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太妃王氏 ...


  •   次日是六月二十八,因不是休沐日,苏煦、苏清辰父子俩都得去早朝。苏清辰因为昨日抽空带姬瑄去郊外散心,更是忙得抽不开身。姬瑄盘算过了,早早起身梳洗过后,换过一身简朴的素袍,便带着长宁岁安二人出门逛街去了。
      苏福宁苦劝姬瑄多带几个护卫出去,姬瑄笑着回绝:“天子脚下,还能天天发生命案不成?我只是出去走走,仆从众多才惹人生疑呢。”
      苏福宁见他心意已决,不敢狠劝,只得从命。姬瑄命岁安领路,先去有都城第一酒楼之名的凤凰楼去看看。

      据闻楼名凤凰,乃是出自太祖皇帝一朝:第一代楼主穆泠本为太祖布衣之交、从义军为辅臣军师,太祖曾亲口誉之“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赞其品格高尚,君臣甚是相得。
      后来太祖登极,穆泠称病辞官、隐于市井,建造此楼并取名为凤凰楼,匾额由太祖亲笔题之,用的便是那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穆泠死后,将凤凰楼赠与一不知名的少年,传说中少年是穆泠的唯一弟子。

      熹国建朝以来,太祖立誓不杀言官,对民间议政之风也颇为宽容,凤凰楼又有太祖亲题匾额,故而许多年轻气盛的举子秀才常在楼中高谈阔论、言及朝政之事。
      而且凤凰楼虽然名气甚大,却是来者不拒,极是尊重读书人,穷酸秀才也可上雅座一坐,富室公子也可能遭到无空房的拒绝。
      姬瑄闻知凤凰楼有此背景,深感庆幸,心中早想着一旦痊愈,一定要来这凤凰楼里坐坐。而据岁安叙说,凤凰楼毕竟还是酒楼,也不是天天有人来议论朝政,多是些文人雅士吟诗作词、把酒言欢的情景。

      文靖侯府邸位于都城之南,属于达官贵人区,凤凰楼却是位于都城正中繁荣之地,并不算很远。姬瑄自觉自家身体要好好锻炼,刻意弃了马车,步行到凤凰楼,一面观察沿路风景气象。
      熹国的都城名安阳,繁荣气象比前世北京丝毫不差,虽无那些高楼大厦,不过街道上处处可见各色各样的百姓,熙来攘往,车水马龙,极是热闹。凤凰楼位居两条街交接处,是一座五层高楼,丹漆染墙,琉璃为瓦,看上去甚是壮阔瑰丽。

      姬瑄一路闲逛,又随意购买了些轻便的小玩意,到达凤凰楼后已是午时。门口的青衣小二满脸笑容将他和身后的长宁岁安引入楼里,并道:“公子是要在一楼大堂、二楼雅座还是三楼单间用饭?”
      “二楼。”

      姬瑄在二楼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点了几样小菜,小二应声下去,眨眼功夫又奉上云雾茶。
      姬瑄见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不禁尝了几口,只觉味道确实上佳,不负盛名。
      不一时菜肴一一摆上桌子,除了一道清蒸桂鱼,便是荷叶粥、糯米藕、红枣糕、凤尾笋等清淡素食。
      姬瑄一面慢慢吃饭,一面却留心聆听四周动静。
      此时楼中客人未满,多是一两人独酌对谈,还算安静。姬瑄也未觉失望,他有足够的耐心去慢慢了解这个国家。

      不到片刻,只见两名未过而立之年的书生结伴进来,上了二楼,谦让一番才分宾主坐下,却正好坐在了姬瑄的隔壁。
      姬瑄见那二人聒噪,不由略微打量了那二人几眼。隔着纱帘,隐隐约约可见那二人样貌普通,衣着中等,眉宇间掩不住读书人的清高傲气。
      岁安突然上前一步,悄悄低声道:“公子,这二人是这儿的常客,高的姓杨,矮的姓柳,都是年初进都城的举人。”
      姬瑄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岁安又悄悄退后一步,默然侍立。

      那二名举人叫了酒菜,一开始也只是谈些风月之事,语声轻微,不甚清晰。酒到半酣,谈话之声已经渐渐高昂,那柳姓举人忽然神秘地道:“杨兄,我昨日听朱兄说,前几日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此时姬瑄正在喝粥,闻言面上虽不动声色,却不禁竖起耳朵细听。
      “何事?柳兄快请讲。”杨举人好奇地催促。

      柳举人慢慢饮了口酒,才道:“今上欲追封生母为皇太后,史侍中执意不可,说当今皇太后尚在,乃先皇元后嫡妻,尊位理所当然,岂能再封一位皇太后?今上与史侍中争执两日,最后还是林右相率领百官出言相劝,尊今上生母为皇太妃,加谥号、修陵墓,礼视皇太后杀五分之一。”
      杨举人感叹道:“嫡庶毕竟有别,今上受皇太后抚育深恩,若只顾生母不顾嫡母,岂非让皇太后伤心?不过百官一向以苏左相为首,为何此次是林右相出面?”
      柳举人冷笑一声道:“杨兄莫非忘了么,文靖侯可是当今皇太后的兄长。他若是顺从圣上之意,如何对皇太后交代?若是阻碍圣上尊封生母,圣上不免疑他怀有私心。这位苏君侯一听今上圣意,立即称病,三日后方才上朝。”
      杨举人沉默一下方道:“果然不愧是历经两朝的……左丞相。”

      柳举人敛起冷笑,又道:“先帝谥号明帝,妻系夫谥,据闻今上便亲自为太妃拟了明慈二字作谥号。”
      “爱育必周曰慈,今上敬母之心可谓孝爱。”杨举人叹道,“那以后便得称明慈太妃了?”
      柳举人沉默片刻,压低声音道:“前几位至尊都是嫡长,这位倒是本朝第一位太妃呢。”
      杨举人举杯一饮而尽,方道:“罢罢罢,这些内事与你我无关,如今还是安心准备来年的春闱才是。”
      柳举人笑答“这个自然”,转过话题,讨论起往年科举之事。

      姬瑄在旁默默听完,虽然面色不改,依旧端着瓷杯徐徐饮茶,却已深感心惊。
      他想到前世曾经看过的一段历史……东汉明帝的明德马皇后也是自己无出,抚养汉章帝为子,然而汉章帝即位后,却只尊封养母马后为皇太后,并未尊封生母贾贵人。
      当今那位皇帝,如果真的自幼受苏太后抚养、跟苏太后母子情深,又何必闹这么一出?看来这个“抚育之恩”水分可大了……

      而且这次苏家虽然没丢了脸面,苏太后依然是独一无二的皇太后,只是皇帝身为天下第一人,办不成的事情,岂会不记在心上?
      亲生母子尚且因为权势能翻脸,何况苏太后跟皇帝并非亲生母子?
      姬瑄心念转动间,眉头不由微颦,手中动作微滞。长宁与岁安对视一眼,岁安迟疑轻唤道:“三公子……”
      姬瑄回过神来,默然摇首,随即低头继续将粥喝完,又歇息了一阵,见那两名举人已经开始划拳行令,并没有再爆料,这才起身离开凤凰楼。

      回去的路上姬瑄默不作声,神色冷淡,岁安跟在后头迟疑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张口道:“三公子,那两人是不是说了君侯的坏话?”
      姬瑄微微一怔,回神笑道:“也不算是什么坏话。反而拜他们所赐,我想明白了一些事。”
      “那公子怎么却似心情不好?这一路上都不见笑颜?”岁安睁大眼睛。
      姬瑄伸手轻轻拍了拍岁安的额头,啼笑皆非道:“你公子我在想事情,谁会没事成天带笑?”
      岁安乖巧地应声,不再多问。

      姬瑄却又不禁微微蹙眉,他刚才想到了苏家权重、太后偏偏又非皇帝生母,这日后的结局……几乎不容人保持乐观。可是,苏家如果真的出事,他身为苏煦之子,铁板钉钉的属于三族之内,又怎能逃得过。
      虽然他是昭定公主之子,但是先皇与公主都死了,没了保护伞,他那个皇帝表兄又对他没有多大喜欢……
      姬瑄闭眼又睁开,深深吸了口气。

      既已身处此境,自己便绝不能坐以待毙。那么,先从与小皇帝的改善关系开始吧。
      然后,希望能够劝得苏煦急流勇退,见好便收,保得苏家一门平安。
      不过,倘若那皇帝是个心胸狭窄善于记仇的,那么,他也得早早准备一条应急的退路。
      苏清若的死因、苏家的未来……这两件大事,他少不得日夜惦记于心了。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他先得熟悉环境,才能琢磨出可选的道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太妃王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