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生死一梦(上) ...

  •   景移物换,一面容憔悴的少女靠坐在城西一茶楼门前,她披散着头发却不凌乱,脸庞肌瘦,双眼透出疲惫仍勉强睁着望着前方,破旧衣裳在她身上显得过分宽大。她叫陆瑾,暂借此地休憩。
      身边不断有人走进走出,达官显贵衣着光鲜,布衣白丁也来者不拒,难民乞丐趁店小二忙着迎来送往就向客人要钱讨饭。楼里楼外,楼上楼下,高贵的、粗俗的、低贱的,都有一席之地。
      一楼大厅传来清越的男声,没有一般说书人的夸张腔调和抑扬顿挫,将故事娓娓道来倒也生动,自成一派:
      话说自朱温灭唐,风云迭起,群雄各霸一方,江山频易主,帝王常改姓。天会四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恰应了“点检做天子”的谶语,继梁、唐、晋、汉、周之后建立宋朝。建国伊始,赵匡胤便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步伐,先后攻灭荆湘、后蜀两地,南汉自身难保,南唐如今也是岌岌可危。再说北汉割据河东,凭依黄河,一直是赵匡胤心头之刺,两年前赵匡胤亲征北汉,直抵太原城下,情况之危急,想必诸君再清楚不过,幸得大将杨业誓死捍卫,提刀拍马,率数百骑兵深入敌后直取赵匡胤,千钧一发之际,宋将党进挺身护主才使得赵匡胤逃过一劫,后又有辽兵支援,宋军无功而还。杨业因其对宋军的英勇抵抗而得“无敌”之名。
      “啪”,惊堂木一落,此段算是就此结束,厅内看客陆陆续续散了,说书人一袭朴素白衣于桌后站起,将惊堂木收入随身斜背着的麻布袋里,今日故事说罢正欲离开,却被店小二一把拉住,塞了几个铜板在他的手里,不耐烦地说:“这是你这半月的工钱,掌柜的要我与你说,要是以后书还说得这般没滋没味,招揽不了客人,你就别说了。”
      老式的说书方法早已成为定式,看客习惯了嬉笑怒骂的强烈情感,乍一听这说书人的演绎倒是新鲜,可是长久下去一般人都难再被吸引,便成了如今这般冷淡场面,看客都是喝茶之余听上几句,却少了以前专为听书而来的老主顾。
      说书人掂了掂手里铜钱的重量,面露尴尬之色,“小哥真对不住了。”
      “对不住也没用,你要是不改改这说法,你就走人吧。”店小二仍是听话地准确传达着掌柜的意思。
      说书人为难地解释道:“小哥,我说了这么多年的书都不曾改过……”还未说完便被小二打断,“这些话和我说也没用,快走快走。”说着还推了说书人一把,说书人没有站稳,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一只手适时扶住了他,“小二哥,有话好说。”
      小二见面前的少年公子面容清朗,身着素色锦衣,服饰虽不张扬仍能看出绝非出自寻常人家,忙赔笑道:“客官说笑了,喝茶还是请上座。”
      杨六郎淡笑道:“茶是好茶,只是缺了说书人的离奇故事恐怕也是难品。”随即将一枚银锭递予小二,“我甚是喜欢这位先生的讲评,方才无意间听到小二哥的话,改了无趣,不改便无缘再听,岂不可惜?”
      小二倒是没有料到这位公子如此慷慨,拿着银锭惊得说话都有些结巴,“这……小的也是听从掌柜的吩咐啊。”
      “小二哥且去说与掌柜的,我愿每半月付上一锭银子留先生在此说书,想掌柜的是不会拒绝的。”小二见此人如此坚持,便连连称是地退下了。
      过程中说书人未发一言,不接受也不拒绝,他以说书为生,却也以此为乐,怕是要说上一辈子的书。纵是一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坚持,不愿为生计妥协,很少能在一处扎根,这才辗转各地,十几年难遇一知己,而今有人这般慷慨纾难,却是受宠若惊,“公子何必如此?在下恐难消受。”
      “虽谈不上是知音,在下真心喜欢先生的说书,感情未表于外而深藏在内,才愈加动人。”杨六郎云淡风轻地说出心中所想却是让说书人心下欣喜,嘴上仍旧谦虚道:“公子过奖了,区区傍生小计何足挂齿?”
      “有人诉有人聆,身外之物且付旁人。”一番肺腑之言让说书人最终动容,惭愧地说道:“是在下狭隘了,既然如此,就先多谢公子了,在下先行告辞。”六郎也未久留说书人,又回二楼隔间坐着喝了会茶,从侧面的窗子望出去,能看到下方各色路人来来往往,行行复停停。
      客人们一走出茶楼,方才那群难民乞丐便一拥而上,贵人们便扔几个钱打发了事,平民们自顾不及,闲暇时分听段讲书已是享受,自然懒得搭理,遇上些脾气急的直接拳脚相向。
      陆瑾冷眼看着眼前这些人纠纠缠缠,脑子里理了理刚才从说书里听到的内容:这是天会十五年冬末春初,春寒料峭,北汉建立的第二十一个年头,而如今所处之地正是都城晋阳。

      三天前,陆瑾在汾水边醒来,映着水中不甚清晰的倒影看到的却是一张陌生的脸,而已经二十四岁的她如今拥有的却是一个十四岁少女的稚嫩身体。她记得她在公元2013年12月1日清晨六点在太原跳桥殉情,男友林文在前一夜死于晚期白血病,如此庸俗的情节桥段,小说电影里一用再用,也真有人以身效仿,生活不过一个窠臼。更加庸俗的便是如今她没有死,并且以一个陌生的身份活在一个陌生的时代。
      手指传来的痛感把陆瑾的思绪拉回,轻呼了一声,抬头看向踩了她手指的人,那人大约三十左右,穿一件白色交领长袍,其貌不扬,眼睛一直看向前方,想必是听到陆瑾呼痛才意识到门前还坐着一个人,愧疚地轻声问道:“在下没有留意到姑娘,望姑娘见谅,可有大碍?”
      听得这般宛转男声知是方才的说书人,只是陆瑾三天未有食物裹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无奈摇了摇头。
      “姑娘可有大碍?”说书人语气略带了些急切。
      陆瑾这才发现他的双眼看似与常人相同,其实无法聚焦,看的方向也是听音辨得的大致方位,原是眼盲,她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了“没事”两个字。
      说书人这才放心地离去,没走几步他便听见周围人群一阵骚动,于是靠边站着等骚乱过去。
      “官兵来了”、“大家快跑啊,官兵来了”先前还专注于讨钱要饭的难民和乞丐们像炸开了锅似的,立即四散逃窜。一队着统一衙役服装的官兵列队从远处跑来,见到衣衫褴褛的人便一把捉住,用绳子捆住他们的双手,一条绳子上可以串好几个人,样子甚是滑稽。其中有些欲反抗,只得被踹个半死,还有几个被误作难民的人只得苦苦哀求辩解,可惜这些官爷暴躁性急,哪来的耐心。
      战乱年代,各地都有流离失所的难民和乞丐并不稀奇,而北汉赋税严苛,兵役繁重,一批有胆有识之士被逼占据山头,落草为寇,寻常百姓则被迫逃亡,官府只好从这帮难民乞丐里下手,十七岁以上的男子一律充当士兵,老幼妇女则赶出城去由得自生自灭。
      杨六郎见时候不早,便下了二楼,前脚刚踏出茶楼便看到眼前荒唐的场景,眼神似是同情又似无情,无可奈何只能袖手旁观。一妇人在六郎身后假咳一声,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正站在门口,忙向旁边让了一步,恰巧余光瞥见脚边好像坐着一人,微低下头便见一少女穿着破旧衣裳颇显狼狈,眼睛直直看着骚乱的人群,以为她是害怕了来不及逃跑,下意识地六郎就跨出一步站在了她的前面,双手背在身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她。
      还未意识到自己大祸临头的陆瑾还兀自想着这批官兵意欲何为,突然头顶光线一暗,眼前视线被一个颀长的身影挡住,她小小的身体又因为坐着的缘故竟然完完全全地给遮了个严严实实,只能看见那人交握的双手干净修长。
      “大人,已经清点完毕,总共二十七人,其中壮丁十四人。”先前聒噪的人群突然鸦雀无声,只有官兵和长官不带感情的声音,冰冷的语气,习以为常的交流。“壮丁带回军营,其余赶出城去。”
      一次抓捕结束,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所有人若无其事地投身日复一日的凡生。
      杨六郎待到官兵走远才提步欲走,身形微动间,陆瑾眨眼间看见他似曾相识的侧脸,像极了让她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念念不忘到要往阴间去找。她自己都未曾反应过来,手已经紧紧拽住了眼前人的衣袖,猛地一下站起身来,顿时眼前发黑,脑袋一阵眩晕,便彻底躺倒在地。
      六郎感觉到身后有人在拉他,回过头去却见刚才的少女已然昏倒在地,他不走但也没有别的动作,只是无言地看着她,眉头微皱,薄唇轻抿。
      “救人救到底,公子又何必犹豫不决?”说书人在一旁站了许久,竟是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六郎不料说书人竟明白他的心思,不禁感到惊讶,方才说书人独特的讲评已是让六郎印象深刻,如今未见世事却了然于胸更是让他刮目相看,故意试探道:“公子何出此言?”
      说书人听懂了六郎的言外之意,也不在意,轻笑道:“公子是性情中人,何不让自己轻松一些?”说完便拱了拱手,潇洒离去。
      六郎眯了眯眼睛,望着说书人从容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地上的少女,轻勾嘴角。世上可怜之人何其多,今日她明日他,后日也可能是你我,来日方长,人人都可以救,人人都可以不救,救是有缘,不救也非无分。
      “五哥常说要惜缘。”六郎自言自语,对自己的话却不置可否。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章 生死一梦(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