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扉页与楔子 ...
-
【作者】海因茨•加兰(Jr.)
【扉页】
北欧的和平之神名为博尔德,其母向上苍许愿,愿赐福世间万物,以祈博尔德的平安,唯独槲寄生未蒙其恩泽,邪恶之神洛奇因间之,将槲寄生造成箭,射杀博尔德。
博尔德的母亲捧着槲寄生日夜哭泣,许诺如果博尔德复活,便报槲寄生以世间之爱。泪水溅到鲜红的浆果上,它因为悔恨而变成白色。
于是博尔德复活,此后每逢冬至,人们将槲寄生悬挂门上,凡男女在其下走过,皆拥吻以示友爱,并铭记和平的死灰复燃。
【楔子】
这本书献给我的父亲。海因茨•加兰生于1915年,他在纳粹时代参过军,其后投身政治情报活动。战后,他在联邦情报局从事对东德的反谍工作。从1952年到1956年,他身历于冷战前沿,试图在美苏之间挽回欧洲的独立。
这些努力最终付之东流,他本人也于1956年死于车祸。那一年,匈牙利和布拉格的运动也无一结出硕果。其后柏林墙起,两大阵营剑拔弩张,在菲尔弗叛逃与盖伦组织的丑闻被揭露前,加兰的经历一直是绝密。
我有幸或不幸地参与了这些机密行动,现在我披露它,用以纪念自己的父亲。我和他并不相熟,1940年我出生时他正在东线,五年后他成为战犯,我走过人生无助的早年。但是缺席的父爱却让我得以用平辈的身份去理解他,这个充满疑点的人、他神秘的沉默、不曾用言语表达的热忱。
这就是《槲寄生之箭》的内容。书里的部分情节是我的亲身经历,另外则是我从各处探知而来。我与约阿希姆•派普、威廉•霍特尔、威廉•斯宾格勒等人约谈,他们曾与家父供职于同一个机构。我也走访了弗兰茨•米勒、约书亚•默尔特克之类的民主人士,他们站在前者的反面,为事件提供另一个解读。我祖父的相册里保留了父亲早年的照片,少年时,他有一双淡漠但暗藏锋芒的眼睛。至于他为数不多但挚交一生的朋友,则与他分享从青年时代到最后的人生。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这些人留下的空隙组成了父亲的剪影。
我也接触了普拉赫,这些供职于国家机密部门的人不曾接受访谈,但如果不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法得知他们的信息,各国的反谍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最后在维也纳,我找到了杀死博尔德的那柄槲寄生之箭。联情局声称,我的父亲在1956年死于车祸,当时尸体和他的住所都被封存,我那位与他同行的继母不知所踪。父亲和祖父营建了一堵墙,用以隔绝我和父亲所在的危险世界,因而我若无其事,继续走过自己平凡的成长之路。直到祖父去世,一股发自内心的野心让我触犯这道禁忌。
这是一趟漆黑的旅程,只要涉及父亲曾到过的领域,就会感到一股仿佛贴着面颊擦过的刀刃般锋利的气息。他的世界逼仄成狭小的甬道,敌意与友善是一张揉碎的纸的两面。我侧身其中,扣紧信任的手腕,行不义之事。
那么,这是一个成长于战后反权威浪潮里的儿子,对他那生活在极权时代的父亲的讲述。我们隔着四分之一个世纪,我站在岸上,探看残存在他生命里的信仰怎样成为孤舟。历史上的辩方律师大都沉默,这是一种怯弱,但就在这些沉默当中,藏着惊天动地的声音。
我永远不愿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现在我有足够的经历去说不。
1961年12月24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