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临 摹 ...
-
第二日,午时不到,燕王便过来了。入庭院,进远山阁,如愿在二楼找到了小昭。
她在桌上铺了宣纸,正聚精会神地临摹颜氏的《颜勤礼碑》,燕王上得楼来,也未察觉,等收了最后一笔,正要抬眼欣赏,却见燕王已经站在左手侧不知看她多时了。
放下手中毛笔,迎上去,却是笑道:“怎么你每次来都要把人吓上一吓的?”
燕王过去,将桌上临摹与拓本对照了细看,不仅赞道:“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阔大端正,你的临摹到颇得其神韵。只是一介女子能将颜体仿得这般好的,我所知你却是第一个。”
其时,闺阁女子大都不通诗文,偶有字迹娟秀者也总多了一份小家碧玉之态,论不上大气。现在看了小昭这张临摹,却甚是得颜体真义。
“二王四大家中,我也只有颜体写的还算满意,总觉虽然各家有各家所长,但我独喜颜体的大气磅礴,雄壮刚强。”
闻言,燕王诧异地转头看她,这话里意思分明是说那些个流派的字她都能写,只不过临得最好的却是颜体。
小昭到没有察觉这番异样神情,只是拿着那副临摹继续说:“……,但是说到草书,我确是稍逊一筹了,因为阁里草书模本不多,我也便无从仿起。”想了想,忽然转头看他,眼睛晶亮亮的,甚是兴奋,“对了,你来看看这个。”说着便从一旁柜子里抽了新的宣纸,就桌铺了,重新沾了笔墨,提笔写将起来。
燕王在一边看了,却是越看越惊讶,心中也不知是何滋味。
待到小昭写完,搁了笔,站直身子,仔细端详了一番,忽然羞涩一笑:“写的不好,第一次写,要不是两年来天天看到,还真写不出来呢……。”
只见纸上竖着写了两句:
古书千卷要旁通
世事多向远山中
采的是怀柔草书,一笔一划,竟然就是远山阁门外那副楹联。
“那楹联上落款是壬戌年远山老农,我第一次瞧着,但觉这楹联字迹潇洒、进退有度,写的还真好,就不知这远山老农是何许人物。” 脸上渐渐浮现联想之色,敬佩之意,“不过能写出这般草书的,想必也是个豪迈恣意,胸怀天下之人。”。
小昭说完看向站在一旁的燕王,却见他不答腔,反而嘴角擒着笑注视着她,眼里却是光彩炯炯,似有什么东西隐藏。被他这么奇怪的看着,心下也不自在起来,“我可是有什么地方说错了?”
燕王闻言,却忽然大笑出声,笑得真真是心意畅快,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片刻,止了笑,却是一伸手把小昭抱进怀里,俯下头,凑到她耳边低声说:“原来我在你心目中评价还这么高。”
小昭初时还挣扎两下,此话一入耳,也似呆了,直直瞪着他:“你是说……你就是远山老农……?”
燕王也不答,只是定定得看着她,笑中却有一份笃定。
小昭只觉一股热气从底下直串而上,整个脸都开始发烫,想想刚才她都胡言乱语了些什么?挣开燕王的臂膀,再回身一看还躺在桌上的那张临摹,羞得只觉那些黑字此时此刻都在嘲笑她,便一把伸过手去,拿起来就想撕了。
幸得燕王眼明手快,从她手里夺过,却还是迟了,两相用力,宣纸承受不住,被撕了一个左角。
“不要撕,这副字我还要的。”把剩下的那一半也从小昭手里抢了过来,忙在桌上重新摊了,把那小片凑上去,幸亏只是半个角,字还是完整的。
小昭在一旁看了,哭笑不得。“这种东西,还要它干吗?”
燕王却一本正经地说:“天下能把这字临得那么好的,还只有你一个,我怎么舍得把它撕了?”说完忽又不正经起来,指着其中的一个“千”字道:“真正的怀素草书,撇那都是左旋的,而这字,虽写的是怀素草书,可也有我的独创,那时年少张狂,凡事都要逆着来,你瞧,到我笔下这撇那便都右旋了。”末了,促狭地看了看小昭:“所以说,你临的这张可不是怀素草书,却是我的笔迹。”
这番话说下来,就只见小昭的脸是越来越红,到最后红得活象一个煮熟的虾子般,让人忍不住想捏一捏。
燕王见她实在是窘,便收起戏弄之心,看着那字正色道:“远山老农是我的老师宋濂在这远山阁读书治学时帮我起的号,那时他还任翰林学承旨,而我也只有十四岁,当时我还笑他,给个十四岁的孩子取号老农未免好笑,他却说世人汲汲营营,还不如深山老农抽一袋烟看尽世间万千来得潇洒。帮我起此号,就是望我能早日看透这内中道理。”说着说着,心下泛起伤感,抬头看向阁外千千楼宇,重重屋檐,“……可惜这般博学大儒最终却病死客乡……。”幽明永隔,即使位高权重如他,也只能对天长叹,莫可奈何。
小昭从不曾见过他这番寂寥表情,心里也自不好受:“他品制既高,又怎会最后不得善终?”
“几年前,他的孙子被牵扯进胡惟庸一案,他们全家被父皇谪居四川茂州,途中颠沛流离,他年事又高,最终病逝在夔州了……。”
“胡惟庸是谁?这个名字好熟啊……,好象以前听到过的。”乍听之时,只觉一种莫明的熟悉感一晃而过。可现下抬头细想,却又一点思路都无。
燕王早已回了头看着小昭,这时却忽然岔开话题道:“景濂家里也有一座藏书楼,起名青箩山房,他的藏书可比我还多。”
“比你还多?”闻言一惊。
小昭不知,这燕王府藏书之多已堪称其时大户,但那宋濂之青箩山房却有藏书八万,实所谓开一代藏书风气之大家也。
“他死后,大部分书都失散了,三年前我去浦江,也只取回大约三百本不到。哎…………竟是他走后,留给我最后的凭借之物。”
小昭忽然心意一动,走到某排书架前,抽出一本,回来翻了给燕王看:“这便是他的藏书吧?”一指扉页上的一枚藏书印,上书“宋氏景濂”。
再见这熟悉的印章,前尘往事尽现,燕王心下感怀,取过书,小心地伸了手,抚着印章久久不语。
过了一会便自平静下来,似笑非笑得对小昭道:“你是不是已经把这远山阁里的书全看了一个遍?怎么要什么拿得出什么?”
小昭听了却极认真:“才没有呢,我看这里的书,只怕没有十几年的工夫是看不下来的。我在这里短短两年,到目前为止才看了一千八百二十一本书。”
两年里看了一千八百二十一本?这个数字也够惊人的。可听她言下之意却还似嫌自己看得太少了。
燕王不由苦笑:“我可不希望你接下来十几年都在这远山阁看书,当心看成一个尼姑。”
“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只要有书相伴,日子过得不也快乐?”自己这两年不就是这么过的吗。
燕王脸上苦笑更甚,眼里却是精光闪过:“你当了尼姑,那我要怎么办?难道去当和尚?”
小昭奇道:“我当了尼姑,你为什么非得当和尚?”
这个小姑娘真是……论起史来头头是道,对自己的情事却笨得一窍不通,真不知道是对她大吼一顿好还是打一顿屁股好。
最终还是爱怜地一敲她的脑袋瓜,“不说这个了,我带了点东西过来,你随我来瞧瞧。”
便牵起手带她下楼去。
两人来到小昭房里,推门进去,见马和已经在里面等着。他迎上来,恭敬地对着燕王道:“王爷,您交代的东西都送到了。”
小昭看向房里,只见地上多了两口大箱子,原本狭小的屋子立时变得连站人的地方都没有了。
燕王牵了小昭走过去,吩咐马和把箱子打开。
往第一只箱子里一看,居然装的是两只崭新的铜玉火炉,旁边煤炭、钳子一应俱全。
再看第二个箱子,打开来却都是衣裳被褥,连手绢绣鞋都有,满满装了一箱。
小昭微微一怔,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燕王:“你…………。”
燕王笑着把她拉到箱前,拿起里面的衣裳,展开对着小昭的身前比了一比,然后把衣服递到她手里:“都是给你的,来看看喜不喜欢?”
拿到手里的这件衣服质料上乘,居然是上好的白绢,手感细腻顺滑,纯白的衣服镶着一圈淡紫的边袖,下摆上却是一枝红梅含苞待放。好雅致的一件罩衣!
从来没有看到过这般美丽的衣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昭拿着衣裳慢慢摸索,感受着那丝般滑意,倒也有些舍不得放下。
燕王看小昭喜欢,心下高兴,亲手把箱子里的衣服拿了出来,在床上放了,小昭一件件看过去,大都是冬天的衣裳,从狐逑的披风,到棉袄、罩衣、甚至连内里的小衣都有,每种衣服都有好几个款式,没有太鲜艳的颜色,以淡雅为主,但是料子却都不含糊,不是绢便是绡,还有锦缎毛皮,不一而足。
“喜欢吗?燕王宠溺地问小昭。
“喜欢!”小昭点点头,又小声说了句:“谢谢你,为我想得这般周到。”
燕王一把拉起她的手,“喜欢就好,我挑了好几件白的,这颜色最适合你。”
小昭脸上微赧,抽回了手,又看了看床上的那些衣服,上前从里面挑了一件棉袄、一件披风、一件罩衣,对燕王说:“这几件我收下了,别的你还是拿回去吧。”
燕王刚才还在为她收了自己的礼物而心下欣喜,现在听了这话,好象被人打了一个耳光似的,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为什么,你不是喜欢吗?”语调却是沉了几分。
小昭只是淡淡一笑道:“我是喜欢,可是喜欢不代表一定要归我所有。你瞧,我只是一个丫头,平时做惯了粗活,哪舍得穿那么好的衣服。给我也是浪费了,不过这三件,我收下,有个替换的就成了。”
燕王既然送了这些东西过来,哪是把她当丫头看待?想想自己送女人的东西,还从没有象她这般不放在心上的,现下听她这么说,到象是不领情了,心下不免微恼:“这些东西既然送过来了,就绝没有再让我带回去的道理,你现下是丫头,以后可不是了。”
看着他一双凤目墨如点漆,正灼灼地注视着自己,他可是在暗示什么?小昭听了心里一扑通,也不知该怎么答腔。
马和站在一旁,查颜观色,却早已猜出王爷的心思,见两人冷场,忙上去陪着笑说:“王爷是一片好意,昨儿个回来便要人备齐了这些东西,今儿一大早就让送过来了,好几件衣服还是楮秀坊连夜赶出来的,小昭你若不收,岂非辜负了王爷的一片心意。”
瞄了眼燕王的脸色,自己再不收,好象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也不想在他面前显得太小家子气,于是便点点头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