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10章 改变的序幕 ...

  •   暑假结束前,孟海和妻子赶了一趟集,去的时候是踩着去的,回来时已经装上了马达,一路“突突突”响着,在村里的泥沙道上带起一片尘土。
      不大的孟家村立刻热闹开来,男女老少都跑到孟海家门口围观。
      有见过市面的,围着马达三轮车啧啧两声,“阿海这是走在我们前头了啊,马达都装起来了。”
      亦有穿着开裆裤的小娃娃,奶声奶气地问:“阿海伯,这是什么?”
      明月也好奇地围着这辆她认识了很久的三轮车转来转去。
      孟海蹲下-身子,耐心解释:“这是个马达,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自己运转……”
      见几个小朋友都露出茫然表情,孟海抓抓头皮,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做不到浅显地讲解。
      开学前回到村上的孟校长笑起来,伸手召唤几个对马达感兴趣的孩子,“来来来,我来告诉你们马达是什么。”
      小孩子们呼啦啦围了过去,有感兴趣的大人也跟过去,缀在后头。
      孟校长找了一根树枝,用鞋底把明月家门前一块沙地扫平了,然后画了几个简单的图形。
      “在十八世纪中叶,有个很聪明的外国人叫瓦特,他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后来有个同样聪明的法国人,叫居纽,他经过实验,在一辆三轮车上安装了蒸汽机,成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和阿海叔这辆一样么?”有少年举手问。
      孟校长摇摇手里的树枝,“有点像,但不完全一样。当时的蒸汽机个头比较大,需要靠燃烧煤炭来获得动力。你们阿海叔这台是电动马达,只需要用电就能工作。”
      “那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男孩子们锲而不舍地追问。
      孟校长拿树枝点一点沙地上的图形,“马达启动,带动传动带,本来要靠人力踩踏运作的三轮车链条被带动,三轮车不需要人力就可以跑起来了。速度快,载重多,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是非常棒的发明。”
      人群发出惊叹声。
      小孩子们得到答案,散了开去。
      大人们有心动不已的,仍围着孟校长问动问西。
      等到村人都散了,孟校长走到孟海身边,拍拍他肩膀,“阿海,有没有时间?我们聊聊?”
      “有!有!我们到院子里聊。”孟海在衣襟上抹了抹手,把孟校长请进自己家的院子里。
      明月正和阿嬷一起在偏厦整理阿爸带回来的东西,糖果饼干蜜饯都装进铁皮罐子里,鸡蛋水果分别装在篮子中吊在瓦檐下头,好看的花布是买给阿妈的,卷成一卷包在黄色薄油纸里,用纸绳扎着,只在油纸两头露出一点花布来,在展开之前,充满了神秘感觉。
      明月正试图在不破坏外面的油纸情况下,一窥花布全貌,听见院子里有响动,一根已经戳到布卷里的小手指头连忙缩回来。扬睫望一眼阿嬷,阿嬷笑起来,“调皮,自己去玩罢。”
      明月便跑出偏厦,看见院子里坐在荫头里的阿爸和孟校长,就嗵嗵嗵跑向厨房,揭开凉茶壶的盖子,取过两只干净碗,倒了两杯凉茶出来,一手一杯,端端正正举到阿爸和孟校长跟前,“阿爸,孟伯伯,喝茶。”
      “谢谢明月。”孟校长接过茶杯,向明月道谢。
      明月笑眯眯地跑开。
      孟校长望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然后对上孟海的视线。
      “阿海,我看你们家明月,是个早慧的孩子。”
      既懂事,又不失孩童的天真,虽然是家中幼女,却一点不娇纵。
      最难得是,一家人都愿意给她创造充分自由学习的机会,并不约束她的天性。
      “阿海,我前段时间的提议,你和阿霞商量得如何?”
      “是让明月提早入学的事?”孟海问。
      孟校长点头,“虽然说是提早入学,其实接受的仍是学前教育,毕竟明月还小。”
      学前教育?孟海望着孟校长,满眼疑问。
      “其实也未必学多么高深的东西,只是通过游戏来培养明月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而这些能力在往后她的学习乃至工作中,都将对她大有助益。”孟校长最感到遗憾的是,孟家村没有幼儿园,大人们也十分忽视学前教育。村里还有好几个学龄儿童就这么游荡在外头,没有送到学校里去。
      即使国家的政策是儿童免费入学,接受基础教育,但在边远和贫困地区,仍然有很多孩子没能踏入校门,接受教育。
      每当他看到村里那几个没有读书,无事就在村里闲晃,惹狗撩鸡的孩子,都有深深的无奈感。他不是没有去那几个孩子家里游说,但都无功而返。
      可是他喜欢明月,不希望白白浪费了这两三前学前智育的好时机,也期望能通过教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来带动村里儿童读书的风气。
      孟海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我同意。”
      “太好了!”孟校长一激动,手里的凉茶杯没端稳,半杯凉茶打翻在身上。他也不介意,把茶杯搁在一边,双手握住孟海的手,大力摇撼,“你放心,我一定会用心教明月!”

      九月,明月四岁大的时候,进了村里唯一的学校——孟家湾中小学。
      学校是乡里拨款建的,校址选在村中心,占地面积不小,是闽州海边乡村不多见的两层水泥楼房,设施还算齐全。一共有八间教室,两个办公室,一个食堂,还有教学楼后头的两间独立的洗手间。
      只可惜,能容纳二百人的学校,开学时候只有区区二十明学生。
      附近五个自然村,一共只来了二十个孩子。
      孟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不必拿扩音喇叭,操场上的二十个孩子也能听清楚他的讲话。
      孟校长鼓励升上初三年级的学生,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争取考进镇上的高中,以后能考上大学,为自己也为家人争光。又谆谆叮嘱新入学的孩子,不懂就勇于举手提问,大胆发言。
      明月站在阿嬷身旁,仰望站在操场主席台上的孟校长,仿佛有些陌生,然而并不觉得害怕。
      开学典礼结束,明月和阿嬷一起,被安排进一到三年级的教室。
      由于学生实在太少,还有年级断层,一个教室里人数寥寥,只有一年级学生一个,三年级学生四个,以及学龄前儿童一个,还有家属一名。
      组合诡异,但相安无事。
      孟校长走进教室的时候,四个三年级学生正在对暑假作业的答案。那个一年级新生则在新奇地翻着刚发到手的教材,强忍着好奇,不凑到三年级跟前去。
      明月老老实实坐在阿嬷左手边,由于人还太矮小,脚踩不着地面,下面还给她垫着个小板凳,人才勉强能双手放在课桌上。一旁阿嬷也端正坐在椅子上,右手旁摆着新买的小本子和老花眼镜盒。
      祖孙二人正襟危坐的样子引得孟校长微笑。
      孟校长走到讲台前,放下手中的讲义,取过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当中有人已经做了我三年学生,有两位却是新生,所以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孟,孟经义,典出后汉书•儒林传下•钟兴:‘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意思是经书的义理。我的长辈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成为一个懂得经书义理的人,对我寄予了很大期望。你们的父母把你们送到学校来读书,也对你们寄予期望,希望你们能成为有知识讲道理的人。大家要珍惜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光,好好学习!”
      说完这番话,孟校长望着安静的教室里的七双眼睛,笑一笑,“现在点名。”
      教室里算上阿嬷,一共也只得七明学生,孟校长也不用花名册,一一叫了名字。
      点完名,孟校长走下讲台,布置四个三年级学生互相交换暑假作业,然后把正确答案发给他们,请他们批改对方的作业。随后走到一年级新生旁边,示意他坐到明月和阿嬷旁边的位置上。
      等那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坐定,孟校长取过三盒卡片,分发给他们。
      盒子里是一叠长方形硬纸卡片,比小儿巴掌略大一点,一面标着字母,翻过来,则绘着图样,下面一个汉字,底下是汉字的拼音,以红色重点标记正面有过的字母。
      孟校长取出第一张来,示意明月阿嬷和小男孩跟着他一起读,“啊……”
      教室里一老二少跟着孟校长长大嘴巴,“啊……”
      等读了几遍,又提问:“我们平时还有哪些字,有这个音?”
      “阿爸阿妈的阿。”小男孩立刻说。
      “孟卓求回答的很对。”孟校长表扬虎头虎脑的男孩,“下次回答问题,记得要举手哦。”
      话音一落,小小明月高高举起手来。
      “好,孟明月回答。”
      明月朗声道:“大小的大。”
      “对,孟明月回答对了。”孟校长笑眯眯转向阿嬷,“阿海阿妈,你也来说一个。”
      阿嬷觉得有趣,“阿妈的妈。”
      孟校长点点头,“还有马路的马,阿爸的爸,害怕的怕……还有很多字,在声母后面,都跟着‘a’这个韵母。我们今天先学‘a’。”
      在孟校长有声有色的讲解中,明月的眼前,缓缓地拉开了全新世界的大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10章 改变的序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