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设计师赢政 ...
-
咸阳宫其实不是很大,但统一了六国后,嬴政把六国的宫殿都做了一个copy,然后用甬道把这些各具特色的宫殿都连了起来,现在连甘泉宫的前殿都要走上半个时辰。
从这些绵延的宫殿可以看出,始皇陛下的建筑理念就是“广、繁、通”,从来不相信什么“Less is more”。
这些司马迁都提过了,我再说就是废话。他所没有提到的是在甘泉宫的后面,整片宫殿群的中央位置,嬴政又建造了一些式样千奇百怪、大小高低不一的宫殿。这些宫殿有的呈倒金字塔形(确切地说,是倒梯形),看上去摇摇欲坠让人捏了一把汗,却偏偏一直都没有倒塌,真是让人想不明白。有的呈两张面对面的弯弓形,当中以廊桥连接,下面还有个水池,这是专门给始皇陛下玩蹦极用的。其他的就恕我不一一赘述,因为钻石,既“我”,认为,有的时候,画面的效果的确要比文字好,而且以下步骤是一眨眼间就完成的:
清晰表达→印象到位→充分理解→客观评价→表达和接收的完美统一
不过还有一座宫殿要提一下,其实严格说来应该只能算是一间屋子。这间屋子是嬴政为了晚上看星星特别设计的,特别之处在于屋顶由左右两片拼成,并不直接架在墙上,而是通过类似斗拱的活动支架支撑,晚上看星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根绳子,把两片屋顶慢慢放下,一片往左,一片往右,落地后屋子就变成两边有双层墙没屋顶的样式。(如果读到这里你还没有明白这间屋子是什么样子的,那是因为文字的效力在这里远不如画面直观,决不是因为钻石的表达不过关!)
当然下雨的时候必须把两片屋顶拼在一起,至于中间那条拼缝会造成的雨水渗漏问题则被嬴政用一种熬胶解决了,在两边都涂上熬胶,凝固后就牢牢地咬合在一起,密封性一点都不输给那个高丽的Lock & Lock。(什么,你要问我熬胶的配方?对不起,失传了!)
这间屋子同时也是嬴政的设计室,因为在画设计图的时候他喜欢阳光洒满身上。单从这间屋子就可以看出,其实始皇陛下是个浪漫主义者。
作为设计室,这间屋子的两面墙壁上用炭笔(因为蒙恬发明的毛笔还没有广泛应用)画满了设计图,其中除了少数一些水利工程及防御工事外,大部分都是房屋建筑设计图,当然也包括那座倒金字塔形的宫殿。仔细地看,你就会发现,原来那座宫殿不会倒塌的原因是在地底下。如果以地面为中轴线,那么地上的建筑和地下的建筑恰好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对称。正是金字塔形的地基保证了地面建筑的稳固性。
这个形状的设计后来嬴政再也没有在其他方面应用过—谁都看得出来,这样的设计太浪费材料了!
现在决斗的地点就在这间屋子的前面一个宫殿里,这间宫殿是纯圆形的,圆得比你的眼珠还要圆,是嬴政以前专门设计来练习轮滑用的。
现在需要形容一下从甘泉宫的门口到决斗的圆形宫殿到底有多远,这样说吧,刺客张三被吸在磁门上的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等他到达圆形宫殿的时候,始皇陛下已经用完晚膳半个多时辰了。当然半途中刺客也进行了休息和吃饭。
现在决斗正式开始。嬴政使用的是自己的佩剑定秦剑,刺客在交出了他藏在腰间的短匕首(他被吸在磁门上就是因为这把匕首)后,郎中令捧给了他一把剑。刺客拔出了剑,一眼瞄去,不禁有些惊异。因为按他的专业眼光来看,这把剑不管在长度、锋利性、还是韧性上,都不比定秦剑差多少。
他并不知道,像这样顶级的剑,整个秦国一共才有三把,一把给了蒙恬,一把作为始皇陛下的佩剑,另一把本来要给扶苏,但在嬴政把扶苏赶走时,生气过度而忘记了。
刺客终于开始相信始皇陛下是个公平的人,于是满意地拔出了剑做了一个起手动作,意思是现在可以开始决斗了。
嬴政用带子把两个大衣袖扎起来后,也摆了一个姿势,这个姿势令刺客不禁相信,始皇陛下也是练过剑术的。
决斗开始了。刺客张三一剑刺向始皇陛下胸前,但嬴政脚下滑溜溜地一转,就避开了这一剑。
现在要谈谈我本人。本人在年少的时候写过不少的歪诗,心目中也很有过一些诗坛偶像,例如那个要文字技巧有文字技巧,要人生哲理有人生哲理,要思想境界有思想境界的苏轼。但如果你要问我,哪个诗人才算是真正的诗人,那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陶渊明。
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真正地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无艺术,无修辞。苏轼无论把修辞运用得如何炉火纯青,如何自然,始终是在修饰,在加工,是一种高明的伪自然。但陶渊明却撇开了所有人工的一切,把诗歌还原到了自然的本身。他在诗里所用的每一个字,都被他恢复到这个字最原始的意义,剥除了人们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任何强加或约定俗成的一切。
击剑在这一点上与诗歌异曲同工,最高境界也同样是无艺术,无修辞。现在令嬴政刮目相看的是,刺客张三的剑术就达到了这种水平。
前面三段废话的意思其实是要说,始皇陛下的剑术远远不是刺客的对手,而且他相信连蒙恬也不一定能胜他。他之所以能撑了这么久,完全归功于他脚上穿的滚轴翘头履。可怜的刺客张三从来就没有想象到他的对手会穿着这样一双鞋与他决斗。
于是我们看到的场景就是,胖子嬴政满屋子地滑来滑去,左拐右绕,瘦子刺客满屋子地追着刺他,晕头转向,有好几回还因为嬴政紧急转身而险些刺到自己。裁判兼护驾的郎中令左扑右扑,忙得像个陀螺。
嬴政还在庆幸幸好宫殿够大,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气喘吁吁了,毕竟这样的体力消耗对一个胖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想了一想,忽然在一根柱子后停了下来,把剑往地上一扔。
刺客不禁一呆,本来要往前刺的剑也不由一顿,停在那里。嬴政一声奸笑,快速拉下扎袖子的带子,把巨大的袖子向着刺客面前一扬。
刺客只觉得一股极度恶心呛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不由得身形一晃,几乎摔倒。原来这是嬴政的秘密武器,配方是胡椒粉、臭鸡蛋粉、烂鱼肠干,外加三个月不洗澡的胳肢窝气味。
嬴政得意地一笑,等着刺客晕倒在地上,就要叫郎中令宣布胜利了。想不到刺客晃了一晃,挺了过来,非但没有晕倒,反而左手一伸掩住了鼻子,右手的剑也跟了上来,吓得嬴政大叫一声,来不及拣起地上的剑就转身逃走。看样子,可能始皇陛下的配方里有一种分量没有到位。
刺客追得紧,始皇陛下慌不择路,顺着台阶一路逃下,滑出了圆形宫殿,进了后面那间开着屋顶的设计室。刺客并不肯罢手,也一路追了进来,后面跟着七荤八素的郎中令。
嬴政只觉得青铜剑刺骨的寒气已经迫在后项,隔着好几层衣领也是寒毛直竖,不得不不顾形象地往前猛然一扑,一滚,滚到了屋子中央一张大床脚下,正要喊:“朕认输了!”与此同时郎中令得到始皇陛下的眼神指令,也正要宣布决斗结束,忽然两人发现,刺客张三忘了决斗,只呆呆地注视着墙上的设计图,眼睛瞪得像非洲瞪羚一样。
“当”地一声,呆若木鸡的刺客掉下了手中的剑,他忽然回头激动地喊:“这些图,这些图,都是您画的吗?”
嬴政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整好衣冠,鼻孔45°角朝天地用鼻子回答:“当然是朕!”
刺客指着倒金字塔宫殿说:“您为什么不设计成蘑菇形呢?蘑菇形更具美感!”
嬴政想也不想地回答:“考虑到采光问题!”刺客恍然大悟,我们此时可以看到他脸上的表情已经由惊喜转化为由衷佩服了。于是嬴政挥了挥手,郎中令会意地拣起地上的剑退走了。
“刺客,再看看朕其他的作品!”嬴政兴奋地说,其实比起刺客来,他更惊喜,而且这种惊喜里,还不自觉地包含着一种被赏识的感激,虽然刺客对此一无所知。就像小二说钻石带给他/她惊喜,却不知道他/她带给钻石更多包含着感激的惊喜。
这种被赏识,即使贵为至尊,也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这些设计摆在大家眼前已经十几年,从来没有人像刺客一样给出过由于真心喜欢而认真思考后得出的评价。要知道在始皇陛下有限的圈子里,赵高只会说好而说不出好在哪里(你知道这种空洞的表扬其实还没有有所指的批评来得实在),李斯丞相从不说真心话,蒙毅上卿认为他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而扶苏公子看到这些只会皱眉。
到了此刻,不由得始皇陛下不去调整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刺客。
这种新的角度,对了,就是平等!
前面说到始皇陛下唯一仰视的人是韩非子,韩非子死后,除了封禅他再也没有抬过下巴。但是刺客张三的出现使他打破了常规。他即使不可能去仰视这个刺客,但也再不可能去俯视他了。始皇陛下虽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平等这一关系,在事实上已经成立了。
因为首先是行刺这一事实,已经把嬴政和刺客放到了同一高度。两个有资格对立的人,是不可能不在同一高度的。然后就是一种尊重,这种尊重,不同于一般的尊重,比如说嬴政对蒙氏兄弟的尊重。那种尊重更多的是对一种道德品行(蒙氏三代为秦赢鞠躬尽瘁,立下赫赫战功)或恪守的原则(三代的忠诚)的尊重,使得这种尊重,体现出来,更像是一种价值肯定和奖励方式。
而对刺客的尊重却是建筑在两人之间的可交流性上的尊重,这种可交流性,更具体地来说,就是共同爱好及在共同爱好上的相似水平或看法。
(对不起,读者,除了小波鬼斧神工的想象外,我也想模仿他一针见血指出一种情感或一个事件的最内在本质的本领,可是看上去非但达不到,还总是因用力过猛而显得做作和过头,像新神雕里时不时仰天大笑一通以示狂傲的某主演。不过钻石相信,这一点,一定会在今后的岁月中改进,因为我本人已经意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