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 32 章 ...
-
性情改变了不少的李维经常到她府上。有时送几本书,有时就聊聊天。偶然她留他用饭,他居然也一点不客气。婉儿明白他的意思,或者说,她明白他背后的霍王的意思——没有霍王的明示,他绝对不敢如此赶也赶不走、踢也踢不开。
可不论他是否是自愿,她还是很高兴有个人陪着的……
“婉儿?”
“哦,就这样拟了。”
“……最近你和李校尉——”
近旁无人,婉儿看向欲言又止的襄王,“他又没过夜,怕什么。”
襄王活生生噎住。“婉儿,他出身不明,地位又低。你要我帮你在全朝和宗室里再好好选一个吗?”
婉儿瞥向他,“长相好,诗文好,没有妻妾,又对我俯首帖耳的男人,殿下能找出第二个来吗?”
“这……”
“殿下,我只想窝在楼里,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和赏心悦目的人说说话。行吗?”
婉儿这话说得很软,襄王连半句也没得反驳。
或者说他根本不想反驳。
两个人半真半假地算是达成了协议,因此婉儿索性连宫里也不去了,只每日等着秘书监的官员送文书过来。一如所有人期待的那样,婉儿彻底做个懒得过问任何事情、一心和诗人情郎聚首的代笔秘书监令。而行宫那里则是千篇一律地盖印回复。刚才的那份文书里,襄王两位侧妃的父亲都升为一方提督……
她干脆在兵部职司所写的草诏中,将那两位将军各加了男爵的爵位——襄王当然不知道这份文件里有两个人的笔迹。
她在等太后的意思,最后的意思。
真的是最后了。
三天后,一封信送到她的府中。当晚她就直接驱车去襄王府。
王府和她记忆中的差不多,唯一大不相同的就是一屋子的大臣们对着她玄金色的袍服犯傻。
“我要和襄王殿下商议些要事,各位能否将话儿留到明日再和殿下说?”
襄王立刻站起身,抢在所有客人前道:“各位,那就明日早朝再见!高昭容,请先至侧殿,容我更衣准备。”
“殿下,昭容大人,下官告辞!”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吏部左侍郎站起辞行,所有的臣僚们全部跟着跑了。
婉儿大体扫了下,三省、六部,差不多都有人在场。很好!很好啊!
* * *
“婉儿,出了什么事?”襄王一身亲王常服,面色如常地请婉儿入座。
“是陛下。”婉儿挥手让太监侍从们退下。
“哦?!”襄王挺直了腰身。“我就知道陛下……唉!”
“吐蕃王死了,新王是他的弟弟,你知道吗?”
“知道,使臣已经来报过了。”
“新王求继娶常乐大长公主的使臣直接去了行宫。”
“什么!”襄王几乎跳起来。
“他们不要嫁妆,只要九曲之地为公主的梳洗之地。”
“做梦!”襄王怒拍向案几。
“陛下答应了。而太后阻止不及。现在即使陛下被关门读书,明悉猎他们仍然听到了陛下的回答。”
襄王呆坐半晌。
“现在不是怪边卡、鸿胪的人的时候,我也不想质问殿下是怎么管那些官员的,他们居然连拦都不拦就把人送去行宫。哦,听说是受了大笔的贿赂的缘故。这些殿下应该不知情吧?”
没有回应。
“殿下!太后已经准备好亲自迎战吐蕃了!”
襄王呼吸沉重地站了起来,却一时找不到可以说的话,只原地转着圈。
“皇上……”婉儿的沉吟引来襄王的全部注意。“太小、太不懂事。殿下认为该请太后回朝主政吗?”
她盯着襄王,后者也一言不发地盯着她。
良久,襄王才开口,“吐蕃民风豪野、贵族凶暴,且以劫掠为荣。公主下嫁只是换来短时的和平,这仗总是要打的。何况西方的打食来者不善,若他们和吐蕃联手,则不堪想象,因此也是非打不可……想来昭容即使躲入小楼风花雪月,也非常清楚面前的局面。”
婉儿不予评论,只等他的下文。
“皇上不是太后亲子,性情又……”襄王说着,仔细地观察着婉儿的表情。只是二者都无法从对方脸上读出任何蛛丝马迹来。“昭容难道不忧心?”
“太后都不烦忧,我又何必烦忧?何况这是男人家的事,男人们既然是天,就得顶着头上的天,别让天塌了。”
婉儿轻轻柔柔、事不关己的态度几乎将襄王彻底激怒!她能够体会到那份暴怒,可,即使这朝真的因为人祸而灭,又关她什么事?!一旦和平了、稳定了,人口、土地自然会繁荣起来,然后强盛到某个时间会因太过腐朽奢靡引起内忧外乱,然后改朝换代。史书读来读去,不就是读出这样的道理吗?亡了国的,是那些男人们,与女人无干!
“婉儿,”襄王调整着呼吸,复又坐下。很奇怪的是,正因婉儿的平静,而令他觉得一切急难也不过如此。“太后怎么说?”
“没说什么,只讲皇上将闭门念书。另一件事是行宫的侍卫换了不少人。”
“我绝不敢动行宫的侍卫。”襄王冷冷道。
“那就是太后亲定的。太后不喜欢宫里。”
又是一阵静默。
襄王现在已完全冷静。“说就说了,开起战来,吐蕃即使将全部人口都压上,对我朝虽是重损,但对他们是覆灭。至于陛下,就由太后看顾。那么,昭容急急来舍下却又是为何?”
“也不如何。”婉儿继续她的轻柔淡然。“陛下年幼无子,只有一位身体不佳的兄长。宗室朝堂之中,似乎人人都以殿下是瞻……您说,二皇子和殿下之间,该选留哪一位?”
襄王没有答话,但婉儿可以在通明的灯火下看到他收缩变形的瞳孔。
“微臣,这就去行宫。只带近身伺候的太监侍女,还有赶车护卫的李维。”她优雅地拂袍站起, “希望回来的时候,我的楼和那些书还在。”
襄王竟也跟着站起,盯着她,不发一言。
“霍王殿下和那些能打仗的将军们不会变吧?”她问得蹊跷。
“不会。昭容关切的人们一个也不会变。” 襄王沙哑地答道。
“那好。微臣告退。”
当她即将走至门口的时候,襄王突然叫住她。
“婉儿!”
“殿下?”
“……婉儿的希望都会实现的。”
“多谢殿下。”
婉儿微礼后步出室外,王府大门口,面无表情的李维抱着佩剑挺立在一驾马车前。
* * *
一路上婉儿坐在青毡绒帘马车内一言未发。李维则是一身骑服,骑马背弓、腰间长剑。
当然没有任何人敢拦高昭容的车驾。
不过,一行十几人连夜出城的场面,想必在天明的时候就传遍全朝。而她要的也是这个效果。
天大亮时,车马的速度放慢。
“大人,距离行宫已三里。”李维凑近放下的车帘道。
“知道了。到了行宫,你们一切都听从宫监的安置,少说、多听。”婉儿得重新整理一下仪容。
“是——”
“李维,不要说话,不要出头。”
“是,大人。”
行宫早已接报。昭容摆出的阵仗颇大,惊动了地方和巡卫,自然是急急禀告行宫中的太后。等婉儿接近行宫大门口,在太监的扶持下踏下马车时,内监宫女和侍卫们早已迎候两列。婉儿心知,行宫刻意摆出的架势也很大。
她被一位陌生却气度惊人的侍卫长请进太后的寝宫。这个佩刀的中年男人她从未见过,高大健硕、眼眸有神、走步无声,全身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势,但对她却非常谦和有礼。此人从未在朝中出现,因为如果有这样的人、被她看见过,那他现在早已名震朝野了——他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后对他的看法。
还未到内室,一股药味扑鼻而来。
“婉儿吗?快来,坐。”
太后靠在榻上的锦垫上,一旁的宫女们忙乱起来。婉儿只看了一眼太后的眼神,就立刻接过伺候的活计:端水、倒药,巾子用具,全部由她接手。
“我和昭容有话说,你们都退下。”
一转眼,偌大的寝室只剩下两个人。
婉儿看看手中的药碗,又看向太后。太后的脸色苍白得很不自然,但只是笑着,没有说话。
最后,婉儿认命地将一碗苦中带甘的汤药全部喝下。
“那个封爵是你自己的手笔?”太后轻声问。
“是。”
“侧妃的父亲受封……可只有储君才可。”丝滑的声音极低,也极震撼。“厉某人,你说呢?”
婉儿吓了一跳,刚才那个侍卫长不是已经出去了吗?怎么突然出现在这里?难道……有什么暗道甚至法术不成?
“襄王早已掌控全朝,现在连昭容也被架空、只能在府中假意与情人私会。陛下,该是时候了。”这个未曾掩饰住精光的“厉某人”,此时的气度与话语实在令人心惊。
“都准备好了?”
“都准备好了。”
太后看向这个人的眼神……婉儿垂眼。
“婉儿?”
太后现在才问她,令她有些伤感。那么多年的君臣啊……
“那就让襄王也一惊一乍,如何?”婉儿突然笑着望向面前一贵一贱、却奇迹般契合的男女。
“好呀!”太后笑着,然后咳嗽着——是假咳——然后将声音压到最低,“婉儿,这道‘遗旨’该如何写,想必你已有了腹底?”
婉儿很想哭,但她只是俯下身去,“微臣,定不负陛下。”
“婉儿,”那位来历与名字不明的侍卫长来到她身前,蹲下,“要是突然倦了京师,就来东海,厉氏。”
东海,厉氏。
婉儿正疑惑间,那男人的气息消失了,如风如烟。
“他的武艺惊人,长公主西征之时他们兄弟曾出过大力……现在大家都老了!”太后微叹着。
那碗药应该是温补的药,婉儿能感觉到长途颠簸的疲劳之感渐退,现在、此刻,神志异常清醒。
“陛下,这是天下,是朝廷大计——”
“我可不想把余年都花费在那个扶持不起的孩子身上。”太后非常坚决。“现在襄王主政,做得不错,那就让他做吧。至于以后……就看他的造化了。”
“陛下……”
“婉儿,你不适合草莽生活,而我神往了一辈子。”
沉默良久,太后喝了口本来是留给婉儿的清醇茶汤,然后开口,“婉儿,‘朕’的那份‘遗诏’写了些什么?”
* * *
婉儿有种被遗弃的伤感。
也许,当她选择离开行宫和温泉、猎场、帐篷,回京师和宫廷的时候,太后已经彻底将她归为襄王那一类……离不开华丽与权势的人。
所有的人都向她行礼、所有的人都贺她的生辰,这大概正是自己内心最想要的吧!她回头看向简约的太后寝宫,东海……对了,那里产海盐、海船、海鱼,还有武士和好铁……
“来人,宣召襄王、宗室亲王与郡王,及在京四品以上所有文武官员明日午时至行宫。”
太后说,一切都已准备好了。不发丧,仅在先皇陵寝旁建个小墓室,只放木制祭品。总之越节俭越好……
“就只说,太后病中宣召。”
那个神出鬼没的男人和一群武艺极高的侍卫轻巧地忙碌着,她完全帮不上忙,或者说没有人需要她帮……
“对!就说,是我宣的旨。”
夕阳的红光把一切事物都照得通亮清晰,可再不久,这耀眼的光就会为青灰代替,最后是纯然的黑——
“昭容大人,该用晚膳了。”
婉儿愣了好久才看向来人,哦,“李维,我什么都不想吃。”
“大人必须养精蓄锐,才能应付明日,不是吗?”
李维硬是半扶半拉着她去侧殿休息。是啊,明日将是决定□□命运的一天,不是吗?!
入夜,灯火依旧通明。几位太医来来去去。婉儿并不知道太后用了什么法子,也无从得知,因为太后让她呆在自己的屋子内,抱着“遗旨”和玉玺,独自睁大眼到天明。
反正太后突然“病重”的消息已经和宣召宗室及大臣的旨意一同传回了朝中,就看如何异动了。婉儿不禁有趣地想着:京中是不是已经开始乱成一团了?有些人是不是已经调动人脉甚至军队了?边境上又何时得到消息……对了,司徒湜是否也和她一样被太后无情地“抛弃”了呢?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婉儿抚上四色织锦为底的旨意:她,掌握着下一任的皇帝是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