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适应 ...

  •   陈老师的课一结束,就是课间做操的时间。
      作为一个不热爱运动,且运动起来极其僵硬的人说,这真是折磨。为此,在前世无数人怀恋读书的美好时光,向青春致敬时,她是非常不想谈这个话题的。对她来说,读书时多苦啊,五六点就要起来洗刷,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每次期中期末考不好还得面对老师父母责难的眼光。这且不说,只要不下雨,每天雷打不动地要做两遍操,一是早自习后,二是上午第二节课后。她最讨厌的就是做操了。春秋还好,夏天顶着个大太阳在操场晒,真的很热呢;冬天不热,可做完操后还得围着操场跑两圈,累死了。偏偏老师对做操抓的很严,如没特殊情况,根本请不到假。泪奔:-)

      一出教室,各班的学生都涌向操场,按班组顺序排好队。
      站在正中间的是二三年级。
      一眼望过去,人好少。还没高中一个年纪人数多。

      她个子比较高,在女生这边排在倒数第一个,她前面站的是赵兰兰。
      当体育老师宣布“立正,稍息,全体同学向前后左右扩散”,前面的同学都动了起来。
      排好队形后,体育老师把录音机拿出来,放好磁带,当“第七套人民广播体操开始”的声音响起时,体育老师开始在台上做起动作来。

      原地踏步走,第一节伸展运动,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

      很久没做过广播体操了,她站在那里,手脚都不知怎么摆动。十来年没碰过,高中毕业后就彻底告别这些东西了。所幸,前面还有参照物,左手甩甩,右手甩甩,跟着赵兰兰的动作,她两只手都动起来。这些有人带还好,可是一向后转,她变成第一个,她就傻眼了。

      每次都比旁边的人动作慢半拍,囫囵跟着旁边左右的人做了几个动作,碰碰跳跳一圈,广播体操总算结束了 。跳成这样,真丢脸。她感觉周围的人似乎都看着她,脸上火辣辣的。
      妈呀,得赶紧记下这些动作,不然老是出错,自己也挺尴尬的。

      解散后,钱芳问她要不要去厕所,她嗯了一声。

      厕所在小卖部对面。当然,中间隔了些距离,里面种了些花花草草。有美人蕉,有葱兰,指甲花,夜来香,月季,太阳花。这些花都是学校的学生贡献的。上一年级时就被要求过每人带一盆花作为课外作业。她们家当时没种过花,急的直掉眼泪,后来还是去表姐家拔了一颗仙人掌上交。到她弟弟上学后,已经搬到新建的学校了,为了美化校园,她弟弟那一届也被要求交花了。

      厕所还是老式的,一排排,没有水冲,特别脏。老远就闻得到臭味。厕所位比较少,每一个厕所面前都站满了人。真有点在旅游景点上厕所的感觉。有时候没来得及清扫,厕所蹲位上都是脏的,脚站下去的地方都没。想起来就想吐。若说重生最不满意的恐怕就是这点了。想想,这样的景况一直要延续大学后才有所改善,这些年怎么过啊。

      从厕所出来,到小卖部的水龙头那洗了手。
      钱芳说要去小卖部买点零食,她跟着进去了,看看现在卖些什么零食,她也好琢磨琢磨卖点什么。钱芳的零花钱不多,才两毛钱,买了一盒泡泡糖,一包瓜子。柜台上还有些面包,方便面,糖果,饼干,橘子水,果丹皮,麻糖,作业本,铅笔,文具盒之类的。吃的喝的用的都有,就是什么都不多,和后世玲琅满目的商品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来买零食的人不是很多,在这上学的基本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不富裕,偶尔父母给个五毛钱就是一笔巨款了。曹方想想,若是要卖吃食,学校旁边肯定是卖不起来的,镇上虽然做生意的人多,但肯定也好不了多少,要卖也要去市里。

      这时候市里还是挺繁华的。记得上初中前,妈妈给她买过一个书包。那书包挺好看的,背包型,帆布做的,上面画着一幅远航的帆船,背包要收紧是拉两端的绳子,然后对着暗扣扣好,这种款式在她们镇上是没有的,她一看就特别喜欢。妈妈当下就和小摊上卖背包的年轻人还起价来。

      嗯,时间有些久远了,记忆有些许模糊。买完包,妈妈在路边上又买了几双袜子,几件秋衣秋裤。那时候还没有城管,红门路那一排都是小贩,卖的东西也多,有书包,衣服,也有水果,香蕉橘子,有吃的,烤红薯,锅盔,油饼,油条。还有卖书的,名著,文学历史,童话故事,几元钱一本,估计都是盗版的。不过那时候可没有盗版概念。作为一个家底不富裕的人家来说,这些都是浮云。她接触到的第一本童话书还是上初中后,同学借给她看的一千零一夜。她买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省吃俭用好几个月,送给弟弟的格林童话。

      镇上到市里的车还没开通,要去市里要坐从县里上来的车。车费是4元左右。因只有这一趟车,人特别多,也挤。她盘算着哪天妈妈去市里买东西,一定叫妈妈带上她。做生意要趁早,不然等到弟弟上学了,父母又要为两人的学费头痛了。她实在不想再碰到每学期开学发新书的时候,她因还没交学费,书本就延后几天领。延后几天也没啥,关键是那一霎那,感觉特自卑,特羞愧。她重活一世,看开了无所谓,但弟弟那么小,她不想他再经历这一切。

      买完东西,她和钱芳往教室里走。
      虽然只有课间十分钟,但操场还是挺热闹的,到处都是人,几个人一堆,晚了还找不到地方玩。有打兵乓球的,跳绳的,丢沙包的,跳房子的。一片欢笑声。在操场上没占到位置的,就在一二年纪之间的过道上抓石子,玩青棍白棍。两到四个人一组,这些游戏不占地方,教室桌子上也可以玩。她曾经是其中的佼佼者,对这些游戏乐此不疲,差不多一直玩到小学毕业。

      回到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她后排的两人把桌子拼在了一起,在玩青棍白棍。这是一个很考验手的平稳力和眼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双手捧住一把棍子,放在地上,双手放开,在其他棍子不能晃动的情况下捡走棍子,捡完了,还要比划棍子的大小。出牌的规则类似斗地主。一般情况下,先捡走没有被其它棍子压着的棍,再捡那些虽被压着,但难度相对没那么大的。当然,手也要稳,不然辛辛苦苦撬起一根,手一下抖了,压在棍子上,那就失去机会了。两人对弈中,付林面前放着的棍子明显比另外一个人的多。

      另外一个男同学的眼力实在不好,明明左边很容易就能挑起一个棍子,偏偏找棍子全挤成一团的。这位同学带着副眼睛,个子比较高壮,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嗯,好像姓段,成绩不好不坏,最有特点的就是他那副眼镜了。说起这事,他们这一代没有电视电脑平板游戏的侵蚀,玩的游戏是室外运动,视力基本上都保持在1.5左右。谁要是戴副眼镜,真当国宝一样稀奇了。到小学毕业,他们班都只有这位同学戴着眼镜。

      正当他们玩的起劲的时候,上课铃响了。在玩游戏的都把东西收了起来,没进教室的同学,陆陆续续走进教室。

      她已经从钱芳那里拿到课堂表了,这节课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是一位比较年轻的教师,姓汤,刚从市里师范学校毕业,分到这里当他们的班主任。汤老师比较温和,从不体罚,同学们都比较喜欢他。

      汤老师进来的时候拿了一堆试卷进来。“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有说这节课考试一下,好看看大家学了多少东西。现在请大家把数学课本收起来,考试的时候也不要东张西望,抄袭别人的。”说完,他把试卷分发下去,一个一个往后传。

      她拿到试卷,飞快浏览了一遍,题目大多数是加减乘除,算是比较简单了。但是有些概念她记不清了,像什么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什么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还有些应用题,用初中学的方程式很容易解答,但要用小学二年级的知识解答,她就不知道如何解释了。说起来,还是知识学的不够扎实。她以前就有这个毛病,相关的知识丢一段时间,她就记不起来。就像上大学后,除了英语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外,其它的,如数学,忘的干干净净。真得改改这毛病。

      本来两节课的考试,她花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做好了。有些不确定的,她也记不起来书上到底怎么规定的。又不能提前交卷,剩下的时间她就在那里一直磨蹭。

      她躺在桌上,百般无聊,想起以往看重生小说的时候,看见女猪男猪王八气大开,记忆力惊人,N年前的试卷都能记得内容,她真无比羡慕。还有写小说成神的,能把前世看过的小说,按照原文写出来。她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她连自己写的小说,隔个一年半载不看,她都无法写出之前一模一样的文字。她一直很羡慕那些能写文挣钱的人,她因笔力不够,多数时候是自娱自乐,玩单机版,没有点击,没有评论。台言盛行时,写过几个七八万的短篇。给杂志投过稿,回复的都是她的小说偏叙述,描写不够,不符合他们杂志的内容。她就死了心,不再写文。到VIP流行时,她也尝试过写长篇,都因各种原因写不下去,有时间的时候没灵感,有灵感的时候要工作。工作闲了时,对着电脑也码不出几个字,晃着晃着就到论坛看八卦了。看到别人的小说出版,改编电视剧,她都羡慕的流口水。这世,她要不要试下呢?好歹她知道未来的流行趋势。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她才背着书包回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