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二十三)铜雀台诸曹作赋 葭萌关皇叔入川(3) ...

  •   马超和他爹马腾,其实没什么共同语言。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应该和曹丕很有共同语言。
      马超不大看得起他爹,因为在他眼中,马腾是个失败者。
      如果上溯马家的祖先,还是颇为显赫的,说起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奈到了马腾的爹这一代,一方面是自家子孙不太争气,另一方面是汉室衰微,于是没落了。马腾的爹被人挤兑的在中原待不下去,流落西疆,和羌人杂居,渐渐彻底从了羌俗,本人也娶羌女,生了马腾,马腾把民族融合工作继续做下去,马超就诞生了。
      那年头当草头王不难,赵云还曾经落草为寇混了几天山贼,到处都是武装力量,马腾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和很多军阀一样,肖想着有一天问鼎中原,最起码封个王吧。
      羌人不太重视教育,生活方式呢,往好听了说叫原生态,往粗俗了说就是活得太糙了。他们没有伦理的概念,但是对弱肉强食这个朴素的自然法则有天然的崇拜,马腾好歹祖上也是列侯,文化水平高点儿,所以动点儿心眼就在一帮羌人里脱颖而出,然后成了当地的大军阀。
      但是和他情况差不多的人还很多,比如还有个韩遂。
      韩遂也有自己一支队伍,羌人组成的西凉兵骁勇,是很好的兵源。
      马腾干不过韩遂,于是干脆假惺惺的称兄道弟互为牵制。
      马超就是打此看不上他爹的: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痛快承认,死要面子的弄个什么“兄弟”,当面哈哈笑背后就捅刀子,这算什么!
      马超崇拜强者,看不上这些弯弯绕。他对他爹手里的兵权也很眼馋,所以当韩遂别有用心的跟他说“大侄子,咱联手让你爹内退吧”的时候,他眼睛都不眨就同意了。
      然后他打算带着自己一支亲兵小队直接冲进他爹的大帐逼宫,还好韩遂把他拦住了,然后教给他:就说给你爹过生日,摆一桌席,所有该请到的人都请到,然后客客气气的请你爹退休,他不同意你就请到他同意为止,如果实在不行你就干脆让他永久下线。最后再客客气气请你爹手下这些将领同意你领兵,你看这多好!皆大欢喜。
      马超照做了。
      马腾被卸了权柄,马超看着平日里那些要称呼叔伯前辈的将领们匍匐在他脚下,他觉得真是太痛快了。他一句话可以决定这些人的生,也可以决定这些人的死!权力果然是个好东西,难怪人人想要。
      关于马腾,他本人是坚决拒绝交出兵权的,刀压脖颈也不能交,按韩遂的意思成全他一刀咔嚓了干脆利落永绝后患。但是马超本能的觉得不能这么干,他跟韩遂说:“要是我那几个妈,我就不犹豫了,肯定都杀掉,又不是生我的我不心疼。可我爹,那可是我亲爹啊。”
      越朴素的情感越容易被利用,但同时越坚不可摧,倒是读书读傻了的,经常冒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决绝论调,还觉得自己高贵冷艳得很,比如说孔融就觉得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如同瓶子里盛物体,物体倒出来,就跟瓶子没关系了。
      后来曹操命马腾送质子入朝为官,马腾来和马超商量,他不商量也不行,最后马超拍板就是反正我不去,你随便找人去吧。
      马腾就干脆自己去了邺城,还把两个儿子一个侄子带去了,临走的时候跟马超说:这块地方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守好啊。一副前辈不放心后辈谆谆教导的样子。
      马超更看不上自己的爹:p都不是了,还要摆出这副样子来!再说你巴不得离我远点,何必装的父子情深不忍分别呢?
      马腾走后,马超更崇拜韩遂了。在马超眼里,这个叔叔脑子活,手段狠,兵能打!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也多少对韩遂的主意有点感兴趣,于是他学着韩遂读书,《鲁氏春秋》《公羊传》《谷梁传》……
      读书有个带路人真的很重要,不然为什么老师这个角色一直受到尊重呢,因为自己读书一不小心就容易读歪了。马超喜欢读书里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杀伐尤其吸引他,但是他从来都没兴趣看末尾的史官点评——那些唧唧歪歪的道貌岸然,谁耐烦看啊。
      于是马超知道,子是可以逼母的,比如郑庄公,父是可以杀子的,比如晋献公,弟是可以屠兄的,比如齐桓公,臣更是可以欺君的……这个例子就太多了,只要你有能力。然后,做完这些事情的人,全都名垂千古了。
      建安三月,钟繇奉曹操命决定攻击张鲁。
      曹操这个人事任命也很有意思,钟繇之前曾经劝和马超和韩遂,所以谁要说曹老板在这件事上纯洁的像一朵小白莲那一定是智商余额严重不足了。
      马超和韩遂都感到很不安,于是马超主动找到韩遂,建议先下手为强。
      韩遂没摸清马超想干什么,虽然他早就想动手了,但是他怕马超是在试探他,于是他推辞,让马超想想自己的父亲和兄弟。
      马超不以为然:““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父亲和弟弟们的性命,就这样被马超轻飘飘的抛弃了。
      韩遂大喜,立刻决定起兵。
      但是韩遂没敢应承认马超当干儿子,董卓吕布殷鉴不远,认的越容易,杀的越容易。
      曹操也大喜,这俩主动叛乱就是瞌睡时有人送枕头的好事儿,这下平叛的旗帜打得顺理成章,令曹操尤其感到有趣的是——连自己平叛的都要处心积虑找个理由,那俩叛变的,到是心安理得的什么理由都没想。
      这叛变叛得略莫名其妙啊。
      程昱觉得不可思议。
      荀攸说这很正常,那俩货都是不读书的,哪里知道“师出有名”的重要性。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们手下的兵都是西凉羌人,只知道打仗,为什么打仗这种思想动员就是给他们讲他们也未必听的懂。
      曹操觉得还是第二种可能性大点。然后他想到了荀彧:“文若最近怎么见的少了?”
      荀攸说丞相您放心,我叔叔已经把后勤都打点好了包您万无一失,他本人正抽空研究典籍,做熏香呢。
      曹操想也正常,荀彧本也是个风雅的人。
      然后程昱奏禀说马超既然反叛了,邺城的马腾等人按律当斩。
      曹操很轻松的说不着急,派人把他们看起来,等我得胜还朝,再来处置他们,让他们在恐惧中多活几个月吧,另外多少对马超是个牵制。

      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往潼关大战马超韩遂联军,硬碰硬的仗打起来并不轻松,曹操前期也很是损兵折将,但是摸透敌人的情况后事情变得简单,曹操用了一个小小的反间计就瓦解了马超韩遂的联盟,让他们互相攻击,然后曹操乘胜追击马超,马超大败。
      前后时间没超过两个月。
      手下谋士们纷纷称赞曹操高明,曹操却叹了口气:如果不是路途太远,我还是急于求战,想着速战速决的话,本来伤亡还能再小一点的。
      谋士们不太明白。
      曹操说反间计的基础就是马超和韩遂的互不信任,事实上以这两个人纯粹利益联盟的德性,就是没有我这个反间计,他们迟早也会分裂的,或者我这个计策可以等他们分裂的更彻底一点再用……
      谋士们纷纷赞叹丞相高明。
      曹操看着谋士们,不死心的问:你们就没觉得这一切很耳熟?
      鸦雀无声。
      曹操不说话了,转身的一瞬,有人看到他的表情,哀甚。
      这世上郭嘉郭奉孝果然只有一个。

      马超败退安定,曹操抱着斩草必除根的心态追到安定,十月攻破安定。
      马超没有办法,他只能接着跑,下一个落脚地是天水冀城。
      曹操也应该继续追到冀城的,但是河间郡的苏伯也在这时候响应马超叛乱,河间比冀城重要多了,曹操决定回师。
      时逢杨阜随军,进谏说既然劳师远征,一定要把事做彻底了,留着马超,到底是个祸患,这家伙英勇,在本地又有名望,随便一招人都能拉起一支军队来。所以无论有多困难,也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曹操实在不能分身,他本人就是天水冀城出身,愿意守城。
      曹操看着杨阜,想起来建安十二年那次远征乌桓。
      有个人也是力排众议坚持出兵,出兵后又鼓励曹操追击到底,坚持随军……
      那个人的生命定格在建安十二年九月的易州。
      于是曹操点头,让杨阜放手去干。
      马超攻冀州久攻不下,曾经看过的那些书又起了作用——他觉得自己现在太孤单了,没外援不行。
      可是现在放眼天下,谁能跟曹操抗衡当自己的外援呢?
      孙权太远,刘备太穷。
      对了,曹操一开始不是就说要打张鲁吗?
      十一月末,张鲁派大将杨昂带兵助马超攻冀城。

      细作报知张鲁和马超搭上线的消息后,庞统很高兴。
      “孔明,你知道我在高兴什么吧?”
      诸葛亮笑了笑,她当然知道。
      张鲁一直想要攻打成都,取代刘璋,唯一的顾虑是没有能远征带强兵的大将,所以他才和刘璋保持了一定的平衡关系。现在马超等于是投奔了张鲁,平衡被打破了,刘璋自忖不是张鲁的对手,也一定会努力寻找外援的。
      蜀中终于不再是死水一潭了,有变化就有机会。
      刘璋之前找过曹操,但无功而返,下一次再找曹操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刘备有机会了。
      “我打算给蜀中的张别驾写一封信,许以高官厚禄,送以金珠美女,提醒他别忘了还可以跟刘璋说找主公帮忙。”庞统满怀信心。
      诸葛亮半晌才说:“何必如此?张松现在别无选择。能帮刘璋抗衡张鲁,现在只有主公是最合适的人。除了曹操,张松若想另投他处,也只能到主公这里来。我们完全可以坐等张松自己来投。倘若张松日后有什么不测,我们也好有退身地步,不至于立刻和刘璋翻脸——毕竟是对方来求我们帮忙,不是我们硬贴上去的。”
      庞统笑着摇摇头:“孔明太光明正大了!这样的确是最好的,不过有一个问题——若是坐等张松,等到何时?如果张松犹豫,迟迟不来呢?或者张松真的去江东了呢?这不是毫无可能!与其坐等,不如主动,这样,事成的胜算也大。再者,我们的时间也不多,赤壁之后,和孙权说好的是西进取益州,这事宜早不宜迟啊。”
      诸葛亮陷入了沉默。
      她怎么会不明白庞统说的话呢?当初隆中对,自己隔着帘子对刘备说的那番话虽然不是自己的原创,但是“取荆、益”的大战略是一点不错的。
      但是诸葛亮现在的想法已经有了改变,她不想单纯依赖诡计取胜了,那或许能获得短期的收益,但无法决定“势”的走向。
      可是诸葛亮也知道,自己很难劝动庞统,更何况,庞统现在的身份,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而且专职负责军事,自己仍然忙内政去了。这一切如此熟悉,诸葛亮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建安十三年初,徐庶在时的那个状态。
      诸葛亮只能最后贡献出一点意见:“士元,如果你一定联系张松,千万别忘了还有一个法正。”
      庞统一拍手:“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还有孟达,他是负责军队的,这事没他参与不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0章 (二十三)铜雀台诸曹作赋 葭萌关皇叔入川(3)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