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11章 喜讯! ...

  •   孟海将小货车停在自家院子里,推开车门跳下车,脚还没在水泥地上踩踏实,就扬声朝正屋里招呼:“阿霞!阿霞!”
      阿妈闻声从屋里跑出来,“怎么了?”
      孟海扬着手里的一份报纸,喜形于色。
      “快把阿妈和明月都叫来,有好消息!天大的喜讯!”
      阿妈轻轻拍了他一把,“什么好事把你急成这样?明月还没有放学呢,阿妈下晌到村西面阿钟家去了,阿钟媳妇快生了。我也在正准备过去呢。”
      孟海摸一摸脑门,“哎呀”一声,“我高兴得都把这茬给忘了。”
      阿妈转身进厨房,给他倒了一杯凉茶出来,“先喝口水,解解渴,然后再慢慢说。”
      孟海接过茶杯,将凉茶一口气喝个底朝天,缓了缓激动的情绪,“这是今天的闽州日报,我送完海鲜回来的路上看见的。你看!”
      说着展开报纸,翻到体育版,指给妻子看。
      阿妈凑过去,小声念:“闽州水上运动中心入选奥运集训大名单……”
      阿妈不由得顿住,抬眼望向孟海。
      “你往下读!往下面读!”孟海催促道。
      “林渊,孟雄——”念到孟雄的名字,阿妈有些意外,随后又接着往下读,“卓楚平,孟英……阿英!是我们阿英!阿海,是我们阿英!”
      “对!是我们阿英!”孟海一把抱住阿妈,在原地转了两圈。
      阿妈双脚着地以后连忙拍他手臂,“你做什么?!让人看见了多不好!”
      “我高兴啊,阿霞,我真是太高兴了!”孟海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来回搓着双手,恨不能引吭高歌。
      “你先进屋,洗把脸,等一会儿明月就回来了,到时候你再手舞足蹈也来得及。”阿妈打趣他。
      孟海嘿嘿笑,进了屋,把身上的工作衣换下来,就着阿妈筹来的温和水擦身,擦着擦着,忍不住就哼起曲子来。
      “……六月暑天时,五娘楼上赏荔枝,陈三骑马楼前过,五娘荔枝掷给伊……”
      阿妈知道他这是高兴坏了,也不管他,自去厨房,准备晚饭。
      等孟海擦好身,换上干净衣服,几乎唱了半出荔镜记,明月背着书包,推开院门走进来。
      看到阿爸的小货车已经停在院子里,晓得他已经送完货回来了。
      “阿嬷,阿爸阿妈,我回来了!”明月一边将书包从肩膀上摘下来,一边向着堂屋里扬声道。
      孟海闻声从南官帽椅上起身,喜不自胜地迎到院子里,“明月回来了!阿霞!”
      阿妈从灶间出来,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伸手去接明月的书包。“阿嬷到村西头去了,还没回来呢。”
      明月笑眯眯闪开阿妈的手,“不沉,我自己拎。”
      “饿不饿?饭快做好了,要是饿的话,先吃两块甜果垫垫肚子。”阿妈伴着明月回到她的房间。
      五年前家里买了电视,孟海从科教频道学到不少新知识新技术,想想女儿日渐长大,他们也一天天老去,总靠出海捕鱼,风里来浪里去看天吃饭不是长久之计,和妻子商量再三,又征求了阿嬷的意见,最后把家里闲置在村后头的三亩沙地卖给了村长家,又向村长包了一块泥沙滩涂,
      村长家当时好奇得不得了。
      孟家湾有绵延的海岸,大片无主滩涂,大人孩子都会去赶海,抓螃蟹拾贝壳,可是从来也没有人想过在滩涂上做些什么。孟海提出的要求在当时看来无疑有些异想天开的意味。
      村长在痛快地将一块偏僻滩涂划给孟海的同时,半是好奇,半是调侃地对他说:“阿海,你这是打算在滩涂上挖金子啊?”
      孟海憨厚地笑起来,“要是能挖到金子,我们一家后半辈子就不愁了。”
      孟海也真的在滩涂上,挖到了第一桶金。
      他在那片滩涂上,人工养殖青蛤。
      自推翻女王,新王登基以来,国王大力推进农牧渔业的发展,为农牧渔民设立专项贷款,鼓励农牧渔民通过科学手段发家致富。闽州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有着丰富的农林于渔业资源,需要的只是农民和渔民接受新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最先买了电视的孟海,比孟家村其他村民都更早一步接触和吸收新知,并付诸行动,承包滩涂,到乡里的信用合作社申请下一笔贷款做启动资金,办起了贝类养殖厂。
      孟海的一系列举动,甚至还惊动了市里,上头派了技术专员来,指导他怎样清整滩涂,分割成若干养殖区域,如何开挖环沟及中央沟,以利于进水、排水和雨季排放淡水……
      这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市里的渔业科技站还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向孟海提供了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对食物种类没有严格要求的青蛤苗作为种苗,区域投放养殖。
      科技站的技术培训人员也有言在先,一批贝苗投放下去,当年只怕没有产出,即便一切都顺利,也需要两年时间才能看到收益。
      孟海点头,他知道做这个决定,就要承担风险,所以并不意外。
      村人见他在滩涂上捣鼓来捣鼓去,又是挖沟,又是设网,刮风下雨都要去滩涂上检查网子,排水沟的情况,一年到头还没有进益,难免有人当面背后笑话他几千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从城里放假归家的孟英却始终坚定支持阿爸的决定。
      “我吃住训练都在体校,平时也不需要什么开销,我的补贴都给阿爸。”孟英每次都悄悄把自己的补贴装在信封里交给阿妈,“乡里、市里都大力扶持,一定是看好了前景的,我相信阿爸一定能成功。”
      到第一年结束的时候,滩涂上的青蛤都长到近一寸大小,科技站的培训员到村里随访,不由得挑大拇指,“照这长势,明年休渔季就可以送到市场上去了。”
      又指导了孟海投放第二轮贝苗,“你把技术都掌握了,以后就可以自己根据青蛤的采捕情况,投放新的苗种了。”
      果然次年闽州台风季到来,整个闽州渔民都进入到一年一度的休渔状态,并不被人看好的孟海的滩涂,开始每天捕上新鲜的青蛤,个个都有一寸大小,盛在大塑胶桶里,盖上透气遮阳的帆布,大桶周围镇上冰块,送到城里去。
      初时是提供贝苗的科技站联系了销售渠道,后来孟海养殖的青蛤个头大,口感肥美,又干净,渐渐在清江市做出了点口碑,清江市里的大餐厅酒店,都找到他预定青蛤。
      两年的投入,一下子就有了回报,不但还清了所有贷款,甚至还绰绰有余,不但有钱拓宽自家的院子,铺了水泥地,还买了小货车,进出都便捷很多。
      孟海暗暗悬着的心,这下终于落到实处,整个人都精神抖擞的。
      彼时明月已经六岁,上小学二年级。
      虽然阿爸阿妈从来没有在她跟前说过一个“苦”字,更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忧心颜色,可是看着阿爸阿妈有时吃着饭,抬头一瞥天色,大风暴雨将至,一把撂下碗筷,骑上电动三轮车就往滩涂上赶,好多次都浑身淋得湿透才回来,小小年纪如明月,已能体会出阿爸阿妈的不容易。
      明月能做的,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早晨起床没有姐姐孟英替她扎小辫子,她便渐渐学会自己拿着木梳将头发梳通了,用发绳歪歪扭扭地扎两条辫子,自己到院子里的水喉接水刷牙洗脸,吃过早饭自己背着书包一路步行去村里的学校上学。
      放学回到家里,也不用阿爸阿妈催促,放下书包,自己就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预习次日的课文,坚持看半小时书。
      乖巧至斯,惹得村里无数阿妈阿爸在教训自家孩子的时候,都要把明月拿出来做参照:“看看人家明月!”
      除开看书,明月唯一不变的,是对大海的热爱。
      天气晴好,气温适中的日子里,她都会站在海边那块大石上,舒展手臂,踮起脚,鱼跃入大海中,徜徉游弋。
      一次姐姐孟英中元节回家,两姐妹白日里在海里游了一回,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孟英,也只赢了小她五岁的明月一身距离而已。
      明月说不清那种难以言喻的感受,只觉得大海仿佛是自己血脉里的一部分,靠近大海,她就心潮澎湃,整个身体被海水包围,她便觉得一切都宁静平和。
      如今她十岁,身量还未完全长开,可是纤细修长的四肢和比同龄孩子结实的身体,已经隐隐能看出日后的雏形。
      这会儿她将书包放下,反身出了屋子,到院子里水喉下头洗手。
      孟海从堂屋里出来,问阿妈:“你和明月说了没有?”
      阿妈摇摇头,“这么大的消息,我留给你亲自对她说。”
      明月听见阿爸阿妈的对话,甩甩手上的水,站直身体,“阿爸,有什么事要告诉我啊?”
      孟海挥着手上的报纸,“阿英入选国家队奥运集训大名单了!”
      明月闻言眼睛一亮。
      姐姐孟英在她读三年级的时候,因成绩优秀,从市体校被选拔进省游泳队。孟校长说,那是做为奥运选手被重点培养的。
      上届奥运会姐姐年纪还太小,未能恰逢其会,如今被选进集训大名单,只要状态稳定,她相信姐姐一定能去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明月笑着上前,一手挽住阿爸,一手挽住阿妈,“有这么大的喜讯,晚上等阿嬷回来,我们可要好好庆祝一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11章 喜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