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番外一 《回到过去变成鱼》1 ...

  •   陈于是条鱼。
      准确的说是一条锦鲤。
      更确的说他是一条由人变成的锦鲤。
      三天前
      “哥,听说雁芦山蚊子可多了,花露水儿带没带啊?”
      “带了的,带了的,该带的都带了,你把你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就行,怎么这么啰嗦,一个小时里,你光这个就问我3遍了。”
      “我我我这不是太想去雁芦山了嘛,老哥你看,这第一次去,可得做足准备啊,免得出现什么意外就不好了,你说是吧,要是突发什么感冒跌伤发烧风寒胃痛心梗……”
      “停停停!咱爸妈说话也不啰嗦啊,怎么到你这,这么爱说。”
      瞅着小弟大有在临行前把意外说个干净的趋势,陈峻连忙让他住嘴,这要说下去,今天就别想出门了。
      这个小弟平日里在家里都不怎么说话,哪知道最近几天像是被打开了什么开关,一跟他讲话就说个不停,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也不至于这么高兴啊。
      陈于在被呵止后便悻悻地离开了,他知道自己这几天说话频率过于离谱,再去骚扰亲哥的话,今天就走不了了,结果就是雁芦之行完全泡汤。
      这哪儿行啊!
      他真的太想太想太想去那个地方了。
      雁芦山所在的什邡山脉是国土上最特殊的一座山脉,整座山脉像是一条西行的大龙,从大海腾起,飞越宽广的东江平原,冲向密藏高原。龙首披雪,龙尾覆绿,加上发源于其的东江,将整个风区国土分隔成南北两个大部分。
      据地质考察研究,最后发现这条山脉在全球地形区中是孤立且突兀的,因为他不处在任何板块交界,零星的几条断裂带形成时间都晚于山脉的形成。这一系列的发现引得全世界地质学者分分前来研究,甚至出现了一门专门的地质科目:雁芦山学。
      关于其成因目前有多种猜想,比如槽台理论解释因为东江台地有过一次唯一一段剧烈的下沉和抬升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之为“东江伪地槽”时期,在地质历史时期则表现为孤立单元的地震,大量的重力地貌。这一观点因为“伪地槽”时期留有大量地质遗迹而被广泛接受。
      相反的板块构造理论则完全不能解释一个板块内部、构造平稳的地区为什么会突兀的形成一座如此雄伟的山脉。
      因此至今槽台理论和板块理论仍未分出胜负,导致大量稀奇古怪的观点出现,最离谱的是,这条山脉是远古时期的一条巨龙演化而来,它从东海升起由于不知名的原因,飞越密藏域高原时坠落,龙身形成了如今山脉的主题,龙头是什邡山脉西部的两座高大山峰,龙尾是相对低矮的雁芦群山。
      这一说法完全是玩笑,因为山脉形成远在先民龙图腾出现之前,不过由于这比喻十分形象,导游们都喜欢拿这个吸引游客,导致这个“成因”广为流传。
      雁芦山由于自然风光优美,独特的地理环境,留存着许多珍惜动植物,所以在十多年前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能参观的地方被划为了景区,仅为保护区的1/10,山上修了观赏栈道和休憩亭台,还有专门的观光车路线。
      景区里人不算多,一是开放地区面积比较小,半天就能看完,二是因为自然保护区有限额,前往观赏往往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而且还不容易抢到。这次能去多亏了陈峻的大学同学——他就在保护区工作。
      因此陈于才会如此高兴,少有说话的他,对他哥简直热情似火,整天嘘寒问暖。搞得他哥都受不了了,就有了开始一幕。
      陈于之所以这么想去雁芦山,还得从小学说起。
      那个时候是小学四年级,一方面他终于从伯伯家离开,与父母兄长团聚,另一方面他也变得不再爱笑,喜欢把自己的心事藏住,变得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书。
      父母原本很担心,可等陈峻在一个晚上聊了一整夜后,他们便问了,只是每天对陈于更加体贴和关注。
      陈于默默记在心里,他想这才是他的家,他的哥哥和爸妈。
      周末和放学后泡在图书馆里已经成为他7年来的习惯了。
      历史,文学,天文,地理,经济他什么都看,门类繁多,唯独不爱看心理学和哲学相关的书。
      主要是看不懂。
      里面最喜欢的还是历史,不管是历史的通俗小说,还是枯燥干涩的古籍,他都喜欢看,虽然不能做到把二十四史全部背下来,可是每个时期的史书各有特点,依据不同的风格他已经能判断这个人物或者事件出自哪本史书了。
      古代的奇闻怪志小说、故事他也爱看。
      《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等都被他看过了。
      就在升高中高中的那个暑假,像往常一样,跟管理员小姐姐打了招呼之后正准备往古籍区走,小姐姐却告诉他:
      “陈小弟弟,最近来了一批外地转运然后暂留我们市图的古籍,昨天刚刚扫描影印完,还没来得及放在书柜上。
      这里面好多是地区方志,还有一些怪奇传说本子,我记得你不是最喜欢看这些了吗,就想着今天先跟你讲一声,要是再过两天,古籍被运走,这些影印件也要库藏了。
      你要不要跟我去看看?”
      外地的古籍诶!!这个姐姐人真好!
      “谢谢漂亮姐姐!!漂亮姐姐人最好了!下次过来给你带小酥饼。
      现在就去吗?”
      他听完就眨巴着眼睛,兴奋地向管理员小姐姐道谢,眼里满是小星星,娃娃脸微微鼓起。
      这个初中的小弟弟怎么还是这么可爱啊,她上岗了三年,看了三年都没腻。
      “瞧你这么说,我不带你过去就不跟姐姐带小酥饼了?”
      她决定先逗逗他。
      “我哪有啊,可爱的姐姐,漂亮的姐姐,人美心善的大姐姐,天天给你带,快带我去好不好。”
      陈于连忙解释和夸赞,免得这位小姐姐不带他去了。
      “哈哈哈哈哈,不逗你了,你怎么这么可爱呀!走我先跟蔡姐说一下。”
      她忍不住捏了一下对方的脸蛋儿,又软又弹,再次感叹道。
      “好嘞!那我在这儿等吧。”
      他被捏的有些脸红,自从四年级发生那件事后,就很少被别人捏过脸了,因为他很少跟别人玩在一起,相处变少了,自然也没人来找他了,只是这位姐姐是管理古典文献古籍的,都认识了好几年,渐渐熟起来,就更加放的开了。
      被管理员姐姐领着前去放有书籍的地方,边走她还边对陈于介绍这批古籍的来历以及注意事项:
      “这批方志文献是来自咱们东江省西部的雁芦市,里面好几部县志、郡志以及有关当地风俗传说的一些典籍,成书时间比较早,六百多年就已经开始修了。
      后来因为某些事,导致管理工作不是很到位,某些典籍就此遗失,再加上近些年来雁芦时常发生的地震,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这次准备运往江州保藏,正好途中在我们这儿停留暂休,不然你只有以后去江州才能看了。
      另外你知道的,这种文献哪怕是影印都不能轻易外传,所以你只能在这儿看,也不能拍照哦,我就在隔壁整理书架,你看完了说一声,我好带你出去,记住了吧?”
      最后停留在一间金属门前,她开完门就去隔壁了,小陈于一个人找了跟板凳开始,找起他想看的。
      《隆阳县志》、《雁芦县志》、《乐为县志》、《雁芦风俗杂编》、《掩龙山杂记》……
      《掩龙山杂记》?
      书名显得有些突兀。
      在一堆雁芦地区的县志、风俗编里怎么混了本“掩龙”的,我记得雁芦没这地儿吧?
      陈于把这本书挑出来,开始翻看,书的序言就让他震惊,序言原文如下:

      此山「雁芦」非今所传山之真名,盖因后人音传附会,余阅古籍,寻古迹,期间数年,乃得其真名名曰「掩龙」,「掩龙」何来,掩埋神龙也!

      昔日,余游于东江之丘,路遇群盗,以至身无分文。幸得一村翁助,共宿其家。余来行游至此,心有难耐,遂向其询之:“近有景好山川否?”

      老翁曰:此地有名「雁芦」之山,山势如龙摆尾,其半山有群雁栖息,而麓有东江一支,其岸饶草蓊秽,故得是名。先生可往观之。

      余心驰神往,遂趋山探访。

      至山,果如翁所言,山如龙尾,半山群雁翔集,山麓有水,其岸芦苇多矣。
      然而,余登山之巅,遥望四方,雁、芦所在于全山而渺矣,偶见雁芦之名盖非真名?且山沟林莽之间,常可见古雕残塑,碎瓦断砖。

      奇哉怪也,何故?

      适逢一老翁牧羊于山间,余问之:「此山何以名雁芦,藉小雁、小芦耶?又何故有古雕残塑?」

      老翁答曰:「雁芦之名,乃后人相传,实则非也。」

      余大喜,复问:「然则此山真名为何?」

      老翁微笑曰:「昔年不知几许,曾有山民入山采樵,忽见巨大神龙为巨石所掩,其影虚悬。
      见者惊走,奔归村中,口中呼号:“掩龙!掩龙!”不终日,此人发狂疾,投河而亡。
      时人深信山上有神灵居之,乃集资建龙神庙,以答神庥。初因龙神灵感,远近村落之人皆来献祭,香火日盛。及至兵戈扰攘之时,村遭屠戮,生灵涂炭,龙神庙遂渐颓败……。
      至今掩龙山上犹存龙神庙遗址,古道亦被草木覆盖矣,余所观古塑皆乃此也。

      余见老翁言辞非凡,亟问其为谁。翁笑而不言,与羊群俱入林中,消失无踪。余既喜得知掩龙山往事之真,又失望于遇仙而未得尽问,心中五味杂陈。

      遂记此事,以志不忘。

      后余归里,费五年之光阴,搜集邡州郡古籍文献,遍访考察,终成掩龙山杂记,望后人知掩龙山之沿革与风物。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番外一 《回到过去变成鱼》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