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克己复礼为仁 ...

  •   四公子从出场开始到落幕,始终都是暗线。他下山的契机是五公子的死,那时候舒淳要去陈国,而七公子无法陪着她。由此也可以看出温子远对舒淳的殚精竭虑,无论舒淳到哪,他都必须安排一个他最放心的人跟着舒淳。
      陈国的皇宫在温子远看来是比战场更危险的地方,因而他选择了最妥帖的,也最信任的四哥。温子远面对四公子的时候和面对五公子的时候不一样,面对五公子他一直都表现的不像一个弟弟,但是对四公子,他有很多时候是顺从的。
      对四公子的交代很简单,他是大公子温子绍约束弟弟们的法宝,也代表着温家的戒律。和其他兄弟相比,他更像他的大哥,但又缺少他大哥的温和。方整严峻,对家族一丝不苟。这样一个人,便很容易理解他名字的由来。他名孝,字德,无疑是温家兄弟中所有美德的化身。他也一心一意的坚守着家族的教导,让天下再次一统,处于仁王之治下。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
      温子孝一直在努力,朝着温家所教导的那样。他希望天下归于一个仁王,尽管温子远选择了舒淳,他还是到了陈国,他想要看看舒淳和夏侯洛。他虽然肩负家族的使命,但是却还对夏侯洛保存了一点好感。这从他初期对温子远的约束是可以看出来的。可惜的是,夏侯洛一点一点的让他失望了,他看到了能救天下的只有舒淳。
      四公子提出的前半部分的计划,虽然都不甚明了,但是基本和温子远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可是他自始至终其实都在试探温子远对待舒淳的态度。温子远从一开始的模糊,到最后经历了舒淳难产的确定。温子孝也从对夏侯洛的失望中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死,做这辈子最后一次决定。这个决定既是放纵的,却也是克制的。他克制了人固有的求生欲,为他心中的大义所死。
      因此,即便精明如温子远,也没有想到温子孝的选择居然是以死污蔑陈皇。温家从七公子,五公子到四公子,对陈国覆灭的设计基本上都是政变。他们拥有赵国之后,就容易和韩国抗衡。因为韩国只出产珍宝,不出产粮食。迁都之后,从从邺城到韩国就很近了。他们进可攻退可守,而且不用太久的围城,就能让韩国弹尽粮绝。
      他们唯一的问题就是,陈国和韩国也有姻缘之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大魏攻打韩国,陈国不会也不能插手呢?就是要韩国和陈国都理亏。舒淳中毒之后,这个条件具备了,所以必须尽快趁势灭韩,使得天下三分。
      然而,即便如此,大魏灭韩后的结果对陈国显然不利。不排除到了韩国支撑不住的时候,夏侯洛还会出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严重的舆论。这个舆论便是陈国特有的,将士族看的比皇族要重要的特点。范谦已经是铺垫了,温子孝知道,加上自己,夏侯洛就算最后想要帮助韩国,姜寰身上那教唆帝王谋害温家公子的罪名也会让她成为众矢之的,让举朝上下无人同意夏侯洛的命令。
      这是安全拿下韩国的关键,也是为日后桑结发动兵谏或者群臣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所做的准备。夏侯洛的不仁在他死的那一刻就再也无法洗清,他为陈国上下的士族对舒淳归心做好了最后的安排,并且选择还年轻,并且在年轻的士子中颇具威望,家世显赫,受过舒淳赏识的裴邵来见证这一切。这样,裴邵如果被夏侯洛杀了,那么陈国转瞬就能倾覆;如果裴邵活着,那么未来将是舒淳的栋梁之才。他仔细的算好这一切,认真的如同所有温家的公子。
      正如很多外表坚硬的东西,都是有着最柔软的内心一样。这个看起来最刻板的温家公子,其实是目前为止,内心最柔软的四哥。按照排序,他在中间。当初应该不是最受父母器重的长子,也不是最受长兄疼爱的幼弟。他没有二公子的美貌风流,也没有三公子的医术。和五公子比不够豁达恣肆,跟六公子比显然又不够狠心。与七公子的差别更是明显,毕竟早就有提到过,整个温家,只有五公子的机关算尽能与七弟一交高下。
      他似乎是温家最没有特色的那一个,辅佐着自己的哥哥,维持着温家的一切,也约束着所有性格跳脱的哥哥弟弟。而那些在外面个个连帝王卿相都不放在眼里的兄弟们,对这个并非长兄的四弟或者四哥也都是服从的。这在温子孝看来或许就是仁的力量。正好死在三十岁上的温子孝,一生没有任何风花雪月,面对仁王舒淳也没有任何动心。他循规蹈矩,进行着他的克己复礼。为他心中的那个理想的世界一点一点的努力。
      他履行辅佐自己长兄的责任,心疼自己弟弟的病亡,所以他下山。他看着幼弟一点一点陷入对舒淳无可自拔的爱恋,一遍又一遍旁敲侧击的试探幼弟的心意。直到最后,当他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的时候,他说:“我们温家的道路是你选择的,那么你就好好的走到底,不要辜负了家族对你的重托和期待。”聪明的七公子立刻听出了其中的不对,所以温子远问了:“为什么是我走到底?你不和我一起吗?”
      可惜的是,四公子一向的记录太好了,他没有出过任何岔子。在温子远的心中,未来那个有仁王舒淳的天下也一定是有温子孝的。那是他和整个家族梦想中的世界。所以七公子很快的被四哥的掩饰所说服。
      温子孝很了解他的弟弟,他知道怎么说,会让自己的弟弟消除对他的所有怀疑。他也知道,除非他做出这种事来,否则他的弟弟永远也不会相信他能走出这样决绝的一步。这是他进行这个惊天阴谋的优势。他从来没有做过,所以毕其功于一役,往往有着无懈可击的效果。
      因此他的外表再坚硬,他的心却永远是善的。就算是为了天下,但是他内心的道德仍然不能原谅自己。在这样的矛盾中,他的最后一句话是道歉,对那个后来毫不犹豫的将他火化掉,不让温家人看他最后一眼的夏侯洛,对那个他只陪伴了一年有余的帝王说:“陛下,对不起。”
      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违反他仁德的事,是为了他心中那个美好的世界。可惜要尽快建成那个世界,只有用他的性命交换。但他不后悔,他要那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不仅仅是为了温家,还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人民。所以他纵然不能原谅自己,却死而无憾。
      这世上总有这么一种单纯的人,当他活着的时候,光芒并不耀眼,甚至显得平凡。待他离去时,你才看到,他曾经的坚持有多么的美好与可贵。生而为人,肆意纵情是一种豁达的美;克己复礼则是一种高尚的美。这种美太容易做到,也太难做到。只有那些心中有着最纯粹的理想的人,才能最终走上这条道路,成为后人眼中的圣人。
      或许,他们能在千载之下获得圣者的美名,但没有人看得到历史的尘烟所掩盖的,当初坚持时的踽踽独行。张载有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我塑造四公子的时候全部的灵感来源。他没能在舒淳建立的国度里做下什么名垂青史的功绩,也终将化为舒淳伟大王朝一个华丽的封号。可是他所代表和传承的温家渴求仁,渴求天下太平,为此不惜己身,哪怕是自身一直坚持的清白与荣誉也在所不惜的高洁,始终会活在舒淳,他的兄弟以及读者心中。
      若要我对四公子做一个总结,我想应该是如此:他似乎从头到尾只做了一件事,但这一件事足以成就我塑造他的全部。尽管世事变幻无常,审美错综变换。但作为人类,总有一种永恒的美丽,其真,其善,而后仍美。所谓尽善尽美,不过如是。
      PS一个人物设置的梗:四公子的死和六公子的出现是连贯的,也为后来六公子的无法约束做了铺垫。温家的戒律去世,六公子便从此肆无忌惮。敬请大家期待后续的内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4章 克己复礼为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