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开学前准备 ...

  •   小溪相信妈妈,她一直都相信妈妈,只是很心疼妈妈,她不知道自己除了好好学习以外还能为妈妈做什么。印象里妈妈一直都在忙,忙着种菜,忙着喂鸡、洗衣服、做饭、卸货、整理店铺,还有接的手工针线活,门口一排排码起来的整齐的啤酒瓶子和一捆捆的纸盒,这都是妈妈每天所忙碌的。中间还会因为奶奶和父亲的闲言闲语争吵,还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上了年纪的男性来门口一口一个“惠兰妹妹”的喊着,偶尔父亲听到了也装作没听到,只有母亲事后会一个人坐在那里怔怔的出神。有时候几个嫁出去的姑姑也会特地回来对母亲指手画脚,言外之意无外乎父亲如今这样都是因为母亲不知好歹,她们扭着腰身回来一副教训的口吻。母亲以前不知回击,只是忍耐着,这几年因为照顾奶奶,身心疲惫已经到极致了,没有了压制自己情绪的精力,对姑姑们的话就会一句一句的恶狠狠的回击回去。反复几次以后,姑姑们的态度反而好起来了,有时候竟会站在母亲的角度感叹母亲的不易。
      “小溪,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妈妈现在撑着一口气活着就是为你了。”
      “嗯”。小溪答应着,胸口却也闷得喘不动气。小溪又想到了刚上学时妈妈带她去打耳洞的情形,那天妈妈给小溪买了一副小巧的红玫瑰耳钉,耳钉上的花太小了,看不清,小溪拿近了仔细看,只见一瓣瓣丝绒质地的玫瑰花瓣,底部都用胶水粘起来了。那天妈妈很高兴,老板还打趣说“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戴耳钉的话,那是要叫家长的。”
      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小溪被一阵悉悉索索的嘈杂声吵醒,她听见院里有人打水洗脸,她起来想去院里看看,可是等她开门到院子里的时候,只见到父亲的背影正向前厅走去,“吱呀”一声开门声,父亲走了。
      小溪四处环顾一下,没有看到母亲,发现院里那个菜篮子不见了,猜想母亲一定是去街西头卖菜了。院后门靠着一条河,河边坡上一片荒地都是大家种的菜,母亲也种了,那些挑选出来的品相好的菜,母亲就在河里把它们洗干净,一捆捆的绑整齐了,一大早提到街上去卖。
      小溪洗了把脸,去厨房抓了把米开始煮粥,转身又去打了盆水去奶奶房间。一开门便是一股尿骚味,小溪从柜子里拿出干净的褥垫和裤子,麻利的帮奶奶翻身换了褥垫脱下湿裤子,用毛巾擦洗干净后换了衣服,又换了盆水换了毛巾帮奶奶擦脸擦背。奶奶自己翻身困难,大夏天就会长一身的痱子。小溪给奶奶擦干净后换了一个小背心,用风扇轻轻吹着,又把脏衣物拿去院子放盆里泡起来。这一切忙好后就去前厅开店门,把商品拿出去都摆摆好。忙完这些后,小溪已经累的一身湿透了,她坐在门槛上想,如果自己读书去了,妈妈一个人在家该怎么做这些呢。
      小溪想着想着肚子有些饿了,突然想起厨房还熬着粥,就赶紧去厨房了。这会儿小溪母亲买完菜也回来了,母亲前厅店铺里没见到小溪身影,便往后院走去,看婆婆房间门开着,已经被扶起来在床上半卧着。正好看见女儿从厨房出来便两步走过去,神神秘秘的拉着小溪在井边板凳上坐下。
      小溪不知为何妈妈今早这样高兴,“菜今早卖的好啊?”
      母亲笑了一声,从篮子里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从里面掏出两个文胸给小溪,说:“你现在大了,过几天又要去市里读高中,得穿胸罩了,不然惹人笑话。”
      小溪脸腾得就红了,低着头不说话。母亲又从黑色塑料袋里掏出一部手机,说到:“市里读书一个星期才能回来一趟,这个手机你拿着,有什么急事难事要打电话回来,你回头把张婶家的电话号码记下来,有什么事就打她家,我跟张婶说过了,只要你打电话她就会喊我过去的。”
      张婶家就在小溪家店铺对面,婶婶人很好,跟妈妈关系也好,只是她的丈夫不是东西,每次听见她丈夫张口闭口满脸笑盈盈的喊着妈妈惠兰妹妹时,小溪就恨不得上去撕烂他的嘴。
      “妈妈我们哪有钱买手机啊?”小溪知道,家里当年盖这房子到现在还欠着一笔钱。店铺的生意一开始也还好,只是后来爸爸酗酒,奶奶偷钱出去赌钱,家里又要还盖房子的债。再后来奶奶病了整日要吃药,镇上好些人又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人也渐渐开始去市里的大商场买东西,铺子里的生意也就越来越难做了。
      “你中考完妈妈就跟街头卖手机的老板说了,问他有没有便宜点的手机。老板跟我说现在有些人换了新手机,旧手机就不要了。我就嘱咐老板说,那有旧手机跟我说,我去买。今早去卖菜,老板看见我就跟我说,昨天有个人换了新手机,这个低价卖给我。”母亲说着,脸上又是骄傲又是愧疚。
      小溪看着手里的黑色手机,是翻盖的,拐角处有点掉漆,“老板说要去街上那个店里买一张什么卡手机才能打电话,小溪你回头自己去问问,妈妈不懂这些。”
      小溪看着妈妈,她一拿起手机就会想到自己要去市里,要留下妈妈一人在家,真的太不放心了。妈妈天没亮时就要去摘新鲜的菜,要卖菜,又要开店,妈妈不识字不会记账,只会写数字,还要照顾奶奶。想到这小溪的眼睛就热热的,她赶紧站起来向厨房走去,说到:“粥好了,妈妈我们吃早饭吧,我抓点泡菜出来。”母亲坐在椅子上看着女儿的身影,欣慰的笑了,仿佛已经看到了女儿大学毕业的样子了。
      小溪刚到厨房眼泪便流了下来,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眼泪,把粥端去院子,又夹了泡菜端出去,便又转身去照顾奶奶吃饭了。
      转眼到了小溪开学的前一天,这天小溪早上起来按惯例忙完以后,一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就开始来房间收拾衣物,这时小溪母亲也卖完菜回来了。
      “小溪,来,试试。”母亲一边进门一边从筐子里掏出一红色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一条裤子一双鞋。小溪正在衣柜里找衣服,头一扭见妈妈拿的新衣服,先是高兴,跳到妈妈面前拿起裤子就往身上比划。等新裤子新鞋穿上了,小溪莫得心沉了一下,心想着“妈妈要卖几天的菜才能买这新衣服呢”?
      “老板在吗,有人吗?”
      “在在!来了来了!”听到前厅有人喊,母亲赶紧站起来出去了。
      小溪坐床边上看着这睡了十几年的房间出了神。门是没有刷过油漆的,日常风吹日晒的,门框上已经有些腐了,只是被母亲擦得干干净净,一点霉灰也没有。衣柜是母亲结婚时陪嫁过来的,小溪长大有了自己的房间后,母亲便把衣柜搬来小溪房间,上面的镜子右下角有些裂了,母亲怕碎了伤着小溪,便贴了一张海报上去,这海报还是小溪小学时看班上同学都有,吵着母亲要买的。床是竹编的凉床,不大,但是小溪睡上去刚刚好。床头临窗放的书桌也是母亲陪嫁的,桌面漆着黄色的油漆,上面有红漆勾画的山鸟。桌腿是漆的红漆,四个桌腿的底部都有些腐了,但是桌子还算稳当。桌面下两个抽屉,一个放着小溪从小学到初中的各种获奖的证书和本子,一个放着小溪的各种小玩意儿,有平日里编的头绳、妈妈给小溪串的手链、小镜子以及小溪的存钱罐,存钱罐里一元一角的纸币硬币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了。小溪坐到桌边去,从窗户看向外面的河边,稀稀落落散着几个人,有洗衣服洗菜的,有站着聊天的,河对面几户人家的院里冒着缕缕青烟,原来已经是午饭时候了!
      小溪赶紧把衣服换了,把本子纸笔、衣服以及妈妈前几天准备好的卫生用品都放进新买的行李箱里装好了。小溪穿过院子去前厅,路过奶奶的房间,看到妈妈正在给奶奶换衣服,听到脚步声,妈妈回头看到了小溪“你收拾好了吗,车子是明天早上七点的。”
      “嗯,收拾好了,我去做午饭了。”
      “午饭我来做,你去店里坐着吧,这两天要开学了,好些来买电池闹钟的。我想着今年再进点笔啊本子的,这些东西能放,又不重。”
      “嗯,妈妈,以后那些又重又占地方的货我们就不卖了吧,我们可以就卖卖笔啊本子。”
      “说得轻巧,妈妈又不认识字,那些货我好不容易都用数字标了记下来了,现在又换,我可怎么记账呢?你又不在家,哎,妈妈一辈子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你以后一定不能走妈妈这路...”
      “我会想办法的,妈你先别着急,等我想好了我再跟你说。”
      “我知道了,你去看店吧,对了,鞋合脚吗,老板说不合脚能拿去换。”母亲把毛巾拧干后端起盆转身问道。
      “合脚,穿着舒服。”
      母亲听完点点头就去后院了,小溪来到前厅坐在柜台前,盯着台面上粘的黄色胶带,有些胶带边缘卷了起来,沾了些灰,黑乎乎的,小溪用指甲扣着那些沾了灰的胶带。这个台面从小溪记事起就有了,这上面的裂缝是小溪七岁时站板凳帮客人拿货架上的老虎钳,没拿稳,老虎钳掉下来砸的。当时小溪吓哭了,母亲听到声音赶紧跑过来,看到女儿没伤着才送了一口气,从那以后,货架上再也没有放过这种重物。
      母亲来到厨房开始生火做饭,想到小溪明天就要去市里读书,又骄傲,又担心。小溪出生时生就白白净净的,但是瘦不拉几的。小溪母亲猜想着是自己怀她的时候营养没跟上。那时候店里每天赚了点钱,不是被婆婆拿去赌了就是丈夫拿去喝酒了,自己好不容易攒点钱下来也是要还盖房子的债,几乎每天顿顿土豆。如今小溪都上高中了,可是个子还是比同龄的小姑娘都要矮上一截,身子也是弱弱的,本就骨架小,看起来就更让人觉得怜惜了。小溪母亲一直都觉得是自己怀孕时没有顾好女儿,才会让小溪生的这样弱,又一想到女儿以后要自己一个人在学校里,眼泪就止不住要流。但是小溪母亲心里知道,小溪是一定要读书识字的,一定要让小溪比自己有出息,从这个镇子里走出去,再也听不到那些风言风语才好。
      第二天早上,小溪起床后照常去院里打水准备给奶奶擦洗。
      “东西都收好了吗,这些都放那我来弄。”小溪母亲听见女儿房门打开的声音,从厨房走出来说道。
      “妈妈你今天没有去卖菜啊?”小溪看着妈妈从厨房走出来,问到。
      “今天不去了,以后也不去卖菜了,我就把菜放门口,谁看上谁买。”边说着就走到井边开始打水。
      小溪家店铺在镇子的东边上,一般村里人赶集就会路过这,大家一般都会去街西头买东西,菜市场在那里,新开的超市、手机店以及卖家电的都在街西头了。初中学校也在西头。以前是街东头热闹一点,卖豆腐的以前也在东头,后来去西街盘了铺子。小溪的小学也在东头,在小溪家店铺再往东一点的位置。但是后来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就并入中学里去了,渐渐的,街东头就没什么人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开学前准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