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爱宋者言 打分:0 [2006-05-09 13:46:43]
章献皇后刘娥和宋真宗赵恒的故事,除了一个颠倒黑白、臭名远扬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外,能贴近历史、正面描写他们故事的小说还确实不多。我是一个宋朝历史的爱好者,也一直颇有兴趣,偶然路过此地,就溜进来看看。唔,先给鼓励!--一个初次写文的作者,已知有珠玉在前,还能顶住压力写下去,成如此规模,勇气可嘉!文中也有不少可看之处:刘娥从一个街头卖唱的精灵小姑娘长成成熟的女人,元侃从懵懂少年变成一个能承担治国责任的男人,作者写得很自然;精彩的章节有刘娥在龚美和元侃之间的感情纠葛、赵光义对儿子婚姻的干涉、元侃的反抗等,也显得符合情理,等等。但李大是个很实在的人,既然是真心求砖,我就不想客气,带头扔砖吧!本书有几处硬伤,如鱼骨哽喉,不吐不快!首先,是小说的定位模糊:言情小说不似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不象历史小说!李大自己声称,“从自己的角度,愿意将她的故事写成一个王子爱上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一个平和宽容、善良痴情的王子爱上了一个聪慧机灵、坚强勇敢的灰姑娘,历经种种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而灰姑娘在磨难中成长,乐观顽强地战胜困难,终成大器。因此,我写刘娥的成长史,在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以她和赵元侃的爱情为主线,历史事件为背景,视角与他人不同”等等。作者大概认为这是自己的视角独特之处,而“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原本也很有看头,孰不知这正是本文最大的荒谬:既然是“以她和赵元侃的爱情为主线”,就应该定位成一部言情小说,直接写他们的感情戏就行了,何必写进如此之多的历史事件?我想给作者罗列一条刘娥和赵恒的感情线,这条线索就是:①刘娥与赵恒相遇,坠入情网—刘娥与龚美离婚,与赵恒走到一起—赵光义得知,棒打鸳鸯,强迫赵恒娶潘妃—赵、潘婚姻不美满,潘去世—赵光义再令儿子娶郭妃②赵恒登基,刘娥入宫,郭皇后处处为难刘娥—郭死,赵恒欲立刘娥为后,遭到大臣们强烈反对—赵祯出生,赵恒不顾群臣反对,立已经44岁的刘娥为皇后③赵恒病重,寇准等大臣反对刘娥干政,但都被刘娥斗败—赵恒去世,刘娥开始垂帘听政--11年后,刘娥去世,赵祯才知事情真相等。这样放手来写,可避开若干的历史事件,也可以写得很动人,象电视里那些俗不可耐的港台泡沫剧般,赢来一堆观众的眼泪和笑声。但通看全文,作者对宋辽的战争与和平、高梁河战役、壅熙北伐、元佐发疯、王小波李顺起义、王继恩领头的未遂政变等历史事件的描写颇为认真,可见作者更愿意写成历史小说,而且对历史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既然是历史小说,就必须以历史事件为主线,以历史事件来推动故事的进展,应该将刘娥和元侃的爱情故事隐为暗线才对啊!对此,我也有个小小的建议(咳,其实自己来写,也不一定写得比你好,但请原谅我好为人师):尽管赵恒是个不喜争权的人,但在他登基之前,围绕皇室里的最大的阴影就是皇位争斗的问题,斧声烛影也好,金匮之盟也好,元佐发疯也好,王继恩领头的未遂政变也好,都和这个皇位有关,何不考虑将这条皇权争斗的故事列为主线呢?这样,小说会厚重很多,但对作者的要求也很高,--我比较爱看历史小说,李大,你再努努力吧,还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吧!其次,是配角问题:文中没有一个出彩的配角。李大对主角刘娥和元侃的刻画是不错的,刘娥的聪明机灵,元侃的痴情和善,都呼之欲出。但“红花尚需绿叶配”,出彩的配角也是很重要。但通观全文,只见到一大群走马灯似的人物鱼贯而出,与刘娥或者元侃能交手的配角几乎没有。刚开始,我以为是龚美,或者钱惟演,但后来他们都没了影子,倒是皇帝赵光义的戏份增多。如果赵光义是配角的话,那他作为父亲的表现也过得去,但作为皇帝的戏份就太少了。毕竟作者是写的历史小说,不是言情小说,只作为父亲的形象就未免太单薄了些;何况皇帝赵光义本就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可写可看的故事很多,围绕皇室里的皇位争斗的问题也一直跟他有关,何不考虑适当增加他的故事呢?其他人物,如元僖、玉凤、潘美、张阿宝、张杞、吴元栽、寇准等等,出场没多久,要么死去,要么没了下文,给人的印象都很浅。而对于皇帝再次下令元侃和郭瑶君的成婚,刘娥和元侃受到的打击应该是极为惨烈的;但作者想从国家利益、王子责任上来升华两人的感情,立刻转移到抚平四川动乱的活动上去,--哦,立意是很高的,出发点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可惜给人的感觉是描写得不够深,不够广。李大应当刻苦锤炼自己的文笔,才能写得生动感人!还有其他读者提到的语气问题、行文风格问题等等,作者自己也意识到了,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李大要下大力气,动一番大手术,这文才能脱颖而出。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爱宋者言 打分:0 [2006-05-09 13:46:43]
章献皇后刘娥和宋真宗赵恒的故事,除了一个颠倒黑白、臭名远扬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外,能贴近历史、正面描写他们故事的小说还确实不多。我是一个宋朝历史的爱好者,也一直颇有兴趣,偶然路过此地,就溜进来看看。
唔,先给鼓励!--一个初次写文的作者,已知有珠玉在前,还能顶住压力写下去,成如此规模,勇气可嘉!文中也有不少可看之处:刘娥从一个街头卖唱的精灵小姑娘长成成熟的女人,元侃从懵懂少年变成一个能承担治国责任的男人,作者写得很自然;精彩的章节有刘娥在龚美和元侃之间的感情纠葛、赵光义对儿子婚姻的干涉、元侃的反抗等,也显得符合情理,等等。
但李大是个很实在的人,既然是真心求砖,我就不想客气,带头扔砖吧!本书有几处硬伤,如鱼骨哽喉,不吐不快!
首先,是小说的定位模糊:言情小说不似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不象历史小说!
李大自己声称,“从自己的角度,愿意将她的故事写成一个王子爱上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一个平和宽容、善良痴情的王子爱上了一个聪慧机灵、坚强勇敢的灰姑娘,历经种种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而灰姑娘在磨难中成长,乐观顽强地战胜困难,终成大器。因此,我写刘娥的成长史,在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以她和赵元侃的爱情为主线,历史事件为背景,视角与他人不同”等等。
作者大概认为这是自己的视角独特之处,而“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原本也很有看头,孰不知这正是本文最大的荒谬:既然是“以她和赵元侃的爱情为主线”,就应该定位成一部言情小说,直接写他们的感情戏就行了,何必写进如此之多的历史事件?
我想给作者罗列一条刘娥和赵恒的感情线,这条线索就是:①刘娥与赵恒相遇,坠入情网—刘娥与龚美离婚,与赵恒走到一起—赵光义得知,棒打鸳鸯,强迫赵恒娶潘妃—赵、潘婚姻不美满,潘去世—赵光义再令儿子娶郭妃②赵恒登基,刘娥入宫,郭皇后处处为难刘娥—郭死,赵恒欲立刘娥为后,遭到大臣们强烈反对—赵祯出生,赵恒不顾群臣反对,立已经44岁的刘娥为皇后③赵恒病重,寇准等大臣反对刘娥干政,但都被刘娥斗败—赵恒去世,刘娥开始垂帘听政--11年后,刘娥去世,赵祯才知事情真相等。
这样放手来写,可避开若干的历史事件,也可以写得很动人,象电视里那些俗不可耐的港台泡沫剧般,赢来一堆观众的眼泪和笑声。但通看全文,作者对宋辽的战争与和平、高梁河战役、壅熙北伐、元佐发疯、王小波李顺起义、王继恩领头的未遂政变等历史事件的描写颇为认真,可见作者更愿意写成历史小说,而且对历史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既然是历史小说,就必须以历史事件为主线,以历史事件来推动故事的进展,应该将刘娥和元侃的爱情故事隐为暗线才对啊!
对此,我也有个小小的建议(咳,其实自己来写,也不一定写得比你好,但请原谅我好为人师):尽管赵恒是个不喜争权的人,但在他登基之前,围绕皇室里的最大的阴影就是皇位争斗的问题,斧声烛影也好,金匮之盟也好,元佐发疯也好,王继恩领头的未遂政变也好,都和这个皇位有关,何不考虑将这条皇权争斗的故事列为主线呢?这样,小说会厚重很多,但对作者的要求也很高,--我比较爱看历史小说,李大,你再努努力吧,还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吧!
其次,是配角问题:文中没有一个出彩的配角。
李大对主角刘娥和元侃的刻画是不错的,刘娥的聪明机灵,元侃的痴情和善,都呼之欲出。但“红花尚需绿叶配”,出彩的配角也是很重要。但通观全文,只见到一大群走马灯似的人物鱼贯而出,与刘娥或者元侃能交手的配角几乎没有。刚开始,我以为是龚美,或者钱惟演,但后来他们都没了影子,倒是皇帝赵光义的戏份增多。如果赵光义是配角的话,那他作为父亲的表现也过得去,但作为皇帝的戏份就太少了。毕竟作者是写的历史小说,不是言情小说,只作为父亲的形象就未免太单薄了些;何况皇帝赵光义本就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可写可看的故事很多,围绕皇室里的皇位争斗的问题也一直跟他有关,何不考虑适当增加他的故事呢?
其他人物,如元僖、玉凤、潘美、张阿宝、张杞、吴元栽、寇准等等,出场没多久,要么死去,要么没了下文,给人的印象都很浅。而对于皇帝再次下令元侃和郭瑶君的成婚,刘娥和元侃受到的打击应该是极为惨烈的;但作者想从国家利益、王子责任上来升华两人的感情,立刻转移到抚平四川动乱的活动上去,--哦,立意是很高的,出发点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可惜给人的感觉是描写得不够深,不够广。李大应当刻苦锤炼自己的文笔,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还有其他读者提到的语气问题、行文风格问题等等,作者自己也意识到了,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李大要下大力气,动一番大手术,这文才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