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苏护 ...

  •   秦老先生从一旁门走出来,故作嫌弃道,“两月前让你回上京你是非要留下,就为了留在这里帮忙,你一小姑娘能帮多大忙?”
      “我能帮的忙不多,但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像知府大人那样的上位者不知人间疾苦,若全然没有在前走的提灯人,才是百姓真正的牢笼。”
      苏梨回头对秦老笑道,“您呢,秦伯伯难道不是身为医者,见不得百姓受难,想留在这里义诊吗?”
      苏梨的笑容恬静又带着纯真,像是不谙世事却一身倔强的小姑娘,秦老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他比苏护要来的年长两轮,早年他在太医院当值,苏梨身体不好,苏护每每下了早朝便来太医院向他讨教。
      问的都是苏梨的病情,大大小小都问,问大了是病症,问小的就是“阿梨昨夜没睡好,可有安睡的法子”,“这药苦,阿梨不愿意喝,可能加些糖”诸此一类。
      原先秦老是与苏护父辈相熟,但苏护来的多了,他也自然熟络起来。
      太医院的医官每次看到这个年轻的丞相大人往太医院跑,虽常听苏护为人谦和,爱民如子的传闻,但一开始也都行礼避让,以防得罪,后来发觉苏护此人全然没有架子,都争相打趣起来。
      有一回,户部尚书联合一行官员向圣上提议,要大行增加商人赋税,他们认为商人追名逐利,常将商品多次变卖,从中敛财,金钱来的轻而易举。
      而农人一整年辛劳忙碌,得到的营收和商人相比少之又少,且农人盛产的粮食才是立国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是天命所在。
      若人人经商,那北临百姓的温饱都成困难,国随之而危,人随之而贫,应将从商人那里的赋税放入农耕之中,并减免农人赋税。
      而那回只有苏护力排众议,那时的南境和西北还未起战,他认为当时的北临农产已经完全到滞销的地步,许多农人的粮食在第二年已经卖不出去,
      而商人是将北临的粮食销向外邦的最好途径,且商人经营的不仅仅是粮食,更能带着百姓看向更广阔的的一面。
      由此僵持了半月,最后苏护将每城的粮食产量上呈,圣上采纳了苏护的建议才平息了此事,而当时的北临确实不需要再一味打击商户。
      后来此事传开,一开始苏护也遭到了大多百姓的不满,甚至传言四起,认为苏护的妻子就是商户之女,他这一切都是为了私心,直到几年后百姓看见了分别,这声音才逐渐平息。
      一日苏护来太医院抓药。
      秦老就调侃苏护,“吃力不讨好,除了那一些的商人,没人领情,这是何必呢?”
      苏护仔仔细细一点点将药材分拣,随意地说道“做这些事本就不是为了何人的答谢,在下无非是遭受些非议,相反,若没有人摒弃众议,那受难的是千千万万人。”
      那日苏护在窗前的案上挑了很久的药材,外面霞光绚烂,将苏护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秦老在他身后望着,竟让他觉得“顶天立地”这个词的具象化,好像这个身影走在了北临的最前端。
      他思及此,不禁笑道,从苏梨身上,好像看见了当年的苏护,“你呀你呀,不愧是他的女儿,没给他丢人。”
      “秦伯伯,您之前一直在太医院当差,朝廷的人您基本打过交道,您觉得此次朝廷会派谁来?”苏梨问。
      “此人必要有威望,或者有一定的地位,朝廷的能臣不多。”秦老稍加思索,
      “我想来该有清正廉洁的徐丞相,但他如今年事已高,朝廷应该不会让他来此奔波。或者是八面玲珑的户部尚书柳严;开国候世子,掌握十万大军的贺小侯爷贺憬舟;还有一位我离开皇宫后,才美名在外所听闻的成安伯之子,徐丞相的学生周含章,此人我接触不多,但也极有可能。”秦老一本正经的说着。
      苏梨狡黠一笑,“秦伯伯莫不是还忘了一人?”
      秦老眉毛一挑,摸了摸胡子,“忘了谁?”
      “那位不受宠,向来不爱上朝且不争抢,却被我父亲夸做治世之才的四皇子——谢岑。”
      秦老恍然大悟,摸着胡子但笑不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