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密档阁 ...

  •   二十 密档阁
      我请求孺颐带我去密档阁,孺颐第二日便带我去了。
      我这个人听话得很,楼里不许我随意走动,我是万万不敢走动。我自身也散漫,能坐着不想站着,院子里也懒得去。只不过躺着看书太吃力,不然我也许还会躺着。我最羡慕的便是那些个贵妃皇后,可以叫个小黄门从旁念书,如此这般我便可以躺着了。其实我后来的俸禄倒也请得起人,没舍得,只请了位不识字的杂役。
      我对见识这南霁月楼最中心的密档阁颇有期待,盼望见到整个中原最顶尖的情报机构如何构建他们的藏讯地点,如何别类,如何管理。自然,我心里隐隐想着我是否能收获些不得了的密信,什么宫闱秘辛,江湖轶事。
      很可惜,我大部分的盼望都落空了。孺颐早让人将所要的情报告知守阁人,我们下午过去时,几本案册已经被抽了出来放在查阅室,就等我们过来交于我们。
      我微微失落的神情被孺颐注意到,他笑道:“你好像有点失望?”
      我道:“……毕竟之前说的是查阅。现下只有‘阅’了。”
      孺颐一挑眉,语调也稍稍扬起,道:“啊~有道理。”
      这戏弄的语气。孺颐在调笑别人上惯常有天赋,我只消被他含笑的双目一觑,便觉自己笨嘴拙舌,不知从哪里辩起。
      我只好把话题转向别的事,道:“不愧是南霁月楼,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我倒是想问问,那这信息又是如何收录,如何编排整理的?”
      孺颐听我问这个,倒也没有藏私,娓娓道:“密档阁下分汇集,典录,索查三部。汇集与各堂各部对接,甄别,收录情报,初步别类;典录即如其名,负责细致归类,典化录入;索查则是替我们检索取卷的。虽然分了三个职能部门,但实际有四个步骤,其中典录部需要就重要情报直接对接楼主与各堂主,由楼主与几位堂主共同研读分析情报,得出有价值的线索,这个研读的过程正式名字叫做‘取真’,不过我们常常称为‘读讯会’,至于典录部常常会称它作‘报请’。”
      我叹道:“原来是这样构造。见识了。”
      孺颐微微叹口气,倒有些怀念似地道:“我很久没去读讯会了。”
      至于为什么好久没去了,我想我也能猜到。他心神难宁,精力不济。
      孺颐很快揭过这茬,他摸了摸那本案卷,看向我,引诱似的道:“让索查给事先找出来,只是为了便利,我可以带你进去看的。”
      我问道:“真的?”
      他道:“当然是真的。”
      我这时到想得周全了些,问道:“南霁月楼的情报向来高价,照理来说,要真能进去随意看,得是天价了罢?”
      孺颐便又笑起来。他道:“照理是这样的。”
      我看着他:“那么,实际呢?”
      孺颐道:“实际就是,看你愿不愿意留在这里。“
      我没说话。孺颐倒也不指望我给出回应,他继续道:“权限是给自己人的。价格是给外人的。”然后问我:“还要进去看吗?”
      我沉默了半晌,我意识到这话里有于我而言的希望,不是关于进入密档阁的希望,而是关于离开这个地方的希望。
      但我不再是那样完全无法体察他人感情的人了,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可能会令孺颐受伤。
      是以我斟酌道:“我不想进去了。但我也并不想离开……起码并不想马上离开。我也许仍然有一天会离开南霁月楼,但我并不想离开你。”
      孺颐看着我,他的表情凝固了。他的眼神一瞬间柔软,但又陡然凶狠。只不过这个狠戾最终还是没有落下来。他伸手摸了摸我的脸。他说:“你要查什么,你可以不用进去的,我帮你去找出来就是了,不算在你头上。”
      我想了想道:“我想看看我自己的。”孺颐莞尔。我稍稍顿了下,又道:“我也想看看你的。”
      孺颐的神色又变得非常复杂,但是他还是收敛了神色,只慢慢地道:“你的档案我没有权限,我自己的,我也没有。”
      我没有料到是这样。
      孺颐轻轻呼出一口气,调整了下自己的状态,便继续说道:“你的档案在你来楼里以后,楼主就调了档案密级,我是看不到的,所以其实你的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我知道只是很少一部分,我知道的那些纯粹是因为你身边的人实在是太有名了,长策侯,陈武帝,他们的案卷我都翻来看过,读讯会的时候也会谈论。至于我的档案为什么我没有权限,这是楼里为了避免档案案主对记录不满意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才做的规定。此外,楼里其他人的档案我也没有权限,原因你大概也可以猜到,没有人想和太知道自己底细的人共事。”
      我听罢道:“很有道理。”
      孺颐道:“除却这些,我都有权限,你想看什么?”
      我一下子没有想到什么要看的,也确实不想占南霁月楼太多便宜,又想起眼前的正事,道:“我想好了告诉你。我们还是先看手上的莫攸谷罢。”
      孺颐眼神柔和地看着我道:“也好。”

      案卷是莫攸谷卷的第三册,我猜也是最后一册。我翻到灭门那节,开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楼里暗访莫攸谷,确信阎罗钩是在灭门案前后遗失,顺王朝左将军非作案人,作案人目前仍不明。此以下大体罗列了当时两军交战在莫攸谷附近的驻军情况,江湖人士活动情况,村民证言,及由此得出的分析结论。整个记录非常碎片化。
      “……灭门前三月:
      大顺左将军刘人奉退守沂阳郡,大营扎于莫攸谷十五里外,时粮草缺乏,医药不足,为养兵马,对当地百姓多有滋扰,与临郡幾南郡也有龃龉。据卧龙村人证言,刘人奉曾请莫攸谷救治伤兵,宣谷主派七位弟子前去,那时当地百姓都已经传言陈谙曾为谷中所救,刘人奉并未有所表态。南留村采药人证言,他每隔一阵会上莫攸谷卖草药,是第一个发现莫攸谷被灭门的,他发现此事后便将消息传出,由于两军交战,报官亦无人管,卧龙村村长组织了人去收尸,而刘人奉此时才派兵来查看情况。后因为战事吃紧,刘人奉很快便离开此地应战,直至战死再未回来此地。刘人奉死后不久,京师城破,其麾下大部分兵马归降陈军。
      (前)世家连家兵马逃窜过此,曾于莫攸谷三十里外行军。连家在此战中完全丧失了本家一脉,旁支亦不出息。家财被家臣变卖,流向不明。
      幾南郡司徒家守军距莫攸谷也仅五十里地。幾南郡时已暗投陈军。司徒家曾与旧霁月楼有勾结。
      ……
      莲华教教主来谷里求医,疑因肾经不通。未曾逗留,确已在灭门案前一月离开。
      富贾灵丘沈氏为沈母心疾来谷里求医。后因战祸而在此逗留,事发后留谷悼念。但沈氏对阎罗钩一事全然无知,暗访沈氏庄中亦未发现阎罗钩。
      白鸟县(属东部炳明郡)县令夫人陈氏为多子苦,来谷里求医。因战祸而在此逗留,后不知去向,可能死于兵乱。
      ……
      没有发现天山楼在附近活动的痕迹。”
      诸如此类,总共便只有两页,很快就看完了。撰稿人没有从里面得出什么有用的线索,我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将江湖人士活动那块都快看出个窟窿来。
      孺颐这时用手指指着“司徒家与旧霁月楼有勾结”一句道:“这一句是新写上去的。”
      我看向他,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意味这什么,孺颐当机立断道:“我去把司徒家的密档找出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