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皇权or宗亲 ...

  •   老朱杀胡惟庸,一举废除自秦朝便延续下来的宰相之位,归根究底是皇权暂时压制了相权,但此举终不长久。
      废了相权,还会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士大夫取而代之,总有新的势力牵掣皇权,这世上不会有永远的一家独大,这些老朱都心知肚明。

      但是后世的事,他纵然想管,也终究不能长生不老,只能留给子孙后代去办了。
      他能做的,或许已经做完了。

      他老了。
      须髯已渐生华发,从前强健有力的手臂逐渐起了青筋,有时候看着身边的马皇后会有一种已经共白头的感觉。

      老朱这样想着,难免有些颓然地倚着御座,却听朱棣一声恭敬的“父皇”。
      他抬手示意儿子讲话,朱棣俯首:“父皇不必忧心,有儿臣在,定会让大明千秋万代,山河永存。”

      此番豪言壮语令朱橚忍不住瞅了哥哥两眼。

      兄弟两一个雄姿英发,一个满眼放光,老朱全都尽收眸底。

      这个第四子的心志和能力他其实很清楚。
      如同鹏程万里,鸿雁展翅,区区燕王之位怕是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但这个国家需要一个仁君很久了。
      铁血的开国帝皇有他老朱一个就够了。

      而这个能够济世安民、心怀社稷的仁君,只能是他的长子朱标。
      他不是不爱朱棣,只是相比朱标和未来大明的太平,他不得不对朱棣跃跃欲试的有意表现视而不见,将他的藩地封往离应天千里之遥的北平,一心想让他当个大明的好屏障,以他的才能镇住北方,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绝非难事。

      朱标虽然仁慈,却绝对能驾驭住这个弟弟,这点老朱还是很信任的。
      再者,朱棣也是亲儿子,即便他的心思老朱跟明镜似的,难不成真为此杀了他?

      但这对于朱棣来说,无疑是偏心。

      老朱也只能对儿子的失望视若无睹,叹气道:“即便你能辅佐得了太子一时,百年之后又当如何?只要社稷存在一日,国家终究需要士大夫以协助治世。即便没有世家门庭,也会有阉党独大,总是有人心怀异志,想你再如何才华盖世,也是分身乏术啊。”

      不料话音刚落,朱棣突然抬头,目光中带着坚定:“儿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朕恕你过失。”

      “臣以为,”朱棣说话从不犹豫,这一点与老朱很像,当即一字一句道,“不如分一部分权与藩王,我等乃是大明亲子孙,一举一动必然皆为了大明利益,如此与士大夫相互制衡,陛下从中调和,可保朝廷安稳。”

      “乱中求稳么?”老朱眯眼,摸须若有所思。

      多方牵制,反而能获得平衡。
      再者,优待皇室宗亲总比阉党手握重权好得多,儿子们也是拱卫大明的坚实力量,尤其是像朱棣这样的人才,以后若是外敌入侵,定是能一举灭之。

      老朱也是个重亲情护子孙的人,能让这些小辈过得更舒心,也正合他意。

      但他仍是沉吟了许久。

      朱棣知道他心内的顾虑。
      “父皇。”他垂首,“当年汉初七国之乱,晋惠帝八王之反,虽是汉高祖与司马氏大封宗室所致,然皆为诸王利欲熏心,妄图取而代之,臣想,我朱明子弟皆一心为国,待陛下忠心耿耿,岂能重蹈前朝覆辙?”

      这话可谓说进老朱心坎子里了。
      虽然他对功臣们是绝对的不信任,就连自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也防了一手,若不是汤和脑子灵活赶紧退隐致仕保命,恐怕连这个一起给地主放牛的竹马也不会放过。

      但相反,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却相当宠爱,可谓对外如心狠魔王,对内又是操心家事的慈爱父亲,待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好。
      当年朱橚被他派去治理开封,不料正值大水,农民良田被淹,一下子饥民遍布,哀鸿遍野,小皇子竟一时被吓着了,从小养尊处优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当即拍拍屁股一溜烟跑了。
      老朱盛怒之下,将他贬去云南以作惩罚,但也只是过了两年,心里头还是不忍,就将宝贝儿子给召回来了。

      所以他在好父亲这点上,自认在历代皇帝里也能排个前三。

      这些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总是时不时地给他们一灌输,满脑子都一股热血,恨不得立刻提刀上马杀北疆个人仰马翻。

      这点他倒是挺放心的。

      “父皇,您也清楚若是有强大的藩王力量,元朝之亡也不致如此摧枯拉朽,可见我等也可加强各地军事戒备,整治内忧外患。藩王之间若是彼此势大,也可相互牵绊,总不会教一方尤其突出。”朱棣继续说动父亲,“增藩之举,利大于弊,儿臣望父皇多加思量。”

      老朱面色骤然一变。
      他最顾虑的后果就是像元朝末年那样,天下起义军四起,镇压的军队左支右绌,最后造成无力回天的局面。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点,若是之后皇帝昏庸无能,威胁到了皇权的统治,其他贤者也可取而代之,以保大明江山稳固。

      他不是那等狭隘之人,只要能守住大明,皇帝要是实在混账,踹了便踹了,也没什么好顾惜的。

      在场三个人里,除了互相套话的老朱和燕王,只有朱橚感觉自己定位尴尬,在这场父子局里格格不入。
      不过虽然不感兴趣,面上也只能装出很严肃的模样,似懂非懂地附和着:“皇兄说的是,说的是。”

      不管怎么说,跟着哥哥总没错。

      老朱倒被小儿子给逗笑了。
      颔首道:“吾儿建议甚合朕意,就按你说的办。”

      朱棣大喜,跪地拜道:“儿臣谢父皇采纳建言,儿臣定为大明鞍前马后,不负众望!”

      .

      最近白缕缕发现有点不太对劲。

      视频的评论区里,总会出现一些零级号,名字还都不像是正常人取的。
      【朕乃洪武】:感谢仙人示以预警,朕已暂且寻得良策,求仙人佑我大明国运不息。
      【在下燕王】:谢仙人予在下以进言之机,在下幸得父皇信任,新增兵权北军两万,他日若能一圆鸿鹄之志,必为仙人再塑金身,香火不断。
      【小子朱标】:多亏仙人后来一番言语,解我父皇雷霆之怒,小子替诸位宦官谢仙人活命之恩。
      【不愿透露姓名的某朱】:既然仙人能通晓古今预知后事,不如教教我《袖珍方》怎么改呗?

      得,这是一家人找上门来了。
      但这几个网友的评论有些不知所云,看得白缕缕一头雾水:这是在说什么?

      甚至投币量比点赞量还多了三倍,事出反常必有妖,哪个粉丝这么闲开这么多号刷硬币啊?

      她忍不住皱眉,却意外发现这些IP无一例外都是未知,这就奇怪了。
      难不成都是同一个海外IP发来的?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惊呆了她的双眼——
      面前赫然跳出一个从未见过的对话框,提示:
      【洪武与永乐共同点赞了您的视频,您新建的皇帝群聊成员+2】

      与此同时,微信聊天框也出现了一个红点。
      出于强迫症发作,也是因为好奇,白缕缕边点了进去。

      【朕乃洪武】:我儿,你怎么也在这个皇帝群里?
      【永乐大帝】:父皇,先别说这个,说好的古代皇帝群,为什么群里只有三个人?
      【朕乃洪武】:朕就知道你小子……(咳嗽
      【永乐大帝】:父皇,能不能先回答儿臣的问题?
      【朕乃洪武】:实话告诉朕,你有没有滥杀无辜,残害亲人?
      【永乐大帝】:(无奈)看来我们话是说不到一块儿去了(叹气)

      这边聊得不欢而散,屏幕那头白缕缕眼睛都看直了。
      她不是傻子,初时的震惊过后,又重新恢复了镇定,再联想前因后果,难不成她的视频通了古代?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在向现代人科普历史的同时,给古代统治者们以相应的提醒呢?
      若是能改变平行时空的结局,对老百姓也是多益少害的。那些王朝末路之时,战争频仍,天灾人祸,最可怜的往往都是百姓啊。

      念头一出,电脑突然又跳出了一条对话框——
      【恭喜您,达成“龙场悟道”成就,接下来,视频开启秦朝通道,请完成扼杀赵高,拯救秦二世任务。】

      .

      秦王政十年。

      漆黑阴冷的宫室。

      年轻的秦王在书简上落下最后一个墨点,狭长的眸中锋芒顿现,如一只蛰伏已久的雄鹰张开尖锐的爪牙。

      “去,把此书送至河南。”
      他略一闭眼,像是下定决心,吩咐身旁宦官。

      小宦官有心一瞥,却见那简上赫然书了三字:相邦启。

      他明白,这是写给吕不韦的信。
      只是信中什么内容,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他猜测,应是警醒吕不韦之言,自后者被遣回河南的封地以来,对大秦的影响力却并未减弱,前去拜访的各国使臣仍未断绝,秦王必是忌惮他势大,在信中批评他几句罢了。

      他谨慎地接过竹简,正待要离去之时,听得身后秦王声音沉沉:“慢着,赵高。”

      “他必懂寡人之意,寡人也不会辜负他,告诉他,其身后事,寡人自会给他体面。”秦王冷道,又在赵高惊讶的眼神中缓步而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皇权or宗亲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