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023 正旦 ...

  •   第二天,司徒穆远还是叫人把那把白虹剑拿去了,挂在他那书房外小会客厅的侧面墙上。

      到了第三天,贡品也准备就绪,请司徒穆远看过,他便连晚上写了表章,差人送往帝都去。

      离正旦日就只有十天了,卫立荷就有些担心,贡品没法在年前赶到帝都。

      司徒穆远却很不以为然,“要不是得了这一份不义之财,我本来是打算什么都不进贡的,”他说,“我便上表说宁城攻占不到四个月,民心尚未安定,不敢过于靡费,皇帝也未必会这一次就治我的罪。”

      卫立荷却不喜欢他这种态度,她连连摇头,“总不能为这种小事情获罪吧,多不值得。”

      “欺君之罪无大小,”司徒穆远咕哝了一句,随即很轻松的拍了拍妻子,“不说这个了,这几天你多多休养,到正旦那天,还要辛苦。”

      卫立荷早就听说帝都宫廷里的过年时的繁文缛节,便问司徒穆远都安排了什么。

      “我让宁王长史去安排了,”司徒穆远摆了摆手,“具体有什么仪式,我还不知道,不过我已经关照过他们,切不可给你安排太多活动。”

      话虽这么说了,但等到典仪官把正旦日的活动安排送给宁王妃的时候,卫立荷还是发现,她又得辛苦一天了。

      幸好这一次要穿的是宁王妃的正式礼服,宽袍大袖,还多少能遮住些她那圆隆的肚子。但沉重的身体所带来的无所不在的疲惫感却是无法遮掩的,以至于对着这一纸安排,卫立荷就觉得有些怵头。

      “宁王殿下看过这个了?”于是她就问。

      “是的,殿下,”典仪官恭敬的回答,“下官已经得到宁王殿下的首肯,才把这安排送来的。”

      那么这还是宁王妃的职责了,卫立荷微微颔首,典仪官就又拿出了一张纸,是正旦日宁王夫妇祭天的步骤。

      “殿下先过目,”那典仪官说,“下官看宁王殿下的意思,大约还是要预演一次的。”

      卫立荷就猜测,大约司徒穆远之前,也并未独自完成过一次完整的祭天吧。荣昌帝国和卫国的祭仪基本相似,那么他在帝国的祭祀中,想来也是站在一边随班施礼的那种。

      虽然这么想,卫立荷肯定不会去求证的,但晚上司徒穆远过来,自己就承认了。按照他的说法,是他心里没底,才要演习一番,因而不得不麻烦妻子也跟着多辛苦一次。

      事实上,司徒穆远肯定对卫立荷也不放心。未出嫁的公主,在祭祀中,往往站在最后面,既然司徒穆远都需要演习,那么卫立荷就承认自己也同样需要。

      卫立荷花了两天时间,才把那祭天的所有步骤,勉强都记在心里,自己还觉得总也记不住,倒是刘嬷嬷一直在边上唠叨,说妇人家有了身孕,本来就不该做这种费脑力的事情,而且别说是这种繁杂的文字,就是家长里短之事,许多人也都记不住呢。

      预演就在书房的院子里,几个典仪官在旁伺候着,宁王夫妻俩就一步接一步的摆样子,一开始,司徒穆远对卫立荷说,不必太担心,到祭天的时候,只有他两人站在祭台上,他可以小声提醒她。

      事实上,两人这样的出身,又下了功夫,完成这样一次祭天,其实不难。预演很顺利的结束了,几乎没出岔子,而到了正旦日,祭天也同样顺利。

      甚至对于卫立荷来说,正式的这次祭天,也许是由于预演过了,还更轻松一些。只不过有一次她忘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司徒穆远只一提醒,她也就想起来了。

      故卫国的宫墙,却不曾受改朝换代的影响,基本上完好无损。因而祭天之后,宁王夫妇便在官员们的簇拥下,登上宫门上的城楼,见一见城里的百姓们。

      这不比在街上巡游,只在城楼上略站一会儿,就算露过面了,随即有人引了几十名乡老上来,给王爷王妃行礼,又进献了数样土物,司徒穆远便赏过这些人。

      又有人抬过几只装满了铜钱的藤条大筐,有官员宣布,说当天到场的百姓,每人十个铜钱,于是在场的百姓们,似乎便把城楼上的一行人抛到脑后,都去争领那些钱了。

      面见百姓之类,卫立荷的父皇也曾做过,只不曾出钱吧了。现在看来,小民只为利,确实司徒穆远这种从帝国带来的法子,要技高一筹了。

      下了城楼,宁王夫妇便要接受属下官员们的朝拜,宁王府银安殿才刚刚打下地基,一捆捆的竹木堆在旁边,等到年后搭脚手架。至于司徒穆远,卫立荷才知道他一直是在王城里的空地上支的军帐里办公的,因而这一次的朝拜,也就不无例外的安排在了军帐里。

      这就算不上辛苦了,宁王夫妇只是在上面坐了,来朝拜的官员们,先集体行了礼,又一排一排的进前来跪拜,卫立荷这才发现,宁王属下的官员之中,除了安顺侯等几个故卫国的老宗亲之外,那些一股脑儿投降了的遗臣们,却都不知去向。

      她颇为疑惑,没过多久安顺侯带着他夫人过来了,司徒穆远与安顺侯在说话,她便悄悄问安顺侯夫人,才知道原委。

      那些人都给分散到帝国各地做官去了,那其中还有安顺侯夫人的娘家,于是她揉了揉眼睛,还拜谢卫立荷,要不是为了她,大约安顺侯一家,也要背井离乡去帝国了。

      官员们走上前的时候,都有典仪官唱名,卫立荷也不花心思去记忆,司徒穆远却还和大多数人都说上几句话,等所有官员走上一遍,也就快到中午了。

      于是便是午宴。午宴更讲究,两座大帐,一边是宁王和官员们,一边是宁王妃和官员的夫人们,全部菜肴都是帝国那边的口味,卫立荷多数是吃不惯的。幸好早做了安排,她的小厨房,早把熬好的米粥和几样小菜送来了。

      其实她最想让在座的夫人们都尝尝米粥和小菜的,这似乎比宁王妃独自开小灶要好些,也算不上一件麻烦事。而当卫立荷把这想法告知典仪官后,却遭到了反对。

      原因无他,荣昌帝国对于这种官方宴席的菜式,也是完全有定制的,不仅仅必须要是帝都风味,在菜品的内容和数量上,都还有要求。

      既然如此,卫立荷也无计可施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023 正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