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捉虫) ...

  •   出了正月,年就彻底过完了。

      立春已过,万物复苏。地上冒出了小草,枝头发出了嫩芽,从远处看,一片或浓或淡的绿色,生机盎然。

      又到了春种时节,农田上的人忙得热火朝天,透着勃勃生气。

      村里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在家帮忙了,展庭安的小学堂就暂停了。不过大家的学习没有断,边干活边背诵诗文,念念有词的。越发觉得做农活辛苦,念书得来不易,要更加珍惜。

      春耕种秋收果,夏炎热冬落雪。转眼四年过去,展庭安已经是十七岁的少年郎了。

      这些年展庭安一直坚持锻炼,身体结实了不少。身长玉立,清雅俊秀,面上虽有些青涩,但也有了青年人的模样。腹有诗书,又不似一般读书人那般文弱,好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温文尔雅,温润如玉。

      参军的郑熙元,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升至千户。虽然在军中算不得什么,在这青牛镇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乃至松林县,都能数得上名号。

      郑熙元因为参读兵书,意外获得军师曹昀的赏识,他的升迁离不开曹军师的谏言。郑熙元很是感激展庭安,在军师询问郑熙元因何读书时,对展庭安很是一番夸赞。

      曹昀对农家竟有如此眼光长远的少年郎很是好奇,也想看看这个好苗子能走到何等地步,就略关注一二。等听郑熙元苦恼老家没有好夫子教导展庭安时,就主动提出可以让展庭安写家信时,附上读书中遇到的疑惑,他可以指点一二。

      郑熙元惊喜万分,当即跪拜大礼,连连叩谢军师大恩。

      如此,展庭安学业进度飞快。要是去参加科举,秀才应该没问题。

      二柱他们因此跟着受益,尤其是刘虎娃,更为明显。虎娃名字听起来虎头虎脑的,实际上非常斯文秀气,典型的读书人气质。他天生对经义开窍,常能举一反三,倒是给展庭安开阔了思路。要不是展庭安有现代的活跃思维打底,不定能比得过虎娃。两人经常一起探讨学问,彼此增益甚多。

      经过几年的征战,郑熙元所属的并州大军,已经完全掌控了并州,并且扩张至冀州、豫州。并州算是安定了下来,没有被战火波及,作为并州军的大本营,为并州军提供辎重粮草。

      如今算是宣和十五年。虽然前朝已经覆灭,末帝已然不在。然则没人问鼎中原,没有统一的年号,人们还是延续了前朝的年时计算。

      宣和十五年,青牛镇所属的松林县发生件大事。县令伙同县丞,将新收上来的税粮,与县中的粮商换成陈粮,其差价中饱私囊。并掺了细沙送往军中,充当粮草。

      魏将军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当即派兵到松林县砍了县令县丞和粮商,并对其抄家,男丁充兵役,妇孺贬为奴籍,流放苦役之地。

      整个松林县为之震惊,县里大户人家瑟瑟发抖,关门闭户,不敢妄动,生怕惹下破家大祸。

      松林县衙失了掌权人,犹如一盘散沙。魏将军直接安排了人手过来接手松林县令一职。郑熙元带队护送县令一行人来到松林县,顺带回家探亲。

      时值深秋,地里的农活已经做完了,闲下来的大叔大娘们都在村里的大榕树下唠嗑。家长里短,你来我往,说得热闹非凡。

      隐隐听到一阵马蹄声,有人朝村口方向张望,见一队军士策马而已。转眼到了跟前,仔细一看,最前那个就是郑家的柱子。如今年过二十的郑熙元,因为战场的锤炼,手握一队人马,隐隐有了大将风范,威严赫赫。与以前的农家子截然不同。

      等郑熙元带着人朝着郑家而去,榕树下的人们顿时议论纷纷,感叹不止。有的说郑家这是祖坟冒了青烟,要发达了;有的说郑大娘要享大福了,以后就是大户人家的老太太;有些则酸溜溜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在战场上,富贵没命享。人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言论。

      郑熙元带着自己的十来个亲兵来到了郑家门口。郑大娘和二柱他们已经在门口站着,王氏和展庭安母子也出来了。

      这几年郑熙元得了不少赏赐,自己留了一部分,剩下的都寄回家里。郑家盖了崭新的青砖瓦房,就建在展家旁边,两家人一起有个照应,二柱冬日读书也方便。

      郑熙元下马,大步走到郑大娘跟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儿子不孝,四年没有归家,让娘担心了。”

      郑大娘抱着儿子的头,“我儿在外打仗,为娘骄傲。”说着红着眼睛拉郑熙元起来,连连问道:“你可有受伤?让娘看看。”

      郑熙元虎目充泪,顿时哭笑不得。忙说都是小伤,不妨事,都好了,一点不疼。

      王氏笑着说:“孩子回来是好事,赶紧让孩子进家歇歇,一路骑马肯定辛苦。”赶他们一家子回屋好好聚聚。

      郑大娘抹着泪说:“很是很是,柱子,赶紧回家歇歇。让娘好好看看你。”和二柱杏花簇拥着郑熙元进家门。

      郑熙元扭头对王氏和展庭安说:“麻烦婶子和庭安,帮我安顿一下这些弟兄,随我策马回家都辛苦了。”又对着亲兵说:“这是我自幼的好兄弟,你们就当自己兄弟,别客气。”

      王氏和展庭安在自家招待郑熙元的亲兵,郑熙元他们在家好生聚了聚。快到午时饭点,郑大娘请王氏去帮忙做饭,那么多兵士,她和杏花忙不过来。展庭安过来和郑熙元好好聊聊各自的近况。

      展庭安说:“还得感谢熙元哥替我引荐了曹先生,虽未蒙面,却教导了我,使我受益良多。”说着站起来,拱手鞠躬,郑重地向郑熙元道谢。

      郑熙元连忙扶起展庭安:“你这样就外道了。当初如果不是你给我指点,送我兵书,哪会有我的机遇和如今的造化。说起来,该感谢的是我。”说着抱拳对着展庭安行礼。

      “我说两位哥哥就不要相互谢来谢去了,咱们是异姓亲兄弟,说那些太见外了。”二柱劝和道。如今二柱也有十三岁了,真正的少年郎。读书使人明智,二柱比幼时要爽朗许多。

      郑熙元严肃道:“那些客气话咱就不说了。我这次回来其实有正经事要说。”说着看向展庭安:“和你有关。”

      展庭安正襟危坐,答道:“熙元哥请讲。”

      郑熙元说:“咱们松林县的粮草案,想来你们都清楚。魏将军信不过其他人,安排了亲信来接手县令一职,顺带县尉都换成了军中的百户。掌管农事的县丞,魏将军的意思是,找个当地熟悉的人,这样便于和百姓打交道,以免因为抵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军师向将军推荐了你。”

      展庭安很是吃惊,摆手拒绝道:“我不行!主管一县的农事,担子太重,我根本没有经验,这根本不行。”

      “你先别急着拒绝,听我说。”郑熙元解释道:“军师已经仔细给我解释了一番。这些年的书信交流,军师对你有所了解。通过你写的文章,他觉得你很务实,又很机变。这点对于地方官很重要。这次松林县的事,是个机遇,抓住了,你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政务的事,你不用担心。军师交代了林县令让他带你,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去请教林县令。”郑熙元安慰道:“当然,军师也说了。如果你实在朽木不可雕琢,肯定要换你下去的。再怎么说,松林县都是魏将军的大本营,后方肯定不能乱起来。”

      郑熙元劝说展庭安:“我觉得你可以试试。这个机会太难得,简直是为你量身打造的职位。我们农家子出身,想要出头太难。这乱世,何时科举还未可知。这次就是你步入官场的契机。如果魏将军能够有那个机会,我们未必就不能拜将入相,光耀门楣。”

      展庭安听得热血沸腾,哪个男儿不想出人头地,挥斥方遒,光宗耀祖。郑熙元说得很对,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就像是特意为他腾出来的位子,不抓住那他就太傻了。

      展庭安坚定地对郑熙元说:“我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做出一番成就,不负曹先生的赏识。”

      吃了饭,展庭安和王氏回了家。解释了一番,王氏也赞同展庭安出去闯荡一番,让他不要担心家里。好生收拾了行李,展庭安就随郑熙元去了松林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五章(捉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