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1、第二百六十章 闻山迤逦长 涣如冰始开(九) ...

  •   第二日,卫肖正洗脸时,忽然脑海里闪过昨日与苏荃的对话。她那时脑子不清醒,险些被苏荃套了话去。看来还要找个时间去找苏荃好好谈谈。可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等她去做。
      昨日因着吴可清突然弹劾卫肖,大臣们个个都没反应过来,如今一日时间过去,群臣们纷纷回过味来。
      等卫肖进了乾清宫,三三两两聚做一团的大臣们纷纷围了上来。“卫大人,昨日那吴可清胆大包天,污蔑大人,我等已经拟了联名折子,请皇上处置那吴可清,还大人清白。”“是啊,卫大人,我等也拟了折子。”“卫大人,我等也拟了折子。”
      “诸位大人,多谢了。”卫肖对着朝臣们作揖,“各位如此相信我卫肖,实在是令卫肖感激不尽。”
      索额图站在卫肖身边,朗声道:“卫大人公忠体国,谁人不知。我已和康亲王、明珠大人等一道向皇上上了折子,定要严惩那吴可清。”
      群臣们纷纷称是,便是连卫肖也想不到索额图等人竟然动作这么快,当天就向康熙上折子保她。
      “索大哥,昨日朝上便要多谢你们几位替我说话,又上折子保我……实在是多谢你们了。”
      “诶,卫兄弟不必如此,我与王爷,还有明珠大人,多总管是最了解你的为人了。那吴可清昨日当堂污蔑你,可把咱们呐,气的不清。这不,一下了朝,我们几个就一道写了联名折子,这次定要让皇上将那吴可清好好治罪。”索额图颇为义愤填膺,“不过,以皇上对你的宠信,想来不必我们为你辩驳,皇上也是相信你的。”
      卫肖轻笑一声,“不管如何,索大哥与众位的情义,我都记下。”
      索额图笑道:“谁不知你最是仗义,咱们满朝大臣,但凡谁有难解之事,只要找你,定然是事事顺心。往后哥哥若是有了难处,还望兄弟你能帮哥哥一把。”
      “索大哥说这话就见外了,你老哥有难,我岂能袖手旁观。何况你是皇后亲叔,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我看你的担忧是多余了。”
      索额图扯了扯卫肖,将她拉开一些。“卫兄弟,这伴君如伴虎,有些事情可不好说。”
      卫肖见他面有难色,问道:“索大哥,不知……”
      话未说完,便被一道呼声打断。“卫兄弟,卫大人,你在这里。”
      卫肖回头一看,原来是康亲王等人来了。“王爷,明珠大人,多大哥。”
      康亲王笑眯眯的走到卫肖面前,“卫大人,你昨日事忙,没去我府上,今日可不能再失约了。”
      卫肖朝康亲王拱了拱手,“王爷盛情,卫肖岂敢不从啊。”
      几人哈哈一笑,多隆悄声道:“卫兄弟,听说昨日你陪公主出宫游玩,还遇上了柔嘉公主。”
      卫肖咳了一声,“这个……确实如此。柔嘉公主说耿驸马因为先靖南王之丧很是伤怀,所以想办一个中秋夜宴,邀京中的达官显贵们一起聚聚。”
      几人正要问个明白,却听内监高声唱和,康熙临朝了。群臣们纷纷站回自己的位置,向皇帝见礼。
      康熙第一件事就是问昨日吴可清之事,只见康熙示意内监拿出一堆奏折放在御案上,右手点着奏折道:“昨日,朕已经说过,只议反贼之事。没想到却收到这么多弹劾吴可清的折子,这里面说什么的都有。”康熙随手翻开一本,“有参奏吴可清欺君的,”康熙再翻开一本,“有参奏吴可清勾结反贼的,你们倒是说说,这许多罪名,你们昨日不说,为何今日却纷纷上奏啊?”
      群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料不到康熙竟然把这事拿到朝堂上,难道皇帝对卫肖的态度起了什么变化不成?群臣们纷纷低下头,谁也没有上前答话。
      康熙一本本翻过奏折,似乎是终于找到一本满意的,示意内监递给卫肖。“卫大人,你来看看,你说这奏折上所奏之事,是否当真?”
      卫肖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吏部某个堂官的奏折,从吴可清污蔑卫肖谈起,一直将事情串联到吴可清为反清逆贼同党上。卫肖看的是惊奇不已,这人幸好是在吏部,若是在刑部,只怕每年都要多出不少冤假错案来。
      “卫大人,昨日,吴可清弹劾你十款大罪,今日吴可清便被弹劾数十款大罪,你以为如何?”
      卫肖合起奏折,“皇上,昨日吴大人受人蒙骗,误将我卫肖认作罪臣,幸得皇上英明,洞察秋毫,方不致卫肖蒙冤。如此吴大人也如昨日卫肖一般,被认作奸佞,其中是非曲直想必皇上自有论断。”
      康熙挥挥手,“朕不听你这些,你只说你以为吴可清有罪无罪?”
      卫肖道:“有罪。”
      听得卫肖这个回答,群臣们又有些躁动,按理说,康熙都说的这么明显了,卫肖该顺坡下驴才对,怎么反倒说吴可清有罪,这不是明摆着报复。
      多隆和索额图二人一直在不停的给卫肖使眼色,卫肖却好像没看见一样,仍自顾自说道,“皇上,臣以为,吴可清身为御史,不能察查是非,明辨善恶,受奸人挑唆则轻易弹劾朝廷重臣,风闻言事,欺君罔上,实在是枉为人臣。不过,”卫肖话锋一转,“这吴可清虽然是小小御史,却能直言敢谏,倒也不失为一个忠臣。”
      “好啊,卫大人,你既如此说,那么你以为朕该如何处置吴可清。”
      卫肖沉吟片刻,道:“以臣之见,吴可清该当罢官论罪,可为奖其忠,便功过相抵,皇上只罚他半年俸禄便也够了。”
      康熙哈哈一笑,“好你个卫肖,好人你来做,这得罪人的事便要朕做。”
      卫肖也笑,“皇上,不过是微臣的一点浅见,您的处置自然是最好的。”
      康熙摇摇头,“便依你的意思,罚吴可清一年俸禄,贬为都察院书吏。”
      卫肖替吴可清谢恩,心中却暗想:我只是要罚半年俸禄,皇上却直接将他贬官,还说什么依我的意思,这不是平白要我背锅。
      康熙又示意内监拿出圣旨,道:“卫大人此行劳苦功高,朕向来对有功之臣不吝封赏,卫大人,接旨吧。”
      卫肖跪下接旨,心中却甚是疑惑,她虽然抓了几个反贼倒也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的当朝宣读圣旨封赏吧。何况皇帝若真要对她大行赏赐,那日御书房便该早早与她通气才是。当听内监念完圣旨,卫肖还有些云里雾里,这一下给了这么多官,难道她的功劳真有那么大?
      原来,康熙圣旨中不仅给卫肖的江南巡阅使一职加了兵部尚书衔,更加了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还不算,康熙更加封卫肖为太子少保。这可让卫肖感到棘手了,虽说只是个虚衔,可太子都还没立,怎么就急着加封属官。
      不管怎样,加官进爵总是高兴的,卫肖压下心中疑惑,接了圣旨。
      等下朝以后,只他君臣二人时,康熙方才问道:“朕看你似乎不是很高兴,怎么,嫌朕的封赏太少?”
      “不不不。”卫肖连忙摇头,“皇上的封赏实在太重了,似乎……似乎臣此次当不起皇上的厚赏。”
      康熙下了丹陛,“那你可知朕的用意?”
      “这……”卫肖看了眼康熙,犹豫道:“皇上给我加兵部尚书衔,是为了能让我在江南调兵?”
      “不错,你此次去福建,虽未进入福建境内,一路所闻也该知道藩王之祸,对我大清之危害了。”
      “皇上,恕臣直言,这次臣在浙江见到了福建靖南王手下的总兵,又在河南见到了云南平西王手下的总兵,依朝廷律法,武官们没有朝廷的诏令是不可擅离辖地的,可他们……”
      康熙冷笑一声,“可他们却在没有朝廷诏令的情况下,擅离辖地,恐怕他们眼中,藩王的话倒比朕的圣旨还要重。”
      “皇上,这藩王之祸,只可徐徐图之,万不能操之过急啊。”
      康熙拍拍卫肖的肩膀,“你说的,朕都明白。若不是朝廷势弱,朕又何至于受制于藩王。不过此次河间之事传扬天下,想来数年内那平西王都不得清净了。”
      “皇上是说……”卫肖与康熙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大笑起来。
      笑了一会儿,卫肖才道:“可皇上为何要给我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都察院的御史可是刚刚才参过我,皇上这样做,只怕是有些不妥。”
      康熙道:“朕的心思,你是最明白的。这满朝上下,也唯有你最让朕放心。可你年少而登高位,吴可清之流不是第一个弹劾你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朕加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也是让满朝文武都知道,无论外界物议如何,朕总是信你的。”
      卫肖微微躬身,“皇上若有吩咐,臣万死不辞。”
      康熙叹了口气,“你可知朕为何封你为太子少保?”
      “这个……臣也奇怪,皇上春秋正盛,这立储之事晚几年也是可以的,何况如今储君未立,太子少保虽是虚衔,但也是东宫属官。皇上将东宫属官封了出去,岂不是告诉大臣们,皇上有意立储。还有……”
      “还有什么?你直说无妨。”
      “还有就是鳌拜之事尚在眼前,这太子少保的官职,臣恐怕无法胜任。”
      “你也说了,不过是个虚衔而已,你不必在意。”
      卫肖看看康熙的脸色,犹豫开口,“皇上,今日的封赏,是否与后宫有关?”
      康熙点点头,“你能明白,自是最好不过。如今朝中索额图与明珠争斗不休,后宫中今年又殇了一位皇子,朕只怕有人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卫肖苦着一张脸,“可是皇上,您就这样将我拉入这争斗之中,也太没义气了吧。明珠和索额图二人都是我的好友,这万一他们要拉拢我,那我到底该帮谁才好?”
      康熙笑道:“你卫大人可是精明的很,该帮谁,不该帮谁,你难道不知道?”
      卫肖摸摸下巴,“话虽如此,可我总觉得这荣封似乎……要不,皇上还是给我换一个封赏吧,就算不给爵位,哪怕给些黄金珠宝之类的赏赐也是好的。”
      “好你个卫肖,这朝廷的官封爵禄岂是儿戏,由得你说换就换。”康熙捶了卫肖一拳,“你不必担忧,明珠或索额图也只会私底下做些事情,党争是万万不会的。何况,他二人若要拉拢你,必定会给你送礼,这礼不论大小,朕一律准你收下,不算你受贿。”
      “那倒是好,我卫肖奉旨收礼,再也不怕御史弹劾了。”
      “怎么?你还怕御史弹劾?”
      卫肖不好意思的笑笑,“御史言官弹劾臣的奏章,皇上都不知收了多少,不过吴可清的折子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况且皇上加封我都察院右都御史,想来往后日子,那些御史们再弹劾我,可要细细思量了。”
      康熙与卫肖对视一眼,“朕就知道你能领会朕的意思。这几个月你不在京城,朕一天也没有舒心过。那帮子大臣就知道为了自己眼皮前的东西争吵不休,他们岂知如今的太平天下是暗流汹涌。朕在其中如扁舟行于大海,一步不敢走错。”
      “皇上不必忧心,如今天下承平,人心思定,我大清已是中原正统,即使有那么三两个乱臣贼子,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你说的对,朕以仁心治天下,教化万民,终有一日,天下百姓人人心向我大清。朕不是不想你留在京城,只是如今还不是时候,朕身边唯一可信之人就是你,有些事,只能让你去办,朕才放心。”康熙说着搭上了卫肖的肩,“几月不见,你又长高了。”
      卫肖微微躬身,“皇上日日在宫里,比不得我在外,路走多了,自然吃的也多了,吃的多了自然会长高些。”
      康熙略一点头,也就不再提这事。“目下暂无事,你先留在朕身边,明日朕让你见两个人,这二人关乎西南,朕思来想去,满朝上下只有你能办此事。”
      “是什么事?皇上说的这样神秘,万一我办不成,岂不是欺君。”
      “放心,朕说你行,你一定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1章 第二百六十章 闻山迤逦长 涣如冰始开(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