报酬对求医者来者不拒,也是杯水车薪,救急救不了众。而诸侯连年混战,伤病所需医药者众,其时验方成药终于应运而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实便是一本成药方集,其在民间的流行程度足以羡煞后世任那些出保健读本的老专家小专家。江南一带,从晋代便有了配好的成药商品,到南朝时,药业已发展到了颇为发达的程度,另一个著名的道士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700多种药材,而作为成药原料的饮片就多达200余种。事实上,在药业飞速发展的趋势下,医药兼营已经跟不上形势。终于,从前一体不分的医、药,在南北朝时分道扬镳。市场上从此出现独立经营的药铺,而各地特产的优质药材从此随着商贾药贩流通南北。
      北齐初年改革医政,把北魏时管理药品药政的官员从太医署中分调出来成立了尚药局,司职药品管理和御前医疗。从此,太医署属太常,尚药局属门下,医药从行政上也分而治之。而这□□医药史上颇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其意义在李骥看来,更标志着医生的职业范畴从此一身分明,药是商品,而医者看的只是病。
      哥卖你的不是药,是知识啊!

      等到张道士出来的时候,和店主都是满面笑容,看来生意谈的不错,双方对货物和价钱都很满意。李骥看见店主的手拢在袖子里,以为下一刻他就要掏出一块银子。然而店主许久不见动作,倒是见有人里间捧出一大叠布帛来。李骥正在诧异这是做什么,只听张道士笑着叫他:“阿牤,我们爷俩儿这一冬的粟米是有着落了。”
      李骥依然困惑,但他还是配合的跟着点头笑。张道士笑过之后,困惑的看了他一眼说:“那你还呆站着干什么,不快去接过来。”
      李骥意识到张道士指的似乎就是那捧布帛。可卖药赚的不是银子吗,要这些布做什么,这能吃吗?他不由试探的含糊着问:“这么多?都是?”
      一旁的店主已经显出不耐烦,张道士却似乎并不着急,只是又笑道:“不怪你阿爷总恼你呆,这一付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怎么,可是因为你不信我的药材能卖出这许多来?”说着露出得意的神色道,“都是咱们的,快去拿了好走路。”

      李骥在店主鄙夷的眼光中灰溜溜的接过布料,跟着张道士出了药铺。正在犹豫要不要问一句,张道士说:“去米市!”
      城中的米市看起来十分兴旺,看来交易也很便当。李骥手中抱着这一大捧布帛,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李骥也不明白这是因为什么,只是看张道士悠然自得的带着他招摇过市。米市中有白米也有粟麦,这已是粟米收割之后,市场上呈现一片物质极大丰富的场面。
      一路走过,李骥四处张望,竟然也看到不少拿着布帛绢绸的人。他放慢脚步留意观察,发现这竟然是进行交易用的。原来自己怀里的都是货币,还有这么一大堆,李骥顿时没出息的差点把“钱包”掉在地上。这种捧着一大现金在闹市里穿行的感觉,真是太土豪太刺激了。
      这个集市并不是真定县中四季常开的大市,乃是秋收季节里周围农民商贩临时聚集成的粮市。除了卖粮,也少许贩果菜的。张道士在几个摊位前走过,最后停在一家。那卖粟米见来了大主顾,不由喜笑颜开,道:“一匹折五斛,这都是新下的好粟米。”
      张道士用手捞起一把,还捻开几颗细细看过,似乎可很满意,正要成交,忽然听见李骥在他耳边低声说:“道长,为何不换成钱买?”
      张道士看他一眼,奇道:“换钱?你见谁用钱?”
      北朝一代,钱币私铸屡禁不止。高欢在时沿用北魏永安五铢,各地私铸猖獗,□□竟然各个也都按州属区域得了名号。高澄的办法是不禁私钱,但其重量成色不能劣于官造,在市场前设置官秤称钱重,劣币一旦流入市场引起纠纷,所有钱币都归举报者所有。这个设想,在朝廷讨论时就被众人以稳定物价的理由否决了。到了高洋称帝后的天保四年,改铸了常平五铢。大约因为铸得太重太好,□□利润可观,所以真币还没上市,私铸就开始流行,以至于杀鸡儆猴都丝毫没用。因为币制太过混乱,劣币驱逐良币,若以此计价物价总是大起大落,钱币在河北境内流通甚为不畅,时人皆以布帛代钱。
      这些事李骥当然都不知道,他只是说:“我方才听见有人买卖布帛,说匹布600文;我又听见有人说今年的米价,是一斛百文。这样算来,换成钱倒一次,一匹布就能多得一斛米。”

      张道士扬了扬眉毛,问:“真的么?”
      最终,张道士考察了收布帛人手中的钱币,确认是正经官铸;卖米的也很愿意在手中储蓄上这一笔“真钱”。两下里算过,张道士原打算把手里10匹布全换成粮食,如此一来,还在手中结余了一些。李骥从几个人的对话里,渐渐听出了一点门道,过后不由悄悄问张道士:“如此听来,似乎我们和卖粮的都占了便宜,可那买布的是图什么?”
      张道士说:“嗯……我看这或是不知谁,私占了农户的田要不就是私征了农户去做旁的,临了收买布去应付交租调。”他这样自言自语,李骥听得含含糊糊也不明白。张道士摇头晃脑评论了一会儿,说:“谁管他,反正粮是买到了。”又说,“阿牤,你这数目倒算的快。”
      李骥讪笑了一下,张道士大概不知道,美国有个小伙,用个别针最后一路换了层别墅呢。

      50斛粟米大约有100公斤重,李骥试了两试,才勉强担了起来。张道士看着他青筋毕露的样子,嘿嘿笑道:“你别嫌重,你担的都是为着给你吃。我修道若成了仙,辟谷起来一粒粮食也用不着。谁叫你跟我来,来了要吃饭,吃饭就得出力气,这可是你自找。”
      李骥哼哼着说:“道长,快走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离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