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也谈广播剧(十一) ...

  •   因为对《太子》的偏爱,我在第一部曲里放了太多笔墨。这次说三部曲之二的《泥中莲》。其实这是一部改编自日本漫画的网配广播短剧,无坑已完结。一提到日本和韩国的漫画或电影,懂得都懂,话题放飞,故事离奇,情节还会一再反转。这部广播剧的原剧本也是这么一类,看似攻受双方都在道德和理智边缘挣扎,实则又在对方的不经意的引导下疯狂试探。结局的反转让双方都认为自己计胜一筹,其实不过都是对方计划下的一步棋而已。这种极致拉扯又暴露人性的情节和描写,真的是岛国特色。或许正是以为这种特别故事的存在,又给本该百花齐放的艺术作品增添了新的可能。小说本身就很高能,广播剧的制作自然也不可能拉垮。
      这次商桐配音的哥哥成了受役,虽然是早期网配剧但他的声线依然具有高辨识度,我还没看到演职员表就已经猜到是他了。彼时还是吴韬的倒霉死勒配音的弟弟是攻役,这时候的声音和现在比还显青涩,而且说实话,到现在我依然没有觉得他的声音独特,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过,他自言如果不是早年在网配里深度耕作,现在应该是在某个公司做外语翻译之类的工作。可见,他是有语言天赋或者对语言工作有热情的。他的配音能力的确有提升,但热度能这么高,且一早就被艺海佳音签约,肯定和他的外形以及公司营销策略不谋而合。尤其是我后来看到续续点灯和顾辰也被艺海收纳,这公司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因为还是日本漫画改编,整个广播剧的节奏和氛围乃至声音展示,都有漫画和岛国的影子在,有时候让人生出舞台剧的错觉。这在今天的商配广播剧看来,肯定会被贴上表演痕迹太重不够自然和生活化的标签。但动漫本就是二次元的内容,又怎么会跟三次元扯上浓重的关系呢?商桐的受役里几乎没有他擅长且多数配音的攻役影子,这部剧里既有讨生活的心酸,又有算计的狠辣,还兼有对弟弟时而温柔照顾时而痛心教诲的双面性。他在剧里都基本很好的完成了角色多面性塑造,配合高能剧情神奇又合理地反转。他的戏感我上次在《太子》里已经夸过,跟风允之真是相得益彰,可惜两个人迄今为止只合作过两次,包括那部坑了的时装剧《弱势》。多说一句,这部剧也是一部高能反转剧,小说本身就是过程中攻受互换,虽然也有古早狗血的失忆梗。话说回来,商桐的表现力既然可圈可点,且在三部曲里就有两部剧的展示,为啥至今不算大火?我想这跟时运、营销和个人性格以及背后推手都有莫大关系,而且火与不火虽然在流量和金钱上可以作为一个指标衡量,但我想一提到中抓网配圈,凡是听到过他声音的人,都会对他有记忆点吧。反倒是被大家转为神话的天空,可能因为我只听过那部非常生活化且高甜的《蘑菇炒鱿鱼》,我除了对他的京腔有点印象以外,没有其他过多的关注。我想,这正是靠天赋和发挥与练习和揣摩的区别。即便是风允之、倔强的小红以及小随等这些曾经进棚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员,在一个声演综艺节目里尚且会在专业配音演员面前露怯。那些本来在三次元就活得游刃有余只把配音当做业余爱好和生活消遣的人来讲,数量与质量自然是与时间与精力,热爱与付出严格挂钩的。诚然,不是所有付出都会有收获甚至回报,但低付出高回报的东西,不是都说《刑法》里写着吗?或许,未来我听过天空更多的作品后我会改变某些想法,但我不得不说,商桐、风允之、林予曦、倔强的小红、顾辰、郑希、赵毅、苏尚卿、续续点灯、逆鳞无伤、声声慢、小K等的声音,我是只听一部一个角色就记住了,天空至少没有在我这里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部剧我不是冲着很多听众期待的高能耳机环节去的,纯粹是小破站给我推送后,看到商桐的名字我就条件反射点开了。整体不错,符合早期该话题下三部曲的基本元素。剧本基础好,演员实力佳,后期很给力,大家的努力合作制作了一部好作品。但可能有个人偏好的因素,我还是觉得先入为主的《太子》更好听。或者说,是因为商桐和风允之的声音搭配听起来更和谐,外加中国古风加持,拔得头筹吧。
      三部曲之三的《狼狗》也是部开先河的作品,甚至很多听众把它称之为天花板级别的作品。后无来者估计是真的了,早期网配剧的题材和尺度都是比较自由和放飞的,毕竟不需要和资本绑定,靠一批极度热爱和不断发掘的演职员们用爱发电深度耕耘,也是一件本就很珍贵的事情。原作者千十九也有很多其他作品,但这部作品应该是随广播剧而收到高关注。我先听的广播剧再补的小说,我不得不说这又是一部广播剧超过小说的作品。但广播剧的好并不只局限于那些大家听得脸红心跳的片段,而是整体的设计以及配音演员的实力演绎。还是先说小说吧,前半部整体压抑且克制,哥哥和弟弟在各自划定的范围内努力保持既定路线,美满和谐的家庭让两个本就出色的孩子条件发射般不敢越雷池一步。两个人在各自喜爱和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且都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唯一遗憾的是感情这颗棋子,不知道如何安放。早期的误会和隐忍全都在后期一一化解,哥哥对弟弟的关心爱护,弟弟对哥哥的尊重敬仰,早就藏在骨子里,与血液融为了一体。最后的看似大团圆结局戛然而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如他们所愿,但很多生活里无法实现的梦也仅仅只能寄托在文艺作品了吧。难怪很多人说,艺术家本来就不是正常人。
      顾辰配音的哥哥气质、文艺,他的声线很符合一个看似柔弱实则坚毅的学者形象,长期的压抑让他愈发沉稳,自信控制有力。我记得有个在群里认识的妹子在海外读博,也是而立之年。谈到十五年前她开始听中抓作品时对顾辰声音的痴迷,那景象至今历历在目。我不得不说,他的声音具有高辨识度和强不可替代性。但再华丽的声音,也是需要作品来实现和证明的。好在他虽然没有大火,但一直在坚持多线发展。我想,这就是热爱和坚持的力量,不会轻易被现实生活打败和改造。柳凄配音的弟弟看似张扬、实则深沉,贯穿始终的是他深情的坚持和凝视。他的声音也挺有特色,但是我没有看到他其他多的尤其是主役作品,感觉有些可惜。他也是少有的公开承认自己取向的广播剧配音演员,实在很有勇气和担当。这部剧里后期的演绎,除了声音和技巧,更多的是故事打动他本人的释放,让人听了不觉眼皮发热。尤其是在海岛弟弟给哥哥弹琴唱歌,娓娓道来感情的桥段,我相信不是一个只要经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就能做到如此打动听众。这部剧除了让人有亲临现场的感受,更多的是超越作品本身真情实感的演绎。就凭这点,我觉得完全可以把《狼狗》放在三部曲首位。至于编剧和后期把两个人的互动在原作品上进行的再创作和发挥,那是他们的用意和本事,我表示尊敬和感叹。这部剧无论今后广播剧如何发展,肯定会是中抓圈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身就具有非常意义。
      广播剧连同作品还有一个不同于普通骨科作品的意义,则是把几种感情进行了细微和真挚的区别。幸运和幸福,前者可能是由血缘、时运带来的现实收获,而后者是由发展、感受带来的真实体验。这是为什么剧里两人的奶奶在临终前一直强调的,她很幸运能与自己的儿子、媳妇和孙子成为一家人,但她现在要去重新找回自己的幸福,也就是当初相知相遇相伴了大半生的丈夫。这种不同,让作品和立意瞬间就亮了。或许,现实里的缺憾也只能在文艺作品里去找寻了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