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十一)许都司马懿娶妇,南阳诸葛亮成婚(3) ...

  •   叔父去世之后,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两个姐姐就定居南阳了。选定地基准备盖房子的时候,诸葛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刘表拨给他的田地附近找了一个临近水源,地势较高,地面又平坦的向阳地,盖了三间草庐。她本意是盖敞亮大房子的,但是没钱,她不能什么都伸手找刘表要吧……没钱就只能一切从简了,草庐就草庐吧,这里的人家,住草庐的也不少,不过这些农民多半没有这么风雅,什么草庐,叫茅房就是了。
      诸葛亮于是在这里一住,安心开始了她的耕读生活。
      当然,等她发现那个地方其实叫卧龙岗的时候,已经晚了……
      刘表的那个官学,诸葛亮在里面读了一段时间,结交了不少朋友,诸葛琰死后,诸葛亮就不去读了,主要原因还是没钱,也没有人脉了。诸葛亮就住在草庐里,每天去种种地,晚上闲一点读读书,尤其《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的,她不只看,她还要写心得笔记。诸葛均跟着她,帮她种地,学她读书,两个姐姐操持家务,纺织女红,日子虽然穷,倒也安稳。
      这些年战乱不断,刘表治下的荆州算是难得的净土了,不少渴望安定生活的士子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荆州来,这里就有了一批隐逸高人。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徐庶等都是如此,诸葛亮和这些人谈得来,一直来往着,他们聚到一起,说的最多的,便是当时英雄哪个能成气候,谁最值得投奔之类。太闲了,还会彼此评点,你适合去给谁当幕僚,你又适合去当谁的谋士之类。
      轮到诸葛,总是有些冷场,诸葛不怎么参与这些话题,非要她说,她就笼统的讲:“卿诸人仕进可至郡守、刺史也。”问到她自己,她就坚决不说,惹急了就说:“生逢乱世,亮愿安老于户牖之下。”
      司马徽抚须大笑,他知道诸葛亮没说真话。真要是老于户牖之下,你闲着没事看那么多书干什么?写那些点评干什么?还不如去学学怎么提高亩产来的实在。司马徽看出来了,诸葛亮待价而沽呢。
      于是司马徽跟徐庶说了,徐庶想了想,觉得都是朋友,不如帮诸葛一个忙,她待价而沽,却没机会让旁人识货,这能卖出什么好价钱!徐庶趁诸葛和孟公威等四人出游的机会,去找诸葛均,说明来意,要诸葛均拿出诸葛亮的笔记来。
      诸葛均为难了,二哥这个人奇怪,写的东西是不少,但是向来保管严密,她弄了个七巧转心盒,机关重重,除了她自己,谁也不会开,笔记什么的都锁在那里面了。可是徐庶一番好意,诸葛均也不忍心说没有,他转身进了诸葛亮读书的隔间,在书案上翻了翻,希望能翻到什么东西。
      也是巧合,诸葛亮以往的笔记都收的好好的,唯有这篇不知道为什么放在外面,诸葛均匆匆扫了一眼,拿出来给徐庶。
      徐庶看了看,这篇与诸葛以往的文字不同,是五言诗,题目是“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徐庶看了几遍,就让诸葛均放回去,然后他自己凭记忆抄录了几份,传播出去。
      诸葛亮对这些一无所知,她之所以把那篇梁甫吟扔着不收是因为那不是她写的,是她抄的,前一天晚上刚好看到《晏子春秋》中的“二桃杀三士”,她突然想起了当初被她爷爷逼着背这首诗,于是她无比感慨的写了一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就去种地了。完全没想到这东西会被人散播出去。
      直到刘表派人来到卧龙岗,诸葛亮才意识到有人不经她同意就把那东西当成她的原创散播出去了,不用想也知道会是谁做的,她狠狠瞪了一眼诸葛均,后者讪讪的不敢说话。
      诸葛亮问清来人的目的,是请她前往刘表处做幕僚的,当然了,低级幕僚,一首诗并不能证明什么,只不过末尾那一句透露出做晏子那样的相国的志向,加上有荆州名士徐庶司马徽等人的举荐,最重要的是刘表想起老朋友来,觉得以诸葛亮目前的处境,召他出来做个幕僚至少能为自己搏个“礼贤下士”“招揽贤才”“重情重义”的好名声。
      诸葛亮婉拒了,来人面面相觑,还没见过这样的人家,瞧着生活都够困窘了,居然还敢拿份儿,那你就穷着呗,反正我们来过了,面子给足了就回去复命吧。
      诸葛亮送走来人,回到正厅坐下,倒了杯水喝,诸葛均走过来坐到他对面:“二哥,你为什么不答应他们?那样,起码我们就有钱了,不用每天那么辛苦下地,姊姊也……”
      “闭嘴!我还没跟你算账呢!”诸葛亮把手中杯子一摔,“谁让你把我写的东西拿出去的?我就是怕这些人知道我写的东西才每次都锁好的,这次是我疏忽了,以为这诗不是我原创的,丢在外面也没人动,谁知道你……”
      “二哥你别生气……是元直说水镜先生看出你待价而沽,大家一番好意都想着帮你一把……再说了,家里最近困难,大姊二姊都这个年纪了,还没有出嫁,不就是因为办不起嫁妆么……”诸葛均觉得自己满腹委屈,他说的也是实情。
      诸葛亮叹了口气,摸了摸诸葛均的头,两个姐姐今年将近二十,放在普通人家这个年纪早就出嫁了。自从住到卧龙岗,来求亲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论起家世门第根基之类,诸葛亮都觉得不般配,好歹父亲叔叔也是做过官的人,琅琊诸葛世家也算名门,与河内司马世家是齐名的,诸葛亮不愿意委屈了两个姐姐,可是门第高的人,又觉得诸葛家贫,看不上他们,于是一来二去,就拖到现在了。总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诸葛亮干脆跪到帘幕外面,和两位姐姐商量这件事。
      其实一切的症结在于“家贫”,要想摆脱困境,也不是全无办法,诸葛亮请示姐姐:是不是给江东的大哥诸葛瑾写封信,请他帮忙?
      但是诸葛这个提议刚出口,大姐就大怒,把针线筐子扔出去了,吓得诸葛不敢再说,只能伏地请罪。
      “吾姊妹当日便曾发誓,其不以吾等为念,吾何必以之为兄!纵然家贫,吾等亦宁死不向其乞怜!况终生独处乎!”
      诸葛瑾早就在江东站稳了脚跟,但是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和诸葛亮等人通过音信,也没有接济过弟弟妹妹,诸葛亮曾给他写过几封信,都如石沉大海,所以两位姐姐一说起诸葛瑾就大怒,恨得咬牙切齿。

      建安二年,是诸葛家最艰难的一年,所有的积蓄都已经花光,东西也再赊欠不出来了,吃饭都成了很大的问题。粮食作物还要几个月才能成熟,这段日子吃什么呢?诸葛愁的头发都要白了。
      这天,诸葛正在书斋里想办法,诸葛均进来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来了,邀诸葛亮去喝酒。
      诸葛亮现在就不能听见花钱的事,想也不想就让诸葛均去回绝,但是诸葛均还没转身,那三个人已经笑着进来了。
      崔钧过来拉诸葛亮:“就知道你在家!走吧,去喝酒!”
      “不去!”诸葛亮坐着不动,“没钱!”
      石韬也过来拉他:“行啦,知道你没钱,今天我们三个请你,不用你花一文钱,怎么样?走吧?跟我们去,还能给家里省一顿粮食。”
      石韬的最后一句话说动了诸葛亮,她站起来整了整衣服跟着往外走:“那你们好人做到底,让我带点东西回来给全家都省一顿饭吧!”
      到了酒肆,酒菜都送上来,诸葛也不客气,笋干荠菜黄豆吃的不亦乐乎。石韬看她吃的高兴,使个眼色给崔钧,崔钧清了清嗓子:“孔明,这次请你出来吃饭呢,其实是有事儿跟你商量。”
      诸葛亮把筷子放下了,看了看三人:“我就知道,你们怎么会这么好心请我吃饭,原来是有事,什么事儿啊,说吧。需要我帮忙,一句话就行。”
      “是这样,”崔钧犹豫了一下,“蒯家的蒯子柔欲求令大姊为妻。”
      诸葛亮把举起的筷子又放下了,她看了崔钧一眼:“既然如此,让他明天遣媒人来我家说亲就是了,只要我大姐同意,我就给我大哥写信请他做主。”
      “呃……”崔钧觉得接下来的话不太好说:“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确必不可少。子柔跟父母商议过了,二老倒也不反对,但是……”
      “但是什么,州平你能不能痛快点有话就说?”诸葛亮隐约觉得不好。
      “子柔把诸葛家现在的情况跟父母都说了,蒯家的身份你也知道,嫁妆么,他们不计较,能省就省了,不过,这样的话,蒯家也就不出聘礼了,婚礼呢,也就不办了,令姊先到蒯家来,过个一年半载,日子过好了,再补办……”
      “啪!”
      崔钧的话还没说完,诸葛亮就把角杯砸到地上了,她是真的发怒了:“州平你什么意思!蒯家这是娶妻吗?没有嫁妆没有聘礼,连婚礼也不办了!还让我姐姐先到家里去没名没分过个一年半载!这是干什么?啊,这是干什么?你以为我不懂吗?聘为妻奔为妾,我姐这样偷偷摸摸连妾都算不上!说得好听,将来补办,若不补办呢?我姐就一辈子不能见人!他以为我诸葛家是什么门户,难道会让女儿去别人家做个妾都不如的婢姬?做他的春秋大梦去!”
      崔钧这个说合人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孔明,话不能这么说……”
      “那还怎么说!难道蒯家不是这个意思!我要是冤枉了他我情愿跪门请罪去!”
      诸葛亮最后掀了桌子,怒冲冲拂袖而去。
      诸葛亮回到草庐,什么也没说,面色平静,但是平静得反常,诸葛均也不敢问什么。直到晚上,诸葛亮借着微弱的油灯光亮看书的时候,有人在她旁边放了一盏薄粥。
      诸葛亮回过头来,见是大姐,连忙放下手里的竹简,跪下行礼:“不知大姊来此,恕亮礼数不周。”
      大姐伸手把她扶起来:“自家姊弟,何须多礼?”
      “大姊如何深夜尚未安寝?”诸葛亮让大姐坐下,自己才在另一边坐好。
      大姐看着诸葛亮:“白日之事,吾已尽知。公威诸人暮时前来,本欲赔罪,又恐激汝,故忐忑踌躇而去。吾素闻子柔亦有德君子,吾情愿依其所言,归其家,为妻为妾,为奴为婢,尽命耳。”
      诸葛亮大吃一惊:“大姊不可!”
      大姐只是垂下泪来:“幼年失怙失恃,所幸者,吾姊弟相依为命而至如今。吾兄诸葛瑾,弃吾等而去,吾已立誓今生不与其相接。现家贫不能自给,吾何忍坐视!汝为家中之长,可代父母做主!今汝年十七矣,亦当娶妇……”
      诸葛亮也哭了,拜伏于地。她不可能同意大姐的建议,可是她也不能拒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十一)许都司马懿娶妇,南阳诸葛亮成婚(3)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