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7章

网友:照烧鸡排 打分:2 [2020-12-28 01:01:09]

看到第七章真的忍不住写写感想。
大大写的真的真好,从女主的内心的独白中我看到了好多自己家的影子。
来说说我对凤霞和明明的看法。
站在妻子的角度,凤霞的做法虽然我不能全然赞同,但觉得情有可原。如果身处那样的环境下,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会比她做的好吗?并不吧。没有经历过良好的教育,出生在农村,大概率收到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家庭背景和贫困限制了自身的视野,很能去做出认知上的改变。没有能力改变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很大情况下只能按照社会对多数人的期待行事,也就是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因此,尽管没有学习过如何经营婚姻,没有了解过如何养育孩子,如何转化自己的角色以便适应新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选择结婚生子。对女性来说,家人意味着第二次投胎并非空穴来风。当凤霞结婚后,住在城中村中,每天为吃喝发愁,这种底层生活给精神上造成的创伤是难以估量的。
时代的不同造就了观念的不同。放到当下社会,很多人说看到了周围人的情况不想结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社会压力的逼迫不可小觑,自身能力的匮乏更会让人选择去屈从于社会潮流。借由凤霞的成长经历,我可以看到许多家庭中女性的生活状况的共通之处:不做家务的丈夫(丧偶式育娃),老公虽然不坏却没什么本事,不懂得体贴自己。在整个社会男女不平等的背景下,家庭中的女性放大了这种不公带来的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她们抱怨且强势,牢牢掌管着丈夫的工资,为儿女不理解自己的辛劳付出感到悲痛。她们难以在社会上得到价值的实现和身份的认同,试图在家庭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构建自己的权威,这实质上都是渴望得到认可、得到尊重的体现。没人不向往美好的生活,但一个人追求和一个家庭追求所迈向幸福的道路是不同的。家庭中意味着地位关系的不平等,意味着多重亲密关系的交叉,更意味着资源占有和分配没有办法完全平均的结果。多数的决策者(无论男女)谋求的是经济学中的效益最大化,即把家庭中集中的资源放在一位家庭成员身上,将家庭中的资源倾斜给ta,期待ta能帮助家庭走出当前的困境,实现阶层越迁。这种做法的成功率可想而知......即使成功了,未来也显而易见。或是其他家庭成员抱怨不公最后导致家庭分崩离析,或是家庭成员中子女组建新的家庭自己单独享受这种资源投资的回报......合理配置资源是没有那么简单的。
有一种小说读者众多,曾经一度流行。那就是给女主一手烂牌,但女主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努力,经营自身和家庭,收获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尊重。这种奋斗其实是建立在一中宽阔的认知是之上的,是属于极少数信念坚定和心态坚韧的人,坚韧意味着更多的挫折和痛苦。对凤霞们来说,贫穷是原罪,贫穷支撑不起原生凤霞去耗费精力迎合每一位家庭成员,对幸福生活的迫切渴求远大于去追寻一种,投资一大笔等待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才能有的回报,这种回报甚至可能都没落在自己身上。所以儿女有出息之后,他们不免会产生一种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儿女不孝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下一代人多生活情况远比自己多生活好得多,这种优于自己的生活条件是自己创造给子女的。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找寻到自己组建家庭生育下一代的意义,找寻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价值。
所以在道德上去批判凤霞,我觉得是不对的。何不食肉糜,从来不是一句空谈。尽管我们都是同一本书的读者,由于我们的生活状况和自身经历的不同,我们是很难去理解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有时可能连同一片天空下的上一代人都难以与之产生共情。所以批判之前,希望能保有一种宽容平和的态度,怀有人文关怀去看待世界。
至于明明,这个令人心疼的女孩。让我像她的父母一样去责骂她的不懂事是不可能的。渴望的到关爱和关怀,是每一个大人从小孩开始成长就会有的需求。在这样贫困的家庭,如果说父母给予了一定的关爱和重视,对明明来说对弟弟物质上的偏心可能还不至于招来明明对怨恨和仇视。但明明什么也没有,聪慧善良的明明从小就学会接受贫穷的家庭,帮妈妈打下手、照顾弟弟、关心爸爸,这是个让人忍不住心疼的孩子。可是凤霞是怎么对她的呢?用从上一代那里沿袭下来的教育方式,把社会给自己造成的不公和内心的不满放在到女儿的关爱之上。
站在明明的角度,这就是父母的问题,但像我说的那样,换自己上估计也是先考虑自己。为什么总要把别人塑造成无私的形象呢?在前文的侧面描写中,如果仔细挖掘就能发现郑国强不仅自私,而且自私的非常坦荡,毫无心理压力。所以在我看来,明明童年时期的痛苦,真的不止是凤霞个人的问题啊。
在糟糕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明明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转变和阶层的流动,这是令人敬佩的。因为这一切全都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很奋斗的,她曾经信赖和依赖的家庭不仅没能支持她的成长,还逼迫她接受老旧的认知和思想观念。在父母眼中,似乎明明是不孝顺的、叛逆的,但这正是童年时期家庭中未能建立信任感和健康的亲子关系的结果。长大的明明自身拥有了能力,注定会反抗。就拿为弟弟买房一事来说,明明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投资,母亲却要她付出,显然是不公平的。
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生活在小康家庭的我们很容易理解明明的内心想法,甚至能坦然地表达“自己为自己活着”的想法,尽管这种想法在原生凤霞们的眼里是自私的。在凤霞的角度,儿女已经长大成人,最先关注的就是目前上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子女。至于童年时期成长的经历和资源分配?很可能被抛之脑后。如果出身贫穷,当了父母,没几年生孩就得承担养孩子的责任,有吃有喝是头等大事。趁着年轻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多挣点钱过上好日子,哪有那么多经历教育孩子培养感情。把你养大就是天大的恩情。为什么呢?因为爹妈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你爷奶就是这么说这么教育的。
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人是远离底层生活,远离每天都在担忧吃喝这种最基本需求的生存问题的生活。贫穷不可耻但是可怕,它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印记是难以消磨的。更多数时候,贫穷传递在思想之中。这也正是我对这个家庭唏嘘不已的原因。
好的作品带有着人文关怀,因而可以引起共情。从前面几章来看,我想大大做到了。

7  

[1楼] 网友:未央 [2020-12-28 06:46:29]

分析到位,怀疑是个学心理学的小伙伴

    [投诉]

[2楼] 网友:曳雾 [2020-12-28 13:59:37]

    [投诉]

[3楼] 网友:南国燕 [2021-03-13 15:17:14]

太赞了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21 13:59:1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