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九)周公瑾终归孙氏 郭奉孝谋及江东(1) ...

  •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东治的事情结束了,或者说,掩盖了,所有人或知道或不知道但都当成不知道,把日子继续过下去。周瑜和孙策商量了一下,决定自己先回丹阳,随行的还有周瑜的从父周尚。而孙策,还有别的事要忙。
      说真的周瑜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都这么众叛亲离周尚却愿意跟着他,可是她总不能去问周尚“我都杀母弑亲了您怎么还跟着我这么个混蛋”,所以,周尚愿意跟就让他跟吧,反正周尚没有恶意。因为如果周尚真的想宰了周瑜,他早就得手一百回了。
      周尚自己自然是知道这其中原因,从周瑜去年到丹阳名为贺亲实则接应孙策他就看出来了,周瑜和孙策合兵一处,继续招兵买马,没一两个月部众就达到数万,算得上江东最不可小觑的一支人马了。这速度,这威望,这水准……周尚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周瑜没有在丹阳停留很久,虽然他是真的想停在这里替孙策巩固地盘,可惜正这么想呢周尚进帐来,对周瑜说,希望他和自己去一趟寿春。
      周瑜不想去,因为寿春是袁术的地盘,自打孙策跟袁术把玉玺换了军队之后直到今天,孙策实际上已经脱开了袁术的控制,自立山头了。但是周尚的说法倒也光明正大,毕竟孙策名义上还是听从于袁术,两家还没有撕破脸,下属的下属去拜见上司,这也无可厚非。周瑜再三权衡,觉得还是去一趟好,孙策还没有在江东彻底站稳脚跟,会稽丹阳吴郡三地还没有连成一片,这时候最好不要和老上司翻脸,去就去吧。
      寿春在安徽,其实安徽是个好地方,黄山多美啊,云雾茶这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最多只能当凉拌菜吃,可是周瑜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她到了这里就只想起一件事来:建安十七年冬十月,彧托病止于寿春。这个念头不大吉利,周瑜摇摇头,她现在不能想这些。
      周瑜和袁术的会面很顺利,也很愉快,至少袁术是这么认为的,对周瑜这种温和的性格,她不满谁也不会挂在脸上。她很恭敬的向袁术行大礼——行拜王侯之礼,因为袁术就要称帝了,但他名义上只是普通的汉臣,最高也不过在六年前由刘表上表请朝廷封了他南阳太守,所以周瑜在这里折中了一下,满足满足袁术的虚荣心,也不算谮越。说起来周瑜还有点同情这个袁术,这人的一生颇有些欲抑先扬的味道:他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说起来还挺亲,但袁绍是婢女所生的庶子,是长子,袁术是嫡子,袁术在家的地位一直高过袁绍。但是袁绍后来被伯父收养当了养子,成了伯父家的正统继承人,身份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袁术心里就开始不舒服,不过好在他一直是袁家正统继承人,官职也比袁绍高,所以大家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直到董卓谋逆,诸侯讨董,居然都去奉承袁绍做盟主,袁术才惊讶的发现自己这个哥哥居然暗中积攒了不少势力,人望远胜过自己,于是嫌隙就很深了。有这样的因素控制着,所以袁家这貌合神离的两兄弟在同一个问题上展现出了共同的基因优势:都对地位极其敏感。话说袁术果然被周瑜的举动讨好了,他高兴的命周瑜和周尚就座,闲话了几句家常,称赞周瑜相貌不凡,年少有为,周瑜心里暗暗吐槽:你就知道看脸是么。但是表面上还是没有表现出来,依旧挂着恭谨的表情聆听袁术说话。
      袁术问及周尚孙策目前战果如何,周尚据实以告:“孙将军已占领的丹杨、吴、会稽三郡,先后剿灭严白虎、邹他、钱铜、王晟等。然刘繇退豫章,豫章乃大郡,攻克殊不易。”
      袁术皱眉:“既如此,则卿之见,当如何处之?”
      周尚沉默不语。
      冷场了半晌,袁术见周瑜虽不言语,却表情泰然,便问周瑜:“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微微一笑:“明公不必忧虑,如今刘繇败退豫章,瑜料其必不能守,不出数日,其必再败于芜湖,继逃入山,无所为也。目下孙伯符将军平定宣城,指日可待。或可虑者,乃泾县也。泾县以西有六县,山路崎岖,易守难攻,又毗邻山越,倘约为盟,则行军克城大不易也。”
      袁术听了更加高兴:“公瑾果然颇有见识。不知现居何职耶?”
      周瑜在心里说:看看,看看,老袁家一家子果然就这个阶层观念根深蒂固,都什么时候了,乱世中就是社会各阶层大洗牌,天子都能被抢来抢去,你还关心我官职干什么?但是周瑜保持了谦卑的表情答道:“瑜不才,乃孙将军帐下区区一将尔。孙将军亦幸蒙明公荐举,瑜何敢言官职!”
      袁术见周瑜言语间尊奉自己,就没有因为周瑜无职而轻视,再说下面还有个周尚呢,好歹也要给老朋友个面子不是?于是袁术看看左右,问周瑜:“公瑾如不弃,就在我帐下做个偏将如何?”
      周瑜暗吃一惊,她听了这话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能留下!但是,对于袁术这样爱面子的人,要怎么拒绝呢?
      周尚看着周瑜,这也就是他要周瑜来拜见袁术的原因了。他觉得袁术不能成事,就自请为丹杨太守,但袁术也不是完全不懂其中的用意,因此他要周尚举荐一人留在身边顶替,也多少含有点人质的意思。
      周瑜看了周尚一眼,就全明白了。她起身对袁术行礼:“明公青目,瑜受宠若惊。本欲即刻领其职,无奈区区才至,未立寸功,无功而食君禄,夙夜不安。瑜愿请为居巢长,先助孙将军平定泾县,事成,则瑜一可不负孙将军,二献寸功与明公前,明公以为如何?”
      “这……”袁术沉吟了。他也不傻,周瑜要是去了居巢,不回来怎么办?
      周瑜看出来了:“东城与居巢,皆重地也。瑜愿保举一人为东城长,望明公允之!”
      周瑜的意思就是你想让我当人质,索性我名义上再保举一个人当人质好了。
      袁术考虑了一番,同意了。周瑜保举的人,就是鲁肃。
      鲁肃接到周瑜的信,赶来拜见袁术之后,顺道去看了周瑜,一见就大笑:“公瑾你自己不愿意做袁公的官也就罢了,把我扯进来做什么?”
      周瑜也笑,鲁肃素有忠厚长者之风,但是忠厚不等于无用,人家清醒的很,上次弄走人家一囷粮食人家就没说什么,因为人家重道义有远见。如果这次自己的安排纯粹损人利己,人家也肯定会翻脸的。
      “子敬不要取笑。我去当居巢长,确实有借道东归之意。伯符如今在宣城,刘繇不足虑,我所担心的,是刘繇麾下的太史慈,此人有勇有谋,伯符和他较量,恐怕不那么容易取胜啊,我在居巢接应,可以助伯符一臂之力。你在东城做官,一来也增加阅历,积累人脉,二来做我的后援,助伯符成功,三来我也可接应你从居巢东归,我们同保孙氏。”
      鲁肃笑着摇摇头:“说的容易。袁术会轻易放我等离去?”
      周瑜笑而不答,手指敲了敲桌上的地图,鲁肃定睛细看,她敲的地方,标着“许昌”。

      事情的发展和周瑜的预料一样,这实在没什么技术难度,好好学历史别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就行了。孙策果然速战速决的平定了宣城以东一带,刘繇继续败逃,于乱军中和一直保护他的太史慈失散了。太史慈失去了效忠对象居然毫不气馁,进驻泾县,屯兵立府。这还不算,骁勇的山越小国不知道是听闻了太史慈的英勇事迹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居然来依附太史慈,共同对付孙策。孙策怒不可遏,几次挑战,太史慈居然还在阵前大谈特谈神亭一战自己是如何险些活捉孙策的。有道是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呃,最后这半句请说给诸葛亮听。孙策也是好脸面的人,真的脸虚的脸他都很珍惜,所以他当时剐了太史慈的心都有,但是理想和现实距离太遥远,孙策眼睛都红了,但强攻之下,几日居然都不能取胜。孙策心里嘀咕:是不是该给周瑜去封信。
      周瑜没用他惦记,周瑜给他来信了,信里详述了自己如何见袁术的始末,最后说到袁术最近催她和鲁肃前往寿春领新任命。周瑜说,这个举动就是在拖孙策的后腿,显然,袁术很快就要称帝了,声威日甚但不好控制的孙策如今不是他的助力而是他的障碍,所以他完全不想看到孙策平定江东。事实上,袁术早已暗中勾结太史慈对抗孙策,连山越的事都是袁术挑动的。
      孙策看了信就全明白了,难怪山越会和太史慈联手,他在大帐里破口大骂袁术少恩寡德。送信人等他骂够了,从腰间布带中取出周瑜的第二封信给孙策,说周将军叮嘱了,等您骂够了,把这封信给您看。
      周瑜的第一封信算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第二封信就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周瑜在这封信里说:一切的关键点都在太史慈身上,只要击溃太史慈,袁术失去了联络人,山越失去了依附者,就都不敢轻举妄动了。不过太史慈忠孝节义,又颇有威信,伯符你就是生气,也尽可能不要杀他,劝降他并重用他,善之善者也。具体来说,就是你不必和山越人去作战,他们都是打游击的高手,借着地形忽隐忽现,也不会威胁到你军队的核心力量。你只要派人稳定防守,同时以佯兵牵制他们即可。集中主要兵力围困和攻打泾县太史慈。这地方又小,一旦截断山越的联系又没有粮草后援,打下来会很容的。信的末尾还P了个S:伯符,鲁子敬说了,袁术不仁在先,我们现在可以和他彻底翻脸了,你打下泾县后可以越过袁术,直接向朝廷报捷进贡请封了。
      孙策看了周瑜的信后平静下来,召集黄盖等人开了个碰头会,然后就照信里说的办了。果不其然,不出半月,小小的泾县无力抵抗孙策的大军,太史慈兵败被囚。孙策在大帐里见了他,亲自为他解缚,笑着问他“将军无恙否”。太史慈没理孙策,本来么,收买人心也做的太明显了。孙策倒也不生气,握着太史慈的手继续说:“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太史慈沉吟了一会儿:“未可量也。”孙策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
      孙策对于收服太史慈一事想必是很自豪的,不然他就不会给周瑜写信说这件事了,周瑜一边看一边笑,因为她不用看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太史慈当然很受感动的投降了,死心塌地的保孙家了,然后孙策问他问计了,他先是托词败军之将,然后还是敞开心扉了说愿去替孙策收拾散落军马,孙策当然答应了,其他将领当然怀疑了,孙策很有自信或者装的很有自信的答应了,立竿视影,还说了一句话:“子义舍我,当复与谁?”最后太史慈果如期而返。
      周瑜很想告诉孙策,你此事最大的功绩不是收服太史慈,而是拿到了“舍我其谁”这个成语的版权。

      孙策自领了会稽太守,让舅舅吴景做了丹杨太守,朱治做了吴郡太守,这三地算是彻底平定了。豫章这地方比较像一团乱麻,不知道让谁来管理比较好,手下谋士们吵成一团,孙策觉得很头痛,张昭张子布刚被他封为长史,建议封孙贲为豫章太守,理由是豫章这个地儿一向比较亲袁术,孙贲跟袁术也一直关系匪浅,而孙贲又是孙羌的儿子,论起来,是孙策的堂哥,既是一家人又有不同集团的背景,这个结果应该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孙策觉得张昭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又隐隐有点担心,想来想去,他还是给周瑜写了封信。
      周瑜回信,大大称赞了张昭一番,认为就这样未为不可,如果孙策还有疑虑,可以慢慢的削弱孙贲的权利。比如豫章是个大郡,索性分出几个县再组一个新郡,然后任命一个做新郡太守,和孙贲互为制衡。
      孙策接到回信,就把豫章郡的几个县分出来成立了个新的庐陵郡,然后任命孙贲亲弟孙辅为庐陵太守。左看右看孙策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了,这时传来消息,袁术称帝,于是他心安理得的越过袁术,提笔直接向朝廷报捷进贡。
      建安二年,朝廷的批文下来了,皇帝,或者说曹操都同意了。但是,附加一个条件:跟袁术彻底决裂,讨伐袁术。
      孙策当然同意了,但是同意之前,他急急忙忙派人去给周瑜送信,让周瑜赶快回来。
      周瑜派人告诉孙策:我还没有明确跟着你,也没接受你的任何官职,袁术不会杀我,我留在居巢作为你将来经过的一条通道,你不用担心,即使袁术要杀我,等命令传下来,我也早就跑了。当务之急是,你赶快昭告天下跟袁术划清界限。
      孙策急都快急死了,但是形势突然变化,容不得他多想,反正乱世大家都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听天由命了,他也只能先去忙自己的。先是给袁术写一封信,大骂他怎样无父无君忘恩负义鲜廉寡耻自己怎样奉天子命征讨逆贼威风凛凛正义光环笼罩。然后立刻让人写布告昭示天下说袁术这个人如何图谋不轨篡逆不臣欺上辱下我江东绝不和此人为伍等等,写袁术的时候孙策恨不得所有劣迹都给他写上连他小时候偷窥调戏别人家新嫁娘的内容都写上才好。张昭说孙将军,您不能这样写啊,听说调戏新娘的那是曹操和袁绍啊。孙策说反正袁术和袁绍是亲兄弟,既然袁绍这么干过估计袁术也肯定干过,写上准没错……
      幸好张子布还是个有节操的人。
      但是孙策这里搞了如此大的动静,干打雷不下雨,就是不见他发兵。许都催了三四次,孙策只说人马粮秣未齐,容期缓限容期缓限。
      曹操很生气,后果……目前还不严重。
      曹操这个时候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他已经把许昌改名许都了,但是制作地图的人们习惯都养成了懒得改,好多旧地图上还是用许昌不用许都,比如周瑜那里就有这么一份地图;比如他刚刚纳降张绣,骄傲了一点,然后把人家婶子张济的老婆邹氏给睡了,于是引发了张绣的愤怒,张大叔怒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曹操还好死不死的买通了胡车儿让他去刺杀张绣,你说就为了个女人你值当的么!胡车儿事败,张绣身边那也是老狐狸一级的贾诩给张绣出主意,反了吧!这一反,恶来典韦死了,长子曹昂因为换马给自己也死了,侄子曹安死了,自己带伤逃回许都,舞阴等地到了张绣手里。本来以为回家了能喘口气吧,嫡妻丁氏不干了,为了曹昂的死,跟他冷战,然后就分居,再然后……人家回娘家了。老婆不好哄啊!赔礼道歉都没用啊!前院后院都着火的时候,居然袁术那傻叉登基了!这岂不让人窝火!现在孙策也在消极怠工!曹老板的心情已经恶劣到极点了,偏偏走到哪儿还都有人指指点点:看哟,那就是搞婚外情搞得天翻地覆的曹孟德。
      幸好这个时候郭嘉来了。曹操挺不好意思见郭嘉,因为这次出征之前,郭嘉该警示的已经警示过了。她先是再三要求随军,曹操觉得用不着,不就是个小小的张绣么。郭嘉见不能如愿,又请谏,要曹操万勿亲近女色,曹操当时还在心里窃笑,开玩笑的跟郭嘉说“卿妒众侍妾耶?不然何必随军,有卿在侧,孤令众女退。”郭嘉很无语的看着曹操:“主公后宫那么多——挨个妒我妒的过来么。”
      现在曹操很后悔,要是真带着郭嘉,不,不一定是郭嘉,带着荀彧程昱谁都行,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不过这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
      正在胡思乱想,郭嘉已经进来了,出乎意料的是,郭嘉不是来和曹操说宛城那档子事儿的,郭嘉就当没这回事儿一样,直接开始说袁术和孙策。曹操见郭嘉不追究,也就放宽了心。
      郭嘉捧着士卒端来的一杯水,这是她来这儿之后的习惯,在开水里加中药材泡着喝,作为没有茶叶的替代品。然后开始发挥神棍本色:“主公以为孙策为何不肯发兵。”
      “为何?无非是开条件要挟于孤。”
      “那主公打算答应么?”
      “别无他法。”
      “孙策如此张狂,无非是因为他新近平定江东,加之收服几员大将。士气正盛。但是主公是用天子诏命号令他,他不遵守,未必其他人也认同他。依嘉看来,孙策手下颇有几员大将具忠义孝悌之名,主公可作书试探召其来。若肯来,当然好;若不肯来,也足见主公爱才之心,亦显孙策之过。”
      曹操点头:“奉孝觉得,应该写给谁?”
      郭嘉笑道:“太史慈。”
      曹操从善如流的写了信,装入锦囊,刚要扎口,郭嘉突然开口:“且慢。”
      曹操略一停顿:“奉孝还有何事?”
      “主公与太史慈素无往来,此一封信要十分特殊才能有先声夺人之妙。”
      “奉孝之意若何?”
      郭嘉出神的想了想,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杯子,笑了:“装点儿东西进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九)周公瑾终归孙氏 郭奉孝谋及江东(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