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作者不负责任的yy(修bug) ...

  •   有童鞋嫌我之前的猜想没有重点。Emmmmm,我怕我太有重点你看了可能就不会yy婉瞾cp了。23333333

      9012年了,还有不少人在说唐史,也还是没有太多新意,跟我几年前看的没啥新内容,主流论调还是一样的,可能这样的话书比较好卖?

      上一篇yy之所以会出炉,是我突然发现单个搜某一个人,往往会发现新的惊喜,就是那种不会被编进史书的惊喜。因为史书往往只记录结果,很少记录过程,而小人物是不配写进去的。

      翻译即成史书很简单,某某年,某某某干了什么事,一目了然,但为什么这么干,怎么干的,史官大概不会记下来。

      所以里面的人物太扁平了。后人不会把他当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就拿阿武来说吧,因为她后来称帝,所以她以前做的一切都被看作是铺垫,是有意为之,好像她一生下来就在为称帝做准备。

      由果推导因,可人并不是倒着活的。阿武刚出生的时候也不过是个要吃奶的娃儿,指不定一到夜里就哇哇大哭不睡觉呢,三四岁了还在尿床呢。

      她老娘,杨老太太守身如玉四十四年,才续弦给了武士彠,那时候她哪知道这老头命不长呢,还不是高高兴兴生了三个漂酿的闺女,难道生武老二的时候就知道这孩子以后要做皇帝,所以提前开始政治启蒙?

      这一家子要成精了。

      如果当年武士彠没有死,阿武或许不会被送进宫,而是被老爹许配给一个如意郎君,生几个娃,开开心心过日子。可惜哇,她十岁左右老爹挂了,想想也挺惨。爹没了,家里没了顶梁柱,老娘只能带着娃儿们回娘家寄居,日子艰难哇。突然从千金小姐成了可怜巴巴的小白菜,这不就是许多玛丽苏女主大戏的设定吗?

      这颗小白菜命苦啊,在杨家寄居白吃了几年饭,得报恩啊,所以被送进宫去了。

      武小白菜表面笑嘻嘻,心里惨兮兮,谁特么愿意大好青春年华去宫里打工。可是没办法,武小白菜入了宫,见到了宫里的女人,简直觉得自己渺小到了尘埃里。

      李家的女人不简单,皇帝的妈,以及皇帝的奶奶,以及皇帝的奶奶的姐妹,那都是人物啊,皇帝的姐姐更不简单,特么是上过战场的啊,捏死武小白菜估计两根手指就够了。皇帝的皇后更不简单,当年玄武门之战,皇后就在皇帝身边站着呢,老公别怂,给我上!

      来数数跟李家有点关系的女人。

      太穆皇后窦氏(约569年-约613年),京兆平陵人(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之女。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昭公主李氏,隋大业年间,在涿郡去世,时年45岁,与唐高祖李渊合葬献陵。隋文帝受北周禅,窦氏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窦氏舅舅就是北周皇帝,被隋文帝推翻了。看到没,窦老太太也不是省油的灯!!!!!!!!)

      窦毅与襄阳长公主忙掩其口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窦毅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非寻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窦氏与李渊完婚之后,夫唱妇随,十分相爱。窦氏从小长在皇宫,熟谙政治,喜读史书,亦擅长书法。小夫妻俩闲来无事,就在书房舞文弄墨,窦氏模仿丈夫的字迹,几可乱真。窦氏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一个女儿,即平阳公主,许于柴绍为妻。

      婆媳间,感情也很融洽。李昞早年亡故,家事全由李渊母独孤氏(元贞皇后)一人操持,她一生辛苦,晚年常患病卧床,窦氏侍奉汤药,从无倦色。有一次,独孤氏病势沉重,家中几个年长的妯娌嫌独孤氏脾气暴躁,不愿侍奉,一个个托病退出,只有窦氏昼夜陪伴在侧,小心侍候,衣不解带,达一月有余。独孤氏对这个儿媳,甚是喜爱。

      这位暴躁的老太太独孤氏当年嫁给李昺之后,生下了四子一女。她的长子李澄结婚后去世,留下了李博乂和李奉慈两个孩子。次子李湛和季子李洪先后去世之后,丈夫李昺又不幸离世。独孤氏只能守寡数十年,含辛茹苦把李渊和女儿同安公主抚养长大。老太太不容易啊。

      听听这姓氏,独孤,一听就是个牛逼人。是不是听着耳熟,最近好几部片子的女主都姓这个,独孤伽罗,对,就这个,这位牛人是暴躁老太太独孤氏的亲姐妹。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亲清河崔氏。

      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独孤皇后深度参与朝政,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看到没,二圣打从这来的,划重点,要考!!!!!)。晚年主导罢黜宰相、废易太子引发史学界争议评价。隋文帝和皇后夫妻恩爱,“誓无异生之子”,共诞育有十个儿女。

      独孤皇后(-558年),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周明帝宇文毓妻,西魏大司马独孤信长女。北周建立后,宇文毓接替弟弟宇文觉成为北周第二个统治者,独孤氏成为王后,不久去世,葬于昭陵。宇文毓尊为皇帝后,追封独孤氏为皇后。宇文毓去世后,加谥为明敬皇后。

      这位明敬皇后是独孤伽罗和独孤氏老太太的亲大姐。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看这里,划重点,要考!!!!!!敲黑板!!!!!!)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幼子即唐高宗。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当年李渊在太原准备造反,给在长安的女儿女婿写信让他们到太原集合,这位公主大人让驸马去太原帮助父亲,自己回了老家招兵买马,拉了一支七万人的队伍,那个年代七万人什么概念。(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杨广这个做大死的,好好一手牌,自己也是个雄才大略,愣是把牌打得稀烂,你看看把老百姓逼成什么样了。)然后就带着这支队伍为老爹征战天下。唉,可惜,就是死的早。

      这特么一家子都是些什么人。摔!个个A到爆啊。武小白菜这种小弱鸡就是个纯种Omega,遇到哪一个都是合不拢腿的那种。(武皇别打我。)

      武小白菜自卑啊,她不过是个生长在江南的小土鳖,骑马都没别人利索,天天被宫里的女人爆棚的信息素围攻,天天合不拢腿,不不不,是什么远大理想都没有了,先把骑射练好再说吧。

      进了宫要干活,不能天天躺在床上等着睡皇帝。宫里也不养闲人啊。武小白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好歹每个月还能领到月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起码在高级宫婢这个阶层混的还是可以的。骑射也练得不错,因为少不得得陪主子们打个猎啊,打个马球啊啥的。

      Emmmmm,估计当时跟千金公主走得近,没看后来千金公主还老是去骚扰我武皇吗,每次都尽兴而归,划重点,尽兴而归。这可能是武皇唯一官方认定关系最好的朋友?千金公主是李渊倒数第二个女儿,李渊当太上皇以后疯狂生孩子,看来真的闲,身体又太好,荷尔蒙没处发泄。导致千金公主比阿武可能小那么一点,两个人都是青春烂漫的小姑娘。虽然这辈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你说这时候她敢想当皇帝的事吗?能平平安安熬到出宫,再嫁个人,人生就圆满了,齐活。

      可惜哇,太宗不地道,把一堆花儿一般的美女送到感业寺当尼姑去了。武小白菜心里苦啊,这是人干的事吗?妈妈,我不要去!

      有啥用呢,武小白菜从高级宫婢成了佛门比丘尼。天天要念经。不念经不给饭吃。

      唉,还是吃饭重要,念经就念经吧,好歹不愁吃穿,人生啊,不就这点追求吗。

      哎哎哎啊,好像又说偏了,这一段大家都知道嘛,不说了不说了。咱就yy下阿武的心路历程。

      李小九也是个可怜人,老妈去世的早,哥哥们争太子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吧唧,太子位砸在了他的头上,长孙皇后在的话,估计他能开开心心自自在在活一辈子。不过他做了皇帝也不差,讲真我要是皇帝,有阿武这么个皇后,天天都不早朝,就一门心思生娃。(别打我)

      好笑的是,现在很多人把李小九yy成怕老婆的卢瑟,啧啧啧,一个把阿武tiaojiao成女帝的人你们管他叫卢瑟。这个脑回路我不是很明白。

      之前讲过了阿武上位史,就不重复了,讲真阿武是个实心眼的姑娘。李小九当初把她推出去跟王皇后争,心里也没把握,毕竟长孙无忌这老头厉害啊,他说一,朝里没人敢说二。他最后得到军方支持,就是李世绩大将军,李小九老爹手下的干将,他老爹临死前把李世绩贬出长安,跟小九说,你登基之后再把他召回来委以重任,他肯定对你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小九也是这么干的。这李世绩从不参与政治斗争,为了明哲保身,干了没多久就辞职了,李小九现在孤立无援,朝中要职都是长孙无忌的人,没办法了,就把李世绩又叫回来,让他选。李世绩这会倒是旗帜鲜明地选择了李小九,估计也是被长孙无忌得罪狠了。

      长孙无忌算是恶有恶报。之前说过高阳公主谋逆案,长孙无忌是真的心狠手辣,牵扯了数百人,把朝堂大换血,恨长孙无忌的也不在少数,那时候李小九还嫩啊,只能眼睁睁看着。

      这下好了,手里有兵,李小九顺顺利利地废了王皇后,六天后,册阿武为皇后。王皇后冤吗?讲真也不算太冤,如果当初好好跟李小九过,或许李小九会留她一条命,可王皇后喜欢正面刚,春耕大典祭祀啥的重要活动,不想去就不去,老是无故翘班,这样的员工还能要吗。萧淑妃冤不冤啊,其实有点冤,家世赶不上王皇后,老公又被朝臣压得死死的,看不到希望啊,所以投诚王皇后也是正常选择,但是她没料到李小九有后招。

      这时候就显得阿武格外地英明神武,押对宝了。

      其实,讲真这种情况下她一个后宫小透明,根本没有被王皇后看在眼里。这期间她生了李弘,忙着奶孩子。没办法,朝廷里没有她的娘家人,想帮忙使不上劲,王皇后她又高攀不起,只能每天跟李小九说点贴心话,当当解语花。

      好在,李小九成功了,这时候他已经登基六年了。阿武入宫也已经四年了。

      这是一场持久战。不要因为历史就那么几页纸,好像所有事情都在一朝一夕发生。其实李小九用了六年时间才把权力收回来,阿武过的那四年也并不是什么舒心日子。她当时进宫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虽然荣华富贵有了,可天天担心项上人头不保。如果李小九失败,她只有死路一条,可她没得选。

      说来说去,武小白菜就是命苦。

      三年之后,李小九开始清算长孙无忌集团。扫黑除恶。你看,李小九就是沉得住气。王皇后、萧淑妃一条白绫赐死了。没有什么人彘,李小九亲自下的旨。

      这大概是武小白菜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死亡。

      她活下来了,别人就得死。

      武小白菜是个正正经经传统教育下长大的姑娘,既然嫁了人,就一心一意跟老公过日子。生娃操持家务,样样不落下。武小白菜是个好媳妇啊。实名羡慕李小九。

      武小白菜挺着个大肚子还得听李小九唠叨突厥怎么打,吐蕃怎么又造反了,高句丽这帮不要脸的又来骚扰了。

      哎哎,九郎先别管高句丽了,我肚子开始疼了,快叫产婆。。。。。

      武小白菜简直是现代职业女性的楷模啊,上班是老板的好助手,回家是丈夫的好妻子,孩子们的好母亲。Emmmmm,谁让人家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呢。

      武小白菜一边生娃,奶娃,一边做秘书,工作干得很不错。完美继承了李家女人的优良传统,老公打仗,妻子在一旁摇旗呐喊。

      李小九也很良心,一心一意对阿武。阿武都四十二了,还生了太平,这特么不是真爱是啥?摔!现代那些结婚才几年就变无性婚姻的都看看,这特么才是真爱!

      你看yy到这,你们还能吃下去婉瞾cp吗?

      我实名为李小九和武小白菜打call。

      帝后合作一直是那时候的优良传统,男女混合双打,要比男单强,历史也都证明了。所以李小九和武小白菜打组合,没毛病。李小九估计也心里偷着乐,捡到武小白菜这么个宝贝。

      武小白菜这时候也不白菜了,开始向李家的优秀女人看齐,眼界心胸都大大地开阔了,朝政也办得顺手了,李小九也开始时不时地高血压了。那是显庆五年(660年),阿武做皇后的第五年,唉,搁现在,刚结婚没几年老公生病了,治不好的那种,多惨啊。

      下面插个有意思的事。

      永徽六年(655年),就是阿武被立皇后那一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李小九用了十三年终于把高句丽灭了。

      就凭这,李小九是个好皇帝。完成了隋两代帝王,唐三代帝王的政治理想。

      为啥这个高句丽让几代皇帝这么惦记,因为它就在现在朝鲜那块,当然它跟朝鲜没有关系,是扶余人的政权,从地图上看,就是东北往东连着高句丽,一直到大概朝韩分界的地方,韩国那片当时是百济、新罗两个小国家,海峡对面就是霓虹。

      这几个国家当时为了争夺资源老打架,高句丽连着大唐,时不时来骚扰一波,特别烦人。关键这地方九月份以后就入冬了,冷啊,唐军哪里扛得住,一到九月就得退兵,每次打架都是快要打赢了,高句丽就躲起来拖住你,把你拖到冬天,再出来揍你。这谁扛得住?这跟俄国人打丘吉尔、希特勒一样一样的。

      等唐军退兵了,高句丽就出来作妖。当初就是这样可把隋炀帝杨广给恶心坏了,举全国之力非要把高句丽灭了不成,可惜打了三次都没赢,隋炀帝不知道哪根筋抽抽了,非要打,也不管百姓要农耕了,男子全部上战场不说,女子也不放过,不是让她们搞后勤,而是直接送到前线,百姓们都气疯了。这是人干的事吗?

      就在隋炀帝最后一次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杨玄感造反了,成了最后一根压垮隋炀帝的稻草。

      高句丽确实得打,不打的话,一旦侵占东北边境,就危及关内,可也得慢慢来。隋炀帝这样不管不顾,不要命的打法,愣是把江山霍霍干净了。

      呃呃,大家肯定都熟悉这段,我就不扯了。总之打了十三年,着实是不容易,中间吐蕃、突厥还老是来捣乱。

      在李治登基后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略可汗。永徽六年(655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略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这就不用说了,这里面有阿武功劳,也是李小九自己能干,更有千千万万大唐将士的鲜血。真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年太宗领着几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回来的时候遇到大暴雪,冻死了不少将士。那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啊。

      说到这里莫名悲壮又自豪是怎么回事。

      总之这就是一对神仙眷侣携手共治天下的故事,李小九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在励精图治,阿武怀里抱着嗷嗷待哺的奶娃儿,一起跟李小九商讨国家大事。我要泪奔了,这是什么神仙爱情。

      这是大唐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可能也许只有阿武知道,吐蕃、突厥入侵,高句丽还来捣乱的时候的焦头烂额,关中无兵可调,可边疆又起战事,战事焦灼没有进展,粮草供给缓慢,前线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而她和李小九束手无策时的无力感。

      胜利固然是喜悦的,但总是要付出惨痛代价。

      好了好了,这段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

      麟德元年(664年),阿武做皇后的第九年,上官仪死了。上官婉儿大概一岁左右,尚在襁褓。一位历史名人的陨落伴随着另一位历史名人的诞生。233333开个玩笑。

      之前说了上官仪的升迁之路,妥妥的五好青年,长得帅又有才,麻蛋十九岁就中进士,简直让各位官家小姐合不拢腿。但是吧,怎么他死的那年,上官庭芝才生下长女呢,难道结婚晚?现在也没处可查,就是上官仪五十多了才抱上孙女,就算二十多结婚,他儿子庭芝怎么也得三十了吧,搁当时也是大龄青年了。那为什么二儿子上官庭璋躲过一劫呢,这是个疑问。

      好了,不瞎yy了,看看史书吧,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上官仪,本陕州陕人也。父弘,隋江都宫副监,因家于江都。大业末,弘为将军陈棱所杀,仪时幼,藏匿获免。因私度为沙门,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兼涉猎经史,善属文。贞观初,杨仁恭为都督,深礼待之。举进士。太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时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俄又预撰《晋书》成,转起居郎,加级赐帛。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如故。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麟德元年,宦者王伏胜与梁王忠抵罪,许敬宗乃构仪与忠通谋,遂下狱而死,家口籍没。子庭芝,历位周王府属。与仪俱被杀。庭芝有女,中宗时为昭容,每侍帝草制诰,以故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仍令以礼改葬。

      ——这段出自《旧唐书》。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父弘,为隋江都宫副监,大业末,为陈棱所杀。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服。浸工文词,涉贯坟典。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藁,宴私未尝不预。转起居郎。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同东西台三品,时以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或疑非迁。仪曰:\"此野人语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鹓鹭,岂雍州判佐比乎?\"时以为清言。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贵显,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

      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籍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始,忠为陈王时,仪为谘议,与王伏胜同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后志也。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履,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子庭芝,历周王府属,亦被杀。庭芝女,中宗时为昭容,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以礼改葬。

      ——这段出自《新唐书》

      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
      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先为陈王咨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子忠,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十二月,丙戌,仪下狱,与其子庭芝、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戊子,赐忠死于流所。右相刘祥道坐与仪善,罢政事,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也。
      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韩国夫人及其女以后故出入禁中,皆得幸于上。韩国寻卒,其女赐号魏国夫人。上欲以魏国为内职,心难后,未决,后恶之。会惟良、怀运与诸州刺史诣泰山朝觐,从至京师,惟良等献食。后密置毒醢中,使魏国食之,暴卒,因归罪于惟良、怀运,丁未,诛之,改其姓为蝮式。怀运兄怀亮早卒,其妻善氏尤不礼于荣国,坐惟良等没入掖庭,荣国令后以他事束棘鞭之,肉尽见骨而死。

      ——以上出自《资治通鉴》

      真是意外,我才知道阿武姐姐和贺兰氏这段野史是《资治通鉴》写的。笑尿。

      就一眼看过去,随着时间流逝,越往后,历史越写越详细。

      《旧唐书》上官仪是因为被人嫉妒构陷入狱,涉案人员梁王忠和王伏胜,上官仪和上官庭芝是被冤枉的,压根没提废后的事。当然你要说这事是阿武背后操控,我也没证据反驳你。

      《新唐书》写的就很具体了,还新加入了一个人物,就是之前那个道士郭行真,这么看下来我更有理由相信郭行真当时根本就不在长安。“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履,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后面这句话很有意思。在新旧唐书里,上官仪是跟褚遂良、韩瑗、来济列在一起的,被当做忠臣被陷害的典范,可是真巧,这三位都是跟长孙无忌一起的,当初坚决反对李治废王皇后的人。由此可见史官对李小九和阿武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批判的,字里行间都在骂李小九和阿武昏君。这可还行?

      《资治通鉴》就不说了,显然是抄《新唐书》,不仅抄,细节还写得很详细,十分还原,另外还加了个野史。我发现这书原料来源很广,也是来者不拒,看见什么就往里面装。

      好了,著名的废后案到此结束,是非曲直各位自己判断。之前我也没有这么详细搜过,但好像也没有推翻我之前的猜想。

      总之吧,上官婉儿这时候一个奶娃娃入宫了,这时候她屁事不懂,饿了吃奶,吃饱了就睡,还尿床。丝毫不懂郑氏是如何伤心欲绝。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有条小命在已经很不错了。郑氏伤心完之后打起精神好好生活,教女儿读书识字。可巧了,当时武皇后手边没有可用的人,虽然招揽了一批北门学士,但都是男人,不能入内宫,武皇后就开始招揽有才华的姑娘,谁家姑娘不着急嫁人先来给我打打工。

      但是只能是合同工,毕竟人家姑娘还要嫁人。武皇后心疼啊,刚tiaojiao好了这些姑娘们又嫁人去了,真不划算。转头一看,宫里好多宫女呢,别浪费了啊。什么?不识字?来人,给我教。什么?学不会?来人,给我赶出去。

      武皇后时期的宫女要求相当高了,必须识文断字,君子六艺样样都得会。入宫先封闭培训,拿了合格证才能上岗。但是呢,还有一批姑娘更好用,就是掖庭宫罪奴,可以终身使用。

      所以婉儿就顺理成章地被作为武皇后的秘书培养了。

      233333,我不负责任胡诌的,大家不要当真。

      总之吧,婉儿不仅在宫里有书读,有饭吃,还能考女秘书上岗证,这日子也算不错了。作为学霸的孙女,那必须天赋异禀。果然第一次见面就把阿武给震住了,我了个乖乖,这是内文学馆教出来的学生?内文学馆教学水平这么高了?23333333开个玩笑。

      内文学馆对宫女们的学习水平是要考核的,达到标准才能被送到武皇后身边。婉儿当时估计考了第一,才被武皇后看中。那武皇后身边就婉儿一个女官吗?第二第三哭晕在厕所?那肯定不会啊,武皇后开始插手政事的时候肯定就对有学识的姑娘有需求,毕竟国家大事那么多又繁杂,阿武也不是什么神仙,靠她一个人也记不住啊,总得有个秘书整理下文件跑跑腿查查资料啥的。

      所以阿武身边应该是有一群高颜值高学历高水平的女秘书班子。哇,想想都流口水。

      为啥就上官婉儿留下姓名了?难道真的被阿武潜规则了?不是的,因为她是唯一一个被拜为皇妃又被皇帝宠的没边出宫开府又被朝臣们捧成知名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人,今天她说五言诗要有情怀,明天大街上大家都在写有情怀的五言诗的那种。

      我的妈呀,不管哪一条拉出来都是千古第一人。

      好了扯远了。阿武天天被一群美女秘书伺候着,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爽。儿子李弘也很争气,长得帅又有才,老爹老妈都很看好他,可惜哇就是身体不好,跟老爹一个德行。

      婉儿茁壮成长的十三年间,帝后也日夜在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这十三年,阿武多了许多白发,婉儿年年拔高。阿武为了九郎的身体忧心忡忡,婉儿在幽暗宫室里背诵法典。阿武为了太子的婚事操碎了心,婉儿已经能做出一首漂亮的五言诗。

      咦,突然橘里橘气?

      就是想说,婉儿在后宫的生活还不差,至少是充满希望。

      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诏尊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那一年婉儿十岁左右。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后摄政。有朝臣不同意,李治因而暂时停议。

      自始至终,李小九最信任的人都是阿武。啊。。。。。。帝后糖高甜。

      但是李弘撑不住了。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

      唉,帝后精心培养了十多年的继承人就这么没了。阿武多伤心。李小九多难过。啊,实名心疼阿武,那么优秀的一个儿子就这样没了。十多年的心血啊。第二年太子妃裴氏也病故了,两个人没孩子,后来阿武把李旦的儿子过继给了李弘,继承爵位,这孩子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隆基啊。

      那一年婉儿十一岁。马上就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了,兴不兴奋,开不开心?别闹,人家还是个孩子呢。

      太子死了,李小九身体也越来越差,阿武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人不够用了,婉儿及一批美人儿被选进了紫微宫。婉儿被封了才人。其他人连个姓氏都没留下。

      婉瞾cp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阿武头也不抬的批改奏折,听闻内文学馆推荐的姑娘来了,就把考卷发下去让她做,才批完一个奏章,小姑娘已经交卷了。阿武很惊讶啊,宫里居然还有个文曲星转世。233333开个玩笑。

      行吧,进士第一名是状元,女秘书第一名就封个五品的才人吧,这一下再也不是罪奴了,六品尚宫还得给她拜礼。

      婉儿体验了一把内宫科考的刺激,先是内文学馆的会试,然后是阿武的殿试。四舍五入婉儿也算是考中状元的人了。233333333

      当然新人进来先得学规矩,阿武身边还有资历更老的女官,婉儿先在殿外打杂,由于业务能力强人又聪明,特许藏在案裙下偷听朝政。

      然而某一天婉儿憋得慌,想看看宰相是如何帅气逼人,不知死活的掀开了案裙,被李小九发现了,退朝之后把她叫来训斥,暴怒之下扔过去一个指甲刀,戳到了她额间。。。。。。。这一段出自《北户录》。Emmmmm,文里写过了。小姐姐好阔怜,小小年纪就破了相。

      关于婉儿面上有伤痕的记录不少,一说是被黥面,一说是被甲刀划伤,但肯定位置在额间。先说黥面,古时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民俗,但也被用作刑法,各个朝代方法不一样,黥的位置也不一样,但一般来说使用锅底灰为原料,在面上刻字,如果是劫匪就刻个劫字,如果是逃犯,就刻个逃字,这要刻字的话估计挺大一块,而且洗不掉,虽然不影响人生活,但是是一种极大的羞辱,更恐怖的是,有些朝代刻字的时候要很深,刻到骨头上为止。唐代贞元年间,段成式的从兄经过一个叫黄坑的地方,他的随从拾取死人的头颅骨,打算用它配药,看见一片骨头上有「逃走奴」三个字的痕迹,色如淡墨。段成式判断这是古时被黥面的人的头骨,而且很可能就是晋代逃亡过的奴婢的遗骨。黥面之刑的残酷性,由此可见一斑。

      对,这个段成式写了一本书叫《酉阳杂俎》,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 应该来说是他最早说这是黥迹。

      段成式,字柯古。晚唐东牟人,祖籍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 )。尚书左仆射段文昌之子,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段成式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号称"三十六"(段、李、温均排行十六,故称)。他能诗善文除代表作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传于后世外,在《全唐诗》中还收入他的诗词30多首,《全唐文》中收入他的文章11篇。

      然而在另一本唐代杂记《北户录》中也记录了这件事。这本书作者段公路,唐代人,生卒年不详,《学海类编》作"公璐"。《新唐书·艺文志》说他是宰相文昌之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之弟,咸通年间曾于岭南供职。著有《北户录》,为其在广州时所作。《北户录》专记岭南地异物奇事,颇为赅备,尤详于地方物产,其征引亦极博洽。

      呃,北户录其实是本自然科学读物,主要记录岭南一些动植物,穿插一些风土人情,旁征博引,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当中第三卷记录了鹤子草,蔓花也,色浅紫,夏天开,这草古人又叫怀草,梦芝,典故就不说了,这种草采下来曝干,代替面靥,就是古人喜欢在双颊上点个小酒窝之类的,形如飞鹤状。。。。好了好了,具体的你们可以去看,就是说这种草可以做化妆品,后面又列举了两个面靥、花子的例子,提出了梅花妆的起源,流传着两种说法,一个是宋武帝寿阳公主,有一天梅花落在了额头上,成五出花,后世效仿成梅花妆,这个宋武帝是南北朝时期的,不是后面的大宋。又说梅花妆起源于上官婉儿自制花子,以掩黥处,又说是天后每次跟宰臣朝对的时候,让婉儿在桌子下面记录,有一天一位李姓宰相对事,婉儿偷看,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扎在面上,不许拔,昭容遂为乞拔刀子诗,而且后来唐玄宗收集她的诗作二十卷,还把这首诗收录了进去,令张说作序。后来留下了疤痕,婉儿自己做了花子来遮掩痕迹。

      这段记载明确说了是天后让婉儿在案下记录,“上”觉,这个“上”就对应是天皇李小九,退朝之后,李小九很愤怒,用指甲刀扎在了婉儿面上。因为朝廷下诏遵天皇、天后是李小九后期的事,这个时候婉儿进宫时间不会很长。当然也有人用这个故事说明天后窃取天皇权利,不过朝堂案下藏人,很容易被当做刺客,如果天皇不知道的话,估计当堂就让金吾卫拖出去砍了。扯远了扯远了,扯回来。

      有人考证此说来自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故较为可信。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为玄乎。古代色情小说《控鹤监秘记》中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Emmmmmmm,阿武一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身手还是很矫健的。

      另有一说是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总之,野史各有各的精彩。大家爱信哪个信哪个。23333333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吧。突然发现我怎么又把大家都知道的事又啰嗦了一遍。2333333

      好吧,大概我文里的阿武和上官设定就是这样的。不太符合于通常主流论调。两个人是一直在不断成长,相互扶持。换个性别就是才华横溢的状元公辅佐新帝君临天下的故事啊。当然也可能是武小白菜被长大后的上官小兔几吃掉的故事,相信应该很多人喜闻乐见。

      啊。。。。。。。。武小白菜是真好命,人长得好,又聪明,又有才,又好命,简直让人实名妒忌。

      剩下的明天再写吧。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么么哒。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1章 作者不负责任的yy(修bug)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