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老朱的好大儿 ...

  •   最近刑部上下无不如履薄冰,走在廊间殿内无不道路以目,藏了一肚子话都不敢吭一声,生怕脑袋一个不小心就给掉了。
      只因老朱精心指导的《大诰》即将颁布了。

      按照老朱的指示,刑部这群人把律法编得是怎么严酷怎么来,将十大酷刑恨不得玩出花,变着法子折磨不幸犯罪的倒霉蛋。

      大明的治国方略本来就比前朝刻薄得多,老朱开局不太光鲜,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万人之上的位置,心思便也比一般的皇帝多了七颗,天天提防着各地叛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又怕昔日一起打天下的好友和各地守将相勾结,罗织党羽,图谋着夺了自己的江山,到头来他老朱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总之是里外都要防,就没有一个能省心的地方。

      虽说当代吏治严明,但总还是要防微杜渐,于是律法制定得一部比一部严,一卷比一卷范围广,将全社会围得如铁桶一般,生怕牢狱坐不满闲置了浪费。
      先别说老朱爱诛杀功臣,还喜欢玩株连,一不小心连多年不见的二姨她叔叔的太公的孙子犯了法,锦衣卫还能带着一队人来把自己逮进去。

      刑部的人受老大传染,也变得心肠跟路边臭水沟里浸染多年的石头一样硬,更何况上头有令不敢不从,反正怎么编这些罪名也降不到自己头上。

      然而金銮殿那位偏偏闲不住,总觉得每个地方都做得不够好,若是不能给子孙后代一个太平的大明盛世,连累自己有了个失职的名声。
      偏他还是个文武全才,哪哪儿都会一点,想起宋元时就是因为官吏腐败,王道不修,导致内乱四起,宫廷里也被奸臣搅得朝纲祸乱,所以才有了大明建朝的机会。

      虽说还多亏前朝干的那些糊涂事才能有大明的今天,但老朱可不会再重蹈覆辙,将大好江山拱手让给下一个幸运儿。
      有些事情有了第一次,就绝不能再有下一次。

      于是他下旨,命令新编《大诰》的大部分篇幅都必须关于官吏犯罪,严禁贪污、滥用职权和徇私枉法,甚至到达一种刑罚之酷烈冠绝古今的地步。
      这下轮到刑部的人怨声载道了。
      换句话说,这相当于给自己精心挑选一架心爱的断头台,然后等着被全天下人唾骂,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人头落了地还讨不得半点好名声。

      但老朱可不管这些。
      在他眼里,只要能让巩固新生不久的大明,遵守刑乱国用重典的规则,至于臣下怎么想关不了他一个皇帝什么事。

      但他自认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皇帝,不仅勤政为民,除了杀人也没什么别的坏毛病,可怜他自登大统以来,都没怎么好好享受美女游乐,圆一圆自古以来农民军起义都梦寐以求的升官发财荫庇子孙的老农思想,却都忙着化身工作狂魔,整日里挖空心思加强皇帝集权去了。

      于是等到《大诰》颁布在即,老朱终于能长吁一口气,缓了缓多年来没有放松的老骨头,舒舒服服地躺进了御书房的龙椅里,甚至翻起了臣下刚制好的地图,开始指点他所拥有的江山,心满意足地畅想《大诰》颁布后治下子民一派清明的景象。

      能把这样一个繁华的大明留给好大儿朱标,老朱心里想想都高兴。

      正当他嘴角上扬之时,眼皮也逐渐合拢,年纪上来了总是精力不济,眼看着没过半晌就要进入梦境。
      “滴”一声,骤然惊醒了皇帝的美梦。

      他有些茫然地张望了会儿,眼睛却顿时瞪大了。

      面前赫然出现了一道从天而降的巨屏。
      老朱从没见过的这么高档的西洋玩意,不仅画面比宫廷画师的作品还清晰得多,甚至人还会动,这就超出了他几十年的认知范围了。

      想他小时和小伙伴给地主放牛,长大又跑去参加起义军,现在又是九五之尊,什么稀奇事没见过?
      今天却着实让他长了见识。

      【众所周知,天启最爱做手工活儿,人称木匠皇帝,虽说当皇帝不咋样,这手艺却是一等一的绝佳,下面请欣赏专题片:我在故宫造家具。】
      带点玩笑口气的女声旁白不急不缓地叙述着,随之投影上还有个穿着明黄色仿制龙袍的小青年,在那里严肃而专注地捣鼓他的木工活,神态极其目不转睛,要不是身上的着装与干的事情过于违和,不然谁见了都得说声大国工匠。

      【大家请看,这位天启皇帝手中的艺术品名为鱼化龙执壶,因年代久远,是目前故宫馆藏中唯一一件属于他的作品。】

      画面上的木壶做工精巧,极其细致,雕刻得堪称绝美,真可以算得上是国家级大师。
      官营手工业的头牌工人都未必能有这水平。

      虽然老朱并不知道天启是谁,但也是个会欣赏美的,当即就被这把壶吸引了目光,甚至忍不住点点头,想着这皇帝倒是个手艺人,若是能收入囊中给皇宫造家具或可既往不咎。

      然而正当他捻须微笑之时,女声的下一句又响起:
      【天启正是大家都熟知的崇祯皇帝的亲哥哥,朱由校,其父光宗即位一个月即去世,朱由校小时候读书就少,也对当皇帝不上心,却对木工极其热爱。】

      老朱的脸颊都快肿得发青了。

      朱由校?
      按照他规定的给后代起名的守则,第三个字必须带个五行的偏旁,朱由校这名字完美符合这个规矩。
      原来是个不肖子孙!

      他气得胡子都在发抖,身体里像是点了团火,那巨屏里的女声却无动于衷似的,还在不咸不淡地叙述:

      【这天启皇帝的艺术水平有多高呢?
      明末清初的文秉在《先拨志始》中说道:“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足可见得这位皇帝天赋过人,如果不是一国之君的话,说不定还真能成一代大家。】

      还“”虽巧匠不能过焉”?
      老朱气得差点没背过去。

      不过接下来还有让他更气的——

      【天启帝因为沉迷于当木匠,又不太会当皇帝,便把国事都托付给太监魏忠贤把持。魏忠贤大家都不陌生,和皇帝的乳母客氏狼狈为奸,又喜欢趁朱由校做木工的时候奏报国事,这时皇帝又无心管他,便让他自己决断。】

      这混账东西!
      老朱后槽牙都快给咬碎了。

      【因此,魏忠贤虽明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实则一手遮天,甚至大臣们为了巴结他,都恭维他为九千九百岁,就比皇帝的万岁少了一百岁,甚至朝野上下到达了一种不知皇帝,只知魏忠贤的地步。】
      【君不像君,臣不算臣,阉党祸乱,如此明朝怎能不亡?】
      女声最后甚至还恨铁不成钢地发出了一声激烈的感叹,却无疑像一记重锤,沉沉地敲在了老朱的心头上。

      “陛下,陛下!”
      御前侍立的小内侍见老朱直接瘫在了龙椅上,慌忙放下拂尘,一路小跑就去搀扶他。

      老朱却如临大敌,鹰眼微眯:“汝等欲夺朕江山否?”

      天知道他现在看哪个穿着宦官服制的人都恨不得诛其九族,具以五刑方泄心头之恨。

      可怜小内侍无端遭此大祸,又被阴阳了一句,吓得满头大汗,扑通就往地上一跪,疯狂磕头:“陛下饶命!小奴自进宫以来勤勤恳恳,一心为君,怎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望陛下明鉴!”

      “父皇!”他正欲再言,门外却走进一个身着圆领衮龙袍的青年,一见他立刻恭谨跪地,语气却颇为急切,“儿臣请父皇放过无辜之人!画中宦官虽然可恶,却与此小内监无关,还请父皇不要迁怒。”

      老朱抬眼一瞧,正是自己的宝贝太子朱标。

      太子素来善心仁厚,是人见人爱的当代贤士,也是老朱最满意的未来接班人。
      换句话说,让老朱立刻辞职让位给他怕也是乐意的。

      一见了儿子,他本来烦闷的心如同服了帖药般骤然舒缓了不少,气也不自觉顺了许多,慢慢坐直了身子,疑道:“吾儿难道也看见那个西洋异物了么?”

      朱标俯首:“臣适才在东宫批文之时,从天而降一幅巨画,画中人物活灵活现,配以详细讲解,示臣以后世之事。儿臣以为,此画乃上天神谕,警醒我等勉励治世,否则造成图中后果,如此必悔之晚矣。”

      “标儿也以为此乃上天示警。”老朱若有所思地捻须,“那标儿认为该如何应对呢?”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当严禁宦官干政,有违者重罚之,为君者亦应书罪己诏自责于天下,如此方能杜绝根本。”

      老朱闻言,不禁叹了口气。
      目光沉沉地注视着朱标,摇首道:“只怕未必能达成朕心所愿啊。”

      其实朱标又何尝不知。
      单单定一铁律,在当朝还有用,那到了十代以后,甚至百代呢?
      到那时皇帝听不听老祖宗的话都未必,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信守所谓太监不得干政的一纸虚言?

      但朱标终究仁义为怀,父皇已为了能坐稳江山已经诛杀了太多人,若是因一道所谓神谕再次大开杀戒,这是他绝对不愿看到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老朱的好大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