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踪迹 ...

  •   “这天色都多早晚了,冯光竟然还没有回来?”元俨看看窗外的夜色,不免有些烦躁。

      “千岁稍安,小的刚才见他恰巧回来了。”张如才往外面叫了一声,正看见那名唤冯光的新来小太监走进群玉阁中,见到周王,便要下拜。

      “都过了这么多天,还要来这一套,倒忘了本王开初是如何吩咐的你?”元俨当下瞪了冯光一眼,命他免礼近前。张如随后关了门,三个人凑了近来,附耳低言。

      “你是说,李精白常从北面偏门出宫?”

      听了冯光一番陈述,三人略略分开,沉吟了一会儿,元俨才开口问道。

      “正是。因他是总管公公,平日里这般出入也惯了,守卫也不会拦着他。”

      “他这样出去,却没有被人盯着看?”

      “李公公每次出宫,必要换上一件寻常衣衫,走到外面的市集上去,也没有人会认得他。”冯光回道,“小的们在宫门那里候着,见他有时候晚上也不回宫,就宿在外面。”

      李精白既然已经不管事,留在宫里养老,频繁出入,这实在不能算是什么罪过……元俨想了想,坐回榻上,心下却有了些疑窦,便又唤了冯光过来,问道:“你在宫门蹲守了这么久,李公公每次出宫,究竟是去了何处?”

      冯光道:“小的只看见他经常出宫,却不清楚他去了哪里。”

      “怎地这个又说不知了?”元俨听了这话,觉得不满意,忽然焦躁起来,“守了这么久,你们就没有一日可以跟着他?”

      “小的们也曾跟过。”冯光答道,“但是李公公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出去,从没有下人跟随,倒像是去市集上闲逛一般,有时也随便买些物品,也到馆子里吃喝,身边人一多,就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小的们不敢跟紧了,怕被他发觉。后来在城里各处换了几班,最后有一次,才远远地见他往城南的一所院子里去了。”

      “原来是这样?”元俨端起茶来呷着。眼下这一批派出去跟踪的,都是最近新来的小太监与侍从,如此安排,便是怕被李精白认出来。

      “李公公平时出街,也不怎么在意,歌馆酒楼随意出入,跟市集里的人都能攀谈着。只有那一次,小的们见他进了那条巷子之后,倒是关防起来,东张西望的,旁边无人,小的们都不敢近前。”冯光继续道,“但是说来也奇怪,那个院子,外面看起来很是破败,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居住……”

      “咦?那他自己去那个地方做什么?”元俨讶异,手一松,险些泼了茶汤。

      “那小巷乃是一条斜路,没有出口,两边都是深宅大院,高墙夹道,现在都被有钱人家买下了居住,除了李公公去的那一家,家家收拾得齐整,但是大门没有往这巷子里面开的。另一头乃是死路,平日少有人来往,从后门出入的都是些下人,若被看见了,只怕会打草惊蛇。就是小的在那里,那一天见到李公公进了去,想摸到那院墙外面查看时,忽然倒觉得也被人跟上了一般,回头看看,又没有动静。”

      “是这样的么?后来还有出现这样的事情?”

      “从那以后,小的吩咐他们几个多加小心,倒也还没有发现什么。”

      元俨略略放了心,估摸着南清宫的人大概还不至被别人跟踪。但是冯光说的这些话,前后听了,一时不得其解。另外两人想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元俨只得令他二人暂且退出,自己且闭了门,倚在榻上,且细细思忖起李精白这个人来。

      —﹡—﹡—﹡—﹡—﹡—﹡—﹡—﹡—﹡—﹡—﹡—﹡—﹡—﹡—﹡—﹡—﹡—﹡—﹡—﹡—

      这李精白,为众人所知的身份,自然就是父亲太宗皇帝身边的总管公公,如今赋闲在内宫。

      早些年,父皇身边原有另一位总管公公王继恩,跟随的年头更久,比李精白更受宠幸。

      那个王继恩,原来是侍奉伯父太祖皇帝,开国之时,曾经跟随着伯父征战四方,屡立战功。但是,据说在太祖皇帝驾崩那晚,宋皇后急令王继恩传召秦王德芳入宫,不料,王继恩却擅自找来了晋王赵光义。宋皇后看见父亲,大惊失色,竟至下跪,求晋王对他们母子高抬贵手。父亲自然是一番安抚,随后登基,是为太宗皇帝。

      因此,从宫中到宫外,京师一直都有“烛影斧声”的流言,认为是赵光义杀兄夺位,所以才有了后面对太祖诸子的刻忌逼迫。不说燕王与秦王两位侄兄,在父亲即位后不久便接连去世,就连皇嫂宋皇后,没过几年也是郁郁而终,并且在下葬之时竟然没有用皇后之礼。那时有大臣进谏,指出此举不妥,结果被父亲寻了个岔子贬出京师。

      元俨当时年幼,那天夜里睡得跟挺尸一般,连府里有没有人进出也一概不知。此事的详情,他长到现在,还是不能得知,自然也没有人胆敢告诉他。但无论“烛影斧声”内情如何,王继恩与父亲内外勾结,则是不争的事实。

      此后不久,王继恩就出了宫,有几年的时间在河北领兵作战。淳化年间,四川人李顺造反,攻陷成都,自立为大蜀皇帝。王继恩奉命出任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军讨伐,次年攻破成都,活捉李顺,一时间在全国名声大噪。

      只是父皇对宦官掌权毕竟还是不放心,虽然一再提升王继恩,却又屡屡夺去他实权,不让他参与朝政。不曾想到,在太宗病危之时,王继恩又故伎重演,与李皇后和参知政事李昌龄勾结,图谋废掉太子,立神志不清的长兄元佐为新君。幸亏被宰相吕端发觉,奉太子即位,并将王继恩下狱。因此,三哥赵恒即位之后,便将王继恩贬到偏远的均州,后来死于贬所。

      相比王继恩,李精白却是太宗身边的后起之秀。

      李精白少年入宫,未曾经历过征战,也未掌握军权。所以不要说什么军功,甚或连京师都没有出去过几次。当年王继恩率了大军,在成都花天酒地,威风扬扬之时,父皇身边的琐事,便交由李精白来打理。父皇看他机灵恭谨,不过几年时光,也给他提升到了内侍总管的位子上。

      赵元俨当时住在宫里,一度还有立为太子的打算。跟随在父亲身边,少不得有所耳闻,重用李精白的原因之一,便是此人出身低微,在朝中没有背景,而且不结交外臣。

      由于雁鸣楼上发生的那一件旧事,元俨对李精白的恶感,多年来一直挥之不去。不过,后来王继恩与李皇后勾结,谋划废立太子的当晚,李精白并不在宫内。元俨重新想了一想,觉得那时王继恩在外掌握了兵权,骄横跋扈,自以为可以插手朝政,回到宫里也是一手遮天,所以李精白大约确实不曾参与那废立之事。但是赵恒即位之后几年,还是慢慢地将李精白夺了职事,发配到宫城北面的房屋里闲居养老去了。

      元俨不知道三哥的心里,是否认定李精白也参与了废立太子那件事,但总算没有亏待他。他如今那日子,怎么也都算得上是逍遥快活。后宫有多少整日里奔忙的小太监们,看见李公公的样子,都在背后暗暗称羡。

      然而,若是把这一路的大小事情联系起来,眼下的李精白,已经不是那么简单。

      倘若在他幼时,李精白与潘仁美一起到中牟去给德芳送药,还可以说只是奉旨行事,那么近来的那些事,李精白则绝对难辞其咎。

      关于那个神秘的木盒,元俨至今也没能找到答案,一股闷气,日日郁结在心里。只是,如今潘仁美与他的女儿潘贵妃,都早已去世,连找来询问,也不可能了。

      而秘阁的另一个木盒呢?

      这种盒子本已十分难得,怕是宫里很多嫔妃都不知道此物有何用处,譬如元俨曾命李芸拿了此物,暗暗到千波殿里问过李宸妃,她却也不知道。胆敢用此物暗害皇帝颇为宠爱的晏殊,接着又逼迫珠儿自杀,事情不成,还能将珠儿长期幽禁在西苑后面的冷宫,这个人的胆子,还不是一般的大。

      没有靠山,如何敢尔!

      从那日珠儿所说的话看来,李精白与皇后刘娥必有勾结,幕后指使也必是坤宁殿。这一点,已是不言自明。

      那时候,晏殊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秘阁校理,又尚未成年,还在秘阁里读书,手里连实权也没有分毫。说起来,无论是李公公还是刘皇后,都实在没有谋害他的必要。此事,元俨想来想去,也只能归结到刘皇后一时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因为皇兄赵恒那阵子,一脑子都是祥瑞下降,而晏殊生在江西,家中自幼奉道,大概两人在这方面颇有同好。

      不然,他们何以不连神童姜盖,也一起暗害了。

      元俨自恨当时因为厌恶祥瑞,便连与此有关的人事一概不愿听闻,于是,竟连那时节晏殊频繁在夜间出入文德殿,都不甚了解。

      既然李精白与皇后勾结,那么刘皇后做下的那些勾当,甚至用狸猫太子之事谋害李妃,他都难保不掺杂在其中。毕竟是多年的总管公公,在宫里的人脉深厚,机关暗道什么的,总也懂得,行事还很方便。

      虽然没有证据,元俨直觉此事必然也是刘皇后所指使。

      便是皇兄赵恒,大约也不是没有怀疑,对付刘皇后,也是明宠暗疏——想到此,元俨不由得一声冷笑。虽然眼下的坤宁殿,皇兄极是偏袒,宫中一切事务,皆以皇后为先,备极荣宠,在六宫里全无一个对手。但是皇兄又何必暗中赐他出入腰牌,让他调查晏殊遇毒一事呢?

      怕是只因皇后之兄刘文晋在外掌兵,不好撕破脸皮。

      但是……元俨转念想道,眼下这刘家,外有兵马,内结宦官,身为国母,生养太子,专宠六宫……如此,他不由一个激灵,背上险些冒了冷汗出来。

      皇后刘娥,还有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刘文晋,皆不是他可以撼动的人。

      此事,只得先从李精白下手。

      为此,他恐怕还得冒一次险。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踪迹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