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建安十六年 ...

  •   “孔明?”

      听见呼声,诸葛亮缓缓睁开眼睛,便看见昔日的师尊,今时的上司正几分担忧地看着他。他闭上了眼睛,停顿片刻,复又睁开,却仍是觉得恍惚。不知怎的,他突然觉得活着是一种奇妙的错乱;或许他应该在三年前的长坂坡就陪着旧主共赴九泉,而不是陪在曹操的张子房身边,出谋划策,治国安邦。

      “孔明?”荀攸问道,“可是这几日太过劳累?还是先去歇着罢了。”

      诸葛亮一边提笔写完表章上的最后几个字,一边应道,“亮一时失神,惭愧。军师说过,当尽快拟定此表并送与令君一阅;亮这便写完了,待军师看过便亲自送至令君府上。”

      荀攸接过墨迹未干的表章扫过一遍。待看完了,他沉默片刻,终是叹道,“此表很好,措辞甚是端庄中正。只是孔明不用送去令君府上了;他不会点头的,又何必多此一举。”

      “军师竟不欲一试?”

      “定然不能成之事,何必一试,”荀攸的一向稳如泰山的语音里难得多了一丝躁动,“若叫他看了此表,只怕他更觉心寒,怨吾不解他心志。罢了,只望丞相与文若能各让一步,且让文若在丞相称王前乞得骸骨归颍川去。”

      诸葛亮抬起头来,默默地望了荀攸一眼,但见那一向平淡如水的脸上竟浮出压抑不住的痛苦神色,直让他更觉几分心惊。其实荀攸方才最后一句话却是说得有些离谱——曹操焉能容荀彧乞骸骨归去?能乱了荀攸的心,叫他说出这般不智的话语,可见此事份量。大约,真是挽不回了。

      诸葛亮静了片刻,轻声说道,“即便如此,亮仍欲往令君府上走一趟。至少,也当将军师这句话带到。”

      荀攸伸出手来,揉了揉额角,疲惫地说道,“那便去罢;攸,先谢过孔明。”

      诸葛亮抬手一礼,起身收起那篇表章便欲离去。他方到门口,便听荀攸唤他道,“孔明稍待,吾还有几句话。”待诸葛亮折回去,复又坐下了,荀攸便道,“董承出言至今,吾还未问过孔明。丞相欲称王一事,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没有片刻犹豫地应道,“亮以为丞相功盖朝野,当仁不让。”声音中并没有敷衍勉强的意思。

      “哦?”荀攸似乎显得意外。他说,“吾本以为,孔明亦是深念汉室之人。”

      诸葛亮微微一笑,又是叹了一声,说,“汉室积弱数十年,外不能戎边通商,内不能与民温饱,更兼丞相威信已立,较天子更盛。当今这天下,何需汉皇?当下这天下,却需曹丞相。待得四海升平,便是王位亦不足道矣。”

      荀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仿佛想从他的脸上读出违心。最后荀攸问道,“孔明出山时却是选中了汉室宗亲。吾几番修书至荆州邀孔明北上,却遭孔明拒绝。若非为了汉室,却是为何?”

      诸葛亮正色道,“左将军得人心处本不在一个姓氏。”

      说出“左将军”三字的时候,诸葛亮突然只觉胸中一阵剧痛,眼前发黑。已经整整三年了,刘备坟前的桃树想来已经开始结果;孙氏臣服,中原安定,只剩汉川西凉几处尚割据自立,但不足为虑。乱世终究过去,战火渐渐平息。但这一刻他仍是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梦——一个十足的噩梦。他深呼一口气,强自压下心中痛楚,这才又低声答道,“在亮看来,左将军礼贤下士,仁厚爱人,自有不输于曹公之处。”

      荀攸沉默了许久,终于轻声叹道,“孔明乃念旧之人啊,难为你了。”顿了一顿,他将声音压得更低了,说,“孔明且去,你好生与文若说上几句。至于结局如何,本不是吾等所能掌握。”

      待到了,便看见荀彧的府上灯火通明,有两名仆从站在门前,却不知在等候谁人——这番架势,难道竟是在等曹操?诸葛亮只觉胸中更是沉重,便是在客室中与荀彧相对坐下了却也只是一时无言。见他无话,荀彧便开口问道,“可是公达请孔明来送公文?”

      诸葛亮默默点头,将表章递到荀彧面前,这才终于应道,“此乃几位军师与将军与所做劝进表;荀军师着亮送来,欲请令君一观。”

      荀彧微笑着将一只纤长的手覆在诸葛亮腕上,柔声说,“孔明,不必。我知道你的心思,也多谢你的好意,但此事本无回旋余地。彧终是汉臣。”

      诸葛亮低下头去,却是不乏尖锐地问道,“令君是否意指吾等此举有不臣之意?”

      荀彧的脸色微微一沉,微微摇了摇头,却只是说道,“如今已是二更天,孔明请回罢,也将这表章也一并带回才是。”

      诸葛亮沉默片刻,终是缓缓地点了点头,他正欲起身行礼,却突然听见有人敲门。

      “令君,丞相府差人送礼来了。”

      只很短暂的片刻死寂,随后荀彧平和地说道,“那便送进来。”语音听不出丝毫波动。

      门吱呀一声晃开了,随后一面目不详的仆从步入,将一个精致的漆盒放在桌上,躬身一礼,便又退了出去,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一般。或许他一直清楚这一刻终究会到来,但此时诸葛亮仍只觉胸中充斥着一种无法形容的悲愤。一片沉寂之中只听荀彧温声说道,“孔明,你且先回去罢。入夜了,明日尚有朝会,还是早些歇息才是。”于是诸葛亮缓缓站起身来,深深一礼,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尚书令府上。

      事已至此,却是无话可说,只得一礼道别。

      离开荀彧府上,他方转过一个街口,面前便突然拦了两名兵士和一面目模糊的书吏。“曹丞相请诸葛侍郎前去一见,”那人说道。

      曹操坐在烛火下沉思。他的表情暧昧不明,看不出是悲伤还是志得意满,但无论什么神色,那双眼睛中的精光总是让人心寒。待诸葛亮礼毕,他稍稍直起身来。“孔明,诸葛孔明,”他笑看着诸葛亮,“你说,这般晚了,你去令君府上作何?更何况文若托病避客好几日了。”

      “回丞相,荀军师欲与众臣联名上表请丞相为魏王。亮助荀军师拟定表章,便有意送与令君一观。”

      曹操点了点头,却道,“虽道是无用功——不过文若看了之后却怎么说?”

      诸葛亮顿了半晌,答,“令君不曾看过;却是丞相的使者携赠礼先到了。”他的措辞还算小心,声音中却有一丝压抑不住的愤慨。在曹营三年,他已是比初出茅庐时缄默许多,但仍不能像荀攸一般,深密智防,滴水不漏。不过若是荀攸在此与曹操言语,又是否当真能滴水不漏?那走到尽头的人终究是荀文若。

      “孔明行事颇是大胆啊,”曹操不咸不淡地评道,“公达这几日尚不曾开口,你却直接往文若府上去了。”

      诸葛亮应道,“丞相,亮不过送表章请尚书令大人一阅,并无不合法理之处。”

      曹操眯了眯眼,缓缓点头。“哦,也是,此事合情合理,亦合法。”他停了下来,目光炯炯地看着诸葛亮,半晌又说,“诸葛孔明,你好自为之;孤爱惜人才,这便提点你一次。”

      诸葛亮沉默地躬身行礼。

      直到退出丞相府,他仍觉胸间一股悲凉缠绕,驱之不散。并非兔死狐悲,也不只是悲恸尚书令;而是曹操那句“好自为之”虽然再平常不过,却仍是让他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陌生。难道他竟是在怀念故主?他在荆州不过一年有余,而长坂坡之后已是又过了三年,却还有多少旧事可想?其实他不知道自己在追思何事,怀念何人;胸中除了悲凉也只剩下一片昏昏噩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