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三十四章 ...
-
见他如此豪爽,季子墨自是激动不已,回头征询了一下众人的意见,便决定由董泽起草交易协议,在场众人签字证明,一式两份,各自保存好。
慕景钰唤来小斯,收好刚签好的协议,对着众人,拱手笑道:“既然协议已签,眼看也到吃饭时间,不如由草民做东,请各位大人在此吃个便饭,如何?”
季子墨虽然很想立刻赶回锦阳县,但也不想众人都饿着肚子回去,便客气笑道:“慕老板客气,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
这百福阁不愧是开遍全国的饭庄,好长时间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季子墨是心满意足,其他随行的官员更是喝了不少酒,一个个满面红光。
这一顿饭吃得是宾主尽欢,众人酒足饭饱之后,慕景钰亲自把他们送了出来,临上车前,还赠送了每人一盒百福阁特供的点心。
看着马车消失的方向,慕景钰脸上微笑不减,但心中却在滴血,肉疼得紧啊。
季白啊季白,你这次可是要害惨了我,那点冬衣利润哪够运输的车费啊!我的银子啊,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没了!
八日后,慕景钰承诺的第一批治水工程的物料按时到达了锦阳县的工地上,季子墨和柳泽庸暗自松了一口气,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
原先的众商户观望了一阵,发现这百福阁居然真的能按时按量的供应物料,顿时慌了,这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一把米,各个后悔莫及,纷纷前来和谈,表示愿意按原先的价格供应物料。
对于这一消息,季子墨和各位官员自是求之不得,遂商量了一下,便将物料供应的份额重新分配了一下,鉴于“百福阁”的特殊原因,给了他们不算多,但也不算小的份例,慕景钰收到消息时,差点涕泪交加,只是恨不得能不再做这辽河工程物料的供应商,这样他就可以不用每日往外掏银子了。
可惜,季子墨,不能明白他的苦心啊!
东方瑞在回京的路上就收到了百福阁出手救援的消息,冷峻的凤眸闪过一片寒意,沉声对着车外的燕南吩咐道:“燕南,让人去查查这个‘百福阁’和季白是什么关系?”
若这“百福阁”跟季白有关,那他还真是标准的墙头草了,既投靠老国丈,帮忙设计陷害季子墨,让他陷入两难境地,而后却又回过头来让人去帮忙。倒是两头都卖好,以前还只是国丈爷的一条狗,现在是比条狗还让人瞧不起。
即使不说忠不忠的问题,他所做之事,以为是在帮季子墨吗?哼,没有深谋远虑的混账!
此时京师的国丈爷可是气坏了,又砸桌子,又摔碗,已经有些稀疏的胡须,更是气得一抖一抖的,站在一旁的李公公,含胸驼背,垂着头,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气死老夫了,这个季子墨为什么每次都能有这样的好运?”
他三番五次想要置这人于死地,却屡次被他逃脱,难道他堂堂一朝的国丈爷还真的就斗不过一个小小的郎中?
“国丈爷,您别气坏了身子,这次那个季子墨估计也是侥幸。”李公公小心安慰道。
“哼,侥幸?你给老夫侥幸看看,看你能不能次次都这么好运,逃出老夫的手掌心?”
李公公闻言,抬手用衣袖试了试额头上的汗,忙赔笑道:“国丈爷,咱家自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好运的,只是这次出手帮忙的那个‘百福阁‘,咱家看是有蹊跷啊!”
国丈爷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冷声道:“让季白去查查这‘百福阁‘到底是什么来路,竟敢跟老夫作对。”
嘉晋十八年二月
京师的朝堂,发生了一件让百官震惊惶恐的事,当朝首辅东方瑞被卸下了礼部尚书一职,说是皇上体恤东方瑞过于操劳,让他多注意身体,可百官心中都清楚,那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之后不久,老国丈和季白一派的官员逐渐受宠,没出一个月,季白就被封为礼部尚书,加之其内阁辅臣的身份,其权势隐有超过东方瑞之势。
一时间,百官无所适从,朝中势力重新站队,各官员整日提心吊胆,深怕选错了边,站错了队,下场难料。
东方瑞虽被卸下尚书之职,但首辅职位依旧,他在朝为官十余年,积威已久,朝中百官也是见识过他昔日的手段的,一些朝中的老臣是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国丈爷和季白如今虽然掌权,但谁也不知道东方瑞之后会做出什么来,这未来的风向如何?谁也不敢下定论。
每日朝会后,看着那些急切地去巴结新任礼部尚书的年轻官员们,朝中的那些老臣们莫不笑得意味深长,还是太嫩了啊。
嘉晋十八年六月
北迟国与歧国结盟,歧国借路北迟国进攻天启国的边境城镇,两国战事瞬间爆发。
在国丈爷一党人的力荐之下,老皇帝任命有骁勇之名的武官易康平为统帅,授予兵符,率领十万兵马前往雁门关平乱。
歧国的兵马统帅是一位叫孟杨伯的人,此人乃歧国的名将,精通兵法,善于布阵,很会用兵。
而易康平虽然骁勇,但却不是一个善谋略之人,如今对上这孟杨伯,并无必胜的把握。
果不其然,易康平一到雁门关的集安城便与孟杨伯正面对上,短短两个月,大小战役就不下百场,有时一日之内守城的将士能受到五次攻击,易康平根本来不及细细考虑调兵遣将之事,只能疲于应付,一时两国的军队陷入僵持。
七月流火,酷热沉闷的京师收到来自雁门关首次战捷的消息,而且此次战役的胜利,伤亡也很少,一时朝中百官无不欢欣鼓舞,最得意的要属国丈爷一派,这易康平可是他举荐的,此次战捷,自是有他识才之功。
众人对易康平此次击退歧国的军队而且伤亡很少的事甚是好奇,这孟杨伯可不是什么能轻易打败的人,也不知道这易康平用了什么法子将他击退的?
原来就在易康平疲于应付之际,收到了一封来匿名信函,寄信人自称有法子能破眼前的困局,让易康平按照他说的办法,必能让孟杨伯退兵,为边关将士赢得一段修养生息之时。
此次歧国借路北迟国进攻天启,北迟国虽与歧国结为盟友,让歧军越境作战,这等于是把豺狼放进了自己的庭院之内,事后,定会担心被歧国顺手牵羊。
而北迟国的国主本就生性多疑,反复无常,所以歧国的军队深入北迟国,必定要提防北迟国的反叛,两国的盟约其实并不牢靠,双方之间都互有顾虑。
孟杨伯两月之内发动百场战役,打的就是想速战速决主意,只是,他没想到易康平这人心中虽无大的谋略,但倒是一个骁勇善战之人,凭着一股硬气,硬是把战局维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使两军陷入拉锯战。
天启若想取胜,应想办法,让北迟国与歧国互相猜疑,以此分散歧军对天启军的注意力。
同时,若是有办法,能让歧国军士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恐惧,那么眼前僵持之局便可解了。
虽然不知写信之人是谁,但易康平一直疲于应付,焦头烂额,心中也是着急,现在有人献策,对战局一番分析,甚是透彻,其计谋不管成功与否,总得试他一试,兴许这眼前的困局能有转机。
那人计策是,让天启国军在集安城设防,给歧国军造成天启国军要以逸待劳迎击他们的假象,同时设计挑拨北迟国与歧国两军的猜忌,使歧国军的注意力转移,然后再火速突袭,歧国军队可一举歼灭。
易康平按照此人的建议,一面告诉守城的将士,京师已派大军前来救援,一月之内必解集安城之围,另诸位将士们务必要死守。
一面从军中选派智勇机变之士,潜入歧军驻扎的武安附近,先乔装歧国士兵攻击北迟国营寨,之后又乔装北迟士兵攻击歧国军队。
如此反复几日,北迟与歧两国军队果然相疑,两国军队渐起摩擦,口角不断,士兵们有时还大打出手。
而易康平正是乘着两军相斗之际,带着一众军士火速突袭歧国军队的营寨,一番生死拼杀,斩获歧国兵士三万人有余,孟杨伯见大势已去,不再恋战,带着余下的残兵败将撤出武安。
东方瑞在内阁听到雁门关战捷的消息,听说是有人匿名献计给易康平,心中既是恼怒又是兴奋。
哼,写匿名信?别以为他猜不出来,写信之人除了他家那个既蠢又直,忧国忧民的小傻子,还能有谁?
辽河治水工程那么大的事都不够你操心吗?还有闲心把手伸到了战场上,这手可真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