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赵国亡国 ...

  •   温大公子十分谦和,与舒淳互相行了礼,自报了姓名,介绍了妻子和弟弟后,便提出了他的来意:“殿下,想必弘毅去世前也有所交代。若无交代,想来弘微也该跟您提过了。虽然弘毅生前被逐出温家,可是按照温家的规定,他死后,尸体要按温氏的规矩火化,带回抱犊山,洒入山间的。也请公主行我们方便,让我们在此火化,带骨灰回去。”
      “大公子。”舒淳的声音非常平和,平和到连她自己都很难相信,这是她的声音:“弘毅和丞相都跟我有所交代。火化之事,我遵从弘毅的心愿,不强留他。火化的一应所需,我也都准备好了。只是有一事,要向大公子先讲明了。”
      “殿下请讲。”温子绍温文有礼的说道。
      舒淳挥了挥手,士兵带上来了英蠡和他的妻子还有孩子。英蠡本是自缚而来,但是舒淳已经让人把他的绳索解开。那六岁的孩子黑色的眸子里还含着泪,但是强忍着没有掉下来。一直没有说话的灵姝看到英蠡的妻子,忍不住向前了一步道:“玉雯……”
      温子绍抬手止住了自己妻子的失态,然后依旧笑眯眯的问道:“殿下这是何意?”
      “大司马的一箭,让我最钟爱的谋士与我天人相隔。那时候,我气的神志不清,所以才以赵国皇室贵戚的性命要挟他们交出大司马。但是我很快就清醒,而且当时的我并不认为他们会交出大司马,或者说允许大司马出降。毕竟当初我大魏国破之时,大司马也曾要挟我皇兄交出现在的淳于元帅。但是,任何一个君主,都不会做这种自毁长城的傻事。我没想到,赵王他做了,于是我感到很麻烦。”舒淳说完,冷笑了一下,在众目之下,走到了英蠡面前:“按道理说,我是恨大司马的。大司马在我皇兄根本没有挑衅的情况下突然攻打我大魏,不但让我皇兄的双腿残疾,更让我的丈夫淳于昭身死。他在富阳城埋伏士兵谋杀我,害的弘毅病发。而现在,弘毅干脆就也因他而亡,作为一个女人,我想尊夫人应该能够体会我心中恨不得将他五马分尸之痛。”
      温子绍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舒淳,静静的等她说完。
      舒淳转身,离开了英蠡身边道:“但是,大司马作为赵国的臣子无疑是合格的,忠诚的,而且令人敬佩的。能将你的弟弟逼到如此境地的敌人,我想大公子你也应当是十分尊敬的吧。”
      温子绍淡淡开口道:“我是温家的族长,按照规定,我不能表示我对天下任何国家任何人的意见,方能保持中立。”
      “这没关系,不管大公子是如何想的,我是尊敬大司马的。即使我恨他入骨,我都是尊敬他的。”舒淳深吸了一口气:“所以我不会杀他,我要留着他。现在,赵国故土上的人民,已经是我大魏的子民了,大司马曾是他们深深爱戴的,我不想伤他们的心,所以我留着大司马。自然,他的儿子我也是没有必要赶尽杀绝的。”
      “殿下仁心,子绍佩服。”温子绍行了一礼。
      舒淳抿起唇:“但我是有条件的,要我原谅他,很简单。不要带走弘毅。我说过,弘毅是我最为倚重的谋臣,我绝对不可以失去他。就算是死,也不可以。我可以让大公子和夫人还有二公子在这里看着我把弘毅火化了,但是骨灰要留给我。我要带他回大魏,我死了,也要他填陵,继续辅佐我。”
      温子绍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然后道:“温家并无此先例。”
      众人都没想到,舒淳反手从淳于光的剑鞘中拔出剑来,两步走到英蠡面前,剑刃就横在了他的脖子上。舒淳依旧是淡然的语气:“大公子,舒淳恳请您留下弘毅。我并不想将英蠡大人一家十八口斩尽杀绝。我的要求很简单,如果大公子答应了,想来天下人都会传扬大公子的仁慈的。如果大公子不答应,我也让大司马轻松一点,我这边先杀了他,让他不用看着自己的妻儿老小死于刀刃之下。这可是十八口性命,大公子要好好思量。”
      温子绍站在那里,灵姝已经伸手握住了他的衣袖。温子谢始终没有说话,只是敛着眼眸站在那里,仿佛架在英蠡脖子上的刀根本不存在。温子绍的目光看向了一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的七弟,然后又看向一脸决绝的舒淳,最后开口道:“殿下既然有仁心,子绍也不愿做坏人。我与大司马有旧,虽然交浅,也不忍见他一家老小,为我丧命。我答应殿下,留下弘毅便是。”
      舒淳松了手,剑就那么掉在了英蠡面前。旁边的士兵赶紧捡起来,还给了淳于光。舒淳的手在身前交握,然后露出了一个微笑:“那本宫就谢过大公子成全了。”
      温子绍注意到,她在这里用了“本宫”而不再用“我”,这是舒淳在告诉他,之前自称我,已经算是在求他了。他看着这个少女,在二弟口中国破之时吓得瑟瑟发抖的少女,不敢领兵反抗,胆小怕事的少女,已经敢拿着剑架在英蠡脖子上威胁他了。他的弟弟就是爱上了这样一个女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瞒天过海的和她生了一个孩子,甚至为她提早结束了他最珍爱的生命。他的另一个弟弟,现在看来也爱着她。这就是仁王吗?吸引着温家帝师的血脉,为她前仆后继,不顾生死。
      温子绍轻轻的叹了口气,然后道:“那就请殿下开始吧,看完弘毅火化,我们便离开。我相信殿下一诺千金,又有这么多人作证,也不会为难英蠡一家。”
      “那是自然。”舒淳答应了,便侧开身子,请温子绍等人同行。
      火化温子桓的时候,所有人都静默无声。军中有的和温子桓平日交情好的将军谋士,忍不住的掉了眼泪。奇怪的是,不但温家的人没哭,就连号称为了他连英蠡都能放过的公主也没哭。舒淳只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盯着火焰,抿着唇。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骨灰收集齐了,放在了一个温子绍带来的盒子里。舒淳请温子绍留步,让他见证,自己确实放了英蠡回赵国。温子绍并没有拒绝,也留下看着英蠡一家老小十八人重新走回晋阳城。就在他准备登车离开时,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的温子谢开口了:“大哥,我想和公主说两句话。”
      温子绍迟疑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自己先上车了。温子谢转身走到舒淳面前,然后开口道:“一别四年,公主成长不少。若不是在此情此景下见到公主,必然还要向公主再要一壶屠苏酒。”
      “二公子别来无恙,依旧丰神俊秀,引天下女子折腰。”舒淳的声音带了淡淡的哀伤:“昔日弘毅也爱喝屠苏,可惜我战事缠身,未能为他亲手酿成,他便离我而去。我们本来约好,攻下赵国,我回去就为他做一缸屠苏酒。却成终身憾事。”
      “公主节哀。”温子谢劝慰了一句,然后又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小弟,低声道:“弘微,四弟此次为弘毅之事,已经愤怒异常。公主强留弘毅的骨灰,说要同葬,他定是更加不悦。他……恐会下山,你多加留意。”
      温子远的眉头微微聚拢了一下,然后道:“我知道了,多谢二哥。”
      温子谢言毕,向舒淳行了一礼,舒淳还礼后,他便也踏上车子。温家人没有喝一口水,也没有吃一口饭的又离开了。如同他们在世人心目中近乎仙人的形象,不染凡尘,只饮朝露。
      舒淳就这么轻易地放过了英蠡,这让赵王十分惶恐,但是比他更惶恐的还是亲贵们。在朝堂之上,早已没有什么臣子跟随,也只是一些被逼至晋阳,无路可走的皇亲国戚。他们吵吵闹闹的认为,舒淳放过英蠡,不过是为了来日反悔,将他们赶尽杀绝。他们若是就此开门投降了,必然引颈受戮。
      赵王听他们这么讲,一时也急了道:“你们光说这些有什么用?现在晋阳的大军都在大司马的控制之中,大司马也算是为赵国鞠躬尽瘁!现在连舒淳都不杀他,难道要我杀他?而且大司马跟舒淳明确表示了,如果放他回来,他还是会固守晋阳,舒淳都没有改变心意,一心用他换那个温子桓的骨灰。连温家人都让步了,你们让我下旨杀他吗?”
      瑞王也顾不上什么君臣之礼道:“若不是他当初招惹大魏,何来今天这局面?只有杀了他,陛下才能够断了舒淳攻打我赵国的理由。害死她所爱之人的罪魁祸首死了,她还有什么理由围攻晋阳?”
      “以她现在的情势,攻陷晋阳还需要理由吗?”赵王瞪着那个白痴堂弟:“我不会同意杀死大司马的!明日早朝,我会招大司马上殿议政的!”
      赵王并没有想到,他没能看的见英蠡,也没能参加第二天的早朝。他的堂弟瑞王和亲贵们合谋杀了他,假传了圣旨,将英蠡招进宫,以赵王之名赐了他一杯酒,说是给他压惊。不疑有他的英蠡喝下了那被鸩酒,一代鬼才名将,却死在了这最不入流的宫廷阴谋之下。
      第二日一早,英蠡的家人被缚,晋阳城门大开,赵王和英蠡的头被装在盒子里献给了舒淳。瑞王为首的皇亲国戚们言之凿凿,说侵犯大魏的罪过全在赵王和英蠡,现在献上罪魁祸首,祈请舒淳原谅,饶恕他们的性命。
      舒淳进驻了晋阳城,但是并没有进驻皇宫。她在晋阳曾经斩首示众的广场之上,看到了被缚的英蠡的家人。一身玄色朝服的她命令部队停下,然后从马车上下来,看着一身狼狈的玉雯以及早已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但还努力睁着双眼的男孩。
      舒淳开口了:“夫人,这个孩子叫什么?”
      “英敛之。”玉雯的声音已经干哑,但还是回答了。
      舒淳回首问道:“谁让人把他们绑在这里的?”
      “殿下。”已经投降的瑞王赶忙快步走上前,有些谄媚道:“英蠡骁勇,所以我等先帮殿下杀了,以防有变。这英家的妇孺留着,好给殿下出气。”
      “这样啊。”舒淳点点头,然后伸出手来:“给我一把刀,要锋利一点的,最好一刀致命那种。”
      瑞王因为投降,身上没有利器,便赶紧挥手叫舒淳的侍卫道:“快点给殿下一把刀,没听见吗?”
      侍卫奉上一把短刀,舒淳抽了出来,在瑞王面前亮了道:“瑞王觉得,这刀如何?”
      “宝刀!”瑞王躬身道:“一看便知是削铁如泥的利器。”
      舒淳冷笑了一下,反手一刀刺进瑞王的胸膛,看着他不可置信的表情,又将刀拔了出来,根本不在乎喷出来的血溅到了她的身上。她看着瑞王倒在自己的脚下,然后道:“这等宝刀杀了你,真是辱没了这刀。”
      周围的百姓看的一时鸦雀无声,舒淳站直了身子,扫了一眼旁边两个已经发抖缩成一团的赵国贵戚,然后朗声道:“昔日,我敬重英蠡大司马,因而放过他的性命,也已决定与他决一死战。可是,赵国出了这等背主求荣的小人。我舒淳进驻赵国,尚不敢伤赵王毫毛,他们却为了自己活命,弑杀君王,摧折国之栋梁。我舒淳不齿此等小人,绝不姑息。传令下去,但凡参加了谋害赵王的贵族,统统枭首,弃尸示众。”
      士兵们应声领命,舒淳挥了衣袖叫人给英家的人松绑。带她转身要走,却听玉雯唤住了她:“殿下……”
      舒淳止步转身看向她,周围的士兵警惕的围住了舒淳。玉雯的眼泪流了下来,哽咽道:“殿下捐弃前嫌,为我夫君报仇雪恨,我感激不已。只可惜,我夫君深受赵国大恩,不能回报殿下。我已失去夫君,生无可恋,只有一子,记挂于心。但家中所剩都是老幼,自顾不暇,更别说照料他了。祈请殿下怜悯,代为抚养。若殿下不愿,请将他送到抱犊山,灵姝夫人会代为教养成人。”
      “孩子还是母亲照顾为好。”舒淳因为也做了母亲,听她这么说,声音便柔和了许多:“我虽能答应夫人,可……”
      舒淳话还没说完,却见玉雯突然拔下了头上的银钗,瞬间刺进喉中。舒淳开口喊:“拦着她”的时候已经晚了,英敛之看到母亲自尽,但却因为这些日子的折腾,早已动弹不得,就连哭都没有了力气,一时晕厥过去。
      舒淳拨开卫兵,跪倒在地上,抱起玉雯道:“为何如此?”
      “我……”因为银簪是刺进喉咙,但有些歪了,还能勉强发出微弱的声音:“活着……他……他不会一心……对你……也……也有人……迟早……容不下他……我死了……他就是……就是殿下的了……他人……也就放心了……”
      “不,别这样。不会有人伤害他的。你刺歪了,不会马上死的,我这就叫军医来。”舒淳正准备起身,却听到不知何时已经来到她身后的温子远道:“夫人既然要给大司马殉情,殿下何必拦着不肯成全。这伤这么重,我看是好不了了。”
      言毕温子远向舒淳伸手道:“您已经逗留在此太久了。大司马和夫人我会让人安排风光合葬的。英敛之也会带在您的身旁,英家其他老小,我会命人照看,使他们衣食无缺。”言毕,他的目光投向玉雯:“您放心了吗?”
      这句话看似在问舒淳,实则在对玉雯说。玉雯听完,便突然挣扎着抬起手,又将银簪更深的刺入。舒淳看着那突然涌出的更多的血,还有彻底闭上眼睛的玉雯,她的手指微微的抖动了一下。
      她回头看向温子远,温子远还是伸着手,等她起身。阳光照在他干净的白色袍子上,修眉凤目,仙人之姿。但是她也知道,玉雯之所以死,就是因为温子远。她知道温家公子答应留下的只有英蠡儿子的命,那也不过是因为英敛之还小,能被舒淳所用。但他的母亲还活着,就太多余了。所以玉雯选择死,选择留下儿子和家中其他老弱妇孺的命,自己与英蠡共赴黄泉。
      舒淳闭了一下眸子,虽然她憎恨这样的牺牲,但是她知道这样的牺牲是必须的。温子远要的是没有一点差池,而她要的是绝不能失败,辜负了温子桓的死。她开始懂得什么叫做不惜牺牲一切都要达到目的,她走上这条路,也还好有温子远陪着,替她下定一切下定不了的决心。
      舒淳伸出手,被温子远拉着站起身来,她面对那些怯怯而望的赵国民众道:“我伐赵,是为国仇家恨。现在赵国破亡,我大仇已报。从今日起,各位就是大魏的子民。你们所有的一切,都将享受和大魏子民同等的待遇。赵王我会安葬他到赵国王族的墓地,他的太子我将封侯,继续留在赵国。英蠡大人我将追封侯爵,和他的夫人以亲王之礼安葬。你们只要安心生活,好好耕种。寒门文人们不必再做底层抄书的工作,大魏春秋两次的科考你们都可参加,只要能中,一朝便可立于朝堂之上。我皇兄仁德爱民,所以也请诸位不必担忧。”
      舒淳的话音一落,还在观望的赵国民众纷纷跪下,口中感激的称颂道:“公主仁德。”
      舒淳黑色的朝服上还沾着血,俯视着跪下的民众和同样跪下的军士们,她站在这晋阳城的中心,看着万民朝拜。唯一还和她一样站在那里的,是一身白袍,低眉敛目的温子远。他站在舒淳的身后,那样子就是最贤德的良相,衣袖翩然,风姿夺目。
      同样单膝跪下的淳于光就那么看着一黑一白站在中央的两个人,淳于光从那时就开始看到了未来的大魏帝国。在这个帝国里,只有一个人能与他们的女帝同样站着,受万民朝拜。也只有他有资格站着,同女帝一起,受万民敬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7章 赵国亡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