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7、理想与现实 ...

  •   不久,乡里又有了一个三级干部会议,也是学习、讨论中央文件与落实行动方案。主要精神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农民变为工人”,“不消10年,全国实现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散会归来,姬荣华及时召开了本社的群众大会。在会上,他根据自己对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的理解,特别讲解了“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农民变为工人”。他说:
      “工业国 ”,就是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国家。这是“三级干部会”上说的话。你们不懂么,比方说:我们村要成为“工业村”,我们就必须使工业收入在所有收入中占大头。具体地说,每百元钱收入中,工业收入要占到50元以上,其它收入包括农业收入不足50元。
      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工业村”,而不是“工业国”。“国”由“村”组合而成,各村都成了工业村,那么,“工业国”也就自然而然。
      为什么要争取成为“工业村”呢?因为,成了工业村,我们就自然而然地不似眼前这样穷与苦了。
      说这话有什么根据呢?根据在于“工业”本身。
      “工业”的含义就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业产品、半成品等进行加工的生产事业。
      由此可见,我们搞工业,不外乎开粮食加工厂、榨油厂、织布厂、腌菜厂,等等,而将稻谷加工成米、粉丝、薄皮、糕点,等等,将芝麻、油菜籽、棉花籽加工成食油,将芝麻、油菜籽、棉花籽经提取食油后剩下的饼粕加工成猪饲料或鸡饲料,将萝卜、白菜制成干盐菜或者酱菜,将棉花纺成纱,将纱织成白细布,将白细布印染成青布、蓝布、红布与黄布甚至花布。有了这些工业产品,当然要发展商业。通过商业,也就是通过“做生意”,而将工业产品转化为钱,转化为其它的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资料。
      所有工业、商业,都是我们自家做。这么一来,我们就不可能安排这么多人做农业。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劳动时间,不能还全部花在农业上,而是要轮班搞,一个月搞10天农业,搞20天工业和商业。就是说,我们的身份,已经是工人、商人,而不再是纯粹的农民。
      工业和商业,尤其是商业,自然比农业来钱。“一年易富江湖客,十年难富庄稼人”,这是毫无疑义的社会总结,是人类千百年的社会总结。当然,做生意跑江湖,需要以工业为依托。
      这么说,实现了“工业村”,大家自然彻底脱贫致富了。
      从劳动方面讲,干农业越是热天越要往太阳底下跑,要抢“热”的季节,而面朝黄土背朝天,而上晒下蒸,而肩挑磨担,等等。已是寒风刺骨了,还整天在田地上勤扒苦做,要抢时间给过冬的庄稼松土、施肥,等等。干工业、商业,只在屋内进行,热天不被太阳晒,冬天不让寒风刮,一年四季不脱脚下水,不必肩挑磨担,等等。
      这么说,实现了“工业村”,大家自然不似以前辛苦了。
      大家应当明白:向好处多多的“工业村”的目标努力,首先得争取农业丰收!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农业丰收了,才有余钱、剩米。
      有余钱才可以考虑投资于工业,发展工业。
      有了“剩米”,才可以从农业方面抽调劳动力搞工业,而以“剩米”养这些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
      当然,这种工业是最原始的工业,是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作坊式的工业,但也是基础性质的工业,没有这样的工业做基础不行。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工业的效益的原始积累,实现生产力的解放,促成工业的进步与发展。譬如,通过这种工业积累的钱,我们可以选择买车,用车运粪,运土杂肥或者草皮灰,运收割的粮食,等等,这就实现了对男性劳动者的解放。目前,男劳力的主要工作就是肩挑磨担,肩挑磨担是最辛苦的事情。解放了这些人,这些人就可以从事轻爽的工商业方面的事情,也就可以心无旁顾地做好工商业方面的事情,实现熟能生巧,实现技术革新与进步。到了一定的气候,就向大工业进军。较比作坊式的工业,发展大工业有利于资金和资源的更加合理的运用,有利于科研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利于工业自身的经常升级,有利于营销,总之是有利于统筹安排。大工业发展到一定的气候,就图工业大园区。建设工业大园区,就必然相适应地,要建设大城区。建设大城区,也就实现了变农村为城市,变完全的农民为完全的工人。工人到了一定岁数就可以不再劳动,就可以坐在屋子里得钱,甚至坐车和检查身体以及看一般的病不用自己掏腰包,并且,工人老了也不必为子女料理孙辈,孙辈年幼时都进幼儿园,年龄大了时都能够有钱上学。所以,较比农民,工人的优越性不仅仅是劳动不那么辛辛苦苦,经济上不那么穷困寒酸。
      大家明白了道理,就努力地奋斗吧,向着“工业村”的目标,大步前进吧!
      不久,中国有了“□□”和“人民公社”的新词;有了“总路线”、“□□”、“人民公社”诸“三面红旗”。相应地,有了“三面红旗迎风飘扬,人民大众斗志激昂”的歌曲,一时间,到处是欢歌笑语。
      人民公社由许多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而成。有了“公社”就没有了“乡”。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大队下设生产小队。一个生产大队基本上就是以前的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小队就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大组,只是叫法变了;而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于生产队仍称“社员”。
      长丹湖湾依然分作两股,分别称“东队”,“西队”。姬荣华为东队队长。
      产生“人民公社”后,农村的生产资料及自然财富便归公社、大队及生产队诸三级所有,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仍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员们的劳动受益,要拿出部分“上交”。本来“上交”不是新说法,于1953年“查田定产”后就有了“上交粮食”的定案,眼下,只是数量的变更。农民们以为这“上交”要交到北京去,交到部队去。北京的□□干部们当然要有生活来源,革命还得吃饭;军队守边疆,当然靠大后方的人民献粮,他们自己种不成粮。因而,历年交粮,农民们不免虔诚恭敬,只拣最好的粮食献出。
      眼下“上交”,还是交粮食。农民只有粮食。交粮食有“交公粮”与“卖余粮”两项。“交公粮”纯是农民尽“为国”的义务,按田地面积统算,由公社粮管所按标准级数收纳。达不到级数当算出级差金额所值粮食。
      “卖余粮”则是公社从农民手中征购“余粮”,调济给“吃商品粮者”,实现计划经济的协调作用。群众并无“计划经济”意识,而历来爱多管闲事的姬荣华也只能够比较笼统地说 “卖余粮与交公粮一样重要”。
      到了交粮食的时候了,姬荣华既积极完公粮,又努力卖余粮。“余粮”被公社的人说成“爱国粮”。在姬荣华想来,谁可以不爱国呢,既是爱国,就要有实际行动,行动可以说明一切,那么,目前,你就努力卖爱国粮吧!结果,姬荣华几乎将宽余粮食卖尽。社员们因之为来年生活担忧,提出反对意见。
      姬荣华则说:“我们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我们卖爱国粮,是响应公社的争夺卖粮红旗的号召!其实,卖了爱国粮不必有什么忧虑,我们卖了早谷有晚谷,没了小麦有红苕!”
      “挖苕季节遇到雨水多不就完了?晚谷扬花碰上连日秋风不就没有几大指望了?”社员姬全蟒说。 “‘麦怕连夜雨,谷怕午时风’。一般年岁秋季多风,这你晓得。挖苕季节遇上连阴雨烂了苕的事,你也经历过多次!”
      姬荣华说老天爷总不至于样样与我们过不去!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队长’就当不好!”姬全蟒恶声恶气地说。
      “不管怎么说,我是拥护公社的决策,不是为我个人图一星半点利益!”姬荣华耐心地说。“粮食已经卖出。你们当时不作声,明知现在反对卖粮于事无补,偏要反对,该不是别有用心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