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共盘桓 ...

  •   在江宁主事的是原来“云裳”的钱掌柜,这么多年没见,他倒没怎么老。还是象原来那么激动,一见到我就淌眼抹泪地说个不停,小如好容易才把这个老好人的眼泪劝住了,我无奈地站在一边,胤禩和加新只是在一旁微笑。
      钱掌柜一边派人去通知我阿玛,一边带我们去阿玛为我们购置的宅子。
      那宅子建在山上,所以这次发大水对它也没什么影响。虽然闲置着,但是因为有人定期打扫,显得十分干净整洁,庭院间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神清气爽,屋内的摆设也颇为雅致。
      “岳父大人怎么会在这里购置宅子?”
      我没有瞒他,“我担心有一天会用到它,所以请阿玛为我做的,”
      他眉头一紧,握住我的手放在心口上,半响才说:“逍遥,我会保护你的。”
      我微笑着说:“我当然相信你,所以才带你到这里来。我想我们可能再也用不着它了,多好。”
      可是心却无比地慌乱。历史的链条一环接一环,在这里断开,却又在那里连上。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为时间的玩物。他是玩政治的,我是学历史的。结果,一个被政治玩弄,一个被历史嘲笑。我最害怕的就是他因为要保护我,从而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避免了第一次废太子的劫难,第二次也能安然避开吗?或许正因为第一次躲开了,所以第二次才会更加猛烈?历史的轨迹会发生改变,可是大方向却不会。
      我心乱如麻,怔怔地看着他。他拥我入怀,语气坚定,“我不会让人伤害你的。”
      “可是对我来说,最大的伤害就是你受到伤害。”我低低地说。
      他手臂略略收紧,“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你只要开开心心地就好。”
      我没有说话,将手按在他的心上,静静地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
      小顺子在门外禀报说有一个穿蓝衣服的人递帖求见,我见名帖上写着“河北漳南书院李玉拜见廉郡王”,不由和胤禩相视而笑。原来是小李先生,难怪有那样的气势。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他的老师,著名的实学家颜元。那是一位提倡科学和实学的老先生,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学识渊博,爱国爱民,创办了独具特色的漳南书院,最可亲的是六十多岁还和学生一起挥舞着大石块锻炼身体。他在1703年去世后,由大弟子李塨主持书院,世人因他品行高洁,不与俗世同流合污,尊称其为大李先生,而将他的弟弟李玉尊称为小李先生。
      胤禩命小顺子请他到偏厅用茶,对我说:“他的老师颜元主张垦荒均田和兴水利,他来见我必是为了明天抗洪的事情,再说我还有另一件事也需要他的帮助,我去见他,你先休息一下。”
      我拉住他的手:“我和你一起。”开玩笑,这样的人怎能不见。
      他一笑,携我走下楼去。
      李玉端坐于椅上,身旁放着一卷纸卷。见我们进来从容起身行礼,不卑不亢。
      胤禩上前扶住他的手臂:“小王对小李先生无比仰慕,今日能相见,也是小王的福分,先生无须行礼。”他没有假意推辞,欠欠身便坐了下去,态度之雍容让人折服。
      我问道:“李塨先生可好?”他打量了我几眼,似乎认出我是女扮男装,也不识破,微笑道:“我们兄弟都是山野粗民,没想到您居然认识我们。”
      “颜元先生的实学名震天下,大李小李先生不仅学问一流,而且志向高洁,谁人不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而且我说的也是实话,不算是拍马屁。
      李玉站起身来,“草民今天见王爷能为百姓做主,心中钦佩,所以特意前来将自己治水的一些粗浅想法告诉王爷,还请王爷不要嫌弃。”
      胤禩笑道:“求之不得,何来嫌弃一说?小王对治水也只是一知半解,这群庸才若是知道如何治水,又何至于弄到这个地步。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他拿出一张江宁地图,向我们详细分析了几支支流的情况,建议从北面引水开渠,并将洪水与运河打通,这样运河附近的贫瘠之地也可得到灌溉。另外在缺口处打下坚硬的树桩和土石,派人加固河堤。他称道,这次的洪灾还没有黄河沿岸的严重,而他曾用这个办法治好了康熙四十年的黄河水灾。
      胤禩考虑了半响,展眉笑道:“多谢先生赐教,明天还请先生务必到场。”
      我加了一句:“我们可以在布袋子里面装满大沙石,用来堵缺口,这样更加坚固一些。待洪水退去后,两岸需多种植树木。”
      李玉微笑道:“您的这个主意很好,沙石不易散开,更能加固堤坝。”我心中得意,但是在这位大学者面前却不敢放肆,略略谦虚了几句。
      胤禩在堤口守了三天,我虽然知道他不用去背什么沙包,但是还是担心不已。直到听见街上传来的阵阵欢呼声,一颗心才放了下来。只要大家齐心合力,人必定能够胜天。
      洪水退下去后,胤禩命田文镜一边上报朝廷江宁的灾情,一边在江宁推广他从京城带来的“御稻”种子,这是康熙在承德实验的一种双季稻种。他告诉我江南气候温暖,而且土地潮湿,现在赶种,秋天也许还能有所收获。李玉听说有“双季稻”这个东西,惊奇不已。胤禩笑道不管能不能成功,好歹也是个尝试,赈灾的银两和粮食虽然很快就会下来,但是如果能自救就更好。既能稳定人心,又能促进农业发展。
      是,他从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我一直都小看了他。但是我宁可他是,因为自私,因为我想成为他生命中的最重。
      李玉敬佩得五体投地,原来残留的一些满汉观念荡然无存,完全将他视为明主。
      我的心却越来越冷,越来越乱。
      他准备得如此充分,而且老天也帮他,让他以一种天神般的形象出现在江南百姓的面前,我完全可以猜到田文镜奏折的内容和康熙看见奏折后的表情,假如康熙彻查此事的话,不用等到明年,今年他就会废了太子。我身上一寒,不敢再想了。
      果然老天都帮他。在承德需要100到150天才能成熟的稻种,在这里只用了50到80天就可以收割,朝廷无需拨粮百姓也可以应付生活,而且这种稻种每亩地比原来要多收二担以上,到十一月份统计时,今年的粮食收成居然比以往没有受灾时还要高!并且由于胤禩命人调配的药对于治疗由洪水滋生的瘟疫很有效果,待洪水退去后,患病的百姓服药后身体大多也都康复,不仅在堤口处为他立了一座功德碑,还在城东建了一座祠堂。
      至于那个鱼肉百姓的李立生被革去顶戴,交由刑部发落。这是康熙亲自下的宣谕,即使是太子,也只有暗地咬牙的份。
      康熙另外下了一道圣旨,询问我们是回京还是做何安排。胤禩回奏说他暂时没有回京的打算,这次是赶巧碰上江宁的水灾。他打算先陪我回杭州看望我的父母,然后再去海南。
      因为他刚刚立下大功,康熙也没有强求,只是过年时命人送了一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给我们。那时我们已经回到了杭州,住在“香雪海”。
      阿玛和额娘对于我们的到来无比欣喜,老早就命人把“香雪海”收拾得妥妥当当,只等着我们入住。胤禩对这种平常百姓家的温暖虽然向往,但是却不留恋。我暗暗叹息,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他。终日在“香雪海”按照薛涛的法子制作海棠花笺,然后用这种纹理疏落有致的莹光信笺给玫瑰和弘昊写信。
      玫瑰的回信满是惊喜,说这种信笺太美了,让我把制作方法告诉她。我苦笑,写上:将海棠花混以山泉井水捣浆,再掺以云母粉即可。
      玫瑰在她四伯父府上受尽宠爱,怎么会有心思做这个。薛涛当年也是因为极度的寂寞,才发明了这别致的“薛涛笺。”
      胤禩并没有发现我的转变,他忙着在江南推广双季稻,视察各地的水利,和李玉形影不离。
      而我,初初是“立意以为高”,后来则是“久假而不归”,两人的关系几乎回复到起点。我害怕他为我牺牲,害怕他终有一日会怨恨我,对我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现在……”
      不管他对自己的未来定位是什么,不管我赞成还是反对,我都应该尊重他的选择。所以我只有站得远远的,观望,但不鼓掌。
      收到胤俄述说太子被废的信时,他正饶有兴致地和李玉商谈在江南大力推广“漳南书院”的教育模式,通过此次治水和种植双季稻,他认识到光靠四书五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应该教士人学习农、工、理、兵、天文、地理、水、火等各方面的知识。到我们四十七年秋天离开时,浙江各县已经开办了三十多所类似的书院了。胤禩答应李玉如果成效较好的话,他会将这种教育模式推荐给皇上,在全国推广。
      对于废太子一事,他异常地平静,一句都未曾提起过。我听说胤祥也被圈禁,心中有些难过,但是我也知道,两年后,他就会和太子一起被放出来,只是从此失去了康熙的宠爱。
      “不幸的人”,我在心里感叹,随即悲哀地发现自己唯一比他强的就是暂时自在地待在杭州,但是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回到那个地方。独立小桥人不识,多美多好——可惜这只是女人的想法。
      过了几天,我们便起程去了曾经承载过我无数爱情梦想的天涯海角。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共盘桓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